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度寺·其三

作者:李之標 朝代:明代

慈度寺·其三原文

十千大地法雲連,百丈光涵海國天。

從有攢眉過白社,阿誰合掌念青蓮。

梵王宮渺磬聲度,舍利名高樹影懸。

千載維摩人所羨,不知何計得逃禪。

詩詞問答

問:慈度寺·其三的作者是誰?答:李之標
問:慈度寺·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慈度寺·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十千

一萬。極言其多。《詩·小雅·甫田》:“倬彼甫田,歲取十千。” 朱熹 集傳:“十千,謂一成之田。地方十里,為九萬畝,而以其萬畝為公田。”此指萬畝。《詩·周頌·噫嘻》:“駿發爾私,終三十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朱熹 集傳:“萬人為耦而並耕也。”此指萬人。 三國 魏 曹植 《名都篇》詩:“我歸宴 平樂 ,美酒斗十千。” 唐 王維 《少年行》之一:“ 新豐 美酒斗十千, 鹹陽 遊俠多少年。” 元 張翥 《臘月飲趙氏亭》詩:“賸買十千 燕市 酒,閒聽二八 越孃 歌。”此皆指萬錢。

大地

(1)

(2) 地面;地球表面廣闊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

法雲

佛教語。謂佛法如雲,能覆蓋一切。《華嚴經·入法界品》:“深入菩薩行,樂聞勝法雲。” 南朝 梁 沉約 《謝齊竟陵王示<華嚴><瓔珞>啟》:“廕法雲於六合,揚慧日於九天。”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 清 徐夔 《大雲庵訪子美舊址》詩:“白石巖扉掛薜蘿,法雲深處鬱嵯峨。”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海國

(1).近海地域。 唐 張籍 《送南遷客》詩:“海國戰騎象,蠻州市用銀。” 宋 蘇軾 《新年》詩之三:“海國空自煖,春山無限清。” 清 何紹基 《滬上雜書》詩:“愁風悶雨人無寐,海國平分鬼氣多。”

(2).臨海之國或海外之國。 明 何景明 《送宗魯使安南》詩:“日月天門逈,星辰海國遙。” 清 卓爾堪 《題劉松年海島圖》:“ 中華 百貨資百蠻,海國紛紛估客船。” 清 魏源 《寰海後》詩之九:“鶴盡羽書風盡檄,兒談海國婢談兵。”

攢眉

皺眉,表示不愉快

攢眉苦臉

白社

(1).地名。在 河南省 洛陽市 東。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 洛陽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陳子敍 共守事之,從學道。”亦見《晉書·隱逸傳》。 唐 吳筠 《高士詠·董威輦》:“ 董京 依 白社 ,散髮詠玄風。”

(2).地名。在 湖北省 荊門市 南。《清一統志·湖北·荊門州》:“ 白社 ,在 荊門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勝志》:古隱士之居,以白茅為屋,因名。 唐 都官 鄭谷 常居此。”

(3).借指隱士或隱士所居之處。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林鐘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學。” 唐 白居易 《長安送柳大東歸》詩:“白社羈遊伴, 青門 遠別離。” 宋 范仲淹 《唐異詩序》:“華車有寒苦之述,白社為驕奢之語。”

(4).特指某些社團。 清 吳偉業 《茂苑相公謝政遄歸招邀燕賞》詩之二:“蟲鶴變餘存白社,刼灰飛盡表青山。”此指復社。 沉礪 《感懷》詩之八:“忘機白社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種瓜。” 汪文溥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仍世築壇盟白社,一朝避地驅黃犢。”以上指南社。 郁達夫 《胡邁來詩會有所感步韻以答》:“歡聯白社居千日,淚灑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5).白蓮社的省稱。 唐 賈島 《巴興作》詩:“寒暑氣均思白社,星辰正別憶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賢隱寺》詩:“自能來白社,不用 遠公 ( 慧遠 )求。” 清 吳偉業 《靈岩觀設戒》詩:“不信 黃池 會,今看白社開。”參見“ 白蓮社 ”。

(6).特指 隋 末農民起義的一個團體。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四節:“ 李密 大破自 洛陽 出擊的 隋 軍,聲威大振…… 譙郡 黑社、白社、 濟北 張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驢賊 等都來歸附。”

阿誰

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紫騮馬歌辭》:“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先主 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二折:“撥轉頂門關棙子,阿誰不是大羅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詩:“空教 陸賈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屬阿誰!”

合掌

見“合十”

合掌行禮

青蓮

(1).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發青蓮於王宮,驗奇花於陸地。” 胡之驥 註:“ 觀音大士 生於王宮,坐青蓮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呾叉始羅國》:“掬除灑掃,塗香散花,更採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同馥。”

(2).指像青蓮一樣的顏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從容滿月,照耀青蓮。” 倪璠 註:“《維摩經》曰:‘目浄修廣如青蓮。’” 宋 蘇轍 《魏佛狸歌》:“青蓮湛然俛下視,擊鉦卷斾抽行營。”《古尊宿語錄》卷十一:“上堂云:青蓮視瞬已多繁, 迦葉 微微笑自謾。”

(4).佛教以為蓮花清淨無染。故常用以指稱和佛教有關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劉長卿 《戲贈乾越尼子歌》:“亭亭獨立青蓮下,忍草禪枝繞精舍。” 宋 蘇軾 《同王勝之游蔣山》詩:“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自註:“ 荊公 宅已為寺。” 明 高啟 《題黃鶴仙人畫》詩:“緑桂騷人宅,青蓮釋 * 。”(2)指佛經。 唐 劉禹錫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妙霓》:“以是口誦青蓮,虔皈摩朅;手裁紫鳳,巧邁因祗。”(3)猶淨土。佛家所謂極樂世界。 唐太宗 《為戰陣處立寺詔》:“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蓮。’”

(5).指 九華山 。 九華山 在 安徽省 青陽縣 南二十里,舊名 九子山 。九峰猶如蓮花削成,故稱 九華山 。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差差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葉重。”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清 吳瞻泰 《自題蓮花峰頂試泉圖》詩:“萬仞青蓮上,梯云為試泉。”

(6).見“ 青蓮居士 ”。

梵王宮

本指大梵天王的宮殿。泛指佛寺。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太陽忽臨照,物象俄光煦。梵王宮始開,長者金先布。” 宋 蘇軾 《金門寺中見李留台與二錢唱和四絕句》之四:“一紙清詩弔興廢,塵埃零落梵王宮。” 元 關漢卿 《齊天樂·崔張十六事》曲:“梵王宮月輪高,枯木堂香菸罩。 法聰 來報,好事通宵。”豫劇《葉含嫣》:“隱居梵王宮,結交眾英雄。”

磬聲

(1).擊磬的聲音。《禮記·樂記》:“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

(2).指代將帥。《宋書·索虜傳》:“是以分命吾等磬聲之臣,助 難當 報復。”

舍利

又作“舍利子”。意為屍體或身骨,佛教稱釋迦牟尼遺體火焚後結成的珠狀物。後來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燼

名高

崇高的聲譽;名聲顯著。《韓非子·說難》:“所説出於為名高者也,而説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往者 毛孝先 、 崔季珪 等用事,貴清素之士,於時皆變易車服以求名高。” 宋 蘇軾 《和劉道原詠史》:“名高不朽終安用,日飲無何計亦良。”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乃學其講道學,聚徒眾,收門生,以博名高,圖富貴。”

樹影

樹木的影子。 唐 杜甫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詩:“ 黃牛峽 靜灘聲轉, 白馬江 寒樹影稀。”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二三:“ 翔鸞閣 外夕陽天,樹影花光遠接連。” 元 楊允孚 《灤京雜詠》卷上:“寒風淅瀝山無數,樹影參差月未斜。”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維摩

(1). 維摩詰 的省稱。 唐 李商隱 《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詩:“ 維摩 一室雖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場。” 宋 蘇軾 《殢人嬌》詞:“白髮蒼顏,正是 維摩 境界。” 清 吳偉業 《題王石谷畫》詩之二:“一幅天然圖畫裡, 維摩 僧寺 破山 橋。”

(2).即《維摩詰經》。通行 後秦 鳩摩羅什 譯本。共十四品。 唐 賈島 《訪鑒玄師侄》詩:“《維摩》青石講初休,緣訪親宗到 普州 。” 元 雅琥 《留別凱烈彥卿學士》詩:“汗竹有編歸太史,雨花無跡染《維摩》。” 清 龔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逃禪

(1).逃出禪戒。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 蘇晉 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仇兆鰲 註:“逃禪,猶雲逃 墨 逃 楊 ,是逃而出,非逃而入。”

(2).指遁世而參禪。 唐 牟融 《題寺壁》詩:“聞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學逃禪。” 明 無名氏 《四賢記·邂逅》:“端恐路途未穩,學逃禪雲外,覓個親人。” 胡懷琛 《送亞子歸梨里》詩:“商量偕隱謀非錯,檢點逃禪事亦難。”

詩詞推薦

  • 寄汶上

    梅堯臣宋代〕大第未嘗身一至,人猜巧宦我應非。彈冠不讀先賢傳,說劍休更短後衣。瘦馬青袍三十載,故人朱轂幾多違。功名
  • 次陳命美笏齋八景·其七·鷺浴前湖

    李之世明代〕閒看飛鷺浴新晴,芳草如茵一簟橫。晝永睡殘無底事,風敲松子落楸枰。
  • 松江

    陳必復宋代〕嗟我賦歸役,憐君尚滯留。江風借行色,山月伴離愁。天地日以肅,星辰夜欲浮。東籬菊花約,莫易負清秋。
    慈度寺·其三原文_慈度寺·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次答齊善令(時遣子歸齊賦詩誌喜次韻謝之)

    徐孜元代〕故人住隔一山高,詩酒嘗懷意氣豪。舉世久知才不器,良材未展筆如刀。生來浪跡類萍梗,老去編氓入部曹。萬里
  • 招范子儀登升山次范韻

    蘇籀宋代〕束帶殊憎市聲沸,幅巾聯復隱居尋。凌虛馬鞍林巒表,滴翠駝裘澗谷深。個裡膏肓空自許,何期煙雨撓重臨。長瓶
  • 和癭杯

    梅堯臣宋代〕物以美好稱,或以醜惡用。美惡固無然,逢時乃亦共。棄則為所輕,用則為所重。道聞癭木器,愛賞互歌頌。定應
  • 張千里以詩送邰侄銓試用其韻

    葛立方宋代〕明堂一柱已扶顛,下詔猶求梠與椽。言並玉卮宜閣筆,鑒同金鏡正持銓。驪珠魚目難齊價,嫫母西施孰是妍。勉矣
  • 送廬州賈使君拜命

    劉商唐代〕考績朝稱貴,時清武用文。二天移外府,三命佐元勛。 佩玉兼高位,摐金閱上軍。威容冠是鐵,圖畫閣名芸。
  • 清平樂

    晏幾道宋代〕西池菸草。恨不尋芳早。滿路落花紅不掃。春色漸隨人老。遠山眉黛嬌長。清歌細逐霞觴。正在十洲殘夢,水心宮
    慈度寺·其三原文_慈度寺·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暮

    佚名宋代〕蜂蝶如知春已歸,雨余鶯亦縷金衣。東風盡把楊花剪,吹作滿城輕雪飛。
    慈度寺·其三原文_慈度寺·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釋紹曇宋代〕一點心燈,寒心燦爛。今古長明,幾人著眼。諸方老凍膿,燒畲種粟,三呼三應,妙司水因,眉間掛劍。雖然列焰
  • 題徐衡仲西窗詩編

    楊萬里宋代〕江東詩老有徐郎,語帶江西句子香。秋月春花入牙頰,松風澗水出肝腸。居仁衣缽新分似,吉甫波瀾並取將。嶺表
  • 白水寺

    曾季貍宋代〕暫假僧房憩,炎蒸覺頓忘。誰知六月雨,已似九秋涼。石徑苔痕滑,稻花田水香。鳴蟬休聒耳,容我此徜徉。
  • 卜運算元 漫興

    辛棄疾宋代〕珠玉作泥沙,山谷量牛馬。試上累累丘壠看,誰是強梁者。水浸淺深檐,山壓高低瓦。山水朝來笑問人,翁早歸來
    慈度寺·其三原文_慈度寺·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上元呈徐靜觀)

    佚名宋代〕褭褭春幡,恰十日、又逢元夕。人正在、景清堂上,金樽娛客。蠟炬紅搖花外竹,寶香清透邊石。聽兒童、父老說
  • 送吳時父侍郎二首

    劉克莊宋代〕慧燈溥照人幽隱,心秤能權物重輕。士子比之常相國,吏民道是蔡端明。來時稻蟹非常熟,去日琴龜作伴行。安得
    慈度寺·其三原文_慈度寺·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本上人

    鄧肅宋代〕乞食自王城,駿筆揮萬紙。開緘動心目,忽忽龍蛇起。便可老煙霞,聲價日千里。那知未滿意,更訪栟櫚子。栟櫚
  • 布袋和尚贊

    釋普岩宋代〕山月未出,海雲忽飄。瞑目而坐,歸路迢迢。布袋裡頭無長物,許誰胡蝶夢溪橋。
    慈度寺·其三原文_慈度寺·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攤破浣溪沙(潭上夜歸)

    劉辰翁宋代〕醉里微寒著面醒。天風不展帽欹傾。行過溪深松雪下,夜三更。白白野田鋪似月,E7FDE7FD沙路踏如冰。
    慈度寺·其三原文_慈度寺·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唐使君秬古風二首

    曾協宋代〕志士身許國,夫豈慕高爵。感慨九重恩,領受千里托。安邊志獲就,解印良亦樂。厚祿棄千鍾,壯氣橫六幕。造朝
慈度寺·其三原文_慈度寺·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