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雀舌新芽要焙乾,憶曾辛未一親觀。
新絲新谷夷中詠,滿目民艱絜矩看。
詩詞問答
問:《題文徵明茶事圖·其七·茶焙》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寒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四
2. 辛未南巡曾至龍井觀採茶作歌有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之句
參考注釋
雀舌
茶名。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茶。 唐 劉禹錫 《病中一二禪客見問因以謝之》詩:“添爐烹雀舌,灑水浄龍鬚。”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茶芽,古人謂之‘雀舌’、‘麥顆’,言其至嫩也。” 明 汪廷訥 《種玉記·拂券》:“玉壺烹雀舌,金碗注龍團。”
未一
(1).亦作“ 未壹 ”。沒有統一。《後漢書·陳元傳》:“方今四方尚擾,天下未一,百姓觀聽,鹹張耳目。”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七:“﹝ 胡氏 ﹞年二十五,產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腰以上、臍以下,各分。此蓋天下未一之妖也。”《宋書·禮志一》:“今或以天下未壹,非興禮學之時,此言似是而非。”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 順治 康熙 間,天下初定,人心未一。某甲陰為 吳三桂 諜。”
(2).不完備。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取二義乖剌不侔之語,參而貫之,故微旨有所未周,琬章有所未一。”
(3).不一一詳述。多用於書信。 明 李贄 《與焦弱侯》:“ 秋潭 有志者,想近益精進也。並附問之,未一。”
新絲
(1).當年的蠶絲。 唐 聶夷中 《詠田家》:“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五四:“禁里春濃蝶自飛,御蠶眠處弄新絲。”
(2).比喻初生的白髮。 唐 白居易 《除蘇州刺史別洛城東花》詩:“亂雪千花落,新絲兩鬢生。”
新谷
新收穫的穀物;新成熟的穀物。《論語·陽貨》:“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宋 范成大 《江源縣張季長正字家善頌堂》詩:“田頭新穀升,一飯香滿屋。” 程善之 《自蕪湖至徽州道中》詩:“屋後何所積?山中刈新穀。”
滿目
充滿視野
琳琅滿目
民艱
民眾的艱難困苦。 明 唐順之 《鳳陽等處災傷疏》:“伏乞勅下戶部,俯念民艱。”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四》:“皇帝軫念民艱,正供之額,概從儉薄。”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先秦 學者,生當亂世,目擊民艱,其立論大率以救世厲俗為主。”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