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柳郎中留客潏原文
主人真愛客,留客徹歸路。
清溪環醉堂,客起驚四顧。
人生異智愚,所急隨所慕。
僕僕聲利徒,晝夜無息慮。
雖有此不樂,身留意已騖。
惟同主人心,乃知此中趣。
主人韻瀟灑,恬不役世故。
對物心有忘,簡言理自悟。
清風元紫芝,令德黃叔度。
即之久益親,不知變朝暮。
況復樽有酒,琴奕左右布。
魚鳥馴不驚,孰與醉妖嫭。
主人意於客,可謂甚無負。
速應架溪流,坦坦堂下步。
客至不須留,聽客自來去。
詩詞問答
問:寄題柳郎中留客潏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寄題柳郎中留客潏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劉摯的名句有哪些?答:劉摯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業活動中接待客人或顧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財物的所有人
無罪於主人。——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3) 權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馬等的所有者
國家的主人
主人與僕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賓客的人
主人下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5) 又
主人忘歸客不發。
留客
(1).使人留連忘返。《楚辭·大招》:“長袂拂面,善留客只。” 王逸 註:“言美女工舞,揄其長袖,周旋屈折,拂拭人面,芬香流衍,眾客喜樂,留不能去也。”
(2).挽留客人;招待客人。《史記·滑稽列傳》:“ 豹 曰:‘廷掾起矣。狀 河伯 留客之久,若皆罷去歸矣。’” 宋 王楙 《野客叢書·陳遵投轄》:“ 陳遵 閒嘗因醉中留客不住,遂取客車轄投井中,史家記此一事,以見 遵 平時好留客如此。” 元 倪瓚 《送張天民》詩:“湖魚入饌常留客,沙鳥緣階不畏人。”
歸路
歸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們在大樹林裡越走越遠,終於迷失了歸路
四顧
向四面環視
阿Q忽而大叫起來,抬了頭倉皇的四顧。——《阿Q正傳》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難》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所急
(1).急於追求;急需。《楚辭·離騷》:“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夫食稻粱,進芻豢……此生人之所急,非有求而為也。”
(2).謂急切關心。《史記·遊俠列傳》:“﹝ 郭解 ﹞陰屬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踐更時,脫之!’”
僕僕
形容旅途勞頓
風塵僕僕
一隊亡命貴族,在黃土平原上僕僕賓士。——秦牧《土地》
聲利
猶名利。 南朝 宋 鮑照 《詠史》:“五都矜財雄,三川養聲利。” 唐 韓愈 《送區冊序》:“與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漁,陶然以樂,若能遺外聲利,而不厭乎貧賤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諲》:“ 諲 , 永嘉 人,初隱 少室 下,閉門修肄,志甚勤苦,不及聲利。” 清 薛福成 《送吳南屏游廬山序》:“ 巴陵 吳南屏 先生以邃學鴻文,遺外聲利,家居有年。”
晝夜
(1) 白晝與夜晚
不分晝夜
晝夜營業
死生,晝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晝夜搒訊。——《明史》
(2) 又
晝夜不息
晝夜巡擾。——《廣東軍務記》
息慮
消除擔憂;消除雜念。《孔叢子·答問》:“寡人之軍,先生無累也,請先生息慮也。” 唐 呂岩 《沁園春》詞:“不在勞神,不須苦行,息慮忘機合自然。”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他一直獨住一間屋子;這非常適宜於靜心息慮。”
留意
留心;注意
人們都期待學校去留意我們今天生活中的任何一種弊病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願望等
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2) 良心
瀟灑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瀟灑)
畫法瀟灑
(2) 不拘謹的或無拘束的;不矯揉造作的
衣著瀟灑文雅
世故
(1) 通達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處世經驗
老於世故
有些人還繪聲繪色,說他如何世故。——《瑣憶》
(2) 應酬;敷衍
他也世故了幾句
(3) 生計
不治世故
(4) 世事變故
世故尚未夷
(5) 世交
世故相逢各未閒
物心
人心。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論》:“ 劉氏 德澤實繫物心,故立其寢廟,百姓覩而懷舊;正其衣冠,父老見而垂泣。”《資治通鑑·梁武帝天監元年》:“我初平 建康 ,人皆勸我除去卿輩以壹物心。”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紫芝
(1).真菌的一種。也稱木芝。似靈芝。菌蓋半圓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澤及雲紋;下面淡黃色,有細孔。菌柄長,有光澤。生於山地枯樹根上。可入藥,性溫味甘,能益精氣,堅筋骨。古人以為瑞草。道教以為仙草。 漢 王充 《論衡·驗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長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莖葉紫色,蓋紫芝也。” 唐 歐陽詹 《珍祥論》:“紫芝產於 甘泉 ,自麟呈於 雍祠 。”《資治通鑑·後梁均王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會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為王者之符。”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芝》。
(2).比喻賢人。《淮南子·俶真訓》:“ 巫山 之上,順風縱火,膏夏紫芝,與蕭艾俱死。” 高誘 註:“膏夏、紫芝皆喻賢智,蕭、艾,賤草。皆喻不肖。”《舊唐書·楊炎傳》:“丁憂,廬於墓前,號泣不絶聲,有紫芝、白雀之稱,義表其門閭。”
令德
(1).美德。《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子產 寓書於 子西 ,以告 宣子 曰:‘子為 晉國 ,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 僑 也惑之。’”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定謚》:“昔 周公 , 文王 之子,諡曰 文公 。苟有令德,不嫌同諡。” 清 劉大櫆 《程府君墓志銘》:“奕奕 程 宗,世繼其美,傳序及君,令德愷悌。”
(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太子官屬,宜搜選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凶醜之人?”
叔度
(1). 漢 黃憲 字。 叔度 品學超群,尤以氣量廣遠著稱。 康有為 《贈陳鎮南編修兄》:“ 叔度 自遠量, 曼容 ( 漢 邴丹 的字)善知足。”
(2). 漢 廉范 字。 范 為名將 廉頗 的後代。《後漢書·廉范傳》:“ 建初 中,遷 蜀 郡太守……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 范 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後用以讚頌為百姓謀福利的官員。 唐 劉禹錫 《令孤相公自天平移鎮太原以詩申賀》:“ 孔璋 舊檄家家有, 叔度 新歌處處聽。” 明 何景明 《寄贈張方伯》詩:“行人尚聞歌 叔度 ,童子猶思迎 細侯 。”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朝暮
(1) 清晨和夜晚
(2) 從早到晚;無時無刻
朝暮思念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有酒
謂喝醉酒。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紅娘 扶將哥哥去書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別有話説。”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二折:“ 李 順,你有酒了,你歇息咱。”《 * 詞話》第四三回:“ 月娘 見他有酒了,打發他脫了衣裳,只教 李瓶兒 與他磕了頭。”
左右
(1) ∶左和右兩方面
主席台左右,紅旗迎風飄揚
(2) 附近;兩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3) 身邊
在帝左右
(4) 近臣;隨從
太后明謂左右。——《戰國策·趙策》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帥左右登牙城拒戰。——《資治通鑑·唐紀》
左右擁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5) 對人不直稱其名,只稱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稱呼對方
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史記》
(6) 反正
我左右閒著沒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數量詞後面表示概數
在六點或六點左右到的家
斷斷續續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動為她所左右
(9) 身邊辦事的人,侍從
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魚鳥
(1).魚和鳥。常泛指隱逸之景物。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隋書·隱逸傳序》:“狎玩魚鳥,左右琴書。” 唐 韓愈 《海水》詩:“風波一盪薄,魚鳥不可依。”參見“ 魚鳥慕 ”。
(2).指夢境。語本《莊子·大宗師》:“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 宋 梅堯臣 《和原甫早赴紫宸朝待旦假寐》:“燭房猶照衣冠上,漏舍欲為魚鳥間。”
孰與
(1).與誰。《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莊王 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於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史記·孟嘗君列傳》:“ 齊 無 秦 ,則天下集 齊 , 親弗 必走,則 齊王 孰與為其國也!”《新唐書·韓翃傳》:“時有兩 韓翃 ,其一為刺史,宰相請孰與, 德宗 曰:‘與詩人 韓翃 。’”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2).猶言何如。意謂還不如,常用於反詰語氣。《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漢 班固 《東都賦》:“且夫僻界 西戎 ,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周書·杜杲傳》:“若使 齊 寇乘之,則彼此危矣。孰與心忿悔禍,遷慮改圖。”
(3).比對方怎么樣,表示疑問語氣。用於比照。《墨子·耕柱》:“ 巫馬子 謂 子墨子 曰:‘鬼神孰與聖人明智?’”《戰國策·齊策一》:“我孰與城北 徐公 美?”《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功彰萬里之外,聲名光輝傳於千世,君孰與 商君 、 吳起 、大夫 種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賢良松泉二詩·松》:“試問蒼官值歲寒,戴白孰與蒼然好?” 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 渭 則自死,孰與人死之?”
人意
人的意願、情緒
不滿人意
可謂
(1) 可以說是;可以稱為
(2) 何為
管仲得行其知於國,國可謂亂乎?——《管子》
溪流
山間的小股水流;溪水
坦坦
(1).平坦;廣闊。《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王弼 註:“故履道坦坦,無險厄也。” 高亨 註:“坦坦,平也……足踏大路坦坦而平,比喻人進入平安之環境。” 唐 劉駕 《青門路》詩:“ 青門 有歸路,坦坦高槐下。”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邱生》:“當思早離岌岌之地,遵坦坦之途。” 朱自清 《北河沿的路燈》:“他們幫著我們了解自然;讓我們看出前途坦坦。”
(2).普通;平常。《管子·樞言》:“坦坦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備不為用。” 尹知章 註:“坦坦,謂平平,非有超而異者,故不能立功而成用也。” 梁啓超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如是,則雖無尺寸之原料生產地,顧能與擁有多地者競而倒而斃之,固坦坦不足為怪也。”
(3).安定;泰然。 唐 韓愈 《曹成王碑》:“出則囚服就辯,入則擁笏垂魚,坦坦施施。” 明 劉基 《送宋仲珩還金華序》:“而先生鬢須黝黑,唇齒朱貝,顏渥丹,步履坦坦不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女》:“女嫂呼之, 黃 瑟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 柳杞 《好年勝景》:“﹝他﹞坦坦的邁著大步,多年來一直是這樣子。”
堂下
(1).宮殿、廳堂階下。《公羊傳·宣公六年》:“仡然從乎 趙盾 而入,放乎堂下而立。” 漢 桓寬 《鹽鐵論·刺權》:“ 中山 * 撫流徵於堂上,鳴鼓 巴俞 作於堂下。” 魯迅 《故事新編·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頭也不回的走了。”
(2).殿堂下的人。借指侍從。《韓非子·內儲說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誅之。” 陳奇猷 集釋:“《説文》:‘堂,殿也。’堂下,蓋謂殿堂下之人。”
(3).神名。《史記·封禪書》:“ 荊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屬。”
須留
停留;留待。《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選懦之恩,知非國典,且復須留。” 李賢 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唐 杜甫 《留花門》詩:“ 花門 既須留,原野轉蕭瑟。”
來去
(1) 來和去。指往來不斷的樣子
來去自由
(2) 差錯;錯誤
不差分毫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