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張知常·其一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答張知常·其一原文

曰歸去上鳳凰台,已見雲中鳴雁來。

攜酒幾時窺北海,采蘭三月去南陔。

山間鼠竊不為盜,屋上鸛巢無妄災。

但喜朝廷容正直,更須郡守擇賢才。

詩詞問答

問:答張知常·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答張知常·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答張知常·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2. 自註:今年夏,南陽多盜,繼有水災,來詩及之故也。

參考注釋

歸去

回去

離家已久,今當歸去

鳳凰台

(1).古台名。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南面。 唐 李白 《登金陵鳳凰台》詩:“ 鳳凰臺 上鳳凰游,鳳去臺空 江 自流。” 王琦 註:“《江南通志》: 鳳凰臺 ,在 江寧 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 宋 元嘉 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羣附,時人謂之鳳凰。起臺于山,謂之 鳳凰臺 。山曰 鳳臺山 ,里曰 鳳凰里 。” 宋 劉過 《題潤州多景樓》詩:“一朝放浪 金陵 去, 鳳凰臺 上望 長安 。”

(2).古台名。在 甘肅省 成縣 東南的 鳳凰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漾水》:“﹝ 鳳溪水 ﹞上承 濁水 於 廣業郡 ,南逕 鳳溪 中,有二石雙高,其形若闕, 漢 世有鳳凰至,故謂之 鳳凰臺 。” 唐 杜甫 《鳳凰台》詩:“亭亭 鳳凰臺 ,北對 西康州 。”

(3).指宮苑中的樓台。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復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臺。” 唐 沉佺期 《壽陽王花燭》詩:“可憐桃李樹,更遶鳳凰臺。”參見“ 鳳臺 ”。

中鳴

(1).一種較為低沉的聲調。《晉書·樂志下》:“角,説者雲, 蚩尤 氏帥魑魅與 黃帝 戰於 涿鹿 ,帝乃始命吹角為龍鳴以御之。其後 魏武 北征 烏丸 ,越沙漠而軍士思歸,於是減為中鳴,而尤更悲矣。”

(2).吹奏樂器名。《隋書·禮儀志三》:“前部鼓吹一部,小鼓及鼙,長鳴、中鳴等各十八具,掆鼓、金鉦各二具。”

雁來

亦作“鴈來”。即雁來紅。 清 黃宗羲 《小園記》:“至於麗春、款冬、丈紅、段錦、鴈來、燕麥……叢生砌下,遞換疄間。”參見“ 雁來紅 ”。

酒幾

猶酒禁。 章炳麟 《訄書·學變》:“當 魏武 任法時, 孔融 已不平於酒幾,又箸論駁肉刑。”

北海

(1) 大西洋東北部一個淺海,位於歐洲大陸東北與不列顛島之間

(2)

(3)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重要港口城市。著名漁港,工業有水產加工、貝雕工藝、電力、造船、機械、化學、輕工、紡織等

(4) 北京市的北海公園

(5) 中國北方的邊區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左傳·僖四年》

(6) 渤海

非挾太山以超 北海之類也。——《孟子·梁惠王上》

(7) 貝加爾湖。蘇武居北海牧羊之所。今蘇聯亞洲部分南部的湖泊

乃徒武北海上無人處。——《漢書·李廣蘇建傳》

采蘭

(1).喻選拔俊逸。《晉書·皇甫謐傳》:“陛下披榛採蘭,並及蒿艾,是以 皋陶 振褐,不仁者遠。”

(2).《詩·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養也……有其義而亡其辭。” 晉 束晳 《補亡詩》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後因以“採蘭”喻盡孝養親。 唐 白居易 《思歸》詩:“薄俸未及親,別家已經時,冬積溫席戀,春違採蘭期。” 唐 許堯佐 《柳氏傳》:“榮名及親,昔人所尚,豈宜以濯浣之賤,稽採蘭之美乎?”

(1).《文選·束晳〈補亡詩·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註:“采蘭,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將以供養其父母,喻人求珍異以歸。”後因以“采蘭”謂供養父母之事。 唐 韓愈 《孟生詩》:“采蘭起幽念,眇然望東南。” 宋 梅堯臣 《汝南江鄰幾》詩:“且奉采蘭養,應無抱玉啼。”參見“ 南陔 ”。

(2).指 晉 束晳 的《補亡詩·南陔》。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詩》:“曉日驅征騎,春風詠采蘭。誰言臣子道,忠孝兩全難。”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南陔

《詩·小雅》篇名。六笙詩之一,有目無詩。《南陔》、《白華》、《華黍》為前三篇,是燕饗之樂。《詩·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白華》,孝子之絜白也;《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有其義而亡其辭。”《儀禮·鄉飲酒禮》:“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後用為奉養和孝敬雙親的典實。《文選·束晳<補亡詩>》:“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註:“循陔以采香草者,將以供養父母。” 唐 楊炯 《幽蘭賦》:“叢蘭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蘇軾 《送程建用》詩:“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忍菴先生》:“今吾兒邀天之倖,得上公車,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

鼠竊

(1).像鼠一樣偷竊。 漢 王充 《論衡·答佞》:“穿鑿垣墻,貍步鼠竊,莫知謂誰。”

(2).指竊賊。 清 劉大櫆 《送黟令孫君改任鳳陽序》:“ 黟 無大猾巨盜,而委巷阡陌,穿窬鼠竊,累年不獲。”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但鼠竊則已於不知何時惠臨,取去婦孺衣被及廚下什物二十餘事。”

(3).指小規模的叛亂或小範圍的割據。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上頓表》:“況乃逆徒阻兵,器掩西服,雖蟻眾鼠竊,勢必褫散。” 宋 曾鞏 《請西北擇將東南益兵札子》:“至於 廖恩 之鼠竊,而能稽誅於時月者,蓋由追討之兵不足。”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二》:“ 五代 諸主,鼠竊之餘,氣象施為,又 齊 、 梁 、 陳 氏下矣。”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無妄

(1).指《易》卦“無妄”。 唐 元稹 《痁臥聞幕中諸公征樂會飲》詩:“布卦求無妄,祈天願孔偕。”

(2).謂邪道不行;不敢詐偽。《管子·宙合》:“奚謂當?本乎無妄之治,運乎無方之事,應變不失之謂當。”《禮記·中庸》“誠者天之道也” 宋 朱熹 集註:“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

(3).指災禍變亂。《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綢繆哲後,無妄惟時。” 劉良 註:“無妄惟時,當窮災之時也。”《晉書·慕容垂載記》:“大王以命世之姿,遭無妄之運,迍邅棲伏,艱亦至矣。”參閱《易·雜卦》及 韓康伯 注。

(4).意外;不期然而然。《戰國策·楚策四》:“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 漢 王充 《論衡·明雩》:“夫災變大抵有二:有政治之災,有無妄之變。” 宋 葉適 《滕季度墓志銘》:“而君以慣暇逢倉猝,整習遇草野,厭冠而返,可謂無妄之辱矣!”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乾上。《易·無妄》:“無妄,元亨利貞。” 程頤 傳:“無妄者,至誠也。”

(2).謂真實,真相。《莊子·在宥》:“游者鞅掌,以觀無妄。”

(3).不測;意外。《漢書·谷永傳》:“陛下承八世之功業,當陽數之標季,涉三七之節紀,遭無妄之卦運,直百六之災阸。” 顏師古 註:“取《易》之《無妄卦》為義。”參見“ 無妄之災 ”。

(4).必然。語出《戰國策·楚策四》:“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 鮑彪 註:“無妄,言可必。” 清 戴名世 《書先世遺事》:“府君大怒曰:‘吾聞之,有無妄之福者必有無妄之禍。’”

朝廷

君主接受朝見和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為首的中央統治機構或君主的代稱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戰國策·齊策》

吾恐上負朝廷,下愧吾師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正直

公正剛直

正直無私

郡守

郡的長官,主一郡之政事。 秦 廢封建設郡縣,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為佐。 漢 唐 因之; 宋 以後郡改府,知府亦稱郡守。《漢書·酷吏傳·嚴延年》:“幸得備郡守,專治千里,不聞仁愛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顧乘刑罰多刑 * 。”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五:“郡守宴客,初就席, 子溶 遣縣吏呼伎樂伶人,即皆馳往,無敢留者。” 清 黃之雋 《海嘯歌》:“郡守告予往勘災, 華 婁 兩宰同去來。”

賢才

亦作“ 賢材 ”。才智出眾的人。《書·鹹有一德》:“仕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論語·子路》:“ 仲弓 為 季氏 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劉寶楠 正義:“賢才,謂才之賢者。”《晉書·劉弘傳》:“ 弘 乃給其田種糧食,擢其賢才,隨資敍用。” 宋 蘇軾 《應詔論四事狀》:“忠言有壅而未達,賢材有抑而未用。”《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令戒飭官吏,網羅賢才,收恤都市貧民。” 章炳麟 《辨詩》:“至於哀窈窕,思賢材,言辭溫厚,而蹈厲之氣存焉。”

詩詞推薦

答張知常·其一原文_答張知常·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