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連山明府原文
百里專城接大荒,何來借寇重循良。
西京應識於公傳,南國新聞荀令香。
去日壺漿迎竹馬,行春麥穗滿岐陽。
遙知俎豆風流遠,閩海波連紫水長。
詩詞問答
問:送林連山明府的作者是誰?答:李之標
問:送林連山明府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林連山明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之標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標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專城
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一類的地方長官
四十專城居。——《樂府詩集·陌上桑》
大荒
(1) 邊遠荒涼的地方
北大荒
(2) 災情嚴重的荒年
借寇
《後漢書·寇恂傳》載 恂 曾為 潁川 太守,頗著政績,後離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囂 , 恂 從行至 潁川 ,百姓遮道謂 光武 曰:“願從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後因以“借寇”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何遜 《哭吳興柳惲》詩:“霞區兩借 寇 , 貪泉 一舉巵。” 明 張居正 《贈袁太守入覲奏績序》:“余不佞,謹述公治郡狀,並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
循良
(1).謂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孫搴等傳論》:“ 房謨 忠勤之操,始終若一。 恭懿 循良之風,可謂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出膺賢守,則郡國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吾每見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終不能活者,不剛也。” 孫中山 《孫文學說·不知亦能行》:“官吏不過為人民之僕,當受人民之監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當任用之;其酷劣者,當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謝上表》:“常以萬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張夫子巡撫山東》詩之一:“循良久數 張京兆 ,副相依然 漢 上公。”
(3).善良。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烏可執一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舟子頗循良,令其糴米煮飯。”
西京
古都名。(1) 西漢 都 長安 , 東漢 改都 洛陽 ,因稱 洛陽 為 東京 , 長安 為 西京 。(2) 隋煬帝 建 洛陽 為 東京 ,因稱 長安 為 西京 。(3) 唐 顯慶 二年,以 洛陽 為 東都 ,因稱 長安 為 西都 ,一稱 西京 , 天寶 元年,定稱 西京 , 至德 二載,改稱 中京 。(4) 唐 至德 二載收復兩京,還都 長安 ,因 鳳翔 是兩京未復時 肅宗 之駐地,改 鳳翔郡 為 鳳翔府 ,建號 西京 , 上元 元年,廢京號。(5) 南詔王 尋閣勸 時,以 太和 (指 羊苴咩城 )為 西京 ,至 世隆 稱帝,改稱 中都 。(6) 五代 後唐 同光 元年四月 李存勖 即帝位於 魏州 ,以 魏州 為 東京 興唐府 ,以即位前的 晉王 舊都 太原府 為 西京 ,十一月復 唐 舊制改 西京 為 北京 。(7) 五代 後唐 同光 元年十一月復 唐 舊制以 京兆府 為 西京 ,至 晉 天福 三年罷京。(8) 五代 後晉 天福 三年自東都 河南府 遷都 汴州 ,以 汴州 為 東京 開封府 ,改東都 河南府 為 西京 , 漢 周 及 北宋 沿襲不改。(9) 遼 重熙 十三年,升 雲州 為 大同府 ,建號 西京 ,沿至 金 代不改。(10) 明 李自成 改 西安 曰 長安 ,稱 西京 。(11) 明 張獻忠 以 蜀 王府為宮, 成都 曰 西京 。
南國
祖國的南部
新聞
新近聽來的事。社會上新近發生的事情;宋時指有別於正式朝報的小報
荀令香
《太平御覽》卷七○三引 晉 習鑿齒 《襄陽記》:“ 荀令君 至人家,坐處三日香。”按, 荀令君 即 荀彧 ,字 文若 ,為侍中,守尚書令。傳說他曾得異香,用以薰衣,餘香三日不散。後以“荀令香”指奇香異芳。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橋莊綠野堂即事》:“花妒 謝 家妓,蘭偷 荀令 香。”
去日
指過去的日子
去日苦多
壺漿
茶水、酒漿。以壺盛之,故稱。《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國子執壺漿。” 唐 李白 《丁督護歌》:“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元 張憲 《岳鄂王歌》:“義旗所指人不驚,王師到處壺漿迎。” 明 張居正 《黃馬》詩:“揚鞭渡 淮淮水 清, 金陵 父老壺漿迎。” 臧克家 《自己的寫照》五:“一腳踏遍了千古的戰場,沿途的民眾愛戴我們,大道兩旁斷不了壺漿。”參見“ 壺漿簞食 ”。
竹馬
(1) 兒童玩具,典型的式樣是一根桿子,一端有馬頭模型,有時另一端裝輪子,孩子跨立上面,假作騎馬
(2) 用竹篾紮成的一種道具,用於民間舞蹈竹馬燈
春麥
春季播種的麥子。 唐 司空圖 《書懷》詩:“幾處馬嘶春麥長,一川人喜雪峯晴。” 宋 蘇軾 《和子由送將官梁左藏仲通》:“兩足誰言春麥短,城堅不怕秋濤卷。”《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九年》:“內出正月所種春麥,並秀實堅好,與八九月所種無異。” 清 程瑤田 《與吳殿暘舍人書》:“ 瑤田 居北方久,見其種春麥者皆小麥。”
岐陽
岐山 之南。《詩·魯頌·閟宮》“ 后稷 之孫,實維 大王 ,居 岐 之陽,實始翦 商 ” 漢 鄭玄 箋:“ 大王 自 豳 徙居 岐 陽。” 唐 張說 《皇帝馬上射贊》第七:“天子省歛,薄守 岐 陽。” 明 劉基 《述志賦》:“邅吾道夫西陲兮,聽鳴鳳於 岐 陽。”
遙知
謂在遠處知曉情況。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詩:“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金 元好問 《汴禪師自斷普照石為斫以詩見餉為和》之一:“遙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俎豆
(1)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
(2) 指奉祀
俎豆千秋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閩海
指 福建 和 浙江 南部沿海地帶。 明 徐渭 《君從》詩:“君從 閩 海下 南昌 ,正值中官降玉皇。”
波連
猶牽連。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窩逃》:“逃人不宜有窩,有窩則一家流徙,十家長隣佑地方均受波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