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河屯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波羅河屯原文

去當八月未留句,回值九秋一屬詞。

廿日景光異爾許,百年荏苒率如斯。

千村穫罷登場稔,諸部遣還沐賞怡。

過嶺今朝弗乘馬,高齡遵養亦其宜。

詩詞問答

問:波羅河屯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波羅河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波羅河屯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六

參考注釋

留句

留題詩文。 宋 蘇軾 《游三游洞》詩:“山翁勸留句,強為寫槎牙。”

九秋

(1).指秋天。 晉 張協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鳴飇。” 南朝 宋 謝靈運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蕭索。” 唐 杜甫 《月》詩:“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華羅庚 《病中斗·寄老戰友》詩:“我身若蒲柳,難經九秋風。”

(2).指九月深秋。 唐 陸暢 《催妝五首》之一:“聞道禁中時節異,九秋香滿鏡臺前。”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為甚么桃花向三月奮發、菊花向九秋開罷?”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昌黎集》:“菊有黃華則九秋矣,故秋懷以是終也。”

(3).九年。 漢 張衡 《南都賦》:“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 唐 劉禹錫 《謫九年賦》:“古稱思婦,已歷九秋,未必有是,舉為深愁。” 傅尃 《次韻和湘荃、夢蘧聯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夢,一夜西風滿地霜。”

(4).曲名。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一屬

(1).古代劃分地域的一種單位。十縣為一屬。《國語·齊語》:“十縣為屬,屬有大夫。五屬,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屬焉;立五正,各使聽一屬焉。”

(2).一套。《新五代史·唐景思傳》:“我家在此,請索之。有錢十千,為受外賂;有甲一屬,為私畜兵。”

日景

太陽光。《文選·班固<西都賦>》:“上反宇以蓋戴,激日景而納光。” 李善 註:“言宮殿光輝外激於日,日景下照而反納其光也。”《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震聲日景,炎光飛響。” 李善 註:“言威聲如雷,光景若日也。”

日影。常用以指時間。景,“ 影 ”的古字。《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陸德明 釋文:“景,本或作‘影’。”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今晨不成起,端坐盡日景。” 宋 蘇轍 《代李誠之待制遺表》:“衰病既侵,大期將至。顧視日景,瞻戀聖時。忍死一言,瞑目無恨。”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冬夏致日春秋致月》:“按太陽去人有遠近,故日景有長短,凡日在天頂,則表無景。”

爾許

猶言如許、如此。《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浩周 之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此鼠子自知不能保爾許地也。” 宋 楊萬里 《自音聲岩泛小舟下高溪》詩:“舟穩何妨小,波恬爾許平。” 郭沫若 《南冠草》附錄《夏完淳》:“故余意以為《吳志》較為真切,且倉卒自縊之人,不會有爾許閒暇咬文嚼字也。”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荏苒

(1)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過去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詩》

光陰荏苒,轉瞬又是一年

(2) 草葉柔弱的樣子

如斯

如此。《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謔三·代死失火》:“苟謂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黃山之歌》:“ 峨眉 號稱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登場

(1) 收割運到場上

小麥已經登場

(2) 出現在舞台上

遣還

猶遣返。謂遣送回原來的地方。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五:“司命一日誤召 武陵 女子 李娥 ,今得遣還。”一本作“ 遣返 ”。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乘馬

(1).駕馬,用馬駕車。《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管子·乘馬》:“天下乘馬服牛,而任之輕重有制。”

(2).猶運籌。謂經濟謀劃。《管子·乘馬》題解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何如璋 云:“馬者,算數之籌,如今所謂法馬……乘者,計也。《周禮·天官·宰夫》‘乘其財用之出入’,即今算法乘除之謂。凡治國之法制,皆出於數,有所建置,必立馬乘之,乃知其輕重長短多寡之數,而措注各得其宜。篇中言地、言用、言朝、言車,而詳發均地分民,是標名《乘馬》本旨。”參閱 馬非百 《管子輕重篇新詮》。

(3).複姓。 漢 有 乘馬絺 。

(1).四匹馬拉的車。《詩·鄭風·大叔于田》:“大叔于田,乘乘馬。”

(2).指四匹馬。《詩·大雅·崧高》:“路車乘馬,我圖爾居。” 毛 傳:“乘馬,四馬也。”

高齡

(1) 敬辭,稱老年人的年齡

九十高齡

(2) 相對較高的年齡

高齡產婦

遵養

謂順應時勢或環境而積蓄力量。《晉書·明帝紀》:“屬 王敦 挾震主之威,將移神器,帝崎嶇遵養,以弱制強,潛謀獨斷,廓清大祲。” 宋 蘇轍 《論前後處置夏國乖方札子》:“ 夏 人公然桀傲,不遣謝使,再遣兵馬蹂踐 涇原 ,朝廷方務遵養,不復誅討。” 明 高啟 《顧榮廟》詩:“崎嶇諸王幕,沉湎務遵養。”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十八章》:“在夫子立言之旨,則以見時未至而事未起,則 文王 遵養以為道;時已至而事已集,則 武 周 憂勞以見功。”

詩詞推薦

波羅河屯原文_波羅河屯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