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廨院觀司馬才仲遺墨次韻

作者:釋道潛 朝代:宋代

原文

濛濛春雨暗村橋,竹里禽啼婆餅焦。

度谷倦聞車軋軋,穿林愁聽馬蕭蕭。

細窺陳跡僧坊靜,默想風流鄙吝消。

浮魄沉魂今已矣,無人為作楚詞招。

詩詞問答

問:《千頃廨院觀司馬才仲遺墨次韻》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蕭韻

參考注釋

濛濛

1.迷茫貌。《詩·豳風·東山》“零雨其濛” 漢 鄭玄 箋:“歸又道遇雨,濛濛然。” 漢 嚴忌 《哀時命》:“霧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師老 《鴛鴦》詩:“江島濛濛煙靄微,緑蕪深處刷毛衣。” 明 陳恭尹 《登祝融峰》詩:“濛濛在太古,乾坤猶未判。” 冰心 《最後的安息》:“對面山峰上,雲氣濛濛,草色越發的青綠了。”

2.紛雜貌。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羽蓋繇起,被以紅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賈島 《送神邈法師》詩:“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詞之五:“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清 陳維崧 《點絳唇·和成容若韻》詞:“西風惡,數聲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黃鸝低鳴,飛絮濛濛。”

3.濃盛貌。 唐 張籍 《惜花》詩:“濛濛庭樹花,墜地無顏色。”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愁雲靄靄,殺氣濛濛。”

春雨

(1).春天的雨。《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唐 方乾 《水墨松石》詩:“垂地寒雲吞大漠,過 江 春雨入全 吳 。” 明 劉基 《春雨》詩:“春雨和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2).用以比喻恩澤。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雲山兩處暌違。”

(3).曲名。 蘇曼殊 《本事詩》:“《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 浙江 潮。”自註:“《春雨》,曲名。”

婆餅焦

鳥名。其鳴聲如婆餅焦,故名。 宋 王質 《林泉結契》卷一:“婆餅焦,身褐,聲焦急,微清,無調。作三語:初如雲婆餅焦;次雲不與吃;末雲歸家無訊息。後兩聲若微於初聲。” 宋 梅堯臣 《寄送吳公明屯田通判泰州》詩:“一聞春禽婆餅焦,竹林山木生蕭條。” 宋 樓鑰 《泉口淨明院晝寢》詩:“林間婆餅焦,悠悠時一鳴。”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江村夏詠》詞:“婆餅焦啼秧馬活,社公雨過繅車響。”參見“ 婆餅 ”。

軋軋

象聲詞,形容機器車輪里的軸承,齒輪等運轉擠壓時發出的連續的聲響

愁聽

聽而生愁,怕聽。 唐 王昌齡 《送魏二》詩:“憶君遙在 瀟 湘 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宋 柳永 《過澗歇近》詞:“疏簾風動,漏聲隱隱,飄來轉愁聽。”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陳跡

過去的事跡;舊跡;過去的事情(物)

夫普法之戰,迄今雖為陳跡,而其事信而有徵。—— 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清· 袁枚《祭妹文》

六朝陳跡

僧坊

僧舍。《晉書·藝術傳·鳩摩羅什》:“爾後不住僧坊,別立解舍,諸僧多效之。” 唐 王維 《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詩序:“深居僧坊,傍俯人里。”《新唐書·儒學傳中·王紹宗》:“少貧狹,嗜學,工草隸,客居僧坊,寫書取庸自給,凡三十年。”

默想

默默思考。 許地山 《換巢鸞鳳》:“ 和鸞 和 鳴鷟 都高興得很,她們低著頭在那裡默想。” 陳毅 《莫乾山紀游詞》:“憑欄默想透山海,靜寂時有草蟲鳴。心境平更平。”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鄙吝

亦作“ 鄙恡 ”。1.形容心胸狹窄。 唐 高適 《苦雨寄房四昆季》詩:“擕手流風在,開襟鄙吝祛。” 清 李漁 《意中緣·借兵》:“不知幾時同來湖上,把臂談心,消我近來的鄙吝也呵。” 清 馮班 《鈍吟雜錄·遺言》:“夫山水之文,使人蕭遠無鄙恡。”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令人看了神旺,消去鄙吝的心。”

(2).過分愛惜錢財。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貴義輕財。” 明 馬愈 《馬氏日抄·胡宗伯》:“豈鄙吝邪?不欲過享其福耳。” 明 李贄 《與城老書》:“ 友山 鄙吝不堪,此處不曾捨半分。”

已矣

(1)

(2)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3) “已”為動詞,止,完結。“矣”為語氣詞“了”。“已矣”可譯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無人

(1).沒有人才。《左傳·文公十三年》:“﹝ 士會 ﹞乃行。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 金 元好問 《曲阜紀行》詩之八:“吾謀未及用,勿謂 秦 無人。”

(2).沒有人;沒人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王 屏左右,宮中虛無人。”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良思書》:“足下去後,甚相思想。《叔田》有無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風人之作,豈虛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詞:“深院無人,黃昏乍拆鞦韆,空鎖滿庭花雨。”參閱《詩·鄭風·叔于田》。

為作

(1).造作;做作。 漢 王符 《潛夫論·賢難》:“豕俛仰嚘咿,為作容聲,司原愈益珍之。” 唐 柳宗元 《辯<列子>》:“其文辭類《莊子》,而尤質厚,少為作。” 元 無名氏 《替殺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來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條,上墳處説不盡喬為作。”

(2).猶作為;行為。 唐 李翱 《去佛齋論》:“使佛生於中國,則其為作也必異於是。”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風俗習慣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語暨其他為作,俱欲去上下賢不肖之間,以大歸乎無差別。”

楚詞

見“ 楚辭 ”。

詩詞推薦

千頃廨院觀司馬才仲遺墨次韻原文_千頃廨院觀司馬才仲遺墨次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