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嘉辰值休沐,晴郊恣游衍。
秋色淒以清,深懷托所遣。
回飆振叢樾,閒雲入幽巘。
眷言二三友,同心自繾綣。
垂楊十里陰,清流一溪轉。
稍憩初地偏,頓覺塵心遠。
歸鑣故夷猶,移觴欲忘返。
何當置丘壑,一笑謝軒冕。
詩詞問答
問:《秋日偕孫太史萬都諫王比部侯奉常趙大行郊遊憩禪寺得遠字》的作者是誰?答:吳安國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吳安國的名句有哪些?答:吳安國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選明詩卷三十
參考注釋
嘉辰
良辰。 南朝 梁 王筠 《五日望採拾》詩:“長絲表良節,命縷應嘉辰。” 宋 秦觀 《代賀坤成節表》:“嘉辰既屬,率土交歡。” 明 李東陽 《春至》詩:“嘉辰忽不見,城市轉蕭然。”
休沐
休息洗沐,猶休假。《漢書·霍光傳》:“ 光 時休沐出, 桀 輒入,代 光 決事。”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寶光寺》:“京邑士子,至於良辰美日,休沐告歸,徵友命朋,來游此寺。”《初學記》卷二十:“休假亦曰休沐。《漢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宋 范成大 《次韻韓無咎右司上巳泛湖》:“休沐辰良不待晴,徑稱閒客此閒行。” 鄭觀應 《議院》:“惟禮拜日得告休沐,餘日悉開院議事。” 郁達夫 《偕吳秋山游鼓山》詩:“休沐同登屴崱峰,扶搖直上乘摶風。”
游衍
(1).恣意遊逛。《詩·大雅·板》:“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毛 傳:“游,行;衍,溢也。” 孔穎達 疏:“遊行衍溢,亦自恣之意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行田登海口盤嶼山》詩:“遠遊碧沙渚,游衍丹山峯。” 明 宋濂 《湛淵先生白公墓銘》:“與韻朋勝友,曳杖游衍,銜杯賦詩。”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三:“也依林壑也憑虛,游衍人間興獨餘。”
(2).謂從容自如,不受拘束。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太白 力有餘閒,故游衍自得。 益 將矻矻以為之。”
(3).滋蔓。 清 惲敬 《光孝寺碑銘》:“ 宋 元 明 之言,往復變動,往復變動則生疑,而浮圖之教乘得以游衍附託。”
(4).猶推演。衍,通“ 演 ”。 清 王耕心 《<白雨齋詞話>序》:“故詞之為體,詩以為禰,曲以為子,識者為之,莫不沿泝 漢 魏 ,游衍 屈 宋 ,以蘄上闚三百篇之恉。”
(1).猶暢遊。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二:“ 王子 十五年,游衍 伊 洛 濱。” 唐 丘丹 《奉使過石門觀瀑》詩:“吾祖昔登臨, 謝公 亦游衍。” 清 孫枝蔚 《客金陵一月將歸維揚留別周雪客》詩:“ 林翁 與 方生 ,與我更游衍。”
(2).優遊寬衍、從容不迫的樣子。 唐 杜甫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詩:“誦詩渾游衍,四座皆辟易。” 仇兆鰲 註:“游衍,從容貌。《詩》:‘及爾游衍。’游衍,優遊寬衍也。”
(3).蜿蜒遊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龍》:“遂出一鉢,注水其中,宛一小白蛇游衍於內,袖鉢而去。”
(4).虛浮枝蔓的樣子。 清 曾國藩 《朱慎甫遺書序》:“ 嘉道 之際……刺經典一二字,解説或至數千萬言,繁稱雜引,游衍而不得所歸。”
秋色
(1) 一種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回飆
亦作“ 回飇 ”。旋轉的狂風。 漢 賈誼 《惜誓》:“臨中國之眾人兮,託回飆乎尚羊。” 唐 李白 《久別離》詩:“雲鬟緑鬢罷梳結,愁如回飇亂白雪。” 宋 葉適 《再過吳江贈僧了洪》詩:“回飇掩夾浦,勢與黑樓頏。”參見“ 迴風 ”。
同“ 迴飇 ”。亦作“廻飆”。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何意迴飆舉,吹我入雲中。” 唐 元稹 《遣興》詩之五:“炎夏火再伏,清商暗迴飆。”《鏡花緣》第八八回:“不夜之彩,何假乎 纖阿 之輝;廻飆之能,何虞乎 蜚廉 之怒。”
迴飇:旋轉的狂風。 晉 張協 《雜詩》之二:“浮陽映翠林,迴飇扇緑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夢》:“忽爾迴飇吹一海圖。”
迴飈:同“ 迴飆 ”。亦作“廻飆”。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原隰多悲涼,廻飈卷樹高。” 謝無量 《西湖旅興寄懷伯兄五十韻》:“徂歲憐青鏡,迴飈託素箋。”
眷言
亦作“睠言”。回顧貌。言,詞尾。《詩·小雅·大東》:“睠言顧之,潸焉出涕。”《荀子·宥坐》引作“眷焉”。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二:“眷言懷桑梓,無乃將為魚。”《隋書·高祖紀上》:“眷言誠節,實有可嘉,宜超恆賞,用沮勸。” 明 夏完淳 《六君詠·祁中丞》:“睠言從 彭鹹 ,乘風駕縹緲。”
三友
(1).《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謂益友和損友各有三。後多以指益友。 唐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詩序:“戲謔而逢規誡,指諷而見師表,益過三友,豈易得哉?” 宋 秦觀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詩:“投閒數訪之,可得三友益。” 明 楊慎 《送謝子佩》詩:“益者來三友,同心得二人。”
(2).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琴、酒、詩。 唐 白居易 《北窗三友》詩:“欣然得三友,三友者為誰?琴罷輒舉酒,酒罷輒吟詩。”
(3).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月、梅、杖。 宋 陸游 《梅花》詩:“江上梅花吐,山頭霜月明,摩挲古藤杖,三友可同盟。”
(4).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松、竹、梅。俗稱歲寒三友。 宋 辛棄疾 《念奴嬌·贈妓善作墨梅》詞:“松篁佳韻,倩君添作三友。” 清 朱耷 《題三友圖》詩序:“三友,歲寒梅、竹、松也。”
(5).謂以三種事物為友。指梅、竹、石。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梅竹石三友》:“今人但知松、竹、梅為三友,莫知梅、竹、石之為三友也。”
(6).指本身與其他二物共為三友。 宋 陸游 《長歌行》:“灶突無煙今又慣,龜蟬與我成三友。” 宋 陸游 《題庵壁》詩:“身並猿鶴為三友,家託煙波作四鄰。” 宋 陸游 《感昔》詩:“身琴腰劍成三友,出 蜀 歸 吳 歷百城。”
同心
(1) 思想或認識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圓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時同心人,今日兩離分
繾綣
(1) 牢結;不離散
繾,繾綣,不相離也。——《說文新附》
無縱詭隨,以謹繾綣。——《詩·大雅》
(2) 情意深厚
少盡繾綣。——唐· 李朝威《柳毅傳》
以後對飲對唱, * 繾綣。——《紅樓夢》
垂楊
(1).垂柳。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 南朝 齊 謝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唐 萬齊融 《送陳七還廣陵》詩:“落花馥河道,垂楊拂水窗。”《老殘遊記》第二回:“到了 濟南府 ,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魯迅 《送增田涉君歸國》詩:“卻折垂楊送歸客,心隨東棹憶華年。”
(2).詞牌名。雙調,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詠垂楊,後為詞牌名。參閱《詞譜》卷二八。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漢書·補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樸家給,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豈不難哉!” 晉 左思 《吳都賦》:“樹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內江石壁魚》:“後破之,乃有一魚躍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環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宋 歐陽修 《朋黨論》:“ 唐 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 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 黃河 ,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 李大釗 《混充牌號》:“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很得大眾的信仰。”
(3).晚 清 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他們評議時政,上疏言事,彈劾大臣,指斥宦官,對外反對列強蠶食,對內主張整飭紀綱。 中 法 戰爭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後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 光緒帝 親政後,他們以擁帝相標榜,稱為帝黨,以別於當權的後黨。
(4).比喻政治清明。《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鹹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初地
(1).佛教語。謂修行過程十個階位中的第一階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為“初地”;大乘菩薩“十地”中,以“歡喜地”為“初地”。《華嚴經·十地品》:“今明初地義,但以略解説……是初菩薩地,名之為歡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出家修學,深究妙理,位登初地。”
(2).佛教寺院。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竹逕從初地,蓮峰出化城。” 清 康基田 《登焦山》詩:“人從初地入,峰到上方尊。”
頓覺
佛教語。猶頓悟。 元 鄧文原 《重刻<禪源詮>序》:“自頓覺至成佛,十重為浄;自不覺至受報,十重為染。”參見“ 頓悟 ”。
塵心
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唐 白居易 《馮閣老處見與嚴郎中酬和詩因戲贈絕句》:“縱有舊遊君莫憶,塵心起即墮人間!” 宋 梅堯臣 《送曇穎上人往廬山》詩:“塵心古難洗,瀑布垂秋虹。”《紅樓夢》第一一八回:“ 寳玉 聽到這裡,又覺塵心一動,連忙斂神定息,微微的笑道:‘據你説來,我是有造化的。’” 孫犁 《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我紅塵觀念很重,塵心很重。”
夷猶
(1) 猶豫遲疑不前。也作“夷由”
(2) 從容不迫
雙槳小船夷
何當
(1).猶何日,何時。《玉台新詠·古絕句一》:“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心近,何當暫忘。” 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 郁達夫 《奉懷》詩:“何當剪燭 江 南墅,重試清談到夜分。”
(2).猶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長安敘懷寄崔十五》詩:“聞説 唐生 子孫在,何當一為問窮通?” 宋 蘇軾 《龜山辯才師》詩:“何當來世結香火,永與名山供井磑。”
(3).猶安得,怎能。 唐 岑參 《阻戎瀘間群盜》詩:“帝鄉北近日, 瀘口 南連蠻。何當遇 長房 ,縮地到京關。” 宋 王安石 《次韻答陳正叔》之二:“何當水石他年住,更把韋編靜處開。” 清 錢謙益 《玉堂雙燕行送劉晉卿趙景之兩太史謫官》詩:“何當鳴梧比丹鳳,且願銜花效黃雀。”
(4).猶何況。 唐 王昌齡 《江上聞笛》詩:“不知誰家子,復奏 邯鄲 音,水客皆擁棹,空霜遂盈襟。羸馬望北走,遷人悲 越 吟。何當邊草白,旌節 隴 城陰。” 宋 蘇軾 《無題》詩:“年光與時景,頃刻互衰變。何當血肉身,安得常強健!” 明 陳所聞 《金落索·閨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靈藥,風雨何當憶故人?”
(5).猶合當,應當。 唐 杜甫 《畫鷹》詩:“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純》詩:“明時正欲精蒐選,榮路何當力薦延。”京劇《雁門關》第一場:“決勝千里辨輸贏,單注著 黃巢 今日何當敗。”
(6).猶何嘗。 晉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當益,不如一女良。”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時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
(3).鄉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傳》:“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取,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於人,而功名不切於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 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聖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的意境。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軒冕
(1).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則有軒冕、服位、穀祿、田宅之分,死則有棺槨、絞衾、壙壟之度。”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既軒冕之非榮,豈緼袍之為恥。” 唐 陳子昂 《昭夷子趙氏碑》:“故蓬居窮巷,軒冕結轍。”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軒冕,軒冕化宮室,宮室化城郭。”
(2).借指官位爵祿。《莊子·繕性》:“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 唐 《過陶徵君隱居》詩:“田園三畝緑,軒冕一銖輕。”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文》:“軒冕失之,有時而復來;節行失之,終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簡袁永之獄中》詩:“本同江海人,俱為軒冕誤。” 清 納蘭性德 《與顧梁汾書》:“恆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軒冕。”
(3).指國君或顯貴者。《管子·輕重甲》:“故軒冕立於朝,爵祿不隨,臣不為忠。”《後漢書·崔駰傳》:“臨雍泮以恢儒,疏軒冕以崇賢。” 唐 王昌齡 《灞上閒居》詩:“軒冕無枉顧,清川照我門。”《明史·文苑傳四·徐渭》:“當 嘉靖 時, 王 李 倡七子社, 謝榛 以布衣被擯。 渭 憤其以軒冕壓韋布,誓不入二人黨。”
(4).指為官。 清 侯方域 《湯御史傳》:“然性素高介,當官則死其職,過即澹然無軒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