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寄王文學

作者:伍繩武 朝代:明代

仲夏寄王文學原文

高山流水有知音,曾識當年鐵石心。

溪上煙霞時疊夢,扇頭詩句日微吟。

薔薇一架浮香遠,楊柳千條涴綠深。

人地幽奇多悵慕,芒鞋竹杖欲相尋。

詩詞問答

問:仲夏寄王文學的作者是誰?答:伍繩武
問:仲夏寄王文學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仲夏寄王文學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伍繩武的名句有哪些?答:伍繩武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2. 以上清趙天錫《寧陽詩存》卷一

參考注釋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風韻高雅不俗

伯牙善鼓琴, 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志在流水, 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列子·湯問》

不是秦箏合眾聽,高山流水少知音。——金· 董解元《西廂》

有知

有知覺;有知識。《禮記·三年問》:“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人之質所以異木質者,以其有知耳。” 唐 韓愈 《復志賦》:“昔余之既有知兮,誠坎軻而艱難。”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鐵石心

猶言鐵打心腸。 宋 蘇軾 《軾以去歲春夏侍立邇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繼入侍次韻絕句》之四:“微生偶脫風波地,晚歲猶存鐵石心。” 宋 陸游 《後園獨步有懷張季長正字》詩:“半生去國風埃面,一片憂時鐵石心。”亦作“ 鐵石腸 ”。

煙霞

煙霧和雲霞,也指“山水勝景”

扇頭

扇面之上。 金 元好問 《題劉才卿湖石扇頭》詩:“扇頭喚起 西園 夢,好似 熙春閣 下看。” 清 吳偉業 《又題董君畫扇》詩:“過江書索扇頭詩,簡得遺香起夢思。” 清 李漁 《閒情偶寄·居室·窗欄》:“以內視外,固是一幅便面山水;而從外視內,亦是一幅扇頭人物。”

詩句

詩的句子。亦泛指詩。 唐 韓愈 《和侯協律詠筍》:“ 侯生 來慰我,詩句讀驚魂。” 元 薩都剌 《登北固山無傳上人小樓》詩:“百年詩句里, 三國 酒杯間。” 郭小川 《把家鄉建成天堂》詩:“我的詩句是戰鼓。要永遠永遠催動你們前進。”

微吟

小聲吟詠。《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 雍門子 臺微吟, 孟嘗君 為之於邑。” 宋 陸游 《一笑》詩:“半醉微吟不怕寒,江邊一笑覺天寬。”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三:“所以志為道,淡宕生微吟。” 郁達夫 《贈福州報界同人》詩之一:“大醉三千日,微吟又十年。”

薔薇

(1)

(2) 薔薇科。落葉灌木。薔薇屬( Rosa )的一種植物,形體直立、攀援或蔓生,植物莖通常有皮刺,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

(3) 這種植物的花。有單瓣、復瓣之別,色有紅、粉紅、白、黃等多種,很美麗,初夏開放

浮香

飄溢的香氣。 隋煬帝 《宴東堂》詩:“清音出歌扇,浮香飄舞衣。” 唐太宗 《采芙蓉》詩:“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 唐 盧照鄰 《曲江花》詩:“浮香繞曲岸,園影覆華池。”

楊柳

(1) 楊樹和柳樹的合稱

(2) 專指柳樹

楊柳岸曉風殘月。——宋· 柳永《雨霖鈴》

(3) 古曲名,即“折楊柳”

羌笛何須怨楊柳。——唐· 王之渙《涼州詞》

人地

(1).品學門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王東亭 為 桓宣武 主簿,既承藉有美譽,公甚欲其人地為一府之望。”《南史·王融傳》:“ 融 躁於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內望為公輔。”《舊唐書·高士廉傳》:“奬鑒人倫,雅諳姓氏,凡所署用,莫不人地俱允。”

(2).指當地的人與當地的情況。參見“ 人地生疏 ”。

幽奇

(1).指玄妙的哲理。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夫神光靈變,及無量之壽,皆由誠信幽奇,故將生於佛土,親映光明,其壽無量耳。”

(2).幽雅奇妙。 宋 梅堯臣 《寄滁州歐陽永叔》詩:“爛漫寫風土,下上窮幽奇。” 清 姚瑩 《游欖山記》:“是鄉在 香山 治東北七十里,居稠而民富,無幽奇壯勝之觀,而人士彬彬有文采。” 朱自清 《懷魏握青君》:“他輕輕地訴說他生平冒險的故事。說一會,默一會。這是一個幽奇的境界。”

芒鞋

亦作“ 芒鞵 ”。用芒莖外皮編織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唐 張祜 《題靈隱寺師一上人十韻》:“朗吟揮竹拂,高揖曳芒鞋。” 宋 蘇軾 《宿石田驛南野人舍》詩:“芒鞵竹杖自輕軟,蒲薦松牀亦香滑。”《西遊記》第四三回:“芒鞋踏破山頭霧,竹笠沖開嶺上雲。” 聞一多 《死水·大鼓師》:“一角斜陽倒掛在檐下,我躡著芒鞋,踏入了家村。”

竹杖

竹製的手杖。《漢書·西域傳贊》:“睹犀布、瑇瑁則建 珠崖 七郡,感枸醬、竹杖則開 牂柯 、 越嶲 。” 唐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仙翁遺竹杖, 王母 留桃核。” 清 唐孫華 《次和酬愷功院長見懷一百韻》:“頗戀桃笙穩,行煩竹杖持。”

相尋

(1).相繼;接連不斷。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詩之一:“誰謂人道廣,憂慨自相尋。”《北史·源賀傳》:“ 陳 將 吳明徹 寇 淮 南, 歷陽 、 瓜步 相尋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轍相尋,曾不知戒,內閣耳目猶人有先機議處,以肅戎行者乎?”

(2).尋訪;找尋。 唐 韋瓘 《周秦行紀》:“今夜風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尋,況又遇嘉賓,不可不成一會。” 宋 朱熹 《麗澤堂》詩:“感君懷我意,千里夢相尋。”《水滸傳》第十九回:“到得那裡,相尋著 吳用 、 劉唐 船隻,合做一處。”

詩詞推薦

仲夏寄王文學原文_仲夏寄王文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