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忠心·御製曲子·其一·瑞氣遍山河二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原文

時清海晏定風波。恩光六塞。

瑞氣遍山河。風調雨順。

野老行歌。四塞休徵罷戰。

放將士。盡回戈。

君臣道泰。禮樂燕中和。

此時快活感恩多。願聖壽萬歲。

同海岳山河。似生佛□。

向宮殿里。絕勝兜率大羅。

詩詞問答

問:《獻忠心·御製曲子·其一·瑞氣遍山河二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定風波

(1). 唐 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以 五代 歐陽炯 所作為正格。雙調六十二字,平韻仄韻互用。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醉瓊枝》。

(2).曲牌名。用於諸宮調及南曲。

恩光

猶恩澤。 南朝 梁 江淹 《獄中上建平王書》:“大王惠以恩光,顧以顏色。” 唐 元稹 《為蕭相謝告身狀》:“如臣寵榮,豈足為諭,慙惶踴躍,進退難安,拜受恩光,戰汗交集。”《水滸傳》第七一回:“一則祈保弟兄身心安樂;二則惟願朝廷早降恩光。”

瑞氣

吉祥之氣

霞光瑞氣

山河

山嶺和河流,指國家的疆土

錦銹山河

風調雨順

指風雨適時,與農事有利。形容年成好

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農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傳》

行歌

歌,吟,抽咽的哭。行,走動著。行歌意為一邊走著一邊抽抽咽咽地哭。是孩子的哭狀

兒聞之亡去入山林行歌。——晉· 乾寶《搜神記》

四塞

(1).指四方屏藩之國。《禮記·明堂位》:“四塞,世告至。” 鄭玄 註:“四塞,謂夷服、鎮服、蕃服在四方為蔽塞者。”《敦煌曲子詞·洞仙歌》:“願四塞來朝明帝,令戎客休施流浪。”

(2).指四境皆有天險,可作屏障。《戰國策·齊策一》:“ 齊 南有 泰山 ,東有 琅邪 ,西有 清河 ,北有 渤海 ,此所謂四塞之國也。” 鮑彪 註:“四面有山關之固,故曰四塞之國也。” 漢 班固 《東都賦》:“且夫僻界西 戎 ,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 明 王錂 《春蕪記·宸游》:“你看千峯岳峙,萬井雲屯,南接 蒼梧 ,北連 陘塞 ,真可稱四塞之國矣。”

(3).指四方邊塞,邊境。《敦煌曲子詞·獻忠心》:“四塞休徵罷戰,放將仕,盡迴戈。”《敦煌曲子詞·定風波》:“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仕,誰人敢去定風波?”

(1).到處充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旁魄四塞,雲尃霧散。”《舊唐書·德宗紀下》:“三月乙亥,黃霧四塞,日無光。”《宋史·仁宗紀一》:“甲午,昏霧四塞。”

(2).四面蔽塞。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序》:“乍晴暴熱,風道四塞。” 清 方苞 《七思·弟椒塗》:“荊榛四塞兮塗冥冥,連山赤黑兮延火烝。”

休徵

吉祥的徵兆。《書·洪範》:“曰休徵。” 孔 傳:“敘美行之驗。”《漢書·終軍傳》:“故 周 至 成王 ,然後制定,而休徵之應見。” 顏師古 註:“休,美也。徵,證也。” 唐 元稹 《遭風》詩:“那知否極休徵至,漸覺宵分曙氣催。” 明 唐順之 《廷試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極,宜乎休徵至而六沴消矣。”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故河清海宴,神人無雜擾之災,物阜民蕃,太史奏休徵之應。”

罷戰

停戰;停止爭鬥。 元 貢奎 《和袁伯長冬至燕集韻》:“香銷神用舒,棊覆心罷戰。”《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兩下息兵罷戰,各享安樂。” 清 陳玉樹 《乙酉春有感》詩:“一紙中樞催罷戰,也應休見 霍嫖姚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南北議和史料》:“罷戰之事,凡各方民軍,均在其列。”

將士

將領和士兵的統稱

回戈

(1).掉轉兵戈;回師。多用以稱頌王師赫赫之威。 漢 揚雄 《長楊賦》:“夫天兵四臨, 幽都 先加,迴戈邪指, 南越 相夷,靡節西征, 羌 僰 東馳。”《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迴戈東征, 呂布 就戮,乘轅將返, 張楊 殂斃。” 三國 魏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迴戈弭節,以麾天下;遠無不服,邇無不肅。”《舊唐書·李錡傳》:“三將夙有向順志……乃迴戈趣城,執 錡 於幕。”

(2).猶倒戈。《舊唐書·懿宗紀》:“除 龐勛 親屬及 桂州 迴戈逆黨,為賊脅從及因戰陣拒敵官軍……今並釋放,一切不問。”

君臣

(1).君主與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

(2).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素問·至真要大論》:“方制君臣何謂也? 岐伯 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雲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吳金 害了個寒症, 陳小四 假意殷勤,贖藥調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 吳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調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詳“ 君臣佐使 ”。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中和

(1) 使中和

用酸中和鹼

(2) 相對的事物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質

酸鹼中和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快活

高興,快樂

他是一個很快活的孩子

感恩多

詞調名。本為 唐 教坊曲名。雙調,有三九、四十字兩體。

聖壽

皇帝的年壽和生日。 北齊 郭遵 《南至郊祭司天奏雲物賦》:“臣有覩盛儀而瞻瑞物,願齊聖壽於 終南 。” 唐 李白 《上雲樂》:“拜龍顏,獻聖壽,北斗戾, 南山 摧,天子九九八十一萬歲,長傾萬壽杯。” 宋 王安石 《棗》詩:“廣庭觴聖壽,以此參餚蔌。” 元 吳弘道 《鬥鵪鶉》套曲:“祝聖壽,慶官里,進金杯。” 明 王守仁 《擬唐張九齡上千秋金鑒錄表》:“月臨日照,帝德運於光天;岳峙川流,聖壽同於厚地。”

萬歲

(1) 千秋萬代,永遠存在(祝頌的話)

皆呼萬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民稱萬歲。——《戰國策·齊策四》

(2) 封建時代臣民對皇帝的稱謂

海岳

亦作“ 海岳 ”。1.大海和高山。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呂尚 長於用兵,短於為國,不能儀玄黃以覆載,擬海岳以博納。”《舊唐書·房玄齡傳》:“臣老病三公,旦夕入地,所恨竟無塵露,微增海岳。” 陳毅 《為蘇南摩擦答某君》詩:“怒潮翻海岳,雄鬼起風埃。”

(2).見“ 海岳高深 ”。

(3).謂四海與五嶽。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海岳降神,才英秀髮。”《新唐書·車服志》:“毳冕者,祭海岳之服也。” 明 唐順之 《冬至南郊》詩:“聲容六變合,海岳百靈紛。”

見“ 海岳 ”。

生佛

(1). * 。《釋門正統》卷三:“時 優填王 不堪戀慕,鑄金為像。聞佛當下,以象載之,仰候世尊,猶如生佛。”

(2).用以喻有恩德的官吏。 宋 戴翼 《賀陳待制啟》:“福星一路之歌謡,生佛萬家之香火。”

宮殿

帝王處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築物

紫禁城是 明朝和 清朝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故宮博物院》

兜率

見“ 兜率天 ”。

大羅

(1).即大羅天。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三清上曰大羅。” 唐 王建 《同於汝錫游降聖觀》詩:“ 秦 時桃樹滿山坡,騎鹿先生降大羅。”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詩:“《霓裳》曲記大羅詠, 廣寒 斧是前身脩。”參見“ 大羅天 ”。

(2).古官名。即大羅氏。 唐 楊諫 《大蜡賦》:“ 伊耆 之禮不易,大羅之職有常。”參見“ 大羅氏 ”。

(3).複姓。見《通志·氏族四》。

詩詞推薦

獻忠心·御製曲子·其一·瑞氣遍山河二首原文_獻忠心·御製曲子·其一·瑞氣遍山河二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