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蹕德州行宮作原文
行春南去三千里,問俗東來第一程。
但得清塵盡表敬,豈期作室儼觀成。
星橋銀樹婪燈燦,火棗金芝應節榮。
入夜肩輿不呵禁,為田久矣此民情。
詩詞問答
問:駐蹕德州行宮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駐蹕德州行宮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駐蹕德州行宮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七
參考注釋
行春
(1).謂官吏春日出巡。《後漢書·鄭弘傳》:“ 弘 少為鄉嗇夫,太守 第五倫 行春,見而深奇之,召署督郵,與孝廉。” 李賢 註:“太守常以春行所主縣,勸人農桑,振救乏絶。”《周書·裴文舉傳》:“ 邃 ( 裴邃 )之往 正平 也,以廉約自守,每行春省俗,腳踏車而已。” 唐 李白 《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序:“﹝ 李公 ﹞因行春,見枯骸於路隅,惻然疚懷,出俸而葬。” 清 錢謙益 《春初過嚴文靖公錦峰書院敬題十韻》:“宰相行春地,承平百歲中。”
(2).泛指遊春。 明 葉憲祖 《鸞鎞記·閨詠》:“閒行莫向城南道,怕有行春吉士挑。”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問俗
訪問風俗。《禮記·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鄭玄 註:“俗,謂常所行與所惡也。” 宋 葉適 《除秘閣修撰謝表》:“及此扶行而問俗,幾成屍素以具官。” 清 黃景仁 《荻港舟次》詩:“疇昔五馬來 江 東,停麾問俗何雍雍。”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質量第一
清塵
(1).拂除塵埃。 漢 班固 《東都賦》:“雨師泛灑,風伯清塵。”
(2).車後揚起的塵埃。亦用作對尊貴者的敬稱。清,敬詞。《漢書·司馬相如傳下》:“犯屬車之清塵。” 顏師古 註:“塵,謂行而起塵也。言清者,尊貴之意也。” 三國 魏 繁欽 《定情》詩:“我出東門游,邂逅承清塵。” 南唐 陳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詩:“常思 劍浦 別清塵,荳蔻花紅十二春。” 王闓運 《丁文誠誄》:“侍清塵於 華陽 ,忝邦政之必聞。”
(3).清輕的塵埃。 晉 左思 《魏都賦》:“增搆峩峩,清塵彯彯。”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忽思格猛獸,苑囿騰清塵。” 清 曹寅 《五月十一日夜集西堂限韻》之四:“清塵隱高樹,萬瓦光鱗鱗。”
(4).比喻清靜無為的境界;清高的遺風;高尚的品質。《楚辭·遠遊》:“聞 赤松 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 姜亮夫 校註:“清塵,《章句》訓徽美。 寅 按即指上之虛靜、恬愉、無為自得之境界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之二:“苕苕歷千載,遙遙播清塵。”《梁書·任昉傳》:“想 惠 莊 之清塵,庶 羊 左 之徽烈。”《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 堯 舜 不能榮其素樸, 桀 紂 無以污其清塵。” 唐 杜牧 《西江懷古》詩:“ 范蠡 清塵何寂寞,好風唯屬往來商。”
作室
漢 上方所屬工場。上方, 漢 官署名,主管制造宮中套用器物及兵器。《漢書·王莽傳下》:“城中少年 朱弟 、 張魚 等恐見鹵掠,趨讙並和,燒作室門,斧 敬法 闥,謼曰:‘反虜 王莽 ,何不出降?’”《三輔黃圖·雜錄》:“作室,上方工作之所。”
觀成
看到成果。語出《詩·大雅·文王有聲》:“遹觀厥成。” 漢 桓寬 《鹽鐵論·結和》:“民可與觀成,不可與圖始。”《清史稿·兵志十一》:“今鐵廠自經始至觀成,用欵繁鉅,所有奏明撥用之欵,早經用罄。”
星橋
(1).神話中的鵲橋。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詩:“天漢看珠蚌,星橋似桂花。” 宋 李清照 《行香子》詞:“星橋鵲駕,經年纔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陶牧 《七夕和儆廬》:“只有星橋仍可渡,天孫日守歲寒盟。”
(2).指 七星橋 。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傳為 秦 時 李冰 所造。上應七星,故稱。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月峽 星橋 ,騰金孕碧。”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七:“ 錦水 東流繞 錦城 , 星橋 北掛象天星。” 唐 杜甫 《嚴公廳宴同詠蜀道畫圖》:“ 劍閣 星橋 北, 松州 雪嶺 東。”
火棗
傳說中的仙果,食之能羽化飛行。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運象二》:“玉醴金漿,交梨火棗,此則騰飛之藥,不比於金丹也。” 唐 陸龜蒙 《襲美以春橘見惠因次韻復酬謝》:“堪居 漢 苑霜梨上,合在仙家火棗前。” 元 徐再思 《紅繡鞋·道院》曲:“青猿藏火棗,黑虎聽黃庭。”《封神演義》第七九回:“火棗瓊漿原自異, 馬忠 應得化微塵。”
金芝
金色芝草。古代傳說中的一種仙藥。《漢書·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 函德殿 銅池中。”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金芝,色像金也。” 南朝 齊 謝朓 《杜若賦》:“嗟中巖之纖草,廁金芝於芳叢。” 明 王寵 《送錢太常元抑祠祭顯陵》詩:“齋房產金芝,玉醴出金井。”
應節
(1).應合節拍。《列子·湯問》:“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又指蝦蟆及諸行蟲燕雀之屬,使舞,應節如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2).適應節令。《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崇寬大,順春令,則靁應節,不則發動於冬,當震反潛。” 三國 魏 曹丕 《讓禪令》:“風雨應節,禎祥觸類而見。”
入夜
到了晚上
入夜,工地上燈火通明
肩輿
代步工具,由人抬著走
導使睿乘肩輿,具威儀。——《資治通鑑》。胡注:“肩輿,平肩輿也,人以肩舉之而行。
呵禁
大聲喝斥制止
民情
(1) 人民的生產、工作以及風俗習慣等情況
熟悉地理民情
(2) 指人民的思想、意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