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滋館原文
帶水復屏山,春和書館閒。
傳餐常取便,敕政亦斯間。
無逸一心切,有懷萬姓艱。
奏章今日少,惕若弗怡顏。
詩詞問答
問:華滋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華滋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華滋館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刪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六十三
參考注釋
屏山
(1).山名。其山如屏,故稱。 唐 柳宗元 《柳州山水記》:“南有山,正方而崇,類屏者曰 屏山 。”
(2).如屏之山。 宋 陳岩肖 《庚溪詩話》卷下:“千里故鄉,十年華屋,亂魂飛過屏山簇。” 明 高明 《琵琶記·官邸憂思》:“歸夢杳,繞屏山煙樹,那是家鄉。”
(3).指屏風。 唐 溫庭筠 《南歌子》詞:“撲蕊添黃子,呵花滿翠鬟,鴛枕映屏山。” 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華燈,夜夜空相向。” 清 納蘭性德 《玉連環影》詞:“掩屏山,玉鑪寒,誰見兩眉愁聚倚闌乾。” 清 龔自珍 《太常行》詞:“月子下屏山,算窺見瑤池夢還。”
春和
春日和暖。《漢書·文帝紀》:“方春和時,草木羣生之物皆有以自樂。” 晉 傅玄 《眾星》詩:“冬寒地為裂,春和草木榮。”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元 柯丹丘 《荊釵記·就祿》:“天寒地冷,未可離鄉背井,且待春和款款行。”
書館
(1).古代教授初學之所。 漢 王充 《論衡·自紀》:“八歲出於書館。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醜得鞭。 充 書日進,又無過失。手書既成,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新唐書·后妃傳上·上官昭容》:“ 婉兒 勸帝侈大書館,增學士員,引大臣名儒充選。”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學舊六館:有國子館、太學館、四門館、書館、律館、算館,國子監都領之。” 王國維 《觀堂集林·漢魏博士考》:“ 漢 時教初學之所名曰書館,其師名曰書師,其書用《倉頡》、《凡將》、《急就》、《元尚》諸篇,其旨在使學童識字、習字。”
(2).教授典籍之所。 清 方苞 《<余東木時文>序》:“子之尊人與余共事書館,無間晨夕,後雖各有典司,而旬月中未有不再三見者。” 清 桂馥 《札朴·書館》:“今以教授館為書館,讀如書籍之書。”
傳餐
(1).傳送食物。《漢書·韓信傳》:“令其裨將傳餐,曰:‘今日破 趙 會食。’” 顏師古 註:“ 服虔 曰:‘立駐傳餐食也。’ 如淳 曰:‘小飯曰餐。’” 宋 葉適 《寶謨閣待制徐公墓志銘》:“京師彈壓,如傳餐耳,況應辦手掬食也,首善何所仰!”
(2).泛指開飯。 清 曹寅 《赴淮舟行雜詩》之八:“雲帆初破浪,畫檝更傳餐。”
取便
(1).取其方便。 漢 劉向 《杖銘》:“杖必取便,不必用味;士必任賢,何必取貴。”
(2).猶隨便,無拘束。《紅樓夢》第六二回:“大家也有坐的,也有立的,也有在外觀花的,也有倚欄看魚的,各自取便,説笑不一。”《紅樓夢》第五五回:“﹝老婆子們﹞白日裡睡覺,夜裡鬭牌,我們都知道的。 鳳丫頭 在外頭,他們還有個怕懼,如今他們又該取便了。”
(3).猶乘便。如:出發時帶著書,取便學習。
無逸
(1).不貪圖安樂。《書·無逸》:“嗚呼,君子所其無逸。”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盧諶‘感交’》:“自顧非杞梓,勉力在無逸。” 章炳麟 《訄書·原變》:“以是為憂,故‘無逸’之説興,而‘合羣明分’之義立矣。”
(2).《書》的篇名。《書·無逸序》:“ 周公 作《無逸》。” 孔 傳:“中人之性好逸豫,故戒以《無逸》。” 明 李東陽 《元日早朝》詩:“擬將《無逸》陳 周 戒,咫尺君門奈遠何?” 羅惇曧 《文學源流·周秦諸子總論》:“至於《無逸》開奏議之先,《金縢》啟哀冊之體。”
一心
(1) 全心全意地;專心;一心一意
一心為革命
(2) 齊心;同心
萬眾一心
有懷
猶有感。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觀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懷,乃作頌焉。”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有懷誰能已,聊用申苦難。” 元 薩都剌 《秋日病起池上》詩:“有懷誰與言,獨立心自省。”
萬姓
萬民。《書·立政》:“式 商 受命,奄甸萬姓。”《漢書·元帝紀》:“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內和親,庶幾虖無憂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朱雀門外街巷》:“﹝ 迎祥池 ﹞唯每歲清明日,放萬姓燒香游觀一日。” 郭沫若 《長春集·歌頌中朝友誼》:“萬姓歡呼連草木,滿腔熱血涌波濤。”
奏章
臣子向帝王呈遞的意見書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怡顏
(1).和悅的容顏。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怡顏高覽,弭翼鳳戢。”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柴四》:“卒至一村落,清流環繞,緑樹陰濃,板屋竹牆,儼如畫裡,就中黃童白叟,各有怡顏之色。”
(2).使容顏喜悅。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宋 岳珂 《桯史·壽星通犀帶》:“ 德壽 在北內,頗屬意玩好。 孝宗 極先意承志之道,時罔羅人間以供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