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孺慕終身憶始時,西園一痛逮今斯。
十三年又堂堂過,罔極思惟永永思。
淚眼那能瞻玉扆,戀懷不忍奠金卮。
於昭萬古常如在,日月經天治法垂。
詩詞問答
問:《皇考忌辰恭謁泰陵致祭感成長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
參考注釋
孺慕
(1).《禮記·檀弓下》:“ 有子 與 子游 立,見孺子慕者, 有子 謂 子游 曰:‘予壹不知夫喪之踴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於斯,其是也夫。’” 鄭玄 註:“喪之踴,猶孺子之號慕。”後謂對父母的哀悼、悼念為“孺慕”。《陳書·孝行傳·司馬暠》:“年十二,丁內艱,孺慕過禮,水漿不入口,殆經一旬。” 宋 王安石 《祭張安國檢正文》:“君孝至矣,孺慕以至死。” 清 楊潮觀 《寇萊公思親罷宴》:“相公,我在家不敢常提起,也只怕你孺慕終朝淚不乾。”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章:“ 子桓 之作則宛轉哀鳴,孺慕正深,極力的寫著‘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的悲感。”
(2).對父母的孝敬。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二·慈安皇太后聖德》:“ 毅 皇帝 孝事太后,能先意承志,太后撫之亦慈愛備至,故帝終身孺慕不少衰。”
(3).愛戴;懷念。《後漢書·伏湛侯霸等傳贊》:“ 湛 霸 奮庸,維寧兩邦。 淮 人孺慕, 徐 寇要降。”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帝哀冊文》:“充窮靡寄,孺慕奚凴。”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四》:“ 葵庵 亦以考察去,百姓皆孺慕,送者擁路,至不得行。” 郭沫若 《青年時代·初出夔門》:“但一出 四川 ,外面的情形卻不見得比 四川 進步得怎樣。而在種種的觀感上,反在不識不知之間引起了對故鄉的孺慕。”
終身
(1) 今生今世;此生;畢生相關
終身幾無可問。——清· 劉開《問說》
重昏而終身。——《楚辭·屈原·涉江》
樂歲終身飽。——《孟子·梁惠王上》
(2) 又
樂歲終身告。
西園
(1).園林名。 漢 上林苑 的別名。《文選·張衡<東京賦>》:“歲維仲冬,大閲 西園 ,虞人掌焉,先期戒事。” 薛綜 註:“ 西園 , 上林苑 也。”《資治通鑑·漢靈帝光和四年》:“帝著商賈服,從之飲宴為樂。又於 西園 弄狗,著進賢冠,帶綬。”
(2).園林名。在 河南省 臨漳縣 鄴縣 舊治北,傳為 曹操 所建。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清夜遊 西園 ,飛蓋相追隨。” 唐 張說 《鄴都引》:“城郭為墟人代改,但見 西園 明月在。”
(3).園林名。在 江蘇省 蘇州市 。 明 代始建。其羅漢堂有五百羅漢像,姿態各殊,為 清 代泥塑傑作。
(4).園林名。在 湖北省 武昌縣 西。《資治通鑑·梁簡文帝大寶元年》:“辛酉, 綸 集其麾下於 西園 。”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獅驚嶽嶽,王廟憶堂堂。——郭沫若《訪埃雜吟》
曰:“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莊嚴大方
儀表堂堂
(3) 形容志氣宏大
我們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還怕這一點困難嗎?
(4) 陣式或氣勢很大
堂堂的軍樂隊走過去了
罔極
(1).無窮盡。《詩·小雅·何人斯》:“有靦面目,視人罔極。” 鄭玄 箋:“人相視無有極時,終必與女相見。”《史記·太史公自序》:“受命於穆清,流澤罔極。”《漢書·董仲舒傳》:“朕獲承至尊休德,傳之亡窮,而施之罔極。” 顏師古 註:“罔亦無也。極,盡也。”《晉書·成公綏傳》:“何滋育之罔極兮,偉造化之至神。”
(2).《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朱熹 集傳:“言父母之恩,如天無窮,不知所以為報也。”後因以“罔極”指父母恩德無窮。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終懷《蓼莪》罔極之哀。” 明 沉鯨 《雙珠記·與珠覓珠》:“怙恃惟隆,乾坤罔極。” 清 楊潮觀 《<寇萊公思親罷宴>序》:“《罷宴》,思罔極也。”
(3).指人子對於父母的無窮哀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陛下聖恩齊於哲王,罔極過於 曾 閔 。”《北史·周紀下·武帝》:“衰麻之節,苫廬之禮,率遵前典,以申罔極。” 宋 王禹偁 《著作佐郎贈國子博士鞠君墓碣銘》:“豈惜一言,不慰罔極之心乎?”
(4).不正。《詩·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罔極。” 鄭玄 箋:“罔,無。極,中。無中,所行不得中正。” 漢 賈誼 《吊屈原賦》:“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
(5).《詩·小雅·青蠅》:“讒人罔極,構我二人。”謂讒人之言不止,則二人不和。後因以“罔極”指讒言或讒人。《後漢書·李杜傳贊》:“道亡時晦,終離罔極。”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罔極泰甚,古今同途。”
思惟
亦作“ 思維 ”。1.思量。《漢書·張湯傳》:“使專精神,憂念天下,思惟得失。”《三國志·魏志·荀攸傳》:“我每有所行,反覆思維,自謂無以易。” 唐 李德裕 《與黠戛斯書》:“每欲思維先恩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誠。” 魯迅 《而已集·反“漫談”》:“ 徐先生 是我的熟人,所以再三思維,終於決定貢獻一點意見。”
(2).指想念。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王奴》:“ 馬嵬 變後, 明皇 朝夕思維。”
(3).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的。 巴金 《探索集·灌輸和宣傳》:“要是大家都成錄音機,我們就用不著進行複雜的思維活動,腦子也成了多餘的了。”
永永
謂長遠;長久。《大戴禮記·公符》:“陛下永永,與天無極。” 唐 李翱 《於湖州別女足娘墓文》:“鬼神有知,汝骨安全,永永終古,無有後艱。”《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你家萬代香菸是永永不斷了。”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山大學開學致語》:“這精神則如日光,永永放射,無遠弗到。”
淚眼
含著淚水的眼睛
淚眼模糊
那能
方言。怎么樣。
出處: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凡諸形狀皆謂之態,亦謂之能; 蘇州 問何如曰那能,那即若字,能即態字,猶通語言曾(俗作怎)么樣矣。”
例句:殷夫 《監房的一夜》:“ 小王 說:‘老和尚後來那能了呢?’說著笑了。”
玉扆
(1).飾玉的屏風。 北齊 劉晝 《新論·殊好》:“累榭洞房,珠簾玉扆,人之所悅也。”
(2).指宮殿上的屏風。 唐高宗 《九月九日》詩:“端居臨玉扆,初律啟金商。”
(3).借指朝廷。 唐 許渾 《聞韶州李相公移拜郴州因寄》詩:“恩迴玉扆人先喜,道在金縢世不憂。” 明 李東陽 《送程克勤諭德歸省尚書公》:“金函玉扆丁寧詔,去馬歸舟日夜程。”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金卮
亦作“ 金巵 ”。金制酒器。亦為酒器之美稱。 南朝 齊 陸厥 《京兆歌》:“ 壽陵 之街走狐兔,金卮玉盌會銷鑠。”《敦煌曲子詞·長相思》:“頻頻滿酌醉如泥。輕輕更換金巵。” 清 黃景仁 《感舊雜詩》之三:“輕移錦被添晨臥,細酌金卮遣旅情。” 歐陽予倩 《漁夫恨》第五場:“金卮滿泛香醪;月兒又上樹梢。”
古常
(1).古制常法。《晏子春秋·雜上七》:“夫古之重變古常,此之謂也。”《公羊傳·僖公二十年》:“二十年春,新作南門。何以書?譏。何譏爾?門有古常也。” 何休 註:“惡奢泰,不奉古制常法。” 唐 權德輿 《開州刺史新宅記》:“合於古常,得其時制。”
(2).古樸尋常。 唐 白居易 《<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其文蔚溫雅淵,疏朗麗則,撿不扼,達不放,古常而不鄙,新奇而不怪。”
如在
《論語·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謂祭祀神靈、祖先時,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後稱祭祀誠敬為“如在”。《後漢書·順帝紀》:“深恐在所慢違‘如在’之義,今遣侍中 王輔 等,持節分詣 岱山 、 東海 、 滎陽 、 河 、 洛 ,盡心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