閶門竹枝詞·其二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閶門竹枝詞·其二原文

鴉青袷子鵝黃衫,門外買花門內簪。

風光非獨儂為惜,歸船兩兩又三三。

詩詞問答

問:閶門竹枝詞·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閶門竹枝詞·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覃韻

參考注釋

鴉青

(1).暗青色。 宋 黃庭堅 《求范子默染鴉青紙》詩之一:“極知鵠白非新得,謾染鴉青襲舊書。” 宋 楊萬里 《八月十二日夜誠齋望月》詩:“纔近中秋月已清,鴉青幕掛一團冰。” 周汝昌 註:“鴉青,顏色名稱。一種暗青色,比正青色為淡雅。”

(2).即鴉青鈔。《全元散曲·一枝花·盼望》:“我去那海神前告一紙殢雨尤雲赦,你想道再相會,再歡悅,折末你到貼鴉青全放賒,也索離別。”參見“ 鴉青鈔 ”。

(3).珍寶名。《元明事類鈔·珍寶·雜寶》:“ 明 施武 《寶井詞》:‘ 緬 中花落滿蠻山,千兩鴉青馬上還。’自註:‘鴉青,寶名。 寶井 在 姚關 萬里外,販寶者只於 緬 中交易。’”

子鵝

幼鵝,嫩鵝。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鵝鴨》:“供廚者,子鵝百日以外,子鴨六七十日,佳。”《南史·庾悅傳》:“ 悅 廚饌甚盛,不以及 毅 , 毅 既不去, 悅 甚不歡。 毅 又相聞曰:‘身今年未得子鵝,豈能以殘炙見惠。’” 唐 陸龜蒙 《蔬食》詩:“ 孔融 不要留殘膾, 庾悅 無端恡子鵝。”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進子鵝,必去其首尾,而以雞首冠葢之。”

黃衫

(1). 隋 唐 時少年穿的黃色華貴服裝。《隋書·麥鐵杖傳》:“將渡 遼 ,謂其三子曰;‘阿奴當備淺色黃衫,吾荷國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殺,爾當富貴。’”《新唐書·禮樂志十二》:“樂工少年姿秀者十數人,衣黃衫,文玉帶。”

(2).泛指飄逸華麗的服裝。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後跋》:“ 吳園次 弔 董少君 詩序云:當時才子,競著黃衫;命世清流,為牽紅線。”

(3).借指少年。 宋 陳克 《菩薩蠻》詞:“黃衫飛白馬,日日青樓下。”

(4).指行俠仗義的人。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二:“余雲黃衫、 押衙 ,非 君平 、 仙客 所能自為。” 清 寒食生 《乘龍佳話·牧龍》:“問君子,作黃衫,可相允?”《孽海花》第三回:“彼此日夜相思,甘為情死。但使無青鳥,客少黃衫,也只好藏之心中罷了。”參見“ 黃衫客 ”。

(5).古時吏役之服。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洪稚存 題某官《散賑圖》云:‘……黃衫小吏足不停,村後村前更招手。’”

門內

家庭;家中的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序致》:“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范世也,業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 唐 韓愈 《息國夫人墓志銘》:“雖門內、親戚,不覺有纖毫薄厚。” 清 侯方域 《明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少保陳公墓志銘》:“夫人 張氏 ,後公兩月卒,有婦德,門內化之。”

風光

(1) 風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風光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毛 * 《沁園春·雪》

(2) 名勝風景

(3) 光耀,體面(含貶義)

非獨

非但;不但

面對歹徒,非獨毫無懼色,還勇敢地與之搏鬥

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兩兩

(1).成雙成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者,名曰三能。” 南朝 陳 徐陵 《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城主書》:“既通宮闈,無容靜默,兩兩相對,俱有損傷。” 宋 梅堯臣 《送石昌言舍人還蜀拜掃》詩:“舍人亦與泰階近,兩兩聯裾如雁行。” 元 張可久 《小梁州·郊行即事》曲:“小橋流水落紅香,兩兩鴛鴦。”

(2).猶言稀稀落落。 宋 王安石 《次韻王禹玉平戎慶捷》:“天子坐籌星兩兩,將軍歸佩印累累。” 明 張五山 《駐馬聽·秋遊莫愁湖因過陳藎卿看菊》曲:“粧點秋光,黃葉丹楓飄兩兩;輕搖蘭槳,沙鷗汀鷺起雙雙。”

三三

(1).謂三乘以三。《宋書·律曆志上》:“黃鐘之律長九寸,物以三生,三三九,三九二十七,故幅長二尺七寸,古之制也。”

(2).童謠名。 宋 蘇軾 《會雙竹蓆上奉答開祖長官》詩:“算來九九無多日,唱著三三憶舊遊。” 王文誥 輯注引 馮應榴 曰:“《唐書》童謡:打麥三三三。” 明 袁宏道 《法華庵同諸開士限韻》:“農人占九九,童子契三三。”

(3).指三三徑。 清 曹寅 《寄題東園》詩之六:“桃塢下多蹊,三三別一徑。”參見“ 三三徑 ”。

(4).三同、三讓、三虞的合稱。《逸周書·酆謀》:“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三矢無聲。三讓:一近市,二賤粥,三施資。三虞:一邊不侵內,二道不毆牧,三郊不留人。王曰:‘嗚呼!允從三三無咈,厥徵可因。’” 孔晁 註:“言三讓、三同、三虞無違,言善徵可用以立功也。”

詩詞推薦

閶門竹枝詞·其二原文_閶門竹枝詞·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