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葉三甥書賦此以答原文
慈親白髮同而母,阿舅飄零愧老甥。
骨肉有書投遠海,亂離無路到孤城。
背人新燕還家早,老我殘花入眼明。
鄉園登台望鄉國,春風楊柳不勝情。
詩詞問答
問:得葉三甥書賦此以答的作者是誰?答:何鞏道
問:得葉三甥書賦此以答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得葉三甥書賦此以答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慈親
慈愛的父母。《呂氏春秋·慎大》:“ 湯 立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親。”後多指母親。 唐 聶夷中 《遊子行》:“慈親倚門望,不見萱草花。” 清 魏源 《接家書喜舍弟歸自江南》詩:“汝侍慈親側,吾侍嚴親行。”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阿舅
(1).舅父。《隋書·五行志上》:“ 周 初有童謡曰:‘白楊樹頭金雞鳴,祗有阿舅無外甥。’ 靜帝 , 隋氏 之甥,既遜位而崩,諸舅強盛。”《水滸傳》第十四回:“少刻,我送 雷都頭 那人出來時,你便叫我做阿舅,我便認你做外甥。” 明 夏完淳 《討降賊大逆檄》:“初飛樹鶴之毛,笑漫天於阿舅。”
(2).妻的弟兄。《水滸傳》第四九回:“ 顧大嫂 説:‘伯伯,你的 樂阿舅 透風與我們了。’”《水滸傳》第五十回:“你今卻又做人情。你又不曾和他妹子成親,便又思量阿舅、丈人。”《儒林外史》第五回:“你兩個阿舅姓 王 ……聽見妹夫請,一齊走來。”
飄零
(1) (花葉等)凋謝脫落;飄落
黃葉飄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骨肉
(1) 身體
骨肉歸復於土。——《禮記》
(2) 骨和肉
(3) 比喻至親
親生骨肉
骨肉關係
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此之謂骨肉之親。——《呂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說他無緣無故築什麼萬里長城,害得人家骨肉分離。——《孟姜女》
遠海
離岸很遠的海域;海洋的縱深
亂離
(1).政治混亂,給國家帶來憂患。《詩·小雅·四月》:“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毛 傳:“離,憂。” 鄭玄 箋:“今政亂國將有憂病者矣。” 晉 潘岳 《關中詩》:“亂離斯瘼,日月其稔。” 明 方孝孺 《絕命詞》:“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
(2).遭亂流離。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悠悠世路,亂離多阻。”《後漢書·烈女傳·董祀妻》:“感傷亂離,追懷悲憤。” 唐 劉長卿 《送李錄事兄歸襄鄧》詩:“白首相逢征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亂離時候,照顧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無法可想。”
孤城
(1).孤立無援的城。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然 即墨 大夫以孤城獨守,六年不下。” 晉 潘岳 《馬汧督誄》:“ 敦 固守孤城,獨當羣寇,以少御眾,載離寒暑。”《舊唐書·忠義傳下·張巡》:“城將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折寇》:“嘆孤城此日,危如卵纍。” 茅盾 《子夜》十四:“打仗的事神妙不可測;有時一道防線,一個孤城能支持半年六個月。”
(2).邊遠的孤立城寨或城鎮。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四:“ 青海 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 玉門關 。” 唐 王之渙 《涼州詞》之一:“ 黃河 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宋 陸游 《過廣陵吊張才叔諫議》詩:“春風疋馬過孤城,欲弔先賢淚已傾。” 毛 * 《臨江仙》詞:“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捲孤城。”
背人
(1) 隱諱不願使人知道
他得過背人的病
(2) 沒有人或人看不到
背人的地方
新燕
春時初來的燕子。 唐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詩:“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唐 杜牧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亞列出領麾幢十韻》:“野水差新燕,芳郊哢夏鶯。”
還家
(1).回家。《後漢書·臧洪傳》:“ 中平 末,棄官還家,太守 張超 請為功曹。”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還家雖闕短,指日親晨飱。”《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個族人在那裡做主簿,打點去與他尋些盤費還家。”
(2).歸還農家。 陳殘雲 《南大門風光·河畔飄起紅旗》:“土改的鑼鼓聲,和貧苦農民‘土改還家’的歡笑聲,震盪了 深圳 南岸勞苦者的心聲,有些人回到家鄉,分到了土地,安居樂業搞生產。”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六:“咱們挖地主財寶是要咱們的血汗帳,是財寶還家。”
(3).指把農作物收穫回來。 劉澍德 《拔旗》:“附帶還有一條:注意不要拋撒,保證顆粒還家。”
老我
老人的自稱。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送黃成父還朝》詞:“老我伴身惟有影,倚徧風軒月榭。”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和信守鄭舜舉蔗庵韻》詞:“羊腸九折歧路,老我慣經從。” 金 李純甫 《送李經》詩:“髯 張 元是人中雄,喜如俊鶻盤秋空。怒如怪獸拔枯松,老我不敢嬰其鋒。”
殘花
將謝的花;未落盡的花。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內史入重陽閣》:“舊蘭憔悴長,殘花爛漫舒。” 唐 劉長卿 《感懷》詩:“秋風落葉正堪悲, * 殘花欲待誰?” 明 劉基 《再用韻答嚴衍上人》:“殘花露淡胭脂靨,落木霜凋薜荔衣。”
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詩:“頭白喜拋黃草峽,眼明驚坼紫泥書。” 宋 陸游 《新辟小園》詩之二:“眼明身健殘年足,飯軟茶甘萬事忘。”
(2).猶眼紅。激怒的樣子。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仇人相見,本來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
(3).方言。羨慕。 韓起祥 《劉巧團圓》:“她不滿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鄉園
家鄉,家園
鄉園多故。——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登台
(1) 演員出現在觀眾面前
他去年第一次在百老匯登台(表演)
(2) 走上講台或舞台
他想登台表演一番
望鄉
望見故鄉;遙望故鄉。亦借指思鄉。《禮記·奔喪》:“齊衰望鄉而哭,大功望門而哭,小功至門而哭,緦麻即位而哭。” 唐 劉長卿 《登台遠眺》詩:“古臺搖落後,秋入望鄉心。” 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詩:“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楊柳
(1) 楊樹和柳樹的合稱
(2) 專指柳樹
楊柳岸曉風殘月。——宋· 柳永《雨霖鈴》
(3) 古曲名,即“折楊柳”
羌笛何須怨楊柳。——唐· 王之渙《涼州詞》
勝情
盡情。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 崔 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
高雅的情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棲逸》:“ 許掾 好游山水,而體便登陟。時人云:‘ 許 非徒有勝情,實有濟勝之具。’”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畫事》:“ 李紹箕 ,山水草木,綽有勝情,骨法不凡,究為能品。” 清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五十韻》:“染翰多高癖,臨池擅勝情。” 清 惲敬 《與廖聽橋書》:“大姪有俠腸,有豪氣,有勝情,有遠志,然每事必須於不易之理斟酌盡善,則成大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