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劉孺人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挽劉孺人原文

孺人懷令德,內助有輝光。

奕葉青袍貴,階庭玉樹芳。

百年歸夜室,五屬奠春漿。

積善流餘慶,諸孫不可忘。

詩詞問答

問:挽劉孺人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挽劉孺人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挽劉孺人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青霞集卷六

參考注釋

人懷

人心,人的情緒。 晉 張協 《雜詩》之九:“洪潦浩方割,人懷昬墊情。”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師塔銘》:“殊不知末習澆漓,人懷厭怠。”

令德

(1).美德。《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子產 寓書於 子西 ,以告 宣子 曰:‘子為 晉國 ,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 僑 也惑之。’”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定謚》:“昔 周公 , 文王 之子,諡曰 文公 。苟有令德,不嫌同諡。” 清 劉大櫆 《程府君墓志銘》:“奕奕 程 宗,世繼其美,傳序及君,令德愷悌。”

(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太子官屬,宜搜選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凶醜之人?”

內助

(1) 對妻子的稱呼

得賢內助非細事也。——《宋史·哲宗昭慈孟皇后傳》

(2) 又稱內子,內人,賤內

輝光

(1) 輝光放電管中,由於電極間產生稀薄氣體放電現象而在陰極附近產生的光

(2) 光輝華采

奕葉

累世,代代。 漢 蔡邕 《琅邪王傅蔡郎碑》:“奕葉載德,常歷宮尹,以建於茲。”《隋書·禮儀志七》:“ 宣尼 製法,雲行 夏 之時,乘 殷 之輅。奕葉共遵,理無可革。” 明 宋濂 《元徵士周君墓志銘》:“君自以奕葉為儒,繼承不易,孳孳問學。” 清 劉大櫆 《<張訥堂詩集>序》:“見其父子祖孫奕葉相承如此,孰不神往而慕艷之。”

青袍

(1).青色的袍子。《古詩》:“青袍似春草,長條隨風舒。” 南朝 梁 何遜 《與蘇九德別》詩:“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團扇。” 唐 杜甫 《渡江》詩:“渚花張素錦,汀草亂青袍。”

(2).比喻包圍在樹幹上的苔蘚。 元 明本 《苔梅》詩:“玉堂試看青袍客,莫忘 江 南有白衣。”按,苔梅,謂枝幹上生有苔蘚之梅。

(3).學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學子。 唐 許渾 《酬殷堯藩》:“莫怪青袍選, 長安 隱舊春。” 清 唐孫華 《浙闈撤棘後聞以銓曹公事連染左官》詩之二:“較比 翟公 添氣色,青袍日日到門來。”參見“ 青衿 ”。

(4). 漢 以後賤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賤者之服。 唐 杜甫 《徒步歸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 仇兆鰲 註:“公往行在,麻鞋謁帝,有青袍而無朝服。”《宣和遺事》後集:“ 粘罕 令左右將青袍迫二帝易服。”

(5).借指寒士。 唐 李商隱 《淚》詩:“朝來 灞水橋 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劉學鍇 等集解引 陳帆 曰:“然自我言之,豈 灞水橋 邊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貴客,窮途飲恨,尤極可悲而可涕乎?”

(6). 唐 貞觀 三年,規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 顯慶 元年,規定深青為八品之服,淺青為九品之服。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此時亦得辭漁樵,青袍裹身荷聖朝。”按,此處“青袍”指縣尉之服。

(7).泛指品位低級的官吏。 元 柳貫 《太子受冊禮成赴西內朝賀退歸書事》詩:“青袍最困微班忝,親向前星挹斗杓。”

(8).借指出仕。 宋 林逋 《寄祝長官坦》詩:“深心賴黃卷,垂老愧青袍。”

(9). 唐 時幕府官居六品,六品服深綠,故稱。 唐 杜甫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黃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鰲 註:“《唐志》尚書員外郎,從六品。 上元 元年制,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緑。 朱 註:‘公時已賜緋,而雲青袍者,以在幕府故耳。舊注謂青袍九品服,誤矣。’”

階庭

台階前的庭院。《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後卒無患”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管辰 《管輅別傳》:“昔 高宗 之鼎,非雉所雊, 殷 之階庭,非木所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語言》:“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十:“三槐正位,人瞻袞繡之榮;雙桂聯芳,天發階庭之秀。”

玉樹

(1).神話傳說中的仙樹。 唐 李白 《懷仙歌》:“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 金 元好問 《幽蘭》詩:“鈞天帝居清且夷,瑤林玉樹生光輝。”

(2).用珍寶製作的樹。《漢武故事》:“上( 漢武帝 )於是於宮外起 神明殿 九間……前庭植玉樹。植玉樹之法,葺珊瑚為枝,以碧玉為葉,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為之。”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 甘泉宮 里,玉樹一叢, 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 宋 歐陽修 《漢宮》詩:“玉樹人間老,珊瑚海底生。” 寧調元 《偶成》詩:“銅駝寂寂迷衰草,玉樹依依戀夕陽。”

(3).槐樹的別稱。《三輔黃圖·漢宮》:“ 甘泉谷 北岸有槐樹,今謂玉樹。”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雲陽縣 界多 漢 離宮故地,有樹似槐而葉細,土人謂之玉樹。”

(4).美麗的樹。 唐 宋之問 《折楊柳》詩:“玉樹朝日映,羅帳春風吹。” 元 薩都剌 《望金陵》詩:“春風玉樹留歌韻,暮日青山立畫屏。” 清 劉獻廷 《斐園松》詩:“白玉堂前緑玉樹,橫空百尺寒颼飀。”

(5).白雪覆蓋的樹。 唐 李白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詩:“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 元 薩都剌 《釣雪圖》詩:“村南村北人跡斷,山前山後玉樹迷。” 清 金人瑞 《對雪次韻》:“玉樹誠堪愛,冰肌已久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兵燹與弦歌》:“﹝赤旗﹞時時招拂,蕩漾著四周霜枝玉樹間的晨光。”

(6).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問諸子姪:‘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 車騎 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後以“玉樹”稱美佳子弟。 唐 杜甫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之一:“叔父朱門貴,郎君玉樹高。”《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那翰林生得儀容俊雅,性格風流;所事在行,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樹。” 郁達夫 《遲桂花》:“可是我那年老的母親,卻仍是雄心未死,還在想我結一頭親,生下幾個玉樹芝蘭來,好重振重振我們的這已經墜落了很久的家聲。”

(7). 南朝 陳後主 所作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省稱。 唐 李商隱 《陳後宮》詩:“壽獻金莖露,歌翻‘玉樹’塵。” 元 孫周卿 《蟾宮曲·自樂》曲:“低歌‘玉樹’,爛醉金釵。” 清 納蘭性德 《夢江南》詞:“遺蹤陌上有銅駝,‘玉樹’夜深歌。”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夜室

(1).黑暗的房間。 漢 王符 《潛夫論·贊學》:“是故索物於夜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典。”

(2).墓穴。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闔閭 墓中石銘云: 吳王 之夜室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龍飛相公》:“曩因不肖孫 堂 ,連結匪類,近墓作井,使老夫不安於夜室,故以海水沒之。”

五屬

(1).五服內的親屬。《漢書·韋賢傳》:“天序五行,人親五屬。” 顏師古 註:“五屬謂同族之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也。”

(2). 春秋 齊國 管仲 制定的邊邑行政組織。五屬為四萬五千家,置大夫一人。《管子·小匡》:“ 桓公 曰:‘五鄙奈何。’ 管子 對曰:‘制五家為軌,軌有長;六軌為邑,邑有司;十邑為率,率有長;十率為鄉,鄉有良人;三鄉為屬,屬有帥;五屬一大夫,武政聽屬,文政聽鄉。’”

積善

長期做好事;積德

積善之家

諸孫

本家孫輩。 宋 梅堯臣 《<林和靖先生詩集>序》:“先生少時多病,不娶,無子。諸孫 大年 能掇拾所為詩,請予為序。”《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五年》:“諸子、諸孫須年十五已上,弟姪等並須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薦。”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詩詞推薦

挽劉孺人原文_挽劉孺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