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澗記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代

石澗記原文

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為底,達於兩涯。若床若堂,若陳筳席,若限閫奧。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十八1-1九居之。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龍鱗之石,均蔭其上。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後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得之日,與石渠同。
由渴而來者,先石渠,後石澗;由百家瀨上而來者,先石澗,後石渠。澗之可窮者,皆出石城村東南,其間可樂者數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

詩詞問答

問:石澗記的作者是誰?答:柳宗元
問:石澗記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柳宗元的名句有哪些?答:柳宗元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發現石渠的事情已經結束,從石渠的橋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橋。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接連不斷的石頭作為水的底部,寬達到水的兩岸。石頭有的像床,有的像門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擺滿菜餚,有的像用門檻隔開的內外屋,水流像紡織物的花紋,水泉咚響聲像是彈琴聲,拎著衣服赤腳而往,折竹箭,掃陳葉,排腐木,清出一塊可排十八九張交椅的空地。交織的流水,激撞的水聲,皆在椅下;像翠鳥羽毛般的樹木,像魚龍麟甲般的石塊,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時候的人有誰曾在這裡找到這種快樂的嗎?以後的人,有誰能追隨我的足跡來此嗎?到石澗的日子,與石渠相同。
從袁家渴來的人,先到石渠後到石澗;從百家瀨上山到這裡的人,先到石澗後到石渠。石澗的源頭,在石城村的東南,路中間可以遊覽的地方還有好幾個。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險峻,道路狹窄不能走到盡頭。

注釋

⑴窮:畢,完成。
⑵土山之陰:土山的北坡。古稱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⑶橋:架橋。
⑷亘(gèn)石:接連不斷的石頭。亘,橫貫。
⑸兩涯:兩岸,涯,水邊。
⑹限:門檻,這裡作動詞用,用門檻把正屋與內室隔開。
⑺閫(kǔn)奧:也寫作“壺奧”,指內室深處。閫,內室,閨門。
⑻文:同“紋”,紋彩、花紋。
⑼揭(qì):把衣服拎起來。
⑽跣(xiǎn):光著腳。
⑾胡床:也稱“交床”、“交椅”,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
⑿交絡:交織,形容水波像交織的紋理。
⒀觸激:撞擊,激悅。
⒁皆在床下:都發生在坐椅下面。
⒂翠羽之木:像翠鳥羽毛一樣的樹木。翠羽,翡翠鳥的羽毛。
⒃龍鱗之石:像龍鱗一樣的石頭。
⒄得意之日,輿石渠同:這一天的得意快樂,和得到石渠的那一天是相同的。
⒅數:很多。

詩文賞析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後,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他自己也不斷受到統治者的誹謗和攻擊,心情壓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地方還鮮為人知。柳宗元在這漫長的戴罪期間,便到處遊覽,搜奇探勝,藉以開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記》就是這種心態之下的遊歷結晶,此文便是其中一篇。
此文緊承《石渠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七篇。先交代石澗的方位:遊覽、整修石渠的事已經完畢,從石渠的橋上向西北下去到土山的北坡,老百姓又架了一座橋。接著描繪石澗的風光,作者用較多的筆墨寫石:石澗的泉水比石渠大三倍,橫著的石頭構成石澗的底,連線兩岸。那些石頭有的像床,有的像堂屋的基石,有的像筵席上擺滿菜餚的碗盞杯碟,有的像用門檻孤開的內外屋。作者用貼切的明喻,把鋪滿水底的石頭描繪得如同一個房舍整齊、家什完備的家庭,充滿了生活氣懇,散發看屋室的溫馨。這裡的泉水也奇妙無比:“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這就是說,站在岸上看去,泉水平靜地漫布在石上,那微微的漣漪就像織物的花紋;側耳諦聽,泉水叮咚作響,就像彈琴。”連用六個“若”字,比喻形象生動,比喻之外,又生聯想。這段文字,使石澗的奇妙一下就顯出情味來,這情味是非常悠然、清麗、明朗的。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水中世界,於是作者撩起衣服,赤著雙腳,渡水過去。折斷擋道的亂竹子,掃除經年的落葉,除去朽爛的樹木,清理出一塊可以排列十八、九張交椅的空地,坐下來休息。這時候,交織的水流,激流相掩的水聲。都在交椅下面;翠鳥毛羽般碧綠的樹木枝葉,魚龍鱗甲般閃光的石塊,都遮蔽在交倚上。這裡,作者展開了豐富的想像,運用借喻和整齊對稱的四字句,構思了一個如詩如畫的意境。讀起來也琅琅上口,富有節奏感。如果說前面作者寫的清泉美石,是用視覺和聽覺感知的,這裡寫的則是用心靈感受到的。作者完全沉醉在這奇麗的世界裡。自然而然地發出感慨:古代的人難道有誰在這裡尋求過快樂嗎?今後的人有誰能追隨找的足跡來到這裡嗎?這兩句話,包含著作者的複雜的情感,既有陶醉於自然風光的快樂和滿足,又有難言的優傷和哀怨,更多的則是借石潤的美好景色來自我安慰。“得意之日,與石渠同”,交代了遊覽石澗的時間,是和游石渠同一天。
第二段具體描述了幾處遊覽勝地的地理位置之間的關係和沿途的風景。從袁家渴過來,先到石渠,後到石澗;從百家瀨向上游過來,先到石澗,後到石渠。石澗可以找到的源頭。都來自石城村的東南,這一帶可以遊樂的地方有好幾處。再往上走是深山幽林,越來越陡峭艱險,道路太窄不能走到盡頭。
這一篇遊記也是寫清泉美石,但同《小石潭記》、《石渠記》諸篇比較,有其獨特之處:作者善用新穎貼切的比喻來描攀景物,使其可感。

標籤:永州八記

詩詞推薦

石澗記原文_石澗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