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邱

作者:伊乘 朝代:明代

游虎邱原文

舟行山在眼,到門山忽失。

去郭僅七里,攀磴窮百尺。

岩姿互明晦,潭影杳深黑。

步倦松暫憩,醉眠草堪席。

不逢試劍人,猶睹試劍石。

台殿半空起,雞犬下方隔。

經聲雜梵唄,禪定悟空寂。

晉唐歷劫多,劉白不世出。

闃劇固殊調,登覽各有適。

重來預作期,昨游宛然憶。

了性未有因,寓形何苦役。

依此憺忘歸,於焉永終日。

詩詞問答

問:游虎邱的作者是誰?答:伊乘
問:游虎邱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出處:御選明詩卷二十二

參考注釋

行山

行走于山地。《周禮·考工記·輪人》:“凡為輪,行澤者欲杼,行山者欲侔……侔以行山,則是搏以行石也,是故輪雖敝不甐於鑿。”

巡視山嶽。《史記·夏本紀》:“ 禹 乃遂與 益 、 后稷 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百尺

(1).十丈。喻高、長或深。 漢 枚乘 《七發》:“ 龍門 之桐,高百尺而無枝。” 晉 左思 《詠史》之二:“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文選·鮑照<苦熱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圍。” 李善 註:“百尺、十圍,言其長大也。” 宋 蘇軾 《惠州李氏潛珍閣銘》:“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於瑤琨。”

(2).桅桿。《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 李善 註:“百尺,帆檣也。”

明晦

(1).明暗;晴陰。 南朝 梁武帝 《擬明月照高樓》詩:“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懸。” 宋 曾鞏 《擬峴台記》:“若夫雪煙開斂,日光出沒,四時朝暮,雨暘明晦,變化不同,則雖覽之不厭,而雖有智者,亦不能窮其狀也。” 清 徐昂發 《雁門關》詩:“嵐光自摩盪,巖壑遞明晦。”

(2).人世與陰間。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盧僕射從史》:“吾已免離,下視湯火,豈復低身而臥其間乎?且夫據其生死,明晦未殊,學仙成敗,則無所異。吾已得鍊形之術也。”

杳深

幽深。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黟縣山水記》:“ 黟 地不及百里,豈有山行七日之遠?不悟山行多曲,岩壑杳深,蹋澗攀崖,百里之間,彌歲難窮。”

試劍

練劍;擊劍。《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儒林外史》第五二回:“看見有幾位客,都是 胡老八 平日相與的些馳馬試劍的朋友。”

試劍石

(1).石名。在 江蘇省 蘇州市 虎丘 。傳說 秦王 或 吳王 試劍於此。見 宋 范成大 《吳郡志·虎邱》。

(2).石名。在 江蘇省 鎮江市 北固山 。相傳 三國 時 孫權 、 劉備 試劍於此。

(3).石名。在 江蘇省 銅山縣 東南 漢高祖廟 , 宋 蘇軾 有銘。

(4).石名。在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 伏波山 還珠洞 (也稱 伏波岩 )內,相傳 漢 馬援 試劍於此。

(5).石名。在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 西山 (即 樊山 )上,相傳 三國 孫權 試劍於此。

(6).石名。在 湖南省 平江縣 東 道岩山 上,相傳 許旌陽 試劍於此。

半空

(1) 空中

懸在半空

從半空中跳下

(2) ∶癟;不充實

半空著肚子

(3) (半空兒) 〈方〉∶指較小的不飽滿的花生

下方

(1) 下邊;處於較低位置的

房檐的下方住著一窩燕子

(2) 指人間;下界

梵唄

佛教謂作法事時的歌詠讚頌之聲。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論》:“原夫梵唄之起,亦肇自 陳思 。” 宋 陸游 《游臥龍寺》詩:“君不見 天童 徑山 金碧浮虛空,千衲梵唄層雲中。” 清 納蘭性德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詞:“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 朱自清 《看花》:“大殿上正做晚課,送來梵唄的聲音。”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六。

禪定

(1).佛教禪宗修行方法之一。一心審考為禪,息慮凝心為定。佛教修行者以為靜坐斂心,專注一境,久之達到身心安穩、觀照明淨的境地,即為禪定。又禪為 * 天之法,定為無 * 天之法。依其入定程度的淺深,並有四禪( * 定)、四定(無 * 定)的區分。《壇經·坐禪品》:“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禪內定為禪定。”《長阿含經·第二分十上經》:“思維觀察,分別法義,心得歡喜。得歡喜已,便得法愛。得法愛已,身心安穩。身心安穩已,則得禪定。得禪定已,得如實智。是謂初解脫入。”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番僧習禪定者,於冰合時裹一歲糧休焉。”

(2).謂坐禪習定。 唐 賈島 《贈無懷禪師》詩:“禪定石牀暖,月移山樹秋。” 唐 戴叔倫 《題武當逸禪師蘭若》詩:“經山涉水向何處,羞見竹林禪定人。” 元 馬致遠 《壽陽曲·煙寺晚鐘》:“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教老僧禪定?”

空寂

(1) 空曠寂靜

空寂的山野

(2) 佛門;佛法

歷劫

佛教語。謂宇宙在時間上一成一毀叫“劫”。經歷宇宙的成毀為“歷劫”。後統謂經歷各種災難。 南朝 梁 沉約 《為文惠太子禮佛願疏》:“歷劫多幸,夙世善緣。” 金 劉迎 《連日雪惡用聚星堂雪詩韻》:“後生曠世安敢望,故事歷劫徒能説。”《紅樓夢》第一二○回:“豈知 寶玉 是下凡歷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 清 譚嗣同 《<仁學>自序》:“歷劫之下,度盡諸苦厄。”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歷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貴。”

劉白

唐 代詩人 劉禹錫 和 白居易 的並稱。《新唐書·白居易傳》:“﹝ 居易 ﹞又與 劉禹錫 齊名,號‘ 劉白 ’。” 宋 王禹偁 《桂陽羅君游太湖洞庭詩序》:“前不見 劉 白 ,後不見 皮 陸 ,又何人也。” 明 高啟 《三賢堂》詩:“ 韋公 既前蹈, 劉 白 乃後連。”

世出

(1).應時出現。《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才為世出,世亦須才。” 李周翰 註:“賢才為亂世而生。”《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 呂延濟 註:“世出,謂應時而出也。” 清 吳偉業 《觀王石谷山水圖歌》:“羨君人材為世出,盛年絶藝須難得。”

(2).不時出現。 宋 曾鞏 《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 唐 之治,在於 貞觀 ; 開元 之際,而女禍世出; 天寶 以還,綱紀微矣。”

(3).指家世和生平。 宋 曾鞏 《壽安縣錢氏墓志銘》:“ 凝之 年七十有七,哭其妻之喪,自為狀,次其妻之世出行事,來乞銘。” 宋 葉適 《中奉大夫薛公墓志銘》:“公物其世出,詰其昆弟,皆是,亦流涕,饒與錢。”

殊調

與眾不同的格調、意趣。 唐 王昌齡 《觀<江淮名勝圖>》詩:“沙門既雲滅,獨往豈殊調!” 唐 李白 《上李邕》詩:“時人見我恆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

登覽

登高攬勝。《晉書·江逌傳》:“宜養以玄虛,守以無為,登覽不以臺觀,游豫不以苑沼。”《新唐書·后妃傳下·懿安郭太后》:“後嘗幸 驪山 ,登覽裴回。” 宋 辛棄疾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詞:“千年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清 王晫 《今世說·文學》:“ 周櫟園 少時,日則遊行登覽。”

重來

(1).再來;復來。 晉 陶潛 《雜詩》之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宋 秦觀 《望海潮·洛陽懷古》詞:“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事事堪嗟。” 劉大白 《丁寧·春雪》:“讓寒飆卷將凍雨,重來稱霸。”

(2). 漢 樂曲名。《宋書·樂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廟樂……加宗廟食舉《重來》、《上陵》二曲,合八典為上陵食舉。”《宋書·樂志一》:“ 漢 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

宛然

(1) 真像;非常像

(2) 真切,清楚

封識宛然。——《漢書·李廣蘇建傳》

宛然舊日情景,又在眼前

有因

(1).有道行。《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 顧夫人 ﹞請了幾個有因的道士,在 青城山 老君廟 里建醮,祈求仙方,保護少府回生。”

(2).有緣故。如: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寓形

寄託其形體。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唐 白居易 《和答詩·和<思歸樂>》:“人生百歲內,天地暫寓形。” 宋 蘇軾 《和寄天選長官》:“寓形宇宙間,佚我方以老。”

苦役

舊社會被迫從事的繁重的體力勞動

服苦役

忘歸

(1).忘返。《楚辭·九歌·山鬼》:“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脩兮憺忘歸。” 晉 左思 《吳都賦》:“ 舜 禹 游焉,沒齒而忘歸。”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2).良箭名。以一去不復返,故稱。《公孫龍子·跡府》:“ 龍 聞 楚王 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 雲夢 之圃。”《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之一》:“左攬繁若,右接忘歸。” 李周翰 註:“忘歸,矢名。”

於焉

從此;於此。 唐 顧況 《塞上曲》:“酣戰祈成功,於焉罷邊釁。” 唐 唐彥謙 《游南明山》詩:“於焉偶閒暇,鳴轡忽相聚。”

於是。《詩·小雅·白駒》:“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朱熹 集傳:“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 陳奐 傳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搖也。今字作‘逍遙’。”《後漢書·董卓傳論》:“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 崑岡 之火,自茲而焚,《版》《盪》之篇,於焉而極。” 唐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有美一人,於焉曠絶。” 明 劉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詩:“珍重無生侶,於焉托清淨。”

終日

從早到晚

終日忙忙碌碌

終日而思。——《荀子·勸學》

詩詞推薦

游虎邱原文_游虎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