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大禹廟恭依皇祖元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謁大禹廟恭依皇祖元韻原文

展謁來巡際,憑依對越中。

傳心真貫道,底績莫衡功。

勤儉鴻稱永,儀型聖度崇。

深維作民牧,益凜亮天工。

詩詞問答

問:謁大禹廟恭依皇祖元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謁大禹廟恭依皇祖元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謁大禹廟恭依皇祖元韻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五

參考注釋

展謁

敬詞。猶拜見,拜謁。 宋 蘇軾 《賀正啟》:“某官守所繫,展謁無階。” 清 方文 《荊溪道中偕周穎侯》詩:“到城先展謁,賢祖 孝侯 祠。” 清 曾國藩 《祭韓公祠文》:“ 國藩 履任之日,敬謹展謁。”

憑依

附著;依靠

無所憑依

對越

(1).猶對揚。答謝頌揚。《詩·周頌·清廟》:“濟濟多士,秉 文 之 德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下》:“‘對越在天’與‘駿奔走在廟’相對為文。‘對越’猶對揚,言對揚 文 武 在天之神也……揚、越一聲之轉。” 漢 班固 《典引》:“亦猶於穆猗那,翕純皦繹,以崇嚴祖考,殷薦宗配帝,發祥流慶,對越天地者。” 宋 蘇轍 《論明堂神位狀》:“今者皇帝陛下對越天命,逾年即位。”

(2).指帝王祭祀天地神靈。 晉 劉琨 《勸進表》:“臣聞天生蒸人,樹之以君,所以對越天地,司牧黎元。”《宋史·禮志二》:“當愁慘之際,行對越之儀,臣等實慮上帝之弗歆。”《續資治通鑑·元泰定帝泰定四年》:“天子親祀郊廟,所以通精誠,逆福釐,生蒸民,阜萬物,百王不易之禮也。宜講求故事,對越以格純嘏。”

傳心

(1).佛教禪宗指傳法。初祖 達摩 來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謂法即是心,故以心傳心,心心相印。見 唐 希運 《傳心法要》。 唐 王維 《同崔興宗送瑗公》詩:“一施傳心法,惟將戒定還。” 唐 齊己 《荊渚逢禪友》詩:“閒吟莫忘傳心祖,曾立階前雪到腰。”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裴休》:“ 休 會昌 中官於 鍾陵 ,請 運 ( 希運 )至郡,以所解一篇示之。師不顧曰:‘若形於紙墨,何有吾宗!’ 休 問其故。曰:‘上乘之印,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休 録之為《傳心法要》雲。” 清 道霈 《重刊<壇經>緣起》:“佛佛出世,祖祖傳心。”

(2).指儒家的道統傳授。 宋 何坦 《西疇常言》:“道統之傳自 堯 舜 ,《書》雖載‘精一’傳心,而學之名未著也。”

貫道

(1).謂徹悟至理。《關尹子·五鑒》:“勿以我心揆彼,當以彼心揆彼,知此説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德,可以貫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三國志·吳志·顧譚傳》:“ 薛綜 為選曹尚書,固讓 譚 曰:‘ 譚 心精體密,貫道達微,才照人物,德允眾望,誠非愚臣所可越先。’”

(2).猶載道。 唐 李漢 《<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貫道之器也。不深於斯道,有至焉者不也?” 宋 劉本 《<初學記>序》:“《禮》《樂》之文,隨世而存亡,不見其大全,惟是《詩》《書》垂世,煥乎其可觀者,皆貫道之器,非特雕章繢句以治聾俗之耳目者也。” 清 錢謙益 《<蘇州府重修學志>序》:“ 朱伯原 之文曰:‘為文足以貫道,為經足以通理。’其緒言具在也。”

底績

謂獲得成功;取得成績。《書·禹貢》:“ 覃懷 底績,至於 衡 漳 。”底,一本作“ 厎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銓賦》:“ 太沖 安仁 ,策勛於鴻規; 士衡 子安 ,底績於流制。” 清 趙翼 《謁雲岩公賦呈》詩:“去年見公 淮陰城 ,公方底績河隄平。”

勤儉

勤於勞作而生活儉樸

勤儉持家

鴻稱

大名;美稱。 宋 陸游 《光宗冊寶賀太皇太后箋》:“諏穀旦於清臺,蓍龜允協;奉鴻稱於考廟,典冊有嚴。” 明 張居正 《辛未會試程策三》:“古瓌偉奇特之士,樹鴻業於當時,垂鴻稱於後世者,豈獨其才之過人哉!”

儀型

同“ 儀刑 ”。1.做楷模,做典範。《元典章·禮部三·祭祀》:“已上係自古忠義直烈,儀型後世,讚揚風化者,故歷代載於祀典。” 清 曾國藩 《送唐先生南歸序》:“考乎其從游之徒,則踐規蹈矩,儀型鄉國。”

(2).楷模;典範。 宋 蘇軾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簡牘儀型在,兒童箋刻勞。今誰主文字,公合把旌旄。” 明 薛蕙 《送楊石齋》詩:“事業存鐘鼎,儀型照簡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故凡其意之所及,筆之所書,無不誠心佩服,奉為儀型。”

(3).儀容。 宋 蘇軾 《滕達道輓詞》之二:“骯髒儀型在,驚呼歲月遒。” 清 李長盛 《過史公墓》:“途過丞相墓,再拜想儀型。正氣經天地,孤忠貫日星。”

聖度

謂帝王的氣度。 宋 歐陽修 《論選皇子疏》:“雖聖度包容,不加誅戮,而愚誠懇至,天聽未回。” 宋 陸游 《送呂彥升參謀》詩:“苦言到口真當發,聖度如天莫自疑。” 明 袁宏道 《過斮脛河》詩:“殿外執圭聲唯唯,聖度如天鑒似水。”

猶聖慮、聖策。稱帝王的思慮、謀略。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 仁宗 聖度深遠,臨事不懼。”

民牧

舊時謂治理民眾的君王或地方長官。《陳書·世祖紀》:“朕自居民牧之重,託在王公之上,顧其寡昧,鬱於治道。” 元 陳高 《丁酉歲述懷一百韻》:“奉使為民牧,宣威到海旁。” 明 劉基 《送海寧尹知州之官序》:“天子有民不能徧治,故托之守令。故守令謂之民牧。” 清 唐甄 《潛書·考功》:“身為民牧,藉權以行惠,苟非頑薄之資,其誰不能!”

天工

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藝

詩詞推薦

謁大禹廟恭依皇祖元韻原文_謁大禹廟恭依皇祖元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