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指揮作堂學傍名泮鄰原文
旌棨將軍第,今聯孔子堂。
泮泉通射圃,庭草映宮牆。
義訓三遷舊,家聲五桂香。
城南天咫尺,駐屐許相將。
詩詞問答
問:史指揮作堂學傍名泮鄰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史指揮作堂學傍名泮鄰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史指揮作堂學傍名泮鄰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吳當的名句有哪些?答:吳當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旌棨
旌旗與棨戟。借指貴官。《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趨事辭官闕,載筆陪旌棨。” 李善 注引 司馬彪 《續漢書》:“公以下至二千石,騎吏四人皆帶劍棨戟為前行。” 唐 李德裕 《與姚諫議郃書》之二:“自料此生無由再望旌棨,臨紙涕戀,不勝遠誠。”《舊唐書·劉子玄傳》:“馳驟於風塵之內,出入於旌棨之間。”參見“ 旌戟 ”。
將軍
(1)
(2)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
(3) 將西洋棋中的“王”暴露在對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馬上保護起來(如在其間放上另一棋子),則下一步便可能被對方吃掉
(4) 比喻給人出難題,使人感到難辦
他當眾將了我一軍,要我表演舞蹈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周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 * 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射圃
習射之場。《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七年》:“十月、辛卯,開東華射圃。”
宮牆
(1).住宅的圍牆。《管子·八觀》:“宮牆毀壞,門戶不閉,外內交通,則男女之別毋自正矣。”
(2).《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 語大夫於朝曰:‘ 子貢 賢於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貢 。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 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後因稱師門為“宮牆”。 漢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宮牆重仞,允得其門。” 元 劉詵 《詠歸亭賦》:“屹宮牆之數仞,接道義之通衢。” 孔尚任 《出山異數記》卷五引 清聖祖 ( 康熙 )《過闕里》詩:“鑾輅來 東魯 ,先登夫子堂。兩楹陳俎豆,萬仞見宮牆。” 陳去病 《自兗州過曲阜謁聖廟孔林》詩:“宮牆高萬仞,循走傴吾躬。”
(3).指宮廷的圍牆。 唐 岑參 《送鄭少府赴滏陽》詩:“青山入官舍,黃鳥度宮牆。” 唐 杜牧 《阿房宮賦》:“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恣劫》:“ 鹹陽 王氣都淪喪,離離滿宮牆。”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宮牆,隔斷了春天,隔斷了人世。”
(4).借指朝廷。《晉書·段灼傳》:“﹝古之明王﹞仁孝著乎宮牆,弘化洽乎兆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寶》:“起煙塵, 金陵 氣暗,怎救宮牆!”
義訓
(1).大義的垂訓。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曲從義訓,以示大順。”
(2).泛指教誨。 宋 曾鞏 《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而況皇帝陛下處父子之間,常先義訓,君臣之際,每狥公言。” 元 郝經 《渾元劉先生哀辭》序:“格言義訓,雖屢得聞,而頑鈍椎魯之資,桿棘而不入。”
(3).對字義、詞義的解釋。別於“音訓”、“形訓”而言。《新唐書·儒學傳上·孔穎達》:“ 穎達 與 顏師古 、 司馬才章 、 王恭 、 王琰 受詔撰《五經義訓》,凡百餘篇。” 清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三》:“將欲更 漢氏 也,羣師互有短長,非深於義訓,勇於割聞者,不能也。”
三遷
(1).相傳 孟軻 幼年時,鄰里環境不好, 孟母 三次遷居,使 軻 得到比較好的學習環境。事見 漢 劉向 《列女傳·鄒孟軻母》、 漢 趙歧 《孟子題辭》。後常以“三遷”為頌揚母教之詞。 宋 葉適 《朱文昭母楊氏輓詞》:“義並三遷峻,書成百卷長。” 清 錢謙益 《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繼周授承德郎制》之五:“三遷之教既成,而一日之養不逮。”
(2).三次遷徙。《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論》:“ 范蠡 三遷,皆有榮名。” 清 黃遵憲 《潮州行》:“一夕輒三遷,蹤跡無定所。”
(3).三次升遷。 宋 俞文豹 《吹劍外錄》:“ 趙忠肅 號 得全 ,宗 伊川 之學,由司諫三遷至大用。”
家聲
家庭的名聲
五桂
舊稱進士登第為折桂。五桂,對親族五人相繼登科的美稱。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氏族·五桂》:“ 范致君 、 致明 、 致虛 、 致祥 、 致厚 ,相繼登第,有 五桂堂 。” 宋 竇禹鈞 之子 儀 儼 侃 偁 僖 ,皆相繼登科, 馮道 嘗贈詩美之云:“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見《宋史·竇儀傳》。 元 曹之謙 《趙吉甫種德園》詩:“從今不羨 燕山 竇 ,五桂聯芳老一椿。”
天咫
(1).《國語·楚語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則?” 韋昭 註:“咫,言少也,此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因以指天道。 清 錢謙益 《建文年譜序》:“而 趙君 之為斯譜,本天咫,述民彝,備國故,搜遺忠。”
(2).《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 杜預 註:“言天鑑察不遠,威嚴常在顏面之前。八寸曰咫。”後因以“天咫”為帝王所居之地。如 震鈞 撰有《天咫偶聞》,述有關 北京 之事。
駐屐
停步;歇腳。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稀疎小紅翠,駐屐近微香。” 宋 劉子翬 《晚飲》詩:“招提聊駐屐,卻去白雲堆。” 明 李東陽 《送成憲教諭》詩:“駐屐登 崑山 ,移舟泛 秀水 。”
相將
(1) 相隨,相伴
兩個相將旅遊
(2) 將近,行將
有秦兵二十萬圍了 晉城 韓國,相將半月有餘。——《秦併六國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