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郎行題蘇漢臣畫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貨郎行題蘇漢臣畫原文

貨郎擔貨人休笑,深宅曲院無不到。

借問此法創由誰,乃自宣和蘇待詔。

待詔尤復善嬰孩,森森玉筍戲庭階。

忽然軒渠舞且咭,群喜街頭貨郎來。

貨郎擔上無不有,文具武備箱笥甊。

傀儡格五及樂器,幣帛雜組筐籮帚。

都無實用象形為,推車拽以褦襶兒。

轉東鄰更過西舍,佁儗左右常相隨。

紛呼爭貰或力奪,貨郎欲行行不脫。

本以鞭賈眩他人,系徽反致他嘈聒。

待詔此畫非誇奇,極鬧場中合靜思。

金剛六如猶費說,斯以一圖而轉之。

詩詞問答

問:貨郎行題蘇漢臣畫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貨郎行題蘇漢臣畫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五

2. 平聲

參考注釋

貨郎擔

貨郎挑的雜貨擔。亦指貨郎。 元 王曄 《桃花女》楔子:“我待繡幾朵花兒,可沒鍼使,急切里等不得貨郎擔兒來買。”《水滸傳》第七四回:“你既然裝做貨郎擔兒,你且唱個 山東 《貨郎轉調歌》與我眾人聽。”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又御用監武英殿畫士,所畫錦盆堆則名花雜果,或貨郎擔則百物畢陳。” 丁玲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四:“這邊樹底下也常歇下來一兩副貨郎擔,或是賣西瓜的。”亦省作“ 貨擔 ”。 金平 《迷彩》:“幾副貨擔、一座曲尺櫃,圍一群嘰嘰喳喳的女人。” 平凡 《支農路上帶頭人》:“頓時,貨擔邊像星期天的圩場一樣熱鬧。”

貨人

富人。《管子·四稱》:“昔者,無道之臣……保貴寵矜,遷損善士,捕援貨人。” 尹知章 註:“其所捕追而援引者,唯財貨之人。”

曲院

曲院: * 。《天雨花》第十回:“公子心驚曲院事,低頭失色不開聲。” 清 王韜 《淞隱漫錄·李韻蘭》:“妾勾欄賤質,曲院微姿。”

麴院:1.酒坊,制曲的場所。《宋史·食貨志下七》:“在京麴院酒戶鬻酒虧額,原於麴數多則酒亦多,多則價賤,賤則人戶損其利。”

(2). 杭州 西湖 十景之一。 元 馮子振 《鸚鵡曲·憶西湖》曲:“ 蘇隄 萬柳春殘, 麯院 風荷番雨。”《剪燈新話·滕穆醉游聚景園記》:“七月之望,於 麴院 賞蓮。”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借問

敬辭,用於向別人詢問事情;請問

借問酒家何處有?

宣和

(1).疏通調和。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序:“余少好音聲,長而翫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 唐 白居易 《為人上宰相書》:“如此,則相公得不匡輔其政,緝熙其令,宣和其風乎?然則,匡輔、緝熙、宣和之道,某雖不敏,嘗聞於師焉。”

(2).借稱 宋 徽宗 趙佶 。 宣和 為其年號。 金 元好問 《俳體雪香亭雜詠》之五:“御屏零落 宣和 筆,留得 華清 《按樂圖》。” 明 吳寬 《大房金源諸陵》詩之一:“卻是 宣和 解亡國,穹廬黃屋恐非心。” 清 趙翼 《讀史》詩之十九:“ 伯時 擅丹青,神到秋毫顛; 宣和 愛遺筆,幅值數百千。”

待詔

(1).等待詔命。《文選·揚雄<甘泉賦>序》:“ 孝成帝 時,客有薦 雄 文似 相如 者……召 雄 待詔 承明 之庭。” 張銑 註:“待詔,待天子命也。” 唐 王績 《晚年敘志示翟處士》詩:“明經思待詔,學劍覓封侯。” 清 惠士奇 《送蔣樹存之官餘慶》詩:“待詔吾留 金馬門 ,修書君上 南薰殿 。”

(2).官名。 漢 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詔公車,其特異者待詔 金馬門 ,備顧問,後遂以待詔為官名。《漢書·王莽傳中》:“ 莽 誅滅待詔,而封告者。” 唐 有翰林待詔,負責四方表疏批答、應和文章等事。後改為翰林供奉。 明 清 翰林院屬官有待詔,秩從九品,掌校對章疏文史,為低級事務官。

(3).待命供奉內廷的人。 唐 代不僅文詞經學之士,即醫卜技術之流,亦供直於內廷別院,以待詔命。因有醫待詔、畫待詔等名稱。 宋 元 時對手藝工匠尊稱為待詔,本此。《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裱褙鋪里﹞ 璩待詔 問:‘府幹有何見諭?’虞候道:‘無甚事,閒問則個。’”《水滸傳》第四回:“ 智深 走到鐵匠鋪門前看時,見三個人打鐵。 智深 道:‘兀那待詔,有好鋼鐵么?’”《醒世恆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看那娘子,正與澆蠟燭待詔説話。”

(4).舊時農村里稱理髮師為“待詔”。 李劼人 《 * 》第一部第二章:“ 楚用 幾個人早都交卷完畢,在理髮室找待詔梳了髮辮。”

嬰孩

幼兒,小孩(一至三歲)

森森

(1) 形容繁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唐· 杜甫《蜀相》

(2) 形容陰沉可怕

看了這水泡子四邊黑壓壓的老樹,不禁有一種鬼域森森之感。——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

(3) 形容寒冷

冷森森

玉筍

亦作“ 玉筍 ”。1.筍的美稱。 宋 楊萬里 《初三游翟園》詩:“不羞人面對風物,奈爾玉筍金柑何?”

(2).喻英才濟濟。《新唐書·李宗閔傳》:“俄復為中書舍人,典貢舉,所取多知名士,若 唐沖 、 薛庠 、 袁都 等,世謂之玉筍。” 宋 王禹偁 《獻轉運副使太常李博士》詩:“捧詔瑤池下,辭班玉筍中。”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引 王夢樓 《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詩:“吟詩喜得江山助,問字欣添玉筍圍。”

(3).喻女子手指。 唐 韓偓 《詠手》:“腕白膚紅玉筍芽,調琴抽線露尖斜。” 宋 孫惟信 《風流子》詞:“記玉筍攬衣,翠囊親贈,綉巾拭淚,金柳初攀。”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翠裙鴛繡金蓮小,紅袖鸞銷玉筍長。”《說唐》第十二回:“這個飄揚翠袖,輕籠玉筍纖纖;那個搖曳湘裙,半露金蓮窄窄。”

(4).喻女子小腳。 唐 杜牧 《詠襪》:“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 明 王磬 《清江引·蒲靴》曲:“青蓮兩瓣開,玉筍雙尖蹻,踏青去來天氣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織女》:“隱約畫簾前,三寸凌波玉筍尖。”

(5).喻秀麗聳立的山峰。 宋 楊萬里 《真陽峽》詩:“夾岸對排雙玉筍,此峰外面萬山青。”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岩洞》:“ 桂 之千峯皆旁無延緣,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筍瑤篸,森列無際,其怪且多如此,誠當為天下第一。” 清 汪懋麟 《題金碧堂為趙銀台玉峰》詩:“盤江夾浦各環抱,金蓮玉筍疑飛翻。”

(6).喻蓮藕。 清 朱彝尊 《七月晦日賜藕恭紀》詩之二:“分載箯輿路未賒,冰條玉筍浄無瑕。”

見“ 玉筍 ”。

庭階

(1).堂前的台階。 馬其昶 《<濂亭集>序》:“以上溯 文正 及 姚 、 方 、 歸 氏,又上而至 宋 唐 大家,而至兩 漢 ,猶循庭階入宗廟而禘昭穆也。”

(2).庭院。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 天吳 踴躍於重淵, 王喬 披雲而下墜,舞鸑鷟於庭階,游女飄焉而來萃。”《晉書·謝玄傳》:“譬如芝蘭玉樹,欲使生於庭階耳。”

忽然

突然地,動作、行為的發生或情況的變化來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撫尺一下。——《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天氣忽然冷了起來

軒渠

歡悅貌;笑貌。《後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兒識父母,軒渠笑悅,欲往就之。”一說,謂兒童舉手聳身欲就父母。見 宋 黃朝英 《靖康緗素雜記·軒渠》。後多用作笑悅之意。 宋 蘇軾 《跋山谷草書》:“他日 黔安 當捧腹軒渠也。” 清 陶煒 《課業餘談·形體》:“軒渠,笑狀也。” 嚴復 《救亡決論》:“ 王氏 窗前格竹,七日病生之事,若與西洋植物家言之,當不知幾許軒渠,幾人齒冷。”

街頭

(1)

(2) 在街上生活或工作的

街頭流浪兒

(3) 在街頭演出或聽到的

街頭樂隊

貨郎

在城鄉流動零售日用品的人,有的也兼營收購

不有

沒有

無所不有。——《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文具

(1).謂空有條文。《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且 秦 以任刀筆之吏,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無惻隱之實。” 司馬貞 索隱:“謂空具其文而無其實也。”《宋史·哲宗紀一》:“有司奉行失當,幾於煩擾,或苟且文具,不能布宣實惠。”《元典章·台綱二·察司合察事理》:“按察司官所至之處……體究一切非違,務要實行,無為文具。” 章炳麟 《政聞社社員大會破壞狀》:“ 明 時黃冊蓋多有不實者,及一條鞭法盛行,而編審亦為文具。”

(2).指條文。 宋 陳亮 《廷對》:“草茅亦以故事視之,以文具應之。” 嚴復 《救亡決論》:“致文具空存,邦基隉阢。”

(3).梳妝匣子。又稱奩具。小巧精緻,用以放置梳妝用具、金銀珠寶、首飾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月朗 ﹞説罷,命從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鎖甚固,正不知什麼東西在裡面。”《紅樓夢》第五七回:“我看見你文具兒裡頭有兩三面鏡子,你把那面小菱花的給我留下罷。”

(4).指筆墨紙硯等用於作書畫詩文和學習的物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湖主》:“登其亭,見案上設有文具。”《花月痕》第十一回:“ 采秋 因向 荷生 道:‘你帶有文具要寫對子,這裡寫罷。’於是跟班們就中間方桌,擺上文具。”

武備

軍備

雖有文事,必有武備。——《穀梁傳·定公十年》

箱笥

藏放物件的器具。 柯靈 《<香雪海>序一》:“這些作品,大多是從箱笥中薈集的,寒傖自屬難免。”

傀儡

(1)

(2) 木偶戲中的木頭人

傀儡戲

(3) 比喻受人操縱,不能自立的人或組織

傀儡政府

格五

古代博戲名。棋類。《漢書·吾丘壽王傳》:“ 吾丘壽王 字 子贛 , 趙 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詔。” 顏師古 註:“ 劉德 曰:‘格五,棊行。’《簺法》曰:‘簺白乘五,至五格不得行,故云格五。’”《後漢書·梁冀傳》:“﹝ 梁冀 ﹞性嗜酒,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又好臂鷹走狗,馳馬鬭雞。”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蹙融,或謂之蹙戎,《漢書》謂之格五。雖止用數棋,共行一道,亦有能否……其法﹝以﹞已常欲有餘裕,而致敵人於嶮。” 清 吳兆騫 《閏三月朔日將赴遼左留別吳中諸故人》詩:“擬從執戟奏《甘泉》,恥學 吾丘 能格五。”

樂器

能發樂音、供演奏音樂用的器具

幣帛

(1).繒帛。古代用於祭祀、進貢、饋贈的禮物。《墨子·尚同中》:“其祀鬼神也……珪璧、幣帛,不敢不中度量。”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紙錢》:“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幣帛,事畢則埋之。後代既寳錢貨,遂以錢送死。”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詩話·記趙夢得事》:“幣帛不為服章,而以書字,上帝所禁。”

(2).泛指財物。《左傳·襄公八年》:“敬共幣帛,以待來者,小國之道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弭訟》:“今可使諸爭婚者,未及同牢,皆聽義絶,而倍還酒禮歸其幣帛。”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又不曾執羔雁邀媒,獻幣帛問肯。”

筐籮

籮筐。竹篾等編的盛器。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三幕:“ 苦成 、 烏雍 、 匠麗 和幾個百姓上,有的百姓還捧著筐籮,裡邊裝滿剛剛領來的白米。”

都無

倘無,若無。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送之》詞:“晚歲躬耕不怨貧,隻雞斗酒聚比隣。都無 晉 宋 之間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鄧廣銘 箋註:“‘都無’當作‘倘無’解。 陶淵明 生於 東晉 末年,卒於 劉宋 初年。其時內多篡弒之禍,而北方則先後分處於 十六國 統治下……故 稼軒 作此設詞,以為若無 晉 宋 之間事,則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實用

(1) 有實際使用價值的

這些工具看上去很簡單,但卻很實用

(2) 實際套用

這種農藥在實用中證明效果很好

象形

六書之一,描摹實物的形狀造字

褦襶

衣服粗重寬大,既不合身,也不合時。比喻不曉事;無能

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程曉《嘲熱客》

褦襶子

東鄰

(1).東邊的鄰居。《易·既濟》:“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後漢書·劉趙淳于江傳序》:“言以義養,則 仲由 之菽,甘於東鄰之牲。” 唐 元結 《漫問相里黃州》詩:“東鄰有漁父,西鄰有山僧。” 葉聖陶 《窮愁》:“賭窟既破,全市喧傳,群來聚視博徒何如人…… 阿松 東鄰子 金榮 與焉。”

(2).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 楚國 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後因以“東鄰”指美女。 唐 李白 《效古》詩之二:“自古有秀色, 西施 與東鄰。” 五代 閻選 《浣溪沙》詞:“ 劉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終是月中人,此生無路訪東鄰。”

(3).亦作“ 東厸 ”。特指 殷 紂王 。《漢書·敘傳上》:“東厸虐而殲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東厸, 紂 也。’厸,古鄰字也。”一本作“ 東鄰 ”。

西舍

(1).西下;西止。 漢 劉向 《九嘆·遠遊》:“日暾暾其西舍兮,陽焱焱而復顧。” 唐 薛能 《彭門偶題》詩:“ 淮王 西舍固非夫, 柳惲 偏州未是都。”

(2).西鄰。 唐 崔顥 《邯鄲宮人怨》詩:“父母愍我曾富貴,嫁與西舍金王孫。” 宋 范成大 《歸州竹枝歌》:“東鄰男兒得 湘纍 ,西舍女兒生 漢 妃。”

(3).西面的房屋。《宋史·劉溫叟傳》:“ 太宗 在 晉 邸,聞其清介,遣吏遺錢五百千, 溫叟 受之,貯廳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紈扇,所遣吏即遺錢者,視西舍,封識宛然。”

佁儗

1.停滯不前。《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顏。” 顏師古 註:“ 張揖 曰:‘佁儗,不前也。’ 師古 曰:‘佁音醜吏反,儗音魚吏反。佁儗又音態礙。’” 唐 杜甫 《封西嶽賦》:“而千乘萬騎,已蠖略佁儗,屈矯陸離,惟君所之。” 宋 歐陽修 《謝進士及第啟》:“流離末路,佁儗後塵。”

2.閒緩貌。《文選·馬融<長笛賦>》:“或乃植持縼纆,佁儗寬容。” 劉良 註:“佁儗,閒緩貌。謂聲或乃立而相持,如繩結之不散,又閒緩而寬容也。”

3.猶豫不果決。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五月造我語,知非佁儗人。” 王琦 注引 田汝成 曰:“言人進退不果曰佁儗。” 唐 柳宗元 《夢歸賦》:“紛若喜而佁儗兮,心回互以壅塞。” 清 王士禛 《龍門閣》詩:“ 子陽 昔躍馬,妖夢成佁儗。”

左右

(1) ∶左和右兩方面

主席台左右,紅旗迎風飄揚

(2) 附近;兩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3) 身邊

在帝左右

(4) 近臣;隨從

太后明謂左右。——《戰國策·趙策》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帥左右登牙城拒戰。——《資治通鑑·唐紀》

左右擁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5) 對人不直稱其名,只稱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稱呼對方

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史記》

(6) 反正

我左右閒著沒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數量詞後面表示概數

在六點或六點左右到的家

斷斷續續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動為她所左右

(9) 身邊辦事的人,侍從

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相隨

(1).亦作“ 相隋 ”。謂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之相隨。” 馬王堆 漢 墓帛書《老子·道經》作“相隋”。

(2).伴隨;跟隨。《史記·蘇秦列傳》:“是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夫説貴撫會,弛張相隨。” 馬烽 《飼養員趙大叔》:“說完,匆匆忙忙相隨那女人走了。”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不脫

(1).不會脫落。《老子》:“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2).用於動詞之後,表示擺脫不掉。 唐 顧況 《行路難》之三:“ 秦皇 漢武 遭不脫,汝獨何人學神仙?”《水滸傳》第二回:“他若得知,須走不脫。” 孫犁 《白洋淀紀事·雜樓》:“我估計你這兔崽子就跑不脫。”

他人

別人

不許他人干涉

鬧場

(1).舊時迷信,在賽神活動中,被鬼神附身的人,手持槓子,在戲台上沿場舞弄,邊喝酒,邊隨口應答別人所問休咎,謂之“鬧場”。《醒世姻緣傳》第八六回:“昨日到 大王廟 還願,那婦人被 柳將軍 附在身上,在那裡鬧場。”

(2).開台鑼鼓。 田曲 《臉譜》:“從鬧場起直到拜台為止,足足有七八個小時的光景。”參見“ 鬧臺 ”。

靜思

沉靜地思考、省察。《荀子·解蔽》:“闢耳目之欲,而遠蚊蝱之聲,閒居靜思則通。” 漢 賈誼 《新書·修政語上》:“靜思而獨居,譬其若火。” 宋 梅堯臣 《送李載之殿丞赴海州榷務》詩:“世事靜思同轉轂,物華催老劇飛梭。” 葉紫 《星》第六章三:“她慢慢地靜思了好久好久!”

金剛

(1) 鑽石的略稱

(2) 美國三十年代拍攝一部怪獸電影,其主角是巨大的猩猩,叫金剛

(3) 比喻身材巨大、孔武有力的人

(4) 〈方〉∶某些昆蟲(如蒼蠅)的蛹

(5) 佛教指佛的侍從力士,手執金剛杵(古印度兵器)

六如

也稱六喻。佛教以夢、幻、泡、影、露、電,喻世事之空幻無常。《金剛經·應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宋 范成大 《閶門戲調行客》詩:“萬事惟堪六如觀,一杯莫信四並難。”

詩詞推薦

貨郎行題蘇漢臣畫原文_貨郎行題蘇漢臣畫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