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呂丞相還朝·其二

作者:李正民 朝代:宋代

聞呂丞相還朝·其二原文

赤子潢池久弄兵,暫辭台席抗蜺旌。

屏風隔坐方調燮,棨戟前驅遽遠征。

淮蔡巳瞻裴相節,秦川猶列武侯營。

策勛未用膺光寵,待覆中原致太平。

詩詞問答

問:聞呂丞相還朝·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正民
問:聞呂丞相還朝·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聞呂丞相還朝·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赤子

(1) 剛生的嬰兒

(2) 人民

潢池

(1).池塘。 明 唐順之 《海上凱歌贈湯將軍》詩之二:“自咤一身都是膽,欲將巨海作潢池。”

(2).見“ 潢池弄兵 ”。

弄兵

(1).謂輕率動兵。《漢書·王莽傳下》:“惟 翼平 連率 田況 素果敢,發民年十八以上四萬餘人,授以庫兵…… 莽 讓 況 :‘未賜虎符而擅發兵,此弄兵也,厥辠乏興。’”

(2).喻指興兵作亂。 唐 杜牧 《詠歌聖德遠懷天寶因題關亭長句四韻》:“君王若悟治安諭, 安 史 何人敢弄兵。”《新唐書·劉潼傳》:“宰相 崔鉉 曰:‘此陛下赤子,迫於飢寒,弄兵山谷間,不足討,請遣使喻釋之。’”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葉洪斥侂胄》:“ 侂胄 弄權不已,必至弄兵。”《清史稿·阿哈出王杲傳論》:“ 王杲 乘之起,父子弄兵十餘年乃滅。”參見“ 弄兵潢池 ”。

(3).指使槍弄棒之類。 元 無名氏 《福寧州謠》:“大男終歲食無鹽,老婦蒸藜淚盈掬。阿郎辛苦學弄兵,年年販鹽南海濱。擔頭有鹽兵一束,羣行大隊驚四鄰。”

台席

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稱宰相的職位為台席。 唐 姚合 《和門下李相餞西蜀相公》:“計日歸台席,還聽 長樂 鐘。”《資治通鑑·唐敬宗寶曆元年》:“ 奇章公 甫離台席,方鎮重宰相,所以尊朝廷也。” 胡三省 註:“宰相之位,取象三台,故曰台席。”《續資治通鑑·宋太宗淳化四年》:“ 李沆 後入,在 易簡 下。及 沆 參政,乃以 易簡 為承旨,錫賚與參政等。帝意欲遵舊制,且俟稔其名望,乃正台席。”

蜺旌

彩飾之旗。《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 李善 注引 張揖 曰:“析羽毛,染以五采,綴以縷為旌,有似虹蜺之氣也。” 漢 張衡 《思玄賦》:“氛旄溶以天旋兮,蜺旌飄而飛颺。” 前蜀 韋莊 《癸丑年下第獻新先輩》詩:“五更殘月省牆邊,絳旆蜺旌卓曉煙。”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悟真》:“鵝笙導,鵝笙導,妙音低度;蜺旌送,蜺旌送,慶雲深護。” 清 趙翼 《題<青崖放鹿圖>》詩:“便當八騶開路去,虎幡熊軾雙蜺旌。”

屏風

(1).室內陳設。用以擋風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畫。《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 待客坐語,而屏風后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 太宗 令 虞監 寫《烈女傳》以裝屏風,未及求本,乃暗書之,一字無失。” 清 李漁 《玉搔頭·抗節》:“只好算個畫裡鴛鴦,便做他屏風上的侍妾。” 茅盾 《手的故事》:“ 陸紫翁 和 周老九 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風背後的好地方,悄悄說著話。”

(2).即荇菜。又名鳧葵,莖呈紫色。《楚辭·招魂》:“紫莖屏風,文緣波些。” 王逸 註:“屏風,水葵也。” 洪興祖 補註引《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

(3).中草藥防風的別名。

調燮

(1).猶言調和陰陽。古謂宰相能調和陰陽,治理國事,故以稱宰相。 唐 顏舒 《刻漏賦》:“罷衣裳之顛倒,配皇極而調燮。” 宋 沉遼 《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調燮。” 清 蔣士銓 《桂林霜·議恤》:“世掌絲綸,官居鼎鉉,中書慚任調燮。”

(2).調養;調理。 金 朱之才 《臥病有感二十韻》:“齒髮久已疏,又復失調燮。” 宋 陸游 《冬夜作短歌》:“衣裘視寒暖,日夜自調燮。” 清 朱之瑜 《與板矩書》之一:“臺兄英年暢遂,精研調燮之理,何為亦有此恙?”

棨戟

有繒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所用的儀仗,出行時作為前導,後亦列於門庭。《漢書·韓延壽傳》:“功曹引車,皆駕四馬,載棨戟。”《後漢書·輿服志上》:“公以下至二千石,騎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縣長二人,皆帶劍,持棨戟為前列。”《舊唐書·張儉傳》:“ 唐 制三品以上,門列棨戟。”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州城樓有感》詩:“落日荒城滿目秋,轅門棨戟未全收。”

前驅

(1) 前導

一箭斃其前驅

(2) 先頭部隊;先鋒

三千為前驅。——《資治通鑑·唐紀》

前驅清道。

以二千五百人為前驅

(3) 引導事物發展的先行者

革命前驅

遠征

(1) 征伐遠方國家與地區

(2) 行走遠路

秦川

古地區名。泛指今 陝西 、 甘肅 的 秦嶺 以北平原地帶。因 春秋 、 戰國 時地屬 秦國 而得名。《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 荊州 之軍以向 宛 洛 ,將軍身率 益州 之眾出於 秦川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南朝 陳 徐陵 《關山月》詩之一:“關山三五月,客子憶 秦川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芳草茸茸去路遙,八百里地 秦川 春色早,花木秀芳郊。” 王老九 《張老漢賣餘糧》:“要把咱的窮根斬,將來鐵牛翻 秦川 。”

武侯

三國 蜀 諸葛亮 死後謚為 忠武侯 ,後世稱之為 武侯 。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劉後 授之無疑心, 武侯 處之無懼色。” 唐 李白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詩:“ 武侯 立 岷 蜀 ,壯志吞 鹹京 。” 宋 王安石 《諸葛武侯》詩:“ 武侯 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陳衍 《元詩紀事·范五老》:“﹝ 范 ﹞每戰必勝,嘗有詩:‘……男兒未了功名債,羞聽人間説 武侯 。’”

策勛

見“ 策勛 ”。

亦作“ 策勛 ”。記功勳於策書之上。《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勛焉,禮也。” 杜預 註:“既飲置爵,則書勳勞於策,言速紀有功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夏四月,大司馬 吳漢 自 蜀 還京師,於是大饗將士,班勞策勛。” 李賢 註:“其有功者,以策書紀其勛也。”《古詩源·木蘭詩》:“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彊。” 唐 劉禹錫 《平蔡州》詩之一:“策勛禮畢天下泰,猛士按劍看 常山 。” 明 唐順之 《詠俞虛江參將》詩之一:“此日渠魁當授首,策勛早見上麒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天子深居九重,如見策勛太易,必至好大喜功。”

光寵

(1).光榮;榮耀。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不能積日累勞,取尊官厚祿,以為宗族交遊光寵。”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六九:“修齡適余願,光寵非己威。” 宋 蘇軾 《與孫子發》之一:“觀公舉措,方恨前此知公未盡,勉進此道,為朋友光寵。” 郭沫若 《司馬遷發憤》:“老兄的榮升,真是我們交遊輩的光寵啦!”

(2).恩典;寵幸。《後漢書·賈復傳》:“時 鄧太后 臨朝,光寵最盛。”《舊唐書·忠義傳下·李源》:“是用擢自衡門,立於文陛,處以諫職,冀聞讜言,仍加印紱,式示光寵。”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蕭育 :‘天子要親自駕臨 建章宮 ,再賜見單于。’ 呼韓邪 :‘天子光寵極了。’”

中原

(1) 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平原;原野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詩詞推薦

聞呂丞相還朝·其二原文_聞呂丞相還朝·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