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雙虹橋

作者:江學庭 朝代:元代

題雙虹橋原文

雙虹鎖湖湖水長,影搖洞庭吞三湘。

霜飛八月橘柚熟,我欲打船聞水香。

晴天晚照過湖曲,歷歷遠樹波茫茫。

客中有懷不得盡,無人同上三高堂。

詩詞問答

問:題雙虹橋的作者是誰?答:江學庭
問:題雙虹橋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三十

參考注釋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三湘

(1). 湖南 湘鄉 、 湘潭 、 湘陰 (或 湘源 ),合稱 三湘 。見《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詩文中的 三湘 ,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區。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詩:“昔放 三湘 去,今還萬死餘。” 清 吳偉業 《送聖符弟之任蘄水丞》詩之四:“廿載流移復, 三湘 轉運長。”

(2).指 沅湘 、 瀟湘 、 資湘 。 晉 陶潛 《贈長沙公族祖》詩:“遙遙三 湘 ,滔滔九江。” 陶澍 集註:“ 湘水 發源會 瀟水 ,謂之 瀟湘 ;及至 洞庭 陵子口 ,會 資江 謂之 資湘 ;又北與 沅水 會於湖中,謂之 沅湘 。” 明 徐楨卿 《送盛斯徵赴長沙》詩:“蠻中瘴遠三 湘 水,江畔春逢十月花。”

(3).指 湖南 。 陳毅 《嶽麓山頂眺望》詩:“ 嶽麓山 頭任我行, 三湘 眼底絶風神。”

打船

造船。 清 袁枚 《隨園隨筆·俗用字不知所始》:“打,擊也。而造船曰打船。”

水香

(1).謂水的氣味香。 唐 李賀 《月漉漉篇》:“秋白鮮花死,水香蓮子齊。” 宋 蘇軾 《昔在九江與蘇伯固唱和昨日又夢伯固手持乳香嬰兒示予》詩:“水香知是 曹溪 口,眼浄同看古佛衣。” 王文誥 注引 趙次公 曰:“ 天監 元年,有 婆羅門 智藥 者,南遊至 曹溪 口,掬水聞香,云:‘此必勝地,可建道場。’”

(2).澤蘭的別名。 宋 洪芻 《香譜·蘭香》:“一名水香,生大吳池澤,葉似蘭,尖長有岐,花紅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風。”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澤蘭》:“ 吳普 《本草》一名水香, 陶氏 雲亦名都梁,今俗通呼為孩兒菊,則其與蘭草為一物二種,尤可證矣。”

晴天

天空中沒有雲或雲很少

晚照

傍晚的陽光;夕照

歷遠

(1).遠行。 漢 張衡 《思玄賦》:“不出戶而知天下兮,何必歷遠以劬勞。”

(2).經歷久長。《孔叢子·答問》:“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姦勸善, 韓 氏未必非, 孔 氏未必得也。”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不得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無人

(1).沒有人才。《左傳·文公十三年》:“﹝ 士會 ﹞乃行。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 金 元好問 《曲阜紀行》詩之八:“吾謀未及用,勿謂 秦 無人。”

(2).沒有人;沒人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王 屏左右,宮中虛無人。”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良思書》:“足下去後,甚相思想。《叔田》有無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風人之作,豈虛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詞:“深院無人,黃昏乍拆鞦韆,空鎖滿庭花雨。”參閱《詩·鄭風·叔于田》。

同上

(1) 指與前面所提及的事物相同

同上所述

(2) 一同上場

高堂

(1) 高大的廳堂

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論衡·別通》

觀其坐高堂。——明· 劉基《賣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唐· 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搶劍辭高堂。——李白《送秀才從軍》

詩詞推薦

題雙虹橋原文_題雙虹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