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瓦硯歌原文
汾水之泥紗囊盛,棄粗留細取其澄。
制仿古法陶煉精,為硯仍從漢瓦形。
未央弗藉酇侯名,建安銅雀尤所輕。
即今彼二夫豈誠,或雲五代贗鼎成。
久假弗歸真遂稱,然豈終瞞精鑒能。
存真祛偽斯硯呈,綈幾用陪子墨卿,絲綸佐我籌治平。
詩詞問答
問:澄泥瓦硯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澄泥瓦硯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三
2. 遵生八箋稱唐之澄泥硯品為第一其法以紗囊置汾水中取其泥極細者陶以為硯澄瑩如玉因令晉撫就汾水取泥俾蘇工依古法制此硯
參考注釋
紗囊
紗制的袋。 晉 王嘉 《拾遺記·周》:“﹝ 江 漢 之民﹞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間,或以時鮮甘味,採蘭杜包裹,以沉水中。或結五色紗囊盛食,或用金鐵之器,並沉水中,以驚蛟龍水蟲,使畏之不侵此食也。”
仿古
摹擬古人的作品。多指古器物或藝術品
陶煉
陶冶鍛鍊。 李大釗 《現代史學的研究及於人生態度的影響》:“史學能陶煉吾人於科學的態度。”
陶鍊:猶陶冶。 南唐 譚峭 《化書》卷二:“陶鍊五行,火之道也!”參見“ 陶冶 ”。
未央
未已;未盡
夜如何其?夜未央。——《詩·小雅·庭燎》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楚辭·離騷》
此恨未央
酇侯
亦作“鄼侯”。 漢 蕭何 的爵號。 何 在 楚 漢 相爭中,佐 高祖 ,守 關中 ,轉漕給軍,兵不乏食,因以致勝。 高祖 即位,論功行賞,評為第一,封 酇侯 。 唐 皎然 《詩式·三不同語意勢》:“ 酇侯 務在匡佐,不暇采詩。” 宋 蘇轍 《因舊》詩:“ 酇侯 念子孫,不處高閈閎。” 清 宋琬 《行路難》詩:“家家少牢祀 鄼侯 ,有兒莫讀天人策。” 清 趙翼 《漂母祠》詩:“ 淮陰 生平一知己,相國 酇侯 而已矣。”
建安
東漢獻帝劉協的年號(公元196—219年)
漢末 建安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銅雀
(1).銅製的鳥雀。《三輔黃圖·建章宮》:“古歌云:‘ 長安 城西有雙闕,上有雙銅雀,一鳴五穀成,再鳴五穀熟。’” 南朝 梁簡文帝 《和藉田詩》:“鰩魚顯嘉瑞,銅雀應豐年。”
(2).指 銅雀台 。 南朝 陳 張正見 《銅雀台》詩:“淒涼 銅雀 晚,搖落墓田通。” 唐 杜牧 《赤壁》詩:“東風不與 周郎 便, 銅雀 春深鎖二 喬 。”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蔣珊漁殘稿》:“淚盡英雄公一笑, 魏 家 銅雀 晉 銅駝 。”參見“ 銅雀臺 ”。
(3).亦作“ 銅爵 ”。傳說中的 秦始皇 名馬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鳥獸》:“ 秦始皇 有七名馬:追風、白兔、躡景、犇電、飛翮、銅爵、神鳧。”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秦始皇馬》:“有七名馬……六曰銅雀。”
即今
今天;現在。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宋 陸游 《連日有雪意戲書》詩:“壯歲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即今就去。”
五代
繼唐之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統治中原,合稱五代
公元 907—960年
五代時始印五經。——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贗鼎
偽造的鼎,泛指贗品
文士既多贗鼎,佳人亦有虛名。——《五色石》
歸真
(1).還其本來的狀態。 漢 班固 《東都賦》:“遂令海內棄末而反本,背偽而歸真。” 南朝 梁 謝鎮之 《重與顧道士書》:“滅俗歸真,必反其俗。” 唐 劉長卿 《故女道士婉儀太原郭氏輓歌詞》:“作范宮闈睦,歸真道藝超。”
(2).佛教語。謂死。後泛稱人的死亡。《釋氏要覽·送終·初亡》:“釋氏死謂涅盤、圓寂、歸真、歸寂、滅度、遷化、順世,皆一義也。” 唐 楊炯 《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百年夭枉,一旦歸真。” 宋 蘇軾 《寶月大師塔銘》:“瑩然摩尼,歸真於土。” 清 趙翼 《王惺園相公輓詩》:“鼇項科名位秉鈞,何期致政遽歸真。”
精鑒
見“ 精鑑 ”。
亦作“ 精鑒 ”。明於鑑別。亦指高明的識別力。 唐 韓愈 《與鳳翔邢尚書書》:“欲求士之賢愚,在於精鑒博採之而已。” 五代 齊己 《愛吟》:“傳寫會逢精鑒者,也應知是詠閒情。”《宋史·儒林傳四·呂祖謙》:“嘗讀 陸九淵 文喜之,而未識其人,考試禮部,得一卷,曰:‘此必 江西 小陸 之文也。’揭示,果 九淵 ,人服其精鑑。” 王先謙 《與繆荃孫書》:“ 石州 文除 祁 趙 兩碑誌外,無可入選,足徵精鑒。”
綈幾
鋪上綈錦的几案。古為天子專用。《西京雜記》卷一:“ 漢 制:天子玉幾,冬則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幾。” 清 錢謙益 《除夕再迭前韻和季穆寄黃二子羽之作兼示子羽》之二:“冰侵綈幾書籤冷,衣覆香篝侍女驕。” 清 曹寅 《廳前紅梅初開折一枝寄子猷索詩》:“軍持涉江水,綈幾達晨衙。”
墨卿
(1).文人的別稱。 唐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詩:“隨牒牽黃綬,離羣會墨卿。” 宋 葉適 《徐道暉墓志銘》:“發今人未悟之機,回百年已廢之學,使後復言 唐 詩自君始,不亦詞人墨卿之一快也!” 清 王夫之 《南嶽賦》:“墨卿韻留於金石,琴客曲寫其猗蘭。”
(2).墨的戲稱。 宋 蘇軾 《萬石君羅文傳》:“是時 墨卿 、 楮先生 ,皆以能文得幸。而四人同心,相得歡甚,時人以為文苑四貴。”按,文中的四人為毛純、羅文、墨卿、楮先生,各指筆、硯、墨、紙。
絲綸
(1).《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孔穎達 疏:“王言初出,微細如絲,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漸大,如似綸也。”後因稱帝王詔書為“絲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記》稱絲綸,所以應接羣後。” 唐 楊炯 《為劉少傅謝敕書慰勞表》:“虔奉絲綸,躬親政事。”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折齒》:“奉絲綸來報里閻,訪賢才作楫濟艱。”
(2).釣絲。 唐 無名氏 《漁父》詞:“料理絲綸欲放船,江頭明月向人圓。” 宋 張先 《滿庭芳》詞:“金鉤細,絲綸慢捲,牽動一潭星。”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笑滿船空載明月,下絲綸不愁無處。” 胡惠生 《贈王亦梅》詩:“ 西湖 風景好,何日理絲綸。”
(3).即絲。粗於絲者為綸。 三國 魏 曹植 《車渠椀賦》:“緼絲綸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治平
(1).治國平天下。語本《禮記·大學》:“身脩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之三:“太子異日有天下之責者也。但得青宮讀書,辨古今興亡,識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
(2).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晏子春秋·諫上七》:“故明所愛而賢良眾,明所惡而邪僻滅,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蘇軾 《晁錯論》:“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變法》:“自 唐 虞 訖 夏 、 商 、 周 ,最稱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績。《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孝文皇帝 初立,聞 河南 守 吳公 治平為天下第一。” 清 李漁 《奈何天·隱妒》:“自齠齔之年,出來應試,早登甲第之先;從學仕之日,出去臨民,便擢治平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