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堂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妙高堂原文

前歲駐金山,妙高俯澄瀛。

今日游香山,妙高仰崚嶒。

俯仰得會心,犁然今昔情。

而此方寸內,夫豈稍變更。

八識率幻因,俯仰原虛名。

玉局囅然笑,笑復多斯評。

詩詞問答

問:妙高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妙高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九

參考注釋

前歲

(1).前年。《南史·后妃傳上·宋孝武昭路太后》:“ 泰始 四年夏,詔有司曰:‘ 崇憲 昭太后 脩寧陵 地, 大明 之世,久所考卜。前歲遭諸蕃之難,禮從權宜,未暇營改,而塋隧之所,山原卑陋,可式遵舊典,以禮改創。’”按, 路太后 卒於 泰始 二年。

(2).去年。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前歲之春, 愈 以罪犯,黜守 潮州 。”按, 韓愈 於 元和 十四年貶 潮州 ,十五年作此文。

(3).前幾年。 唐 白居易 《花前嘆》詩:“前歲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金山

(1).產金之山。《南史·海南諸國·林邑國》:“其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儀表英俊、德行崇高。《梁書·朱異傳》:“﹝ 異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萬丈,緣陟未登;玉海千尋,窺映不測。”

(3).西方之山。《後漢書·馮衍傳下》:“躍青龍於滄海兮,豢 * 於金山。” 李賢 註:“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蘇省 鎮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獲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時 裴頭陀 獲金於江邊,因改名。 南宋 韓世忠 敗 金兀朮 於此山下。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千重 鐵瓮 成銀瓮,一夜 金山 換玉山。” 清 陳維崧 《添字昭君怨·夜泊鑾江》詞:“一點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縣 附近海中。 宋 吳聿 《觀林詩話》:“ 華亭 並海有 金山 ,潮至則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與 惠山 相埒。”

澄瀛

清池。《文選·謝惠連<泛湖歸出樓中翫月>詩》:“日落泛澄瀛,星羅游輕橈。”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楚 人名池澤中曰瀛。”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香山

(1).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龍門山 之東。 唐 白居易 曾在此築石樓,自號 香山居士 。(2)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相傳 吳王 種香處。下有采香徑。(3) 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嶺之一。主峰 鬼見愁 ,形勢峻拔。名勝古蹟有 碧雲寺 、 靜宜園 、 雙清別墅 、 香山寺 、 朝陽洞 等。園林清幽,景色宜人。為京郊遊覽勝地。

(2). 洛陽 龍門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稱。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記》:“ 洛 都四郊,山水之勝, 龍門 首焉; 龍門 十寺,觀游之勝, 香山 首焉。”參見“ 香山寺 ”。

高仰

(1).指地勢高。與“低洼”相對而言。 宋 李綱 《靖康傳信錄下》:“地形低下處,可益增廣;其高仰處,即開乾壕及陷馬坑之類。”

(2).敬仰,仰慕。語出《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宋 范仲淹 《上張侍郎啟》:“然而三輔之隩,適賀帶安,庶邦之懷,未忘高仰。”

崚嶒

(1) 高聳突兀

寫山早崚嶒嵯峨

(2) 比喻特出不凡

凡為文者,必有文章之骨,意象崚嶒

(3) 比喻剛正不阿、堅貞不屈

俠骨崚嶒傲九洲

(4) 骨節顯露貌。多形容人體瘦削

骨節崚嶒的大手

(5) 另見 léng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會心

領悟於心

會心的微笑

今昔

現在和過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對比

而此

如此。《戰國策·齊策一》:“頃之間,候者復言 章子 以 齊 兵降 秦 , 威王 不應。而此者三。” 鮑彪 註:“而猶如。”

方寸

(1)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瀾

(2) 一平方寸

(3) ∶心神。語出《三國志》:徐庶母親被曹操抓去,徐指著胸口對劉備說:“方寸亂矣!”

變更

(1) 改變,更改

變更所有制

(2) 某些方面(如尺寸、大小、進程、安排或傾向)變得不同,但通常實質不變

變更作息時間

八識

佛教法相宗術語。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亦名六根。末那為第七識,意謂執持我見。阿賴耶為第八識,意為藏,謂能藏一切法,即所謂神識、性靈,合稱八識。《天地八陽神咒經》:“云何名八識?眼是色識,耳是聲識,鼻是香識,舌是味識,身是觸識,意是分別識。六根是六識。舍藏識,阿賴耶識,是名曰八識。” 清 龔自珍 《最錄八識規矩頌》:“師復念言法相宗大綱在八識,大緯在四分,乃製此頌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頌眼等識,次三頌意識,次三末那,次三賴耶。”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 孫卿 又曰:‘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經理也。’其能知八識者矣。”

虛名

空虛的名稱,不符實際的聲譽

不求虛名

玉局

(1).棋盤的美稱。 唐 李商隱 《燈》詩:“錦囊名畫揜,玉局敗碁收。” 宋 賀鑄 《南鄉子》詞:“玉局彈棋無限意, * ,腸斷 吳 蠶兩處眠。”

(2).道觀名,在 四川 成都 。傳說 李老君 曾於此坐局腳玉床講經,因而得名。《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蜀主 詔於 玉局化 設道場。” 胡三省 註:“ 玉局化 在 成都 。 彭乘 《記》曰: 後漢 永壽 元年, 李老君 與 張道陵 至此,有局腳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為 道陵 説《南北斗經》,既去而坐隱,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宋 蘇軾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觀將老焉》詩:“莫欺老病未歸身, 玉局 他年第幾人。” 元 袁桷 《張虛靖圜庵扁曰歸鶴次韻》:“ 玉局 講殘春換劫,石臺丹在草通靈。” 明 王世貞 《九支齋十歌》之六:“ 成都 玉局 授書後,漸與金僊相對雄。”

(3). 蘇軾 曾任 玉局觀 提舉,後人遂以“玉局”稱 蘇軾 。 宋 劉克莊 《摸魚兒·賞海棠》詞:“悵 玉局 飛仙, 石湖 絶筆,孤負這風韻。” 明 文徵明 《先君行略》:“一日見公書,稍涉 玉局 筆意。” 清 趙翼 《再題焦山寺贈巨超練塘兩詩僧》詩:“我本才非 蘇玉局 ,敢嗔 佛印 不燒豬。” 清 程文正 《錢王廟》詩:“殘碑有字還堪讀, 玉局 鴻文筆力遒。”

囅然

笑貌。《文選·左思<吳都賦>》:“ 東吳 王孫囅然而咍。” 劉逵 註:“囅,大笑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賢僕夫》:“ 敬 囅然曰:‘我使頭及第後還擬作 西川 留後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念大仇已報,則囅然喜。” 茅盾 《神的滅亡》:“老大王 奧定 ……坐在天宮裡聽得了 陸克 這呼痛聲,就忍不住會囅然微笑。”

詩詞推薦

妙高堂原文_妙高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