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鄭雪窗九帙詩

作者:佘翔 朝代:明代

壽鄭雪窗九帙詩原文

谷口棲遲海鶴姿,賓筵抑抑武公詩。

家傳通德薰蘭佩,世重明經擢桂枝。

九轉丹成疏葛井,千鍾酒熟醉蓬池。

滿堂戲綵椿增壽,更誦南山采紫芝。

詩詞問答

問:壽鄭雪窗九帙詩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壽鄭雪窗九帙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壽鄭雪窗九帙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棲遲

亦作“ 棲遟 ”。亦作“ 棲遅 ”。亦作“棲犀”。1.游息。《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朱熹 集傳:“棲遲,游息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夫以 鄧生 之才,參擬王佐之略,損翮弭鱗,棲遲刀筆之間,豈以為謙,勢誠然也。” 元 虞集 《次韻杜德常博士萬歲山》:“玉幾由來常咫尺,衡門此日遂棲遟。” 清 劉大櫆 《贈方抱之序》:“無亭臺苑囿以為眺望之資,無梵宇琳宮之閒靚以為棲遲之地。” 邵燕祥 《獻詩》:“今天,我想像我是一隻燕子,棲遲在箭樓的 北京 雨燕。”

(2).耗散。《荀子·王制》:“務本事,積財物,而勿忘(妄)棲遲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則財物積,國家案自富矣。”

(3).滯留。《後漢書·馮衍傳下》:“久棲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懷,抑心折節,意悽情悲。”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詩:“門前白浪如銀山,江上狂風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棲遅傍洲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憤悒不食,其故夫亦棲遲旅舍,不肯行。” 郭沫若 《聖者》:“海外棲遲又一年,蒼茫往事已如煙。”

(4).漂泊失意。 唐 李賀 《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舊唐書·竇威傳》:“昔 孔丘 積學成聖,猶狼狽當時,棲遲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今則不然,忘往日之棲遲,貪暮年之富貴,僕恐前途更失,後悔難追。” 宋 陸游 《上鄭宣撫啟》:“某流落無歸,棲遲可嘆。”

鶴姿

鶴的姿態。比喻超凡脫俗的姿質。 唐 李華 《衢州龍興寺故律師體公碑》:“年十有五,瓊章鶴姿。”

賓筵

亦作“賔筵”。1.宴請賓客的筵席。 唐 張說 《三月三日詔宴定昆池宮莊賦得筵字》:“不降玉人觀禊飲,誰令醉舞拂賓筵。” 唐 韓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會聯句》:“賓筵盡 狐 趙 ,導騎多 衛 霍 。” 劉師培 《文說·宗騷》:“桂酒椒漿,侈列賓筵之品。”

(2).指鹿鳴宴。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 商丘 陳叟 ,名 百萬 ,生長 嘉 隆 間,一百九齡,曾登賓筵。”

(3).指幕賓席位。

抑抑

(1).慎審貌;謙謹貌。《詩·小雅·賓之初筵》:“其未醉止,威儀抑抑。” 毛 傳:“抑抑,慎密也。” 馬瑞辰 通釋:“此傳慎密猶慎審也。” 宋 蘇軾 《賜馮京乞依職任官例祗赴六參不允詔》:“雖抑抑自警,知卿有 衛武 之風,而僕僕亟拜,非朕待 子思 之意。” 清 黃景仁 《將為北行留贈沉楓墀》詩:“君才十倍我,抑抑善謙退。” 鄭文焯 《鶴道人論詞書》:“抑抑沖懷,彌殷臧寫。”

(2).美好貌;軒昂貌。《詩·大雅·假樂》:“威儀抑抑,德音秩秩。” 毛 傳:“抑抑,美也。” 馬瑞辰 通釋:“抑,通作‘懿’。”《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抑抑 陸生 ,知言之貫。” 張銑 註:“抑抑,昂藏貌。” 唐 蘇源明 《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詩序》:“抑抑焉,堂堂焉,奚一人之富有,而羣後之緝熙也。” 清 錢謙益 《湖廣提刑許府君墓志銘》:“大冠將將,褒衣抑抑。”

(3).憂鬱貌。 宋 陳傅良 《寄題陳同甫抱膝亭》詩:“此意太勞勞,此身長抑抑。” 林紓 《祭高梧州文》:“愛女藥母,劙臂潰爛。抑抑繼逝,吾家幾渙。”

家傳

(1) 敘述家人事跡以傳示其子孫的傳記

(2) 另見 jiāchuán

通德

共同遵循的道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所以行之者也。”《隋書·高熲蘇威傳論》:“然志尚清儉,體非弘曠,好同惡異,有乖直道,不存易簡,未為通德。”

重明

(1).兩重光明。謂光明相繼不已。《離》為火、為日;重卦《離》為下離上離。故稱。《易·離》:“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高亨 註:“大人觀此卦象,從而以相繼不已之光明,照於四方。”後因以喻儲君,太子。《梁書·昭明太子等傳論》:“處重明之位,居正體之尊。”

(2).指日月。 唐 楊炯 《渾天賦》:“爾乃重明合璧,五緯連珠。”

(3).猶明明,顯揚賢明之人。《荀子·致士》:“衡聽、顯幽、重明、退姦、進良之術。” 王先謙 集解:“重明,猶《書·堯典》之明明。此言用人之術。”

(4).指重瞳。《淮南子·修務訓》:“ 舜 二瞳子,是謂重明。” 晉 王嘉 《拾遺記·唐堯》:“有 秖支 之國,獻重明之鳥,一名‘雙睛’,言雙睛在目。”

桂枝

(1).傳說月中有桂樹,因以“桂枝”指月。 唐 盧照鄰 《明月引》:“橫桂枝於西第,繞菱花於北堂。” 唐太宗 《遼城望月》詩:“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

(2).“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 唐 孟浩然 《送洗然弟進士舉》詩:“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飛。” 唐 司空曙 《下第日書情寄上叔父》詩:“欲歸江海尋山去,願報何人得桂枝。” 宋 梅堯臣 《送門人歐陽秀才游江西》詩:“無忘桂枝榮,舉酒一以送。” 元 楊弘道 《幽懷久不寫一首效韓子此日足可惜贈彥深》詩:“明年桂枝春,兄弟雙翱翔。”參見“ 桂林一枝 ”。

(3).中藥名。即肉桂。可作中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桂》﹝集解﹞引 陶弘景 曰:“單名桂者,即是牡桂,乃《爾雅》所謂侵木桂也。葉長尺許,花子皆與菌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虛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云大桂,不及小嫩枝皮肉多而半卷,中心皺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桂枝,一名桂心。出 融州 、 桂州 、 交州 ,甚良。”

(4).古代婦女首飾步搖上的飾物。《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

九轉丹

道教謂經九次提煉、服之能成仙的丹藥。 唐 呂溫 《同恭夏日題導真觀李寬中秀才書院》詩:“願君此地攻文字,如煉仙家九轉丹。”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一折:“俺不用九轉丹成千歲壽,俺不用一斤鉛結萬年珠。”《剪燈新話·水宮慶會錄》:“共飲 三危 露,同餐九轉丹。”參見“ 九轉 ”。

千鍾

(1).極言糧多。古以六斛四斗為一鍾,一說八斛為一鍾,又謂十斛為一鍾。《孔子家語·致思》:“ 季孫 之賜我粟千鍾也,而交益親。”《史記·貨殖列傳》:“屠牛羊彘千皮,販穀千鍾,薪稾千車。”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猶託萬鈞於尺舟之上,求千鍾於升合之中。”

(2).指優厚的俸祿。《史記·魏世家》:“ 魏成子 以食祿千鍾,什九在外,什一在內。” 宋 陸游 《破陣子》詞:“仕至千鍾良易,年過七十常稀。” 明 徐霖 《繡襦記·墮計消魂》:“你且努力加餐,祿享千鍾自有時。”

(3).千盅,千杯。極言酒多或酒量大。《孔叢子·儒服》:“ 堯 舜 千鍾, 孔子 百觚。” 明 沉受先 《三元記·斗東》:“邂逅相逢,情懷更濃,通霄暢飲千鍾,人生不飲總成空。” 清 袁於令 《西樓記·疑迷》:“酒逢知己千鍾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4).鐘律名。《呂氏春秋·侈樂》:“ 宋 之衰也,作為千鍾。” 高誘 註:“鐘律名。”

熟醉

沉醉。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至今 阮籍 等,熟醉為身謀。”

蓬池

(1).古澤藪名。即 逢澤 。在今 河南省 開封市 東南, 戰國 魏 地,本 逢忌 之藪。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二:“徘徊 蓬池 上,還顧望 大梁 。” 唐 韋應物 《大梁亭會李四棲梧作》詩:“至今 蓬池 上,遠集八方賓。” 明 何景明 《黃河篇》:“ 蓬池 已在 梁園 里,嘯歌緑水洪波起。”

(2).即 蓬萊池 。在 陝西省 長安縣 大明宮 蓬萊殿 附近。 唐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荷靜 蓬池 鱠,冰寒 郢水 醪。”原註:“每學士初上賜食,皆是 蓬萊池 魚鱠。” 明 李東陽 《鏡川楊淑人壽》詩:“門臨 杜曲 天相接,膾出 蓬池 手自調。”

滿堂

(1).充滿堂上。《楚辭·九歌·東皇太一》:“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花城》1981年第6期:“‘唷喂!--都滿堂了。’我聽到身後一個女人的、濃重的 川 西口音。”

(2).整個堂上。《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當下滿堂嬉笑,一片寒暄。”

(3). 春秋 、 戰國 時 楚 地。即 兩棠 。在今 河南省 滎陽縣 西南,為險要之地。 漢 桓寬 《鹽鐵論·險固》:“ 楚 有 汝淵 、 滿堂 之固而滅於 秦 。”

(4).代指金玉。語出《老子》:“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今欲使朕無滿堂之念,民有家給之饒。” 宋 范仲淹 《稼穡惟寶賦》:“田疇播殖之時,豈慚種玉;倉廩豐登之際,寧讓滿堂。”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紫芝

(1).真菌的一種。也稱木芝。似靈芝。菌蓋半圓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澤及雲紋;下面淡黃色,有細孔。菌柄長,有光澤。生於山地枯樹根上。可入藥,性溫味甘,能益精氣,堅筋骨。古人以為瑞草。道教以為仙草。 漢 王充 《論衡·驗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長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莖葉紫色,蓋紫芝也。” 唐 歐陽詹 《珍祥論》:“紫芝產於 甘泉 ,自麟呈於 雍祠 。”《資治通鑑·後梁均王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會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為王者之符。”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芝》。

(2).比喻賢人。《淮南子·俶真訓》:“ 巫山 之上,順風縱火,膏夏紫芝,與蕭艾俱死。” 高誘 註:“膏夏、紫芝皆喻賢智,蕭、艾,賤草。皆喻不肖。”《舊唐書·楊炎傳》:“丁憂,廬於墓前,號泣不絶聲,有紫芝、白雀之稱,義表其門閭。”

詩詞推薦

壽鄭雪窗九帙詩原文_壽鄭雪窗九帙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