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成趣園詩原文
淵明晉名流,賢達早自悟。
一為折腰屈,幡然賦歸去。
親戚說情話,園涉日成趣。
陳跡固已遠,賞音者稀遇。
君獨慕高節,隱居事田圃。
亭軒喜幽靜,綠蔭多佳樹。
三徑時往還,花香襲杖屨。
所適忻有得,忘言心自豫。
榜園固無愧,古雅見風度。
顧我老將至,區區猶仕路。
會當勇退歸,卜鄰就佳處。
詩詞問答
問:宴會成趣園詩的作者是誰?答:李永安
問:宴會成趣園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李永安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永安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卷六十二
參考注釋
淵明
深遠明達。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劉後主志》:“非淵明弘鑒,則中興之業,何容易哉?”
賢達
賢能通達之人;有才德、聲望的人
折腰
(1) 彎腰行禮,現引申作“傾倒”意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 * 《沁園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梁· 蕭統《文選·陶淵明傳》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幡然
迅速而徹底地
君子之學如蛻,幡然遷之。——《荀子·大略》
幡然悔悟
賦歸去
晉 陶潛 為 彭澤 令,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並賦《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後因以“賦歸去”為辭官歸隱之典。 唐 王維 《奉送六舅歸陸渾》詩:“酌醴賦歸去,共知 陶令 賢。”亦作“ 賦歸田 ”、“ 賦歸來 ”。 宋 邵雍 《誨答堯夫見寄》詩:“應笑無成三黜後,病衰方始賦歸田。” 宋 晁補之 《八聲甘州·揚州次韻和東坡錢塘作》詞:“謂 東坡 、未老賦歸來,天未遣公歸。” 宋 葉夢得 《滿江紅·重陽賞菊》詞:“問何須、特地賦歸來,拋 彭澤 。”
親戚
(1) 有血統或婚姻關係的人
(2) 指父母及兄弟等
去親戚而事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親戚安居。——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獨身無親戚。——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指內外親屬
親戚畔之。——《孟子·公孫丑下》
親戚之所畔。
悅親戚之情話。——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當如親戚。——唐· 李朝威《柳毅傳》
送給朋友和親戚的禮物
情話
(1) 男女間表示愛情的話
喁喁情話
(2) 知心話
悅親戚之情話。——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成趣
成為散步的場所。趣,同“ 趨 ”。《文選·陶潛<歸去來>》:“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李善 註:“《爾雅》曰:‘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 郭璞 曰:‘此皆人行步趨走之處,因以名。’” 逯欽立 校註:“成趣,成趨,成了散步塲所。”
謂自成佳趣。 明 葉盛 《水東日記·莊公瑾書畫》:“為人雅淡有高致,日登臨山水,所至成趣,遇知己,觴詠竟日。” 閻綱 《論陳奐生》:“信手拈來,涉筆成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陳跡
過去的事跡;舊跡;過去的事情(物)
夫普法之戰,迄今雖為陳跡,而其事信而有徵。—— 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清· 袁枚《祭妹文》
六朝陳跡
賞音
知音。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之一:“夫臨博而企竦,聞樂而竊抃者,或有賞音而識道也。” 金 段成己 《望月婆羅門引》詞:“風流已置,撫遺編,三嘆賞音稀。” 清 趙翼 《王夢樓輓詩》之二:“黠痴各半無真癖,謗譽相兼有賞音。”
高節
(1).高其節操,堅守高尚的節操。《莊子·讓王》:“若 伯夷 、 叔齊 者,其於富貴也,苟可得已,則必不賴,高節戾行,獨樂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節也。”《呂氏春秋·離俗》:“高節厲行,獨樂其意,而物莫之害。”《宋書·宗愨傳》:“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義為業, 炳 ( 宗炳 )素高節,諸子羣從皆好學。”
(2).高尚的節操。《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魯仲連 者, 齊 人也。好奇偉俶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 唐 顧況 《哭從兄萇》詩:“立身有高節,滿卷多好詩。” 清 周亮工 《寄濰縣楊再蘧蔡漫夫於鳴岐》詩之二:“ 箕山 高節推 徐幹 , 北海 雄姿重 孔融 。”
(3).高聳的竹竿。竹有節,故稱。 唐 方乾 《方著作畫竹》詩:“疊葉與高節,俱從毫末生。”
(4).指使臣所持的旄節。其長八尺,故稱。 唐 賈島 《頌德上賈長侍》詩:“高節羽書期獨傳,分符 絳郡 滯長材。”
隱居
退居鄉里,不肯出仕。退居山野
隱居之室。——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田圃
田地和園圃。《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故 中章 、 胥己 仕,而 中弁 之民棄田圃而隨文學者邑之半。” 唐 儲光羲 《田家雜興》詩之一:“既念生子孫,方思廣田圃。”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劉青士 等﹞歲輪一人出遊,一人辦賦役,一人力田圃,所著之書甚眾。”
亭軒
有窗檻的亭形建築。《水滸傳》第七二回:“ * 、婭嬛連忙收拾過了杯盤什物,扛過臺桌,灑掃亭軒。”
幽靜
清幽寂靜
幽靜的環境
綠蔭
有葉樹木底下的陰地
夏日綠蔭遮陽,是避暑的好去處
佳樹
嘉樹,良木。《新唐書·王義方傳》:“為御史時,買第,後數日,愛廷中樹,復召主人曰:‘此佳樹,得無欠償乎?’又予之錢。” 唐 溫庭筠 《酬友人》詩:“閒雲無定貌,佳樹有餘蔭。” 宋 蘇舜卿 《藍田悟真作》詩:“滿巖佳樹尤樸樕,赫赤如霞間濃緑。”
三徑
亦作“ 三逕 ”。 晉 趙岐 《三輔決錄·逃名》:“ 蔣詡 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從之游。”後因以“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晉 陶潛 《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 唐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詩:“退跡依三逕,辭榮繼二 疏 。” 宋 蘇軾 《次韻周邠》:“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邊掛著一副對聯是:一簾秋影淡於月,三徑花香清欲寒。”
往還
去和來;往來
杖屨
(1).手杖與鞋子。古禮,五十歲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脫於戶外,為尊敬長輩,長者可先入室,後脫鞋。《禮記·曲禮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 鄭玄 註:“撰猶持也。” 孔穎達 疏:“撰杖屨者,則君子自執杖,在坐著屨。”《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詔 復恭 致仕,賜杖屨。”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唐 杜甫 《詠懷》之二:“南為 祝融 客,勉強親杖屨,結託老人星, 羅浮 展衰步。” 仇兆鰲 註:“ 盧 註: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師 在焉,故思一親其杖屨。” 宋 司馬光 《祭穎公文》:“承乏諫垣,造請有禁,不親杖屨,殆將再期,豈意一朝忽為永訣。”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詩:“興來猶杖屨,目斷更雲沙。”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盟鷗》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 明 許時泉 《同甲會》:“杖屨問從何處,蒼山赤葉林丘。”
所適
所嫁之人,丈夫。 清 李漁 《奈何天·崖略》:“多少詞人能改革?奪旦還生,演作風流劇。美婦因而讐所適,紛紛邪行從斯出。” 清 鈕琇 《觚賸·蛟橋幻遇》:“我姐妹五人,各有所適。”
有得
(1).有所得;有所領悟。《史記·天官書》:“五星皆從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國可以兵從天下。居實,有得也;居虛,無得也。”《南史·隱逸傳上·陶潛》:“少來好書,偶愛閒靖,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宋 張載 《正蒙·有德》:“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如:學習有得;有得有失。
(2).表示程度深或持續時間長。《官場現形記》第三三回:“ 上海道 前腳走, 上海縣 跟著又來。並不是欺他官小,對不住他,只好擋駕;見面之後,有得同你纏。”
言心
(1).傾吐心意。 南朝 梁 丘遲 《為王博士謝表》:“臣聞撫臆可以言心,量能則知所止。”
(2).言語和思想。 唐 賈島 《題長江》詩:“言心俱好靜,廨署落暉空。”
無愧
沒有什麼對不起別人之處
於心無愧
古雅
雅致而有古典風味(多指器物或詩文)
這裡有一座古老的教堂,建築古雅,不很規整,是有山牆的那種房子。——《警察和讚美詩》
風度
美好的舉止、姿態或氣度
有風度的人
風度大方
老將
(1) 在某一行業從事多年而經驗豐富的人
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2) 指象棋中的將帥
區區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區區之薛。——《戰國策·齊策四》
區區之地。——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何乃太區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區區百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區區之數
區區五毛錢
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2) 猶方寸。形容人的心
區區之心
(3) 舊時謙辭,我
區區嚮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4) (語氣不莊重)
此人非他,就是區區
(5) 誠摯
感君區區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仕路
(1).進身為官之路。《三國演義》第五九回:“ 操 曰:‘吾與將軍之父,同舉孝廉,吾嘗以叔事之。吾亦與公同登仕路,不覺有年矣。’” 魯迅 《且介亭雜文·儒術》:“由此士大夫便漸漸的進身,然終因不切實用,又漸漸的見棄。但仕路日塞,而南北之士的相爭卻也日甚了。”
(2).指官場。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下:“﹝ 陸虞仲 ﹞自登第後,愈篤學。其在仕路,以風節著。”《醒世恆言·吳衙內鄰舟赴約》:“當下母子正在艙門口觀看這些船隻慌亂,卻見 吳府尹 馬船幫上來。夫人即叫丫鬟下簾掩門進去。 吳府尹 是仕路上人,便令人問是何處官府。”
會當
該當;當須。含有將然的語氣。《藝文類聚》卷五四引 三國 魏 丁儀 《刑禮論》:“會當先別男女,定夫婦,分土地,班食物,此先以禮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桓道恭 ﹞常自帶絳綿繩,箸腰中, 玄 問此何為?答曰:‘公獵,好縛人士,會當被縛,手不能堪芒也。’” 宋 楊萬里 《古路》詩:“會當揮蝥弧,一笑封鯨鯢。”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倘復紛紜,會當犧牲老屋。”
退歸
(1).辭官歸田;引退。 唐 韓愈 《贈太傅董公行狀》:“在宰相位凡五年,所奏於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退歸,未嘗言所言於上者於人。”《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大約宦途的味兒不過如此,不如退歸林下,遍走江湖,結識幾個肝膽英雄。”《蕩寇志》第一三○回:“ 召忻 因此請於 希真 ,歸田就隱, 希真 留其平定 梁山 ,再行退歸。”
(2).退回;返歸。《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再三謝辭,退歸本國。”《綠野仙蹤》第七四回:“他多要幾兩銀子,暫且退歸,過一二年與再來,何如?”
卜鄰
(1).選擇鄰居。《左傳·昭公三年》:“且諺曰:‘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矣。” 杜預 註:“卜良鄰。” 唐 杜甫 《寄贊上人》詩:“一昨陪錫杖,卜鄰南山幽。”
(2).向他人表示願為鄰居。 宋 王安石 《送陳諤》詩:“鄉閭孝友莫如子,我願卜鄰非一日。” 宋 徐鉉 《稽神錄·陸洎》:“惟君與我有緣,他日必當卜鄰。”
佳處
(1).優美之處。《世說新語·文學》“ 孫興公 作《天台賦》”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 赤城 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而界道。’此賦之佳處。”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引 宋 周密 《題<保母帖>》詩:“佳處將無同,閟妙未易語。” 魯迅 《吶喊·故鄉》:“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象,沒有言辭了。”
(2).謂勝境。 唐 杜甫 《次空靈岸》詩:“迴帆覬賞延,佳處領其要。” 唐 韓愈 《將至韶州借圖經》詩:“願借圖經將入界,每逢佳處便開看。” 宋 文同 《奉寄興州分判誠之蒲兄》詩:“ 武興 山水郡,左右有佳處。” 明 唐順之 《茅處士妻李孺人合葬墓志銘》:“嘗欲邀諸詩客相與入 天台 雁宕 ,訪 赤城 佳處以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