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新月·盪子他州原文
盪子他州去。
已經新歲未還歸。
堪恨情如水。
到處輒狂迷。
不思家國。
花下遙指祝神祇。
直至於今。
拋妾獨守空閨。
上有穹蒼在。
三光也合遙知。
倚屏幃坐。
淚流點滴。
金粟羅衣。
自嗟薄命。
緣業至於斯。
乞求待見面。
誓不辜伊。
詩詞問答
問:拜新月·盪子他州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拜新月·盪子他州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一
參考注釋
盪子
(1).指辭家遠出、羈旅忘返的男子。《文選·古詩<青青河畔草>》:“盪子行不歸,空牀難獨守。” 李善 註:“《列子》曰:有人去鄉土游於四方而不歸者,世謂之為狂盪之人也。” 唐 杜甫 《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詩:“參卿休坐幄,盪子不還鄉。”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趙五娘憶夫》:“君身豈盪子,妾非盪子婦。” 嚴復 《出都留別林紓》詩:“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 * 盪子腸。”
(2).浪蕩子。謂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或敗壞家業的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章阿端》:“妾 章氏 ,小字 阿端 ,誤適盪子,剛愎不仁,橫加折辱。” 清 周在浚 《行述》:“女, 吳興 人,北里 朱某 計購之渡 江 ,逼與盪子夜合,女弗從。” 巴金 《沉默集·丹東的悲哀》:“他說那些喝酒 * 吃得飽飽貪圖淫樂的盪子,是共和國的大敵。”
已經
業已經過
夜已經很深了
新歲
猶新年。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義》:“郊因於新歲之初。” 前蜀 韋莊 《歲除對王秀才作》詩:“豈知新歲酒,猶作異鄉身。”《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不覺的殘冬將盡,新歲又來。”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敬賀新禧》:“為辯解起見,只好說自信未曾偷懶於舊年,所以也無從振作於新歲而已。”
還歸
(1).返回。 應劭 《風俗通·怪神》引《管子》:“ 齊公 出於澤,見衣紫衣,大如轂,長如轅,拱手而立。還歸,寢疾,數月不出。” 漢 王充 《論衡·恢國》:“ 孝明 加恩,則論徙邊;今上寬惠,還歸州里。”《西遊記》第七七回:“ 老孫 還歸本洞,稱王道寡,耍子兒去罷。” 清 顧炎武 《兄子洪善北來言及近年吳中有開淞江之役書此示之》詩:“ 淞江 亭畔坐垂綸,還歸被褐出負薪。”
(2).歸順,歸附。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昔 袁術 僭逆,王誅將加,則 廬江 太守 劉勛 ,先舉其郡,還歸國家。”
(3).歸還。《 * 詞話》第九九回:“當時統制打死二人,除了地方之害,分付 李安 ,將馬頭大酒店,還歸本主。”亦指收回。 清 柯悟遲 《漏網喁魚集》:“﹝ 光緒 三年﹞據老農云:此蟲從大霧中生,然而總歸天意,故木棉僅得二分至五厘不等,其雜糧不過還歸種子而已。”
凱旋而歸。《詩·小雅·出車》:“執訊獲醜,薄言還歸。” 朱熹 集註:“還,音旋。”《詩·大雅·常武》:“ 徐方 不回,王曰還歸。” 高亨 註:“還歸,指班師還朝。”
到處
各處;處處
陪客人到處參觀
到處找他
狂迷
(1).狂妄昏亂。《陳書·高祖紀上》:“ 大同 之末,邊政不脩, 李賁 狂迷,竊我 交 愛 ,敢稱大號。”
(2).迷戀之極。 宋 石孝友 《行香子》詞:“你也嬌痴,我也狂迷。望今生、永不分離。”
家國
家與國。亦指國家。《逸周書·皇門》:“是人斯乃讒賊媢嫉,以不利於厥家國。”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自是後, 頃公 恐懼,不聽聲樂,不飲酒食肉,內愛百姓,問疾弔喪,外敬諸侯,從會與盟,卒終其身,家國安寧。”《魏書·司馬昱傳》:“ 超 父 愔 為 會稽 太守, 超 假還東, 昱 謂之曰:‘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於此。’”《資治通鑑·唐肅宗至德二載》:“十一月, 廣平王 俶 、 郭子儀 來自 東京 ,上勞 子儀 曰:‘吾之家國,由卿再造。’” 明 張居正 《答上師相徐存齋書》:“老師以家國之事託之於不肖也,天下亦莫不聞。”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家國雖殊道自均,須知主僕即君臣。” 清 秋瑾 《滿江紅·感懷》詞:“自由香,常思爇;家國恨,何由雪?” 陳毅 《送董老出席舊金山會議》詩:“百年家國恨, 禹 城日傾頽。”
遙指
在遠處指點;向遠方指
神祇
指天神和地神,泛指神明
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豈宰殺乎?——唐· 李朝威《柳毅傳》
至於
(1) 表示程度、範圍
至於他,是一定會來的
越長城之限,至於 泰安。(至:動詞,抵達。)—— 清· 姚鼐《登泰山記》
至於勸善規過足矣。——清· 劉開《問說》
(2) 表示另提一件事
至於我個人的意見,以後再提
(3) 連詞。表示提出另一話題,用在下文開頭,為現代漢語所沿用
至於斟酌捐益。——諸葛亮《出師表》
至於負者歌於途。——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至於怨誹之多。——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至於農夫小民。——宋· 蘇軾《教戰守》
獨守
(1).獨自守候;獨自保持。《楚辭·九辯》:“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雲而永嘆。” 漢 揚雄 《解嘲》:“僕誠不能與此數子比,故默然獨守吾《太玄》。”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是臣慺慺之誠,竊所獨守。” 清 陳夢雷 《松樹為風雨所拔嘆》詩:“枝條荏苒任飄零,苦心獨守凌霜節。”
(2).謂獨自守貞。 唐 曹鄴 《四怨》詩之一:“美人新如花,許嫁還獨守。”《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好沒天理!花枝般一個娘子,叫她獨守,又要駡她。”
(3).單獨把守。《後漢書·任光傳》:“ 光 為 信都 太守。及 王郎 起,郡國皆降之…… 光 等孤城獨守,恐不能全。”
空閨
謂丈夫外出,妻子寂寞獨居之處。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三:“妾身守空閨,良人行從軍。” 南朝 宋 鮑照 《秋夜》詩之一:“環情倦始復,空閨起晨裝。” 唐 駱賓王 《盪子從軍賦》:“征夫行樂踐榆溪,倡婦銜怨守空閨。”
穹蒼
地球上空巨大的圓拱或穹窿;天空,蒼穹
舒憤訴穹蒼
殺氣凌穹蒼
三光
古時指日、月、星
遙知
謂在遠處知曉情況。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詩:“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金 元好問 《汴禪師自斷普照石為斫以詩見餉為和》之一:“遙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屏幃
(1).屏帳。 唐 白居易 《和楊師皋傷小姬英英》:“玳瑁牀空收枕席,琵琶弦斷倚屏幃。”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相國寺內萬姓交易》:“賣蒲合、簟席、屏幃……臘脯之類。” 清 劉大櫆 《翰林編修李公墓志銘》:“每訊鞠,公必坐屏幃後隱聽。”
(2).猶內室。 南唐 馮延巳 《酒泉子》詞:“屏幃深,更漏永,夢魂迷。” 宋 高彥休 《<唐闕史>序》:“問安之暇,出所記述,亡逸過半,其間近屏幃者,涉疑誕者,又刪去之。”
點滴
輸液
他右手吊著點滴,腰下墊著冰枕,有氣無力地躺在國泰醫院667病房
金粟
(1).錢和糧谷。《商君書·去強》:“國好生金於竟(境)內,則金粟兩死,倉府兩虛,國弱;國好生粟於竟(境)內,則金粟兩生,倉府兩實,國強。”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築之用,金粟與城齊矣。”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則有其名,關市之榷,摭實盡無其物。”
(2).“ 金粟如來 ”的省稱。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 金粟 來儀, 文殊 戾止。” 前蜀 貫休 《和韋相公見示閒臥》:“堂懸 金粟 像,門枕御溝泉。” 宋 張元乾 《西江月·和蘇庭藻》詞:“且作大真遊戲,未甘 金粟 龍鍾。”
(3).桂花的別名。因其色黃如金,花小如粟,故稱。 宋 范成大 《中秋後兩日自上沙回聞千岩觀下岩桂盛開復檥石湖留賞一日賦兩絕》之一:“金粟枝頭一夜開,故應全得小詩催。” 明 徐霖 《繡襦記·聞信增悲》:“看繁英金粟亂開,美人玉纖輕折采。”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卷一:“不多金粟散天香,應共荷花斗靚妝。”
(4).黃色花蕊。 宋 梅堯臣 《梅花》詩:“墜萼誰將呵在鬢,蕊殘金粟上眉蟲。”
(5).比喻燈花、燭花。 唐 韓愈 《詠燈花同侯十一》:“黃里排金粟,釵頭綴玉蟲。” 明 劉基 《正月十五夜燈花大開作》詩:“夜寒衾冷漏聲遲,臥看瓊枝綻金粟。” 清 許光治 《閱金經·燭花》曲:“絳蠟銀荷擁,翠盤金粟叢。”
(6).首飾名。 唐 楊炯 《老人星賦》:“晃如金粟,燦若銀燭。” 唐 溫庭筠 《歸國遙》詞:“鈿筐交勝金粟。” 華鍾彥 註:“鈿筐、金粟,皆頭飾也。”
(7).山名。在 陝西省 蒲城縣 東北。 唐玄宗 泰陵 在此山。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釐革》:“ 玄宗 嘗謁 橋陵 ,至 金粟山 ,覩崗巒有龍盤鳳翔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三·蒲城縣》:“ 金粟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唐玄宗 葬此,曰 泰陵 。”
(8).後世泛指帝王陵墓。 明 李東陽 《中元謁陵遇雨》詩之十:“ 鼎湖 龍作雨, 金粟 鳥呼風。”
羅衣
輕軟絲織品製成的衣服。 漢 邊讓 《章華賦》:“羅衣飄颻,組綺繽紛。”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 唐 杜甫 《黃草》詩:“萬里秋風吹 錦水 ,誰家別淚溼羅衣?” 明 周在 《閨怨》詩:“ 江 南二月試羅衣,春盡 燕山 雪尚飛。”
薄命
生來命運不好,福分不大
這正是夢幻情緣,恰遇見一對薄命兒女。——《紅樓夢》
緣業
佛教語。也稱業緣。謂善業為招樂果的因緣,惡業為招苦果的因緣,一切眾生皆由業緣而生。後多指男女之間因緣。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 紫陽 ﹞又問曰:‘ 陶氏 才識何如?’答曰:‘德操淵深,世無其比。’又曰:‘然恐緣業不及如何?’” 唐 李白 《去婦詞》:“不嘆君棄妾,自嘆妾緣業。” 元 盧摯 《朱履曲·天寧北山禪老招飲於雙松精舍》曲:“脂粉態前生緣業,笑渠儂一剗心邪。”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一》:“ 馬端臨 曰:‘……於是緣業之説,因果之説,六根、六塵、四大、十二緣生之説,層見迭出,宏遠微妙。’”
於斯
同“ 於此 ”。《楚辭·漁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嘗從事於斯矣。”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傑。 漢 之得材,於斯為貴。”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
乞求
請求別人給予
乞求寬恕
待見
(1).等待召見。《後漢書·仲長統傳》:“賓客待見而不敢去,車騎交錯而不敢進。”
(2).喜愛。《 * 詞話》第八二回:“你老人家這回兒又不待見他起來。”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六:“看白戲的觀眾是不會受待見的,不是挨上幾眼瞪,就是給趕走。”
不辜
(1).無罪。《墨子·非攻上》:“至殺不辜人也,扦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呂氏春秋·聽言》:“誅不辜之民以求利。”《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父老不辜,幼孤為奴虜。” 呂延濟 註:“言 巴蜀 父老無罪被殺,掠取孤幼,縛束以為奴僕。”
(2).指無罪之人。《書·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孔 傳:“辜,罪。” 唐 劉禹錫 《天論上》:“或賢而尊顯,時以不肖參焉。或過而僇辱,時以不辜參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奄人暴橫,多潛殺不辜。”
(3).不必,不一定。《大戴禮記·夏小正》:“‘鴂則鳴’。鴂者,百鷯也;鳴者,相命也。其不辜之時也。” 俞樾 《群經平議·大戴禮記一》:“辜,讀作‘固’。 襄 二十七年《公羊傳》‘女能固納公乎’、《秦策》‘王固不能行也’, 何休 、 高誘 注並曰:‘固,必也。’古或以辜為之。故《漢書·律曆志》注引 孟康 曰:‘辜,必也。’不辜,猶言不必。《詩·七月》篇‘七月鳴鴂’。是鴂之鳴盛於七月。今方五月,鴂或鳴或不鳴。故曰:‘其不辜之時也’猶言其不可必之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