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舊坑端石括囊硯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舊坑端石括囊硯原文

舊坑端石今希有,搜尋內庫獲以苟。

凡物顯晦亦有時,彰之彌因閟之久。

質為烏玉連城珍,形作括囊三緘口。

慎不害己演坤爻,更申金人銘義守。

想當熙寧紹聖間,權奸用事正人醜。

然而時豈無忠臣,讜論直言頻納牖。

憬然鑑古更愓然,恐論人明論己否。

詩詞問答

問:題舊坑端石括囊硯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舊坑端石括囊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有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

參考注釋

端石

端溪 石。 廣東省 高要縣 東南 端溪 所產,色青紫,質細,易發墨,為上等硯材。 宋 李之彥 《硯譜》:“ 李賀 有《端州青花石硯》詩云:‘暗灑 萇弘 冷血痕’,則謂鸜鵒眼,知 端 石為硯久矣。” 宋 蘇易簡 《硯譜》:“ 唐彥猷 云: 端 石有眼者最貴,謂之鸜鵒眼,石文精美,如木有節。”

希有

同“稀有”

搜尋

四處搜尋尋找

失蹤的人們正在由警察搜尋

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圍,低頭注目搜尋了一番。——《清貧》

內庫

皇宮的府庫。《魏書·高祖紀下》:“其御府衣服、金銀、珠玉、綾羅、錦繡,太官雜器,太僕乘具,內庫弓矢,出其太半,班賚百官及京師士庶。”《舊唐書·經籍志序》:“內庫皆是 太宗 高宗 先代舊書,常令宮人主掌。” 溥偉 《讓國御前會議日記》:“現在內帑已竭,前次所發之三萬現金,是皇帝內庫的。”

凡物

(1).猶萬物。《管子·幼官》:“凡物開靜,形生理,常至命。”

(2).猶凡人,普通人。 唐 袁郊 《甘澤謠·嬾殘》:“時 鄴侯 李泌 寺中讀書,察 嬾殘 所為,曰:‘非凡物也。’”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三:“ 張 買得婢,年三十餘,雖不艷麗,風骨語論,非凡物也。”

顯晦

明暗

道塗顯晦。——唐· 李朝威《柳毅傳》

有時

(1).有時候。表示間或不定。《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 唐 張喬 《滕王閣》詩:“疊浪有時有,閒雲無日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心裡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卻也有時念及,心上有些遣不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遊樂場帶到另一個遊樂場,有時坐下來看一陣,有時站在那裡停一會。”

(2).謂有如願之時。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 劉雲 《婕妤怨》詩:“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連城珍

指價值極其昂貴的寶物。 晉 葛洪 《抱朴子·尚博》:“又世俗率神貴古昔,而黷賤同時……雖有連城之珍,猶謂之不及 楚 人之所泣也。” 唐 李白 《贈崔司戶文昆季》詩:“雙珠出海底,俱是連城珍。”

括囊

(1).結紮袋口。亦喻緘口不言。《易·坤》:“括囊,無咎無譽。” 孔穎達 疏:“括,結也;囊,所以貯物,以譬心藏知也。閉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 漢 王符 《潛夫論·賢難》:“此智士所以鉗口結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世說新語·言語》“ 南郡 龐士元 聞 司馬德徽 在 潁川 ”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引《司馬徽別傳》:“知 劉表 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談議時人。”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天下無道,君子括囊不信,以避小人之禍,而猶或不免。”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蕉葉》:“僕屢欲辨駁,因憚主括囊。”

(2).猶囊括。包羅。《後漢書·鄭玄傳論》:“ 鄭玄 括囊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自是學者略知所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是以括囊雜體,功在銓別。” 唐 劉知幾 《史通·二體》:“然《國語》之外,尚多亡逸,安得言其括囊靡遺者哉。” 清 薛福成 《論不勤遠略之誤》:“迨 元太祖 括囊 俄羅斯 ,席捲五 印度 ,餘威振於 歐羅巴 。”

緘口

《孔子家語·觀周》:“ 孔子 觀 周 ,遂入太祖 后稷 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後因謂閉口不言為“緘口”。 漢 蔡邕 《銘論》:“ 周 廟金人,緘口以慎。” 隋 王通 《中說·禮樂》:“汝將閉門卻掃歟?不知緘口而內修也。” 清 沉起鳳 《諧鐸·屏角相郎》:“妯娌間有乞其談相者,緘口不道一字。” 葉蔚林 《藍藍的木蘭溪》:“伙房的大師傅和通訊員 小安 正在井邊咬耳朵,看見她走過來就立即緘口了。”

金人

銅人

鑄以為金人十二。——漢· 賈誼《過秦論》

權奸

亦作“ 權姦 ”。指弄權作惡的奸臣。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誅韓本末》:“且吾自誅權姦耳,而函首以遺之。” 明 李贄 《關王告文》:“蓋公以正大之氣壓狐媚之孤,雖不逆料其詐,而呼風震霆,猶足破權奸之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三·結銜》:“古來權奸,如出一轍。”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二冊第一章二:“﹝ 唐玄宗 ﹞並且用人唯親,把政權交給 李林甫 、 楊國忠 一類權奸。”

見“ 權奸 ”。

用事

(1) 執政;當權

趙太后新用事。——《戰國策·趙策》

用事擅權

(2) 行事;辦事

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漢書·丙吉傳》

感情用事

(3) 引用典故

押韻不必有出處,用事不必拘來歷。——《滄浪詩話·詩法》

文章用事,不使人覺

正人

(1).正直的人;正派的人。《書·冏命》:“小大之臣,鹹懷忠良,其侍御僕從罔匪正人。” 孔穎達 疏:“其左右侍御僕從無非中正之人。”《後漢書·桓譚傳》:“刑罰不能加無罪,邪枉不能勝正人。” 唐 司空圖 《爭名》詩:“窮辱未甘英氣阻,乖疏還有正人知。”《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是個敗類,縱然勢焰薰天,他看見也同泥豬瓦狗;遇見正人,任是貧寒求乞,他愛的也同威鳳祥麟。” 謝覺哉 《從紀念杜甫想起的》:“統治階級仇視正人,從古到今是一樣的。”

(2).指嫡系親屬。《紅樓夢》第五五回:“﹝三姑娘﹞心裡嘴裡都也來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如今他既有這主意,正該和他協同,大家做個膀臂,我也不孤不獨了。”

(3).做官長的人。《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 孫星衍 疏:“正人者……即上文政人。”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正,長也,為長之人。”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詩:“乃知正人意,不苟飛長纓。”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忠臣

忠於君主,為君主效忠的官吏

忠臣之分。——《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讜論

正直之言,直言。 宋 歐陽修 《為君難論》:“忠言讜論,皆沮屈而去。” 明 張居正 《答銓部李石塘書》:“惟公往在西臺,屢聞讜論。比奉翰札,率多溢美之詞。” 續範亭 《延安五老》詩:“讜論一發四座驚,各黨各派齊擁護。”

直言

誠摯地和直率地說

恕我直言

納牖

《易·坎》:“ * ,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程頤 傳:“納約,謂進結於君之道;牖,開通之義。室之暗也,故設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處,以況君心所明處……人臣以忠信善道結於君心,必自其所明處乃能入也。”後遂以“納牖”謂導人於善。《明史·鄭履淳傳》:“忠言重折檻之罰,儒臣虛納牖之功。” 清 黃宗羲 《汪碩公墓表》:“其於經世之曲折,奏對之詳明,納牖揚庭,寂然無一可指。”

憬然

醒悟的樣子

憬然赴目。(清楚地呈現在眼前。)——清· 袁枚《祭妹文》

心下憬然明白

鑑古

指鑑定古代文物。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姜白石 《絳帖平》……幸目次備詳總録,鑑古者資以攷證。”

論人

評論人。 唐 韓愈 《送石處士序》:“與之語道理,辨古今事當否,論人高下,事後當成敗,若 河 決下流而東注。” 明 黃淳耀 《吾師錄·恕物》:“故曰論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不當於無過中求有過。” 魯迅 《書信集·致蕭軍》:“ 中國 的論客,論事論人,向來是極苛酷的。”

選拔人才。論,通“ 掄 ”。《墨子·所染》:“故善為君者,勞於論人,而佚於治官。” 孫詒讓 間詁引 高誘 曰:“論猶擇也。”

明論

高明的議論。 宋 秦觀 《醫者》詩:“余嘗感慨期明論,世無妙質孰與言。”

詩詞推薦

題舊坑端石括囊硯原文_題舊坑端石括囊硯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