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端甫歸覃懷原文
典教出中州,趨庭憶河縣。
長波瀉天塹,掛席過淮甸。
游雲澹飛雨,碧樹郁蔥茜。
豈不煩爾思,臨衢極深盼。
繁華貴知止,道養沐殊眷。
日暮念遊方,升堂慰情戀。
論交我無晚,結分誠婉孌。
悵望王屋雲,懷人夢中見。
詩詞問答
問:送李端甫歸覃懷的作者是誰?答:劉紹
問:送李端甫歸覃懷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明詩紀事 甲簽·卷十二、元音遺響卷十
參考注釋
典教
(1).典章教化。 漢 應瑒 《文質論》:“建不刊之洪制,顯 宣尼 之典教,探微言之所弊。” 唐 韓愈 《答柳柳州食蝦蟆》詩:“ 周公 所不堪,灑灰垂典教。”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二:“ 新羅 君訝曰:‘吾以中國之人,盡閒典教,不謂尚有無知之俗者!’”
(2).主管教育。 明 劉基 《杭州富陽縣重修文廟學宮記》:“ 至正 九年, 永嘉 洪元誠 典教 富陽縣 。”
中州
舊指居全國中心的今河南省一帶;中原
趨庭
亦作“趍庭”。《論語·季氏》:“﹝ 孔子 ﹞嘗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 鯉 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 鯉 退而學禮。” 鯉 , 孔子 之子 伯魚 。後因以“趨庭”謂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閣序》:“他日趨庭,叨陪 鯉 對;今晨捧袂,喜託龍門。” 宋 王禹偁 《恩賜宰臣一子可尚書水部員外郎制》:“惟爾嚴父,為予大臣。嘉其調鼎之功,命及趨庭之子,俾升華省,仍列清曹。” 清 顧炎武 《與李霖瞻書》:“趍庭變學,既已引置 莊 岳 之間;挾策讀書,亦都從游舞雩之下。”
長波
(1) 通常指波長在10-1000米(頻率在30-300千赫)的無線電波,用於無線電測向,無線電導航
長波通信
(2) 海洋中延伸很長的翻滾的浪潮
天塹
(1) 天然形成的隔斷交通的大壕溝
長江天塹
(2) 長江
金陵空壯觀,天塹淨波瀾。—— 李白《金陵》
(3) 錢塘江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柳永《望海潮》
(4) 黃河
天塹波光搖落日,太行山色照中原。—— 金· 李汾《汴梁雜詩》
掛席
亦作“掛席”。猶掛帆。《文選·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 李善 註:“揚帆、掛席,其義一也。” 唐 孟浩然 《晚泊潯陽望廬山》詩:“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宋 蘇軾 《歸朝歡·和蘇堅伯固》詞:“明日西風還掛席,唱我新詞淚沾臆。” 郁達夫 《己未秋應外交官試被斥倉卒東行》詩:“明朝掛席 扶桑 去,回首中原事渺茫。”
淮甸
淮河 流域。 南朝 宋 鮑照 《潯陽還都道中》詩:“登艫眺 淮 甸,掩泣望 荊 流。” 唐 劉禹錫 《代謝貸錢物表》:“ 壽春 固纍以備盜, 淮 甸興師以扞姦。” 明 謝榛 《送欽水部子辰之沛中》詩:“樹色分 淮 甸, 河 流見 禹 功。”
游雲
浮雲。 晉 成公綏 《嘯賦》:“飄遊雲於泰清,集長風乎萬里。”《花城》1981年第5期:“這時,歌聲卻漸漸地弱了下去,像一絲游雲,在浩渺的夜空中盤旋、繚繞。”《花城》1981年第6期:“幾朵夢幻一樣飄忽的游雲,沉思著走向遙遠的天地之郊。”
浮動的雲。 晉 成公綏 《嘯賦》:“飄遊雲於泰清,集長風乎萬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 王右軍 飄如游雲,矯若驚龍。” 清 嚴啟煜 《留別吳門諸子》詩之一:“游雲變滅元無定,盤谷寬閒實見招。”
飛雨
(1).飛飄的雨。 南朝 齊 謝朓 《觀朝雨》詩:“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 唐 王昌齡 《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詩:“飛雨祠上東,靄然 關中 暮。”
(2).驟雨。 唐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詩:“飛雨動華屋,蕭蕭梁棟秋。”
碧樹
(1).綠色的樹木。《列子·湯問》:“碧樹而冬生,實丹而味酸。” 南朝 梁 蕭統 《七契》:“碧樹初蕊,緑草含滋。” 唐 杜甫 《錦樹行》:“霜凋碧樹作錦樹,萬壑東逝無停留。”《花月痕》第四三回:“西園碧樹今如此,莫近高窗臥聽秋。”
(2).玉樹。《淮南子·墬形訓》:“碧樹瑤樹在其北。” 高誘 註:“碧,青玉也。” 漢 班固 《西都賦》:“珊瑚碧樹,周阿而生。”《文選·鮑照<蕪城賦>》:“璇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 李善 註:“碧樹,玉樹也。”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啼花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
郁蔥
(1) 指樹林等茂盛
竹樹郁蔥
(2) 比喻氣盛的樣子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繁華
(1) 繁榮熱鬧
繁華大街
(2) 指容貌美麗或地位顯貴
貴知
謂貴在周知下情。 明 王文祿 《求志編》卷一:“守令之法必貴知,故曰知縣、知府,通一縣一府周知之也。”
貴在有智慧。知,“ 智 ”的古字。《國語·吳語》:“危事不可以為安,死事不可以為生,則無為貴知矣。” 韋昭 註:“言人不能以危易安,以死易生,則何貴於知矣。”
道養
猶導養。指攝生養性。 清 陳確 《答張考夫書》之三:“吾兄道養甚腴,清朗之氣,十倍於弟,及時進學,何快如之!”
殊眷
特別恩寵和關懷。《宋書·王誕傳》:“下官流遠在此,被蒙殊眷,士感知己,實思報答。”《北史·柳莊傳》:“孤昔以開府從役 江陵 ,深被 梁主 殊眷。”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一·御賜故相詩》:“ 楊 ( 楊一清 )是時特荷殊眷,徒以邀致六飛為榮。”
日暮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
日暮時分,炊煙裊裊
日暮,所擊殺者無慮百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遊方
指僧人、道士為修行問道或化緣而雲遊四方
搖身一變,變做個遊方的雲水全真。——《西遊記》
升堂
(1).登上廳堂。 唐 韓愈 《山石》詩:“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2).舊謂官吏登堂理事為“昇堂”。 清 翟灝 《通俗編·居處》:“《定命録》: 張文瓘 少時,曾有人相之云:‘當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脹痛。按,凡州縣臨廳事,今皆謂之昇堂。”
(1).登上廳堂。《儀禮·鄉射禮》:“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唐 顧況 《公子行》:“入門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階月。” 清 葉廷琯 《鷗波漁話》卷六:“升堂拜遺像,入室讀其書。”
(2).比喻學問技藝已入門。《論語·先進》:“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誡兵》:“ 仲尼 門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顏 氏居八人焉。”《雲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辭云爾。” 清 王士禛 《繪川書院詩為湯荊峴侍講賦》之一:“ 湯公 起 梁 宋 ,攝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學舌學得太不象,還是我大哥僅學了半年的 日本 話還沒有升堂,那樣的一句話完全沒有打響。”
(3).舊謂官吏登公堂審訊案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那 幽州 路總管 泰不華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隨牌進府,遞將狀子上去。”《檮杌閒評》第三六回:“ 許顯純 叫下了軟監,就將參本上道他侵挪十餘萬錢糧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惡狠狠的夾打一番。”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來此已是宣撫衙門,不免在廊下站立一會,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三:“縣衙的差役們……一齊放開那蒼老低沉的嗓音大聲嚎叫:‘大老爺升堂--!’最後這個‘堂’字,喊得長而且響。”
(4).見“ 升堂拜母 ”。
舊時官吏到公堂辦公,謂之“陞堂”。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鑾儀衛》:“儀猶相沿 明 制,凡冠軍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趨賀,悉如大部制,故其秩雖次領侍衛府,而威儀過之。”
情戀
眷戀之情。 漢 蔡琰 《悲憤詩》:“去去割情戀,遄征日遐邁;悠悠三千里,何時復交會?”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漢武帝 乳母嘗於外犯事……帝雖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戀,乃悽然愍之。”
論交
(1).爭論與交談。 唐 李頎 《行路難》詩:“秋風落葉閉重門,昨日論交竟誰是。”
(2).結交;交朋友。 唐 高適 《送前衛縣李寀少府》詩:“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 宋 陳師道 《贈魯直》詩:“相逢不用蚤,論交宜晚歲。” 清 龔自珍 《哭鄭八丈》詩:“論交三世久,問字兩兒趨。” 張昭漢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遊長江歌以紀事》:“古人論交恩義重,徙倚琴臺有餘痛。”
婉孌
(1) 年少美貌
婉孌的舞姿
(2) 眷戀
婉孌徘徊
(3) 深摯
恩情婉孌
悵望
惆悵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齊 謝朓 《新亭渚別范零陵》詩:“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 唐 杜甫 《詠懷古蹟》之二:“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元 薩都剌 《滿江紅·金陵懷古》詞:“六代繁華,春去也,更無訊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西遊記》第五十回:“卻説 唐僧 坐在圈子裡,等待多時,不見 行者 回來,欠身悵望道:‘這猴子往那裡化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著悵望的時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聞記者也走了來,其中有幾個是我在 漢口 認識的。”
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記·周本紀》:“﹝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雲。” 裴駰 集解引 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2).山名。在 山西省 陽城 、 垣曲 兩縣之間。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書·禹貢》:“ 厎柱 、 析城 ,至於 王屋 。” 唐 盧照鄰 《鄭太子碑銘》:“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廣森 《轉連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傳 黃帝 曾訪道於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維 《送張道士歸山》詩:“先生何處去? 王屋 訪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參岫陽》詩:“言將歸 王屋 ,終老營菟裘。”
懷人
(1).思念遠行的人。《詩·周南·卷耳》:“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慕士情未忘,懷人首徒搔。”
(2).指思念家鄉的人。 明 楊慎 《送童士琦瑞州府判賦得蜀江》:“別後懷人更懷土,煩君時一到滄洲。”
(3).所懷念的人。 晉 陶潛 《悲從弟仲德》詩:“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
夢中
(1).睡夢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極之南隅有國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國 ,陰陽之氣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晝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以夢中所為者實,覺之所見者妄。” 南朝 梁 沉約 《別范安成》詩:“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幾道 《鷓鴣天》詞:“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賸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説著,便把他夢中所聞所見,雲端里的情節,詳細告訴了那 畢生 一遍。” 陶鑄 《一室》詩:“ 井岡 曉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夢中。”
(2).比喻懵懂糊塗,受人欺騙。《三國演義》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 * ;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 操 躍起拔劍斬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3). 夢澤 之中。《左傳·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棄諸 夢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