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軸頭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古玉軸頭原文

古玉軸頭長二寸,圍一寸有分寸五。

截為二一則琢韘,一則就圍圓刻寶。

寶文曰古稀天子,用以抑埴書畫可。

韘則佽手覺太粗,中規削半留半取。

削者玉質乃全呈,留者縟華原作土。

或者用之日以長,受汗氣仍玢璘吐。

既思臂病用不數,刻詠何為意微憮。

詩詞問答

問:古玉軸頭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古玉軸頭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二

2. 去聲

參考注釋

玉軸

(1).指車。 南朝 梁簡文帝 《吳郡石像碑》:“非因鷁首,詎假龍橋,豈藉銀連,寧須玉軸。”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鐵騎成羣,玉軸相接。”

(2).指船。 北周 庾信 《和靈法師游昆明池》之一:“平湖泛玉軸,高堰歇金鞍。”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應詔》:“安流進玉軸,戒道翼金吾。”

(3).捲軸的美稱。借指珍美的圖書字畫。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乃使玉軸揚灰,龍文折柱。” 唐 李商隱 《驕兒》詩:“古錦請裁衣,玉軸亦欲乞。” 清 余懷 《板橋雜記·紀麗品》:“﹝ 顧媚 ﹞家有眉樓,綺窗繡簾,牙籤玉軸,堆列几案,瑤琴錦瑟,陳設左右。” 蒯文偉 《開鑒草堂消夏》詩:“牙籤玉軸縱橫處,寶鴨時焚一縷香。”

一寸

(1).十分為一寸。引申為微少。《韓非子·說林上》:“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漢 賈誼 《新書·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晉書·庾亮傳》:“冒親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楊萬里 《初夏》詩之一:“雨後覓春無一寸,薔薇花發釅燕脂。”

(2).指心。古人謂心為方寸之地,故稱。 宋 蘇軾 《次韻答王鞏》詩:“我有方外客,顏如瓊之英,十年塵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過先墓》詩:“一寸未忘遊子線,萬年難覓 老萊 衣。”

(3).指光陰。 唐 李嶠 《書》詩:“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參見“ 一寸陰 ”。

有分

(1).有分器。謂諸侯分有天子藏於宗廟的寶器。《左傳·昭公十二年》:“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 杜預 註:“分,珍寳之器。” 孔穎達 疏:“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親也。分異姓以遠方之職貢,使無忘服也。是言諸侯皆得天子之分器也。”

(2).有分別,有區別。《莊子·齊物論》:“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請言其畛:‘……有倫,有義,有分,有辯。’” 郭慶藩 集釋:“羣分而類別也。”

(1).有職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鄭玄 註:“分,猶職也。” 陸德明 釋文:“分,扶問反。”

(2).有緣分。 唐 韓愈 《孟東野失子》詩:“且物各有分,孰能使之然?有子與無子,禍福未可原。” 宋 呂渭老 《浣溪紗》詞:“逐伴不知春路遠,見人時著小詞招,阿誰有分伴吹簫?”《武王伐紂平話》卷上:“我女有分與天子為皇后。” 胡韞玉 《即席贈橋口兼之》詩:“一夕 蓬萊 齊爛醉,神仙有分傲 秦皇 。”

(3).有一份。謂參與某事。 清 顧張思 《土風錄》卷九:“作事預及曰有分,否曰無分,財物亦然。”

(4).有一份。謂分享財物。如:這些東西人人有分。

一則

(1).猶言一方面。多用於並列敘述兩件事時。《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漢 王充 《論衡·量知》:“一則不能見是非,一則畏罰不敢直言。” 毛 * 《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四章:“保持較大一部分兵力於適當的機動地區,不要絕對地分散,一則便於應付可能的事變,一則使分散執行的任務有一個重心。”

(2).與“二則”、“三則”等連用,列舉原因或理由。《朱子語類》卷十六:“《大學》誠意,看來有三樣:一則內全無好善惡惡之實,而專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誠之尤也。”《西遊記》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 巴金 《霧》六:“一則因為這件事很重要,二則他害怕她誤會了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說話時不免現出激動的樣子。”

(3).表數量。一項,一條。如:新聞一則;啟事一則。

圍圓

圓形或類圓形物體的周長。《西遊記》第四九回:“眾人近前觀看,有四丈圍圓的一個大白蓋。”

寶文

(1).古代所謂預示祥瑞的文字。《宋書·符瑞志上》:“天乃洪鬱起白霧摩地,赤虹自上下,化為黃玉,長三尺,上有刻文。 孔子 跪受而讀之曰:‘寶文出, 劉季 握。卯金刀,在軫北。字禾子,天下服。’”《宋史·樂志十五》:“寶文瑞命符皇運,緜遠慶維新。”

(2).傳說 蓬萊山 上的一種樹木名。《駢字類編》卷七六引《謝氏詩源》:“ 茅君 於手巾內解茶葉……曰:‘此 蓬萊山 穆陀樹葉,眾仙食之以當飲,又有寶文之蕊,服之不飢。’ 謝幼貞 詩曰:‘摘寶文之初蕊,拾穆陀之墜葉。’”

古稀

稱人年七十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古稀之年

天子

古以君權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歸來見天子。——《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子坐明堂。

畫可

舊時帝王在臣屬奏章上批個“可”字。表示允準可行。《三國志·魏志·明帝紀》“是時,大治 洛陽宮 ,起 昭陽 、 太極殿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帝常游宴在內,乃選女子知書可付信者六人,以為女尚書,使典省外奏事,處當畫可。”《資治通鑑·魏明帝青龍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畫可,畫從其所奏。”《新唐書·高宗三女傳》:“朝廷大政事非關決不下,間不朝,則宰相就第咨判,天子殆畫可而已。”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本朝要事對稟,常事擬進入,畫可然後施行,謂之‘熟狀’。”

中規

(1).同圓規相符。《荀子·勸學》:“鞣以為輪,其曲中規。”

(2).引申為合乎準則、要求。《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 唐 白居易 《寓意詩》之一:“天子建明堂,此材獨中規。”

玉質

(1).形容姿貌肌膚之美。 漢 張衡 《舞賦》:“粉黛施兮玉質粲,珠簪挻兮緇髮亂。” 晉 王嘉 《拾遺記·蜀》:“﹝ 甘後 ﹞至十八,玉質柔肌,態媚容冶。” 明 汪道昆 《高唐夢》第一折:“巧笑工顰,玉質天然奇絶。”

(2).指美女。《花月痕》第四四回:“奇葩倏墜,依然連理之枝;玉質長埋,仍是婆娑之樹。”

(3).形容質美如玉。 南朝 梁 沉約 《與沉淵薦沉驎士表》:“﹝ 沉 ﹞玉質踰潔,霜操日嚴。” 宋 蘇軾 《十二琴銘》:“有蔚者桐,僵於下陽之庭,奏刀而玉質,成器而金聲。” 明 劉基 《賣柑者言》:“ 杭 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

作土

謂積土堆壘以禦敵。《墨子·雜守》:“作土不休,不能禁御,遂屬之城,以御雲梯之法應之。”《商子·兵守》:“客至而作土,以為險阻。”

或者

(1) 在可供選擇的東西、狀況或過程中的挑選

決定學醫或者學法律

(2) 連線詞、詞組或分句,表示從兩種以上的事物中選擇一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同時存在

這個任務可以交給小李或者小張

汗氣

出汗時蒸發的熱氣。 茅盾 《子夜》十三:“ 金小妹 搶前一步去開了門, 朱桂英 剛擠進去,就覺得熱烘烘一股汗氣。”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四:“鏗鏘的鑼鼓驟然一停,麒麟皮掀開,四個汗氣蒸騰的小伙子露出笑臉,人群爆發出叫好和鼓掌聲。”

玢璘

文采貌。《古文苑·黃香<九宮賦>》:“ 蚩尤 之倫,玢璘而要斑斕。” 章樵 註:“玢璘,音彬鄰,文采皃。” 唐 徐商 《賀襄陽副使節判同加章綬》詩:“晴日照旗紅灼爍,韶光入隊影玢璘。” 清 薛福成 《祭莫侶亭先生文》:“精心研覈,萬卷玢璘。” 陳去病 《有懷劉三鈍劍匣子》詩:“長才擅三絶,寫作何玢璘。”

不數

數不清;無數。 漢 王符 《潛夫論·思賢》:“近古以來,亡代有三,穢國不數。” 汪繼培 箋:“穢,當作滅。” 彭鐸 校正:“不數,即無數。” 宋 曾鞏 《<王平甫文集>序》:“各於其盛時,士之能以特見於世者,率常不過三數人,其世之不數,其人之難得如此。”《醒世姻緣傳》第八八回:“ 揚州 番役把 呂祥 的衣服剝脫乾浄,餛飩捆起,一根繩拴在樹的半中腰裡,鐵棍皮鞭,諸刑鹹備……打了個不數。”

不亞於。 明 汪道昆 《高唐夢》:“想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無雙,不數 莊生 陳説。” 清 王韜 《淞隱漫錄·畫船紀艷》:“噫嘻! 錢塘江 上畫船風景,誠不數 珠海 燈痕、 秦淮 月色也。”

為意

(1).猶言在意。《莊子·天下》:“以事為常,以衣食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為意,皆有以養,民之理也。”《東周列國志》第四四回:“惟 孟明 自恃才勇,以為成功可必,恬不為意。” 魯迅 《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陶潛 ﹞窮到有客來見,連鞋也沒有……雖然如此,他卻毫不為意。”

(2).作主張。 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夾 河 五十餘州,或服或叛。更立、迭奪、廢置、征伐、朝覲、賦入之宜,皆自為意。”

詩詞推薦

古玉軸頭原文_古玉軸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