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其一·勸學八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十二時·其一·勸學八首原文

平旦寅。□□□□未安身。

奉勸有男須入學。莫推言道我家貧。

從小父娘□□□。到大僂羅必越人。

縱然未得一官職。筆下方圓養二親。

詩詞問答

問:十二時·其一·勸學八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十二時·其一·勸學八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真韻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五

參考注釋

平旦

清晨;平明;平日,平時

安身

(1) 在某地居住和生活——多指在困難條件下

無處安身

(2) 在某處躲避

敵人四處搜捕抓人,我們只得在破廟裡安身

奉勸

敬辭。鄭重勸說

奉勸你放規矩些

有男

古國名。後用作姓氏。有,詞頭。《史記·夏本紀論》:“ 禹 為 姒 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 夏後氏 、 有扈氏 、 有男氏 。”

入學

(1) 開始國小學習

我國兒童六、七歲入學

(2) 開始進某個學校學習

新生後天入學

推言

推斷論說。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適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 陵 之功。” 唐 韓愈 《黃陵廟碑》:“故《九歌》辭謂 娥皇 為‘君’,謂 女英 ‘帝子’,各以其盛者推言之也。” 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 馬 班 紀載舊文,多非原本。故《史記》善 賈生 推言之論,而 班氏 《典引》直指以為 司馬 。”

我家

(1).稱自己。 宋 錢愐 《錢氏私志·小人》:“ 宣和 間,有 遼國 右金吾衛上將軍 韓正 歸朝,授檢校少保節度使,對中人以上説話,即稱小人,中人以下,即稱我家。”《醒世姻緣傳》第二回:“ 計氏 説道:‘我家臉醜腳大,稱不起和一夥漢子打圍,躲在家中,安我過日子的分罷了。’”

(2).我們家;我家的。《漢書·霍光傳》:“丞相數言我家,獨無罪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王珣 疾,臨困,問 王武岡 曰:‘世論以我家領軍比誰?’”《新唐書·崔液傳》:“ 液 字 潤甫 ,尤工五言詩。 湜 嘆,因字呼曰:‘ 海子 ,我家龜龍也。’”

小父

稱父之幼弟。 宋 王安石 《寄吳氏女子》詩:“自吾捨汝東,中父繼在廷。小父數往來,吉音汝每聆。”

到大

(1).到後來;結果。 唐 王維 《黃雀痴》詩:“到大啁啾解游颺,各自東西南北飛。”

(2).見“ 到大來 ”。

僂羅

(1).幹練,伶俐,機靈。《敦煌曲子詞·定風波》:“功(攻)書學劍能幾何,爭如沙塞騁僂儸。”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五代史》: 漢 劉銖 惡 史肇弘 、 楊邠 。於是 李業 譖二人於帝而殺之。 銖 喜謂 業 曰:‘君可謂僂羅兒矣。’僂羅,俗言猾也。 歐 史間書俗語甚奇。”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一折:“他那裡精神一掇顯僂囉,他那裡尖著舌語剌剌,我這裡掩著面笑呵呵。”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辨證》:“俗雲僂儸,演義謂幹辦集事之稱。《篇海》訓儸字曰健而不德,據是二説,皆狡猾能事意也。”

(2).嘍囉。舊稱強盜或綠林頭領的部眾。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遂喚幾個小僂儸,傳令眾攛掇。”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一折:“有我八拜交的哥哥 晁蓋 知某有難,領僂儸下山。”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陽貨篇七》:“盜賊之有渠帥,有僂儸,一般底尊卑之序,也恰像個禮。”

(3).象聲詞。形容言語不清,難懂。 清 趙翼 《閩言》詩:“滿耳啾啁不辨何,近來漸解説僂羅。始知 公冶 非神技,只為聽他鳥語多。”按,《北史·王昕傳》:“嘗有 鮮卑 聚語, 崔昂 戲問 昕 曰:‘頗解此否?’ 昕 曰:‘樓羅,樓羅,實自難解。’”此“樓羅”正與“僂羅”用法同,蓋擬聲也。

越人

(1).疏遠的人。《商君書·修權》:“故 堯 舜 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為天下位天下也。論賢舉能而傳焉,非疏父子親越人也,明於治亂之道也。” 宋 蘇洵 《兵制》:“及於 五代 , 燕 帥 劉守光 又從而為之,黥面湼手之制,天下遂以為常法,使之判然不得與齊民齒,故其人益復自棄,視齊民如越人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癸酉之變》:“以天潢貴胄之近,而漠然如越人之視,亦可謂無心肝人矣。”

(2). 戰國 時名醫 扁鵲 名。《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 ……姓 秦 氏,名 越人 。”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故 越人 見 齊桓 不振之徵於未覺之疾, 箕子 識 殷 人 鹿臺 之禍,於象箸之初。” 宋 蘇軾 《和劉道原詠史》:“ 吳 客漫陳《豪士賦》, 桓侯 初笑 越人 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劉海石》:“久不晤,豈精 越人 術耶?”

縱然

縱使,縱令、即使——用在偏正複句的偏句中,表示讓步關係,相當於“即使”、“縱使”

今晚縱然有霜,也不會很大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王弼 註:“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呂氏春秋·論人》:“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得一後成。” 高誘 註:“一,道也。天道生萬物,萬物得一乃(後)成也。”《楚辭·遠遊》:“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羨 韓眾 之得一。” 王逸 註:“喻古先聖獲道純也。”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鑒,恆輔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萬斯寧。”

(2).天的代稱。 唐 無名氏 《鴻慶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眾生。”

官職

在政府中所任的職位

筆下

(1) 指文章的寫作

筆下生花

(2) 指寫文章時作者的措詞和用意

筆下留情

方圓

(1) 指定半徑範圍內的面積

20公里方圓之內的40個內湖

(2) 圍繞;在…周圍地

這個湖方圓一里,寬半里

二親

指父母。《韓詩外傳》卷一:“二親之壽,忽如過客。”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二親既歿,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 清 李漁 《巧團圓·夢訊》:“﹝小生﹞自幼喪了二親,記不起當時的面貌。”

標籤:時辰

詩詞推薦

十二時·其一·勸學八首原文_十二時·其一·勸學八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