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宋版朱子資治通鑑綱目原文
涑水創為開義例,紫陽述訂益精微。
直傳一貫天人學,兼揭千秋興廢機。
敬勝治兮怠勝亂,念茲是耳釋茲非。
三編惟此遵綱紀,輯覽曾無越範圍。
鋟出新安留面目,弆增天祿有光輝。
外王內聖斯誠備,勿失服膺永敕幾。
詩詞問答
問:題宋版朱子資治通鑑綱目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宋版朱子資治通鑑綱目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宋版朱子資治通鑑綱目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微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十六
2. 嘗命詞臣纂輯明史事為通鑑綱目三編體例一準朱子朕親為裁定序而行之
參考注釋
涑水
指 宋 司馬光 。 司馬光 為 山西省 夏縣 涑水鄉 人,故稱。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 涑水 語見《梁溪漫志》。” 清 鈕琇 《觚賸·芥葊自怡編序》:“焚膏檢較 涑水 《通鑑》。” 沉惟賢 《<萬國演義>序》:“雖有 涑水 之才,欲網羅散失,以為《泰東西通鑑》,未之或逮也。”
義例
(1).闡明義理的事例。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經無義例,因行事而言。”《魏書·張吾貴傳》:“三旬之中, 吾貴 兼讀 杜 服 ,隱括兩家,異同悉舉。諸生後集,便為講之,義例無窮,皆多新異。”
(2).著書的主旨和體例。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 太原 王劭 又録 開皇 、 仁壽 時事編而次之,以類相從,各為其目,勒成《隋書》八十卷。尋其義例,皆準《尚書》。”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五:“ 唐 五代 史書皆公( 歐陽修 )手所修,然義例絶有不同者。” 清 方宗誠 《<桐城文錄>序》:“余編《桐城文録》,義例多與 存莊 手訂。”
紫陽
(1). 宋 代理學家 朱熹 的別稱。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陽山 (在 安徽省 歙縣 )讀書。 朱熹 後居 福建 崇安 ,題廳事曰 紫陽書室 ,以示不忘。後人因以“紫陽”為 朱熹 的別稱。
(2).傳說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陽為稱號。如 周穆王 時 李八百 號 紫陽真君 , 漢 周義山 、 宋 張伯端 俱號 紫陽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五:“招攜紫陽友,合宴玉清臺。” 唐 錢起 《省中春暮酬嵩陽焦道士見招》詩:“多慚紫陽客,相憶白雲深。”
精微
精深微妙,也指精微之處
那幅畫的精微之處也刻劃得一絲不苟
貫天
猶滔天。形容罪惡、災禍極大。《禪真逸史》第二五回:“﹝將官﹞指著岸上駡道:‘尋死賊奴, * 放火,罪孽貫天,逃往何處去?’”
人學
清 末用以稱人文科學。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今彼之所謂天學者,以天文為綱,而一切算法、曆法、電學、光學諸藝,皆由天學以推至其極者也。所謂地學者,以地輿為綱,而一切測量、經緯、種植、車舟、兵陣諸藝,皆由地學以推至其極者也。所謂人學者,以方言文字為綱,而一切政教、刑法、食貨、製造、商賈、工技諸藝,皆由人學以推至其極者也。並有益於國計民生,非奇技淫巧之謂也。”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興廢
(1).盛衰,興亡。《漢書·匡衡傳》:“ 三代 興廢,未有不由此者也。” 唐 溫庭筠 《開聖寺》詩:“猶有 南朝 舊碑在,敢將興廢問漁翁。” 陳毅 《游晉祠》詩:“帝王興廢長已矣,人民世紀金不換。”
(2).指興復廢毀的事物。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舄鹵可腴,恐時無 史 白 ,興廢之術,矢陳厥謀。”
茲非
亦作“茲飛”。 春秋 楚國 劍士。後世借指勇力武士。《漢書·宣帝紀》“ 西羌 反,發三輔、中都官徒弛刑,及應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 唐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呂氏春秋》 荊 有 茲非 得寳劍於 干將 。度 江 中流,兩蛟繞舟。 茲非 拔寳劍赴 江 刺兩蛟殺之。 荊王 聞之,任以執圭。後世以為勇力之官。茲、佽音相近。”按今本《呂氏春秋·知分》“茲非”作“次非”。《後漢書·馬融傳》:“ 茲飛 、 宿沙 、 田開 、 古蠱 ,翬終葵,揚關斧,刊重冰,撥蟄戶,測潛鱗,踵介旅。”
綱紀
(1) 治理
經緯陰陽,綱紀萬物。——《鏡花緣》
(2) 法律制度
王室盪無綱紀,甚至下堂而見諸侯。——元·佚名《秦並六國平話》
朝政崩壞,綱紀廢弛。——《漢書·王莽傳上》
(3) 綱要;提綱
法言卻燭下握筆,略記綱紀。——《切韻·序》
範圍
上下四周的界限
活動範圍
勢力範圍
出新
文學藝術上指舊有的事物得到新發展
寫反面人物,如何才能出新,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面目
(1) 相貌
面目可憎
(2) 事物的外表、形態;面貌
還其本來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忠烈之面目
(3) 比喻事物所呈現的景象
顯出廬山真面目
(4) 指面子、臉面
愧無面目見人
何面目以歸漢。——《漢書·李廣蘇建傳》
何面目見吾邑義士。——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天祿
(1).天賜的福祿。《書·大禹謨》:“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後常指帝位。《後漢書·桓帝紀贊》:“ 桓 自宗支,越躋天祿。”《周書·宣帝紀》:“帝王之量,未肅而成;天祿之期,不謀已至。” 唐 張說 《鄴都引》:“君不見 魏武 草創爭天祿,羣雄睚眥相馳逐。”
(2).俸祿。《孟子·萬章下》:“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定婚店》:“此人命當食天祿,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 元 湯式 《醉高歌帶繡鞋紅·送大本之任》曲:“老母親賸飡天祿,新夫人穩坐香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功勳等臣世食天祿,其後來歸從者,每軍每家設一人為伍卒。”
(3).傳說中獸名。 漢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為飾。《後漢書·靈帝紀》:“復修 玉堂殿 ,鑄銅人四,黃鐘四,及天祿、蝦蟆。” 李賢 註:“天祿,獸也……今 鄧州 南陽縣 北有 宗資 碑,旁有兩石獸,鐫其膊一曰天祿,一曰辟邪。據此,即天祿、辟邪並獸名也。 漢 有 天祿閣 ,亦因獸以立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 至和 中, 交趾 獻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鱗,首有一角。考之記傳,與麟不類,當時有謂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鱗……今以予觀之,殆天祿也。”
(4). 漢 代閣名。後亦通稱皇家藏書之所。 唐 楊炯 《渾天賦》:“ 馮唐 入於郎署也,兩君而未識; 揚雄 在於 天祿 也,三代而不遷。” 明 徐渭 《芸閣校書篇》詩:“他年在 天祿 ,羞與俗人同。”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採訪遺方》:“不拘抄本刻本,隨時進呈,以廣 石渠天祿 之儲。”參見“ 天祿閣 ”。
(5).酒的代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之美祿。” 宋 蘇軾 《桂酒頌》序:“ 東坡先生 曰:酒,天祿也。其成壞美惡,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豈非天哉!”
光輝
光明,燦爛
我們生活在一個開闢人類新歷史的光輝時代。——《土地》
王內
指路門以內王及後夫人所居之處。《周禮·天官·內宰》:“內宰掌書版圖之灋,以治王內之政令。” 孫詒讓 正義:“《匠人》注云:‘內,路寢之里也。’王路寢以內至於北宮,凡王及後夫人所居之舍,此官通掌之。蓋皋門以內通為王宮,路門以內通為王內。”
服膺
銘記在心;衷心信奉。《禮記·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朱熹 集註:“服,猶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間,言能守也。”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歲遙遙兮難極,冤悲痛兮心惻;腸千結兮服膺,於乎哀兮忘食。”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八:“願郎君捐有餘之才,崇未至之德,前哲訓迪後進,拳拳如此,為後進者,得不服膺而書紳。”《兩般秋雨盦隨筆·袁趙蔣》引 清 程原湘 詩:“平生服膺止有兩, 江 左 袁公江 右 蔣 。” 郁達夫 《沉淪》四:“他從小服膺的‘身體髮膚’‘不敢毀傷’的聖訓,也不能顧全了。”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宋版朱子資治通鑑綱目原文_題宋版朱子資治通鑑綱目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