贈醫人馮英伯

作者:陳鎰 朝代:元代

贈醫人馮英伯原文

一別馮君今十載,重來猶帶舊行囊。

空窗灸艾消沈疾,新卷編蒲寫秘方。

閱世已經三折臂,憂時還轉九迴腸。

餋生道要如相授,分我刀圭換鬢霜。

詩詞問答

問:贈醫人馮英伯的作者是誰?答:陳鎰
問:贈醫人馮英伯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贈醫人馮英伯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陳鎰的名句有哪些?答:陳鎰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重來

(1).再來;復來。 晉 陶潛 《雜詩》之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宋 秦觀 《望海潮·洛陽懷古》詞:“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事事堪嗟。” 劉大白 《丁寧·春雪》:“讓寒飆卷將凍雨,重來稱霸。”

(2). 漢 樂曲名。《宋書·樂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廟樂……加宗廟食舉《重來》、《上陵》二曲,合八典為上陵食舉。”《宋書·樂志一》:“ 漢 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

行囊

出行時所帶的錢袋

消沈

見“ 消沉 ”。

編蒲

編聯蒲葉以供書寫。《漢書·路溫舒傳》:“﹝ 路溫舒 ﹞父為里監門,使 溫舒 牧羊, 溫舒 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書寫。”後因以“編蒲”為苦學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作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 唐 劉禹錫 《南海馬大夫見惠著述三通詩以謝之》:“編蒲曾苦思,垂竹愧無名。” 清 吳偉業 《蘆筆》詩:“採箬編蒲課筆耕, 織簾居士 擅書名。”

秘方

古稱“禁方”。不外傳的靈驗的藥方

祖傳秘方

閱世

經歷時世。 唐 劉禹錫 《宿誠禪師山房題贈》詩之二:“視身如傳舍,閲世甚東流。” 宋 蘇軾 《樓觀》詩:“門前古碣臥斜陽,閲世如流事可傷。” 清 鈕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石硯﹞端凝靜默,有勵俗之守焉;厚重不毀,有閲世之壽焉。” 季羨林 《西諦先生》:“我們當時差不多都才二十歲左右,閱世未深,尚無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時候。”

已經

業已經過

夜已經很深了

三折

指三折筆。 唐太宗 《筆法訣》:“為波必磔,貴三折而遣毫。” 元 陳繹曾 《翰林要訣·圓法》:“上點如右足立定,取力下屈如右股三折。”參見“ 三折筆 ”。

(1).多次受挫。《史記·魏世家》:“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之。” 唐 張說 《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詩:“志闡三折後,愁值二毛前。” 清 龔自珍 《知歸子贊》:“於斯時也,猝焉而與其向者靈異智慧之心遇,遇而不逝,乃決定其心,蓋三累三折之勢,知有佛矣。”

(2).指路途多次轉折。 南朝 梁 沉約 《白馬篇》:“赤坂途三折,龍堆路九盤。”

(3).指三折肱。 唐 劉禹錫 《學阮公體》詩之一:“百勝慮無敵,三折乃良醫。” 宋 張耒 《贈無咎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為韻》:“醫肱待三折,劍鐵要百鍊。”

憂時

憂念時事。 明 劉基 《次韻和孟伯真感興詩》:“避難移家適遠鄉,憂時一夜百迴腸。”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於是朝廷贈答之風衰,草野憂時之言作矣。”

還轉

迴轉,返回。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十齣:“若還轉去 李大公 家,又成利害。”《西遊記》第五五回:“你兩個且牽了馬,還轉石屏前立等片時,待 老孫 進去打聽打聽。”

九迴腸

(1).回,也寫“廻”。愁腸反覆翻轉。比喻憂思鬱結難解。語出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迴。” 南朝 梁簡文帝 《應令》詩:“望邦畿兮千里曠,悲遙夜兮九廻腸。” 唐 劉禹錫 《望賦》:“秋之景兮懸清光,偏結憤兮九迴腸。” 宋 蘇軾 《題織錦圖上迴文詩》之二:“紅手素絲千字錦,古人新曲九廻腸。”

(2).回,也寫“廻”。曲名。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音律》:“更有以十數曲串為一曲,而標以總名如《六犯清音》《七賢過關》《九廻腸》《十二峰》之類,更覺渾雅。”

道要

(1).大要;最主要的方面。《管子·任法》:“聖君則不然,守道要,處佚樂,馳騁弋獵,鐘鼓竽瑟,宮中之樂,無禁圉也。不思不慮,不憂不圖,利身體,便形軀,養壽命,垂拱而天下治。”《淮南子·原道訓》:“疾而不搖,遠而不勞,四支不動,聰明不損,而知八紘九野之形埒者何也?執道要之柄,而游於無窮之地。”

(2).道教的要義。 晉 葛洪 《神仙傳·張道陵》:“ 陵 謂諸弟子曰:‘有人能得此桃實,當告以道要。’” 唐 錢起 《送李棲桐道舉擢第還鄉省侍》詩:“幾年深道要,一舉過賢關。” 明 屠隆 《綵毫記·訪道仙翁》:“向蒙尊師許授道要,面訂後期,今弟子已脫世塵,游身物外,入道此其時矣。”

(3).某種學說的精義。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布衣入館》:“制曰:‘爾學有師承,親聞道要,藴櫝既久,聲實自彰。’” 宋 張繹 《寄友人》詩:“六經乃道要,無以利心求。” 清 陳確 《別劉伯繩序》:“期以開示來學,發明道要而止。”

(4).指治國的要務。 漢 王逸 《九思·疾世》:“訪 太昊 兮道要,雲靡貴兮仁義。” 唐 馮萬石 《對求賢策》:“拜輶軒於受命之初,希俊賢於御極之首,茲乃 羲 軒 之志, 堯 禹 之心,勤求道要,實所望清光哉?”

相授

(1).互相授受。《禮記·內則》:“男不言內,女不言外,非祭非喪,不相授器。其相授,則女受以篚。”

(2).相傳授。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下》:“弟子以次相授,鮮有覩其面者。”《景德傳燈錄·商那和修》:“昔 如來 以無上法眼藏付囑 伽葉 展轉相授而至於我。”

刀圭

(1).中藥的量器名。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服之三刀圭,三屍九蟲皆即消壞,百病皆愈也。” 王明 校釋:“刀圭,量藥具。 武威 漢 墓出土醫藥木簡中有刀圭之稱。”《本草綱目·序例》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醫別錄·合藥分劑法則》:“凡散雲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一撮者,四刀圭也。” 唐 崔元略 《贈毛仙翁》詩:“度世無勞大稻米,昇天只用半刀圭。”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周琰》:“更贈公良藥一刀圭,服之必效。”

(2).指藥物。 唐 王績 《採藥》詩:“且復歸去來,刀圭輔衰疾。” 明 單本 《蕉帕記·贈帕》:“願今宵,刀圭入口,寒熱霎時消。”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一章:“夫 盧梭 諸大哲之微言大義,為起死回生之靈藥,返魄還魂之寳方。金丹換骨,刀圭奏效, 法 美 文明之胚胎,皆基於是。”

(3).指醫術。 明 陸采 《明珠記·訪俠》:“願棄了升斗微官,早學那刀圭金鼎,便攜家共住。”

(4).乳酪類的食物的別名。 宋 陶穀 《清異錄·草創刀圭》引《高麗博學記》:“酥名大刀圭,醍醐名小刀圭,酪名水刀圭,乳腐名草創刀圭。”

(5).湯匙。 章炳麟 《新方言·釋器》:“斟羹者或借瓢名,惟 江 南 運河 而東,至 浙江 、 福建 數處,謂之刀圭。音如條耕。”

鬢霜

形容鬢髮斑白如霜。 宋 梅堯臣 《依韻和誠之淮上相遇》:“形槁已能同散木,鬢霜從聽著寒蓬。” 元 姚燧 《南鄉子·次馮雪厓韻》詞之二:“日覺鬢霜加,欲對清罇戀物華。” 清 查慎行 《秋感》詩:“幾見白頭翁,髩霜復如漆。”

詩詞推薦

贈醫人馮英伯原文_贈醫人馮英伯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