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次梅文淵五首·其一原文
北風吹斷木犀枝,物色無時不系思。
今日正須憐曲突,此身何必嘆支離。
投簪誰復王官隱,流涕深知太傅悲。
見說朝陽有鳴鳳,豈無封事獻彤池。
詩詞問答
問:秋興次梅文淵五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秋興次梅文淵五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秋興次梅文淵五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北風
(1) 從北方吹來的風。亦指寒冷的風
(2) 尤指大平原上突然的強北風或德克薩斯以及墨西哥灣上和西加勒比海的同樣的風
(3)
(4) 一種強北風,尤指墨西哥或中美的
(5) 西班牙的冬季北風
木犀
(1).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橢圓形,花簇生於葉腋,黃色或黃白色,有極濃郁的香味。可製作香料。通稱桂花。有金桂、銀桂、四季桂等,原產我國,為珍貴的觀賞芳香植物。 清 顧張思 《土風錄·木犀花》:“ 浙 人呼巖桂曰木犀,以木紋理如犀也。”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庭中木犀一株,清香撩人。”
(2).指這種植物的花。通稱桂花。 宋 曉瑩 《羅湖野錄》卷一:“時當暑退涼生,秋香滿院。 晦堂 乃曰:‘聞木犀香乎?’” 宋 趙師秀 《池上》詩:“一樹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乃偕往,但見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長空,萬籟俱寂。”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箘桂》。
(3).指經過烹調的打碎的雞蛋。如:木犀肉;木犀湯。
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標準去訪求
乃令以物色訪之。——《後漢書·嚴光傳》
物色人才
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3) 瞅見;看到
免親友物色
(4) 風物;景色
(5) 各種物品
無時
(1).不定時,隨時。《儀禮·既夕禮》:“哭晝夜無時。” 鄭玄 註:“哀至則哭,非必朝夕。” 唐 杜甫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火雲無時出,飛電常在目。”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河漕·賈魯河改道》:“今屢濬屢塞,而 黃河 又衝決無時,侵逼益甚。”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二:“於時,我更起居‘無時’,不是游息的‘無時’,而是勞作的‘無時’。”
(2).不知何時。 漢 劉向 《九嘆·憂苦》:“山脩遠其遼遼兮,塗漫漫其無時。”
(3).沒有一刻;無有一時。《漢書·王莽傳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無時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為天下厚 劉氏 也。” 唐 岑參 《送鄭堪歸東京氾水別業》詩:“因悲宦遊子,終歲無時閒。”《<艾青詩選>自序》:“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無時不在閃耀著形象思維的光輝。”
(4).不逢時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或有志而無時,或美才以兼累,追而慰之,併名為弔。”
不系
不屬於。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此印及直殿監印、鐘鼓司、混堂、靈臺等印,皆本衙第一員僉書挨掌,不係貴近內臣掌。”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府衙門職掌》:“刻漏房,官十數員,不係靈臺,專管每日時刻。”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曲突
(1).指煙囪。 晉 張協 《雜詩》之十:“里無曲突煙,路無行輪聲。”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圜堵常閉,曲突無煙。” 清 蔣廷錫 《六荒詩·柴荒》:“八口望曲突,嗷嗷嘆枵腹。”
(2).見“ 曲突徙薪 ”。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支離
(1) 分散;殘缺;沒有條理
支離破碎
(2) 瘦弱;衰弱
投簪
丟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棄官。 晉 陸機 《應嘉賦》:“苟形骸之可忘,豈投簪其必谷。”《雲笈七籤》卷一○七:“粗得山水,便投簪高邁。”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二子之名既就,一生之願已酬,當投簪海岸,駕橇山林。” 清 金農 《題青林溝所居》詩:“塵坌炎光晝已空,投簪久羨濯纓翁。”
王官
(1).王朝的官員。《左傳·成公十一年》:“若治其故,則王官之邑也。” 唐 杜甫 《王命》詩:“深懷喻 蜀 意,慟哭望王官。” 宋 梅堯臣 《司徒陳公輓詞》:“王官多不喜,天子以為忠。”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朝廷常收其俊偉,以補王官之缺。”
(2).指藩王府里的屬官。《續資治通鑑·宋太宗淳化五年》:“初,考功郎中 姚坦 ,為 益王府 翊善,好直諫……﹝ 太宗 ﹞召 坦 ,慰諭之曰:‘卿居王官,為羣小所嫉,大為不易。’”《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一年二載,就陞你做王官,有官無職。”
流涕
流淚。涕,古代一般指眼淚,用“泗”指鼻涕。如“涕泗交流”。後來“淚”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泗”一般不再使用
德威流涕,不能執刀。——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深知
十分了解
深知現代戰爭的特點
太傅
官名。三公之一,職很高
遣太傅齎黃金。——《戰國策·齊策四》
見說
(1).告知,說明。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
(2).猶聽說。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見説 蠶叢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見説,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 蘇州 所遇,果非虛話了。” 清 李漁 《蜃中樓·離愁》:“見説紅顏薄命,不信今生心兒願兒果得盈。”
朝陽
早晨剛剛升起的太陽
迎著朝陽
鳴鳳
指《鳴鳳記》,傳奇劇本,為明代王世貞門客作,寫楊繼盛與嚴嵩鬥爭被害慘死的故事
皆奏鳴鳳。——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更奏鳴鳳。
封事
(1).密封的奏章。古時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緘,故稱。《漢書·宣帝紀》:“上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使 樂平侯 山 領尚書事,而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後漢書·明帝紀》:“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 李賢 註:“ 宣帝 始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封有正有副,領尚書者先發副封,所言不善,屏而不奏。後 魏相 奏去副封,以防擁蔽。”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自 漢 置八儀,密奏陰陽,皂囊封板,故曰封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磻叟 蒞事未終考秩,拋官詣闕上封事,通義 劉公 引為羽翼,非時召對數刻, 磻叟 所陳,凡數十節,備究時病。” 清 朱彝尊 《興化李先生清壽》詩:“曾聞過江上封事,神人觀聽交歡忻。”
(2).封禪。《史記·封禪書》:“諸儒生既絀,不得與用於封事之禮,聞 始皇 遇風雨,則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