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古玉韘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詠古玉韘原文

古韘制橢不適用,古玉質粹實出眾。

副我韘材截兩端,琢中外弗勞磨礱。

取資於古更合今,六鈞觲角宜彎控。

詰戎佩德有餘思,寧學露壇詡寶瓮。

詩詞問答

問:詠古玉韘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古玉韘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送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

參考注釋

適用

符合客觀條件的要求,適合套用

這個新的種植法對我們這個地區很適用

玉質

(1).形容姿貌肌膚之美。 漢 張衡 《舞賦》:“粉黛施兮玉質粲,珠簪挻兮緇髮亂。” 晉 王嘉 《拾遺記·蜀》:“﹝ 甘後 ﹞至十八,玉質柔肌,態媚容冶。” 明 汪道昆 《高唐夢》第一折:“巧笑工顰,玉質天然奇絶。”

(2).指美女。《花月痕》第四四回:“奇葩倏墜,依然連理之枝;玉質長埋,仍是婆娑之樹。”

(3).形容質美如玉。 南朝 梁 沉約 《與沉淵薦沉驎士表》:“﹝ 沉 ﹞玉質踰潔,霜操日嚴。” 宋 蘇軾 《十二琴銘》:“有蔚者桐,僵於下陽之庭,奏刀而玉質,成器而金聲。” 明 劉基 《賣柑者言》:“ 杭 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

出眾

高出一般人

才華出眾

兩端

(1).事物的兩個頂端;兩頭。《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孔穎達 疏:“兩端,終始也。” 宋 王禹偁 《大閱賦》:“出遊兵以定兩端,握奇數而制四面。”《元史·禮樂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韋為表,實之以糠。拊其兩端,以相樂舞節。”

(2).謂兩個極端。《禮記·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鄭玄 註:“兩端,過與不及也。”

(3).猶兩者。《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武安 已罷朝,出止車門,召 韓御史大夫 載,怒曰:‘與 長孺 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宋書·律曆志中》:“古之為歷者, 鄧平 能修舊制新, 劉洪 始減《四分》,又定月行遲疾, 楊偉 斟酌兩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積分設差,以推合朔月蝕。” 唐 歐陽詹 《江夏留別華二》詩:“鄉路我尚遙,客游君未回。將何慰兩端,互勉臨岐杯。”

(4).指游移於兩者之間的態度。《史記·魏公子列傳》:“ 魏王 恐,使人止 晉鄙 ,留軍壁 鄴 ,名為救 趙 ,實持兩端以觀望。”《晉書·王浚傳》:“及 趙王 倫 篡位,三王起義兵, 浚 擁眾挾兩端,遏絶檄書,使其境內士庶不得赴義。”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下:“ 世衡 知城事,寨下屬 羌 率持兩端,向背不常。”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上以 第巴 始終反覆持兩端,乃追還其使。”

(5).猶兩種、兩類。《荀子·正論》:“而聖王之分,榮辱是也。是有兩端矣:有義榮者,有埶榮者,有義辱者,有埶辱者。”

中外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磨礱

亦作“ 磨礲 ”。亦作“磨壟”。1.磨石。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下》:“ 枚乘 有之:磨礱不見其損,有時而盡。” 唐 黃滔 《書懷寄友人》詩:“此生如孤燈,素心挑易盡,不及如頑石,非與磨礱近。” 清 錢謙益 《保硯齋記》:“以磨礲比德焉,以介石比貞焉。”參見“ 磨礱砥礪 ”。

(2).磨治。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一夜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陽為文梓,陰為楩柟,巧工施校,制以規繩,雕治圓轉,刻削磨礱。”《太平廣記》卷三九八引 唐 張鷟 《朝野僉載》:“ 趙州 石橋甚工,磨壠密緻,如削焉。”一本作“ 磨礲 ”。 宋 黃庭堅 《謝王仲至惠洮州礪石黃玉印材》詩:“磨礲頑鈍印此心,佳人持贈意堅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滄溟見夢》:“ 愚山 適將往南山購石,見墓道間有石仆地,磨礱如新,遂刻己文。” 郭沫若 《贈朝鮮同志》詩:“江山錦繡三千里,寳劍磨礱十萬橫。”

(3).磨練;切磋。 唐 劉禹錫 《酬湖州崔郎中見寄》詩:“磨礱老益智,吟詠閒彌精。” 宋 陸游 《示友》詩:“學問更當窮廣大,友朋誰與共磨礱。”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日以師道磨礲學者,晝夜辨析,諄諄不懈。”

(4).折磨。 明 陸采 《明珠記·別母》:“薄命合遭逢,自古佳人,偏受磨礱。” 明 張鳳翼 《紅拂記·奇逢舊侶》:“數載飄零似轉蓬,為恩情多少磨礱。”

取資

取得憑藉、助益。語本《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夫經典沉深,載籍浩瀚,實羣言之奧區,而才思之神皋也。 揚 班 以下,莫不取資。” 唐 韓愈 《與李翱書》:“僕在京城八九年,無所取資,日求於人,以度時月。”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治國必先立政,而為政必有取資。”

六鈞

《左傳·定公八年》:“士皆坐列,曰:‘ 顏高 之弓六鈞。’皆取而傳觀之。” 杜預 註:“ 顏高 、 魯 人。三十斤為鈞,六鈞百八十斤。古稱重,故以為異強。”謂張滿弓用力六鈞,後因以指強弓。 漢 應瑒 《馳射賦》:“顧摧 月支 ,須紆六鈞,口彎七規。” 唐 張說 《將赴朔方軍應制》詩:“幼志傳三略,衰材謝六鈞。”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得潁倅》之一:“賈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勞挽六鈞。”

詰戎

見“ 詰戎治兵 ”。

露壇

在平地上用土、石築起的高台,供檢閱軍隊和祭祀之用。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巨闕初成之時,吾( 越王 )坐於露壇之上。”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國有守御,乃坐露壇之上,列鼓而鳴之。” 五代 齊己 《渚宮自勉》詩之一:“東林露壇畔,舊對白蓮房。”參見“ 露臺 ”。

寶瓮

傳說 帝嚳 時 丹丘國 所獻的瑪瑙瓮。後 舜 先“遷寶瓮於 衡山 之上,故 衡山 之岳有 寶露壇 ……又遷寶瓮於 零陵 之上。 舜 崩,瓮淪於地下。至 秦始皇 通 汨羅 之流為小溪,逕從 長沙 至 零陵 ,掘地得赤玉瓮,可容八斗以應八方之數,在 舜 廟之堂前。後人得之,不知年月。至 後漢 東方朔 識之, 朔 乃作《寶瓮銘》曰:‘寶雲生於露壇,祥風起於月館。望三壺如盈尺,視八鴻如縈帶。’”事見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參見“ 寶露 ”。

詩詞推薦

  • 孟傳是攜其長郎北游,余於九江遇之喜贈

    閻爾梅清代〕武昌城下競舟時,恰好相逢正則祠。阻暑聊為無賴飲,游山喜作不情詩。甘陵自昔多君子,江夏於今誦小兒。北去
    詠古玉韘原文_詠古玉韘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李子永雪中長句

    范成大宋代〕黃昏苦寒烏鳥稀,吹沙走石交橫飛。布衾如鐵復似水,夢想東風來解圍。豈知天地有奇事,夜半窗紙生光輝。兜羅
  • 久雨道懷

    陸游宋代〕暮年惜日月,木落輒動心。閒居念親友,所願聞足音。風雨斷官道,吾廬況幽深。渺渺雲水鄉,蕭蕭蘆荻林。草茂
    詠古玉韘原文_詠古玉韘的賞析_古詩文
  • 滇海曲

    楊慎明代〕梁王閣榭水中央,烏鵲雙星帶五潢,跨海虹橋三十里,廣寒宮殿夜飄香。
  • 新春萬壽山二首·其一

    乾隆清代〕節後餘清暇,山園試一游。春雲才出谷,新水已勝舟。陽巘蕪茵吐,曲堤柳線柔。時光不相讓,何以惜陰流。
  • 松簧館

    乾隆清代〕那論無風與有風,聲恆為徵復為宮。世間曲調安能擬,應是八琅奏碧空。
  • 元夕觀駕御端門詩

    強至宋代〕仙韶樓底弄春和,簾額隨風卷繡波。午夜九霄開寶扇,一聲萬壽徹明河。燈纏月影祥光動,酒入天顏喜氣多。侍從
    詠古玉韘原文_詠古玉韘的賞析_古詩文
  • 晚皈再度西橋四首

    楊萬里宋代〕皈近溪橋東復東,蓼花迎路舞西風。草深一鳥忽飛起,儂不覺他他覺儂。
  • 聖泉寺

    曾鞏宋代〕笑問並兒一舉鞭,亦逢佳景暫留連。青冥日抱山腰閣,碧野雲含石眼泉。躡屐路通林北寺,落帆門系海東船。閩王
    詠古玉韘原文_詠古玉韘的賞析_古詩文
  • 宋祁宋代〕淅淅寒流漲淺沙。
    詠古玉韘原文_詠古玉韘的賞析_古詩文
  • 洞山

    朱用純明代〕傳聞林屋中,其事多不經。古今足跡到,玉柱與金庭。我亦無所取,披雲上翠屏。不知自何代,忽然來六丁。頑頑
  • 江南春日

    夏竦宋代〕江北遊人春未回,江南春色傍人來。茶經穀雨依稀綠,花接清明次第開。場上鬥雞金作距,檻前妝鑒玉為台。六朝
  • 和翁靈舒冬日書事三首

    徐照宋代〕秀句出寒餓,從人笑過清。步溪波逐影,吟竹鳥譍聲。酒里安天運,春邊見物情。耕桑猶罄樂,何事可營生。
  • 次韻李壽卿明府憶梅

    陳造宋代〕不分無花空折枝,探梅要趁未紛披。憶常月地攜筇去,似許風裳倚竹時。莊蝶認香憐夢短,墨君寫影竟誰欺。故人
    詠古玉韘原文_詠古玉韘的賞析_古詩文
  • 緣識

    宋太宗宋代〕避罪勝修福,其為理一般。資財豐利益,公道不欺瞞。濁世貪榮祿,明時善政官。遏強能撫弱,容此勢情觀。
    詠古玉韘原文_詠古玉韘的賞析_古詩文
  • 贈江寧王高士

    梅堯臣宋代〕自古江南風俗美,喜君高趣慕先賢。藥無遠近寧論報,家有圖書不計錢。已住秦淮借風月,遍尋吳國舊山川。塵纓
    詠古玉韘原文_詠古玉韘的賞析_古詩文
  • 朱復之宋代〕鳳山高兮上有楓,青女染葉猩血紅。莫辭老紅嫁西風,一夜憔悴成禿翁。
    詠古玉韘原文_詠古玉韘的賞析_古詩文
  • 康山

    文元星清代〕霜徑開澄宇,高風仰昔賢。猶存一抔土,無復四條弦。檻倚城邊水,窗開原上煙。哀哉誰救汝,天設此林泉。
  • 題高遠亭一首

    王阮宋代〕小攜樽酒作清游,行到方壺最上頭。山在斷霞明處碧,水從白鳥去邊流。苦無妙句窺天巧,賴有名亭慰客愁。從此
    詠古玉韘原文_詠古玉韘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光祖避地眉溪十絕·其一

    陳淵宋代〕眼在句中寧易知,意存言外一何微。柏舟故是仁人事,豈為淹留念奮飛。
詠古玉韘原文_詠古玉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