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桂花卉本專家,進于山水參真性。
維城山水已擅場,俾兼花卉詎奚病。
要之涉筆總末事,貴乎得神聊適興。
五君子圖創衡翁,風人寓意傳毛鄭。
張初鄒繼今則錢,藝苑聯芳叔仲孟。
譬若竹林詠五君,山王被斥識果正。
貞虛蒼信及幽芳,人如此寧不明政。
詩詞問答
問:《五君子歌再疊舊韻題錢維城畫》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五
2. 初仿此圖若靄實首被命見舊集
參考注釋
花卉
即花草。卉是百草的總稱
專家
在學術、技藝等方面有專門技能或專業知識的人
尊重專家的意見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真性
(1) 真的
真性近視
(2) 本性;天性
顛倒困踣之極,乃得徹見真性。——明· 李贄《答馬歷山書》
維城
(1).連城以衛國。《詩·大雅·板》:“懷德維寧,宗子維城。”《後漢書·劉虞公孫瓚陶謙傳贊》:“ 襄賁 勵德,維城 燕 北。仁能洽下,忠以衛國。”《文選·乾寶<晉紀總論>》:“宗子無維城之助,而 閼伯 、 實沉 之郤歲構。” 張銑 註:“維,連也,言宗子連城封之,以助京室也。”《舊唐書·昭宗紀上》:“丙辰, 韓建 上表,請封拜皇太子、親王,以為維城之計。”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宗室小考》:“故宗室無不諳習弓馬、 清 語,以備維城之選焉。”
(2).借指皇子或皇室宗族。《後漢書·孝明八王傳贊》:“ 孝明 傳胤,維城八國。” 唐 無可 《送李長吉之任東井》詩:“家世維城後,官資宰邑初。”《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三年》:“ 孫盛 論曰:‘……然不思建德垂風,不固維城之基,至使大權偏據,社稷無衛,悲夫!’” 胡三省 註:“此言帝猜忌宗室,以亡 魏 。”
擅場
壓倒全場。指技藝高超出眾
畫手看前輩,吳生遠擅場。—— 唐· 杜甫《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
要之
表示下文是總括性的話;要而言之;總之
涉筆
動筆;著筆
據案涉筆,擁文墨之紛紜。——李紹??《永興提刑謝到任啟》
涉筆成趣
末事
(1).非關根本之事;小事。《荀子·議兵》:“凡在大王,將率末事也。”《舊唐書·柳公綽傳》:“立身以孝悌為基,以恭默為本,以畏怯為務,以勤儉為法,以交結為末事,以氣義為凶人。” 宋 歐陽修 《答陝西安撫使范龍圖辭辟命書》:“軍書奏記一末事耳,有不待 脩 而堪者矣。”《紅樓夢》第四八回:“ 薛姨媽 聽了雖是歡喜,但又恐他在外生事,花了本錢倒是末事,因此不命他去。”
(2).古指商業和手工業。《商君書·外內》:“末事不禁,則技巧之人利。” 唐 張九齡 《侯使石頭驛樓》詩:“漁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疇。”
(3).猶言餘事。《隋書·經籍志二》:“因其事類,相繼而作者甚眾,名目轉廣,而又雜以虛誕怪妄之説。推其本源,蓋亦史官之末事也。”
得神
(1).謂得到神靈(降臨)。《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國之將興,明神降之,監其德也;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後漢書·楊賜傳》:“或得神者昌,或得神者亡。”
(2).謂得其神韻,形容逼真。《紅樓夢》第十九回:“素日這裡有個小書房內曾掛著一軸美人,畫的很得神。”
(3).猶得意。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 大保 甚為得神。”
(4).中醫學名詞。謂有神氣。《素問·移精變氣論》:“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吳崑 註:“神者,心主所藏,以為君主……若心主明,十二官守位稟命,謂之得神,如此養生則昌而壽。”
適興
猶遣興。《二刻拍案驚奇》:“偶與朋友輩適興閒步,容或有之,並無越禮之事。” 清 陳夢雷 《湧泉寺》詩:“俗客少過偏適興,老僧靜對更忘言。”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風人
(1).指古代採集民歌風俗等以觀民風的官員。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自王澤殄竭,風人輟采。”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三篇:“ 周 室寖衰,風人輟采;故曰:‘王者之跡熄而詩亡。’”
(2).詩人。《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是以雍雍穆穆,風人詠之。” 呂延濟 註:“風人,詩人也。” 宋 蘇軾 《謝惠生日詩啟》之二:“伏蒙某官,以某生辰,特貽佳什。允也風人之作,燦然華袞之榮。” 清 張維屏 《三元里》詩:“ 魏絳 和戎且解憂,風人慷慨賦同仇。”
(3).見“ 風人體 ”。
寓意
寄託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深遠
毛鄭
漢 代《詩經》學者大、小 毛公 及 鄭玄 的並稱。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序錄》:“ 晉 豫州 刺史 孫毓 為《詩評》,評 毛 鄭 、 王肅 三家同異。”參見“ 毛詩 ”、“ 毛傳 ”。
藝苑
(1) 藝術和文學的領域;泛指文藝界
藝苑新葩
(2) 文學藝術會合集中的地方;圖書文物薈聚的地方
叔仲
複姓。 春秋 時有 叔仲惠伯 。見《國語·魯語下》。
譬若
譬如
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譬若以肉投餒虎。——《史記·魏公子列傳》
竹林
竹子林
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五君
指 魏 晉 時名士 阮籍 、 嵇康 、 劉伶 、 阮鹹 、 向秀 。 南朝 宋 顏延之 因貶官 永嘉 太守,怨憤而作《五君詠》以自況。五君皆“竹林七賢”人物。“七賢”中惟 山濤 王戎 二人顯達,故 延之 棄而詠。 宋 熊與龢 《木平飼龍亭次韻方巨山》:“由來清調須吾輩,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山王
(1). 晉 山濤 和 王戎 的並稱。 南朝 宋 顏延之 作《五君詠》,述竹林七賢,以 山濤 、 王戎 顯貴而不予列入。見《宋書·顏延之傳》。 唐 李德裕 《僕射相公偶話舊唱和詩悽然懷舊輒獻此詩》:“ 延年 如有作,應不用 山 王 。” 宋 梅堯臣 《依韻四和正仲》:“ 嵇 阮 當時無俗慮, 山 王 雖貴亦能陪。” 元 熊與龢 《木平飼龍亭次韻方巨山》:“由來清調須吾輩,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2).舊指瑤族頭領。 元 無名氏 《招捕總錄》:“ 延祐 三年三月, 德慶路 猺 蠻叛,既而令山主 五世祿 、山王 李伯達 招降 圓麻山 猺 人 盤郎梗 、 盤古綴 、 王窮腸 等出官。”
(3).指老虎。《小五義》第六一回:“ 盧珍 説:‘急速找樹,不然山王一到,就沒處躲避了。’……正説話間,就見那隻猛獸走動,躥山跳澗,直奔前來了。”
(4).指山神。《五燈會元·臨濟宗·護聖居靜禪師》:“颯颯清風來入室,山王土地暗中忙。”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外扮山神上]……土地何在?[末扮土地上]稟上山王,有何分付?”
(5).佛教語。最高的山。《佛說無量壽經》卷五:“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唐 李華 《東都聖禪寺無畏三藏碑》:“灌頂在昔,聲聞現今,山王高妙,海月圓深。”
貞虛
(1).謂清冷柔弱。 晉 周祗 《月賦》:“其狀也,氣融潔而昭遠,質明潤而貞虛,弱不廢照,清不激污。”
(2).道教語。謂修道。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 紫陽 乃戲言:大族貞虛其中,凌雲者理非一人。”
幽芳
(1).清香。亦指香花。 唐 張九齡 《南還贈京都舊僚》詩:“欲贈幽芳歇,行悲舊賞移。” 唐 李商隱 《贈從兄閬之》詩:“城中猘犬憎蘭佩,莫損幽芳久不歸。” 宋 歐陽修 《豐樂亭記》:“日與 滁 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 朱丹 《高加索大道上》詩:“泉水在山谷里鳴唱,野花放散著幽芳。”
(2).比喻高潔的德行。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懼老且死,不能振幽芳,昭遺緒,豈惟不肖又抱不孝之罪以殞!”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明政
清明的政治。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一:“外參時明政,內不廢家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