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勝寺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實勝寺原文

得禾周名書,獲鼎漢紀年。

是寺稱實勝,其事猶可傳。

明兵十三萬,水陸數道連。

志曾期破釜,言已侈投鞭。

弱婦實懷懼,壯士難奪堅。

文祖處以暇,旋命彭與韓。

坦然逸待勞,乃在松山間。

破竹迎刃解,誰能抗師顏。

諸路一時敗,困獸遇秋畋。

從此威天下,燕京數往還。

創寺肇錫名,用以示弗諼。

我來步上方,晶陽空宇懸。

百年父老希,所聞乃傳言。

詩詞問答

問:實勝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實勝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八

參考注釋

紀年

(1) 記年代的方法,如用乾支紀年,用皇帝年號紀年或用公元紀年等

(2) 按照年月先後排列史實的一種史書體裁

《竹書紀年》

猶可

(1).尚可;還可以。《孟子·萬章下》:“臘較猶可,而況受其賜乎?”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二》:“言猶可也,至於以貌取人,雖愚夫知其不可,而謂聖人為之乎?” 葉聖陶 《四三集·一個練習生》:“啊,那張‘進局須知’,不看猶可,一看之後,我的興奮的心臟,簡直停止了跳動!”

(2).謂也可以。《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

水陸

(1) 水路和陸路

水陸聯運

水陸樞紐

蒙沖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資治通鑑》

(2) 水裡和陸上所產的食物,特指山珍海味

水陸俱陳

數道

責備。 管樺 《清風店》二:“是不是他數道你來著?”

破釜

(1).破鍋。 宋 蘇軾 《黠鼠賦》:“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於蜂蠆。” 清 魯一同 《小車轔轔》詩:“竹頭木屑載零星,嘔呀啁哳行不停,破釜墮地灰痕青。” 葉聖陶 《窮愁》:“繼之即煮粥。伏室隅破釜側,火纔舉,煙彌一室,縷縷折入母鼻。”

(2).見“ 破釜沉舟 ”。

投鞭

(1).扔掉馬鞭。借謂下馬。《三國志·魏志·孫禮傳》:“帝獵於 大石山 ,虎趨乘輿, 禮 便投鞭下馬,欲奮劍斫虎。” 宋 王安石 《王村》詩:“攬轡聯貂帽,投鞭各酒巵。”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董如彪》:“ 葛封 棄鎗投鞭,涕泣叩馬而諫。”

(2).見“ 投鞭斷流 ”。

壯士

勇士,心雄膽壯的人;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

壯士十年歸。——《樂府麻集·木蘭詩》

壯士不死。——《史記·陳涉世家》

田橫齊之壯士。——《資治通鑑》

壯士從之。——《資治通鑑·唐紀》

文祖

(1). 帝堯 始祖之廟。《書·舜典》:“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 孔 傳:“文祖者, 堯 文德之祖廟。” 蔡沉 集傳:“文祖者, 堯 始祖之廟。”《史記·五帝本紀》:“文祖者, 堯 大祖也。”文祖之說,各家不一。 馬融 謂“天也,天為萬物之祖,故曰文祖”。 鄭玄 謂“五府之大名,猶 周 之明堂”。見 清 孫星衍 《尚書今古文註疏》。

(2).泛指太祖廟。《魏書·任城王雲傳》:“儲宮正統,受終文祖,羣公相之,有何不可?” 唐 張說 《贈華州刺史楊君碑》:“ 神龍 初, 中宗 克復丕業,格於文祖。”

(3).繼業守文之祖。《左傳·哀公二年》:“ 衛大子 禱曰:‘曾孫 蒯聵 敢昭告皇祖 文王 、烈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 杜預 註:“繼業守文,故曰文祖。”

坦然

(1) 坦白,心安

神情坦然

(2) 平直廣闊的樣子

乃在

猶乃才。僅僅。在,通“ 才 ”。《漢書·賈誼傳》:“ 長沙 迺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

破竹

(1).劈竹子。喻循勢而下,順利無阻。《晉書·杜預傳》:“昔 樂毅 藉 濟 西一戰以並強 齊 ,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 唐 柳宗元 《賀誅淄青逆賊李師道狀》:“破竹寧比其發機,走丸未喻於乘勝。” 宋 朱熹 《伏讀二劉公瑞巗留題感事興懷追次元韻偶成》之一:“故壘近聞新破竹,起公無路祗傷心。” 王樹枬 《武漢戰紀》:“ 武昌 以 洪山 為扼塞, 洪山 失則 武昌 不守,順流以取 漢陽 、 漢口 ,如破竹耳。”

(2).喻迅速破亡的形勢。 唐 杜甫 《洗兵行》:“ 河 廣傳聞一葦過,胡危命在破竹中。” 唐 許渾 《登蒜山觀發軍》詩:“犬羊憂破竹,貔虎極飛蓬。”

迎刃

迎向刀鋒。喻不可阻擋之勢。 唐 李華 《河南府參軍廳壁記》:“如川決防,如竹迎刃。” 明 瞿式耜 《馬進忠大捷疏》:“今冬先克 武岡 ,使我恢 永 取 寶 之兵,皆有迎刃破竹之勢。”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困獸

被圍困的野獸。比喻處絕境中的人。《晉書·李勢載記》:“授甲晨征,則理均於困獸;斬關宵遁,則義殊於前禽。” 唐 李白 《古風》之三四:“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鯨。” 清 錢謙益 《四川按察司僉事戴君恩授奉政大夫》:“以謂頓兵孤城之下,窮困獸以老師,不若收功片檄之中,解重圍以蹙寇。”參見“ 困獸猶鬭 ”。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燕京

(1). 北京市 的別稱。因市區在 春秋 戰國 時為 燕國 國都而得名。 宋 梅堯臣 《送呂沖之司諫使北》詩:“知去 燕京 幾千里?胡笳亂動月明時。”《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首詩,單誇我朝 燕京 建都之盛。” 清 戴名世 《誥封光祿大夫副總兵官都督同知張公墓志銘》:“ 皇清 定鼎 燕京 , 豫王 引兵南下,擢公副總兵官。”

(2).山名。即 山西省 管涔山 。《淮南子·墬形訓》:“ 汾 出 燕京 。” 高誘 註:“ 燕京 ,山名也。在 太原 汾陽 , 汾水 所出。” 莊逵吉 校:“《山海經》、《水經》皆雲 汾 出 管涔山 ,古字燕、管,京、涔聲近通用。”

往還

去和來;往來

上方

(1).前面。《史記·滑稽列傳禇少孫論》:“﹝臣﹞竊不遜讓,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

(2).古代陰陽五行家指東方和北方。《漢書·翼奉傳》:“上方之情樂也,樂行姦邪,辰未主之。”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上方謂北與東也,陽氣所萌生,故為上。”

(3).天上;上界。《雲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陽空虛之內,無色無象,無形無影。” 元 鄭廷玉 《忍字記》楔子:“有上方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羅漢,不聽我佛講經説法。”《 * 詞話》第六十七回:“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 清 朱彝尊 《一半兒·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葉疏鐘下界聞。”

(4).住持僧居住的內室。亦借指佛寺。 唐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詩:“瑞塔臨初期,金輿幸上方。” 宋 孔武仲 《清涼寺》詩:“白寺荒灣略艤舟,攜笻來作上方游。” 明 何景明 《自山家歸寺》詩:“暝色延歸路,雲中見上方。” 潘飛聲 《題孝耕崇效寺楸陰感舊圖》詩:“南來彈指又滄桑,斜日疏鐘聽上方。”

(5).上邦,大國。《西遊記》第二八回:“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當小可的。”

(6).上級。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他們以為她應當馬上向上方報告,不應私自拿主意,放 高第 回家。”

(7).同“ 尚方 ”。 漢 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儲藏、供應帝王及皇宮中所用刀劍、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漢書·佞倖傳·董賢》:“下至 賢 家僮僕皆受上賜,及武庫禁兵,上方珍寶。”

(8).同“ 尚方 ”。泛指宮廷中主管膳食、方藥的官署。《明史·徐階傳》:“帝察 階 勤……召直 無逸殿 ,與大學士 張治 、 李本 俱賜飛魚服及上方珍饌。”《紅樓夢》第五七回:“彼時 賈母 又命將祛邪守靈丹及開竅通神散各樣上方秘制諸藥,按方飲服。”

(9).上方劍的簡稱。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一怒安邦,提戈代上方。軍威奮激人心癢,前旌未至聲至往。” 清 陸次雲 《圓圓傳》:“時 闖 師將迫畿輔矣,帝急召 三桂 對平臺,錫蟒玉,賜上方,託重寄命,守 山海關 。”參見“ 上方劍 ”。

空宇

幽寂的居室。 漢 劉向 《九嘆·離世》:“閔空宇之孤子兮,哀枯楊之寃雛。” 晉 左思 《詠史》之四:“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 晉 潘岳 《寡婦賦》:“奉靈坐兮肅清,愬空宇兮曠朗。”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父老

古時鄉里管理公共事務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擔任;亦尊稱老年人

所聞

所聽到的;所知道的。《商君書·更法》:“夫常人安於故習,學者溺於所聞。”《漢書·劉向傳》:“臣幸得託肺附,誠見陰陽不調,不敢不通所聞。”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漢 ,無論 魏 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人君耳習於所聞,則喜諛而惡直。”

傳言

(1) 通過多人而了解到的不一定真實的訊息、新聞

夫傳言不可以不察。——《呂氏春秋·慎行論》

(2) 傳話

詩詞推薦

實勝寺原文_實勝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