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濟叔兄書齋言志·其一原文
子夏今為河上居,諸生從此望夷塗。
聖賢事業長難合,仁義生涯未至迂。
盛德固能蘇弊俗,明時安忍作潛夫。
鞭駑欲副新詩念,爭奈曾參性質愚。
詩詞問答
問:和濟叔兄書齋言志·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和濟叔兄書齋言志·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和濟叔兄書齋言志·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參考注釋
河上
(1). 黃河 邊。《詩·鄭風·清人》:“二矛重英, 河 上乎翱翔。”《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 攻 韓 汾陘 ,拔之,因城 河 上 廣武 。” 司馬貞 索隱引 劉氏 云:“此 河 上蓋近 河 之地,本屬 韓 ,今 秦 得而城。”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徐端》:“﹝ 陳鳳翔 ﹞後以妄放瀦水故,為 張制府 百齡 所劾,上命立枷 河 上,聞者快之。”
(2).即 河上公 。《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物色 關 下,委裘 河上 。” 李善 注引《神仙傳》“ 河上公 ,莫知其姓名也,嘗讀 老子 《道德經》, 漢 孝文帝 駕從而詣之。”參見“ 河上公 ”。
諸生
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為諸生
諸生學於太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諸生許用德。——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夷塗
平坦的道路。《文選·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脩路陖險。” 薛綜 註:“夷,平也。” 金 王若虛 《五經辨惑上》:“夫子中庸之教,朗如白日,坦於夷塗。” 清 魏源 《棧道雜詩》之七:“歷阻得夷塗,嚮明去荒怪。”
聖賢
聖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事業
(1) 人們所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系統的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活動
他的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的事業。——《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2) 特指沒有生產收入,由國家經費開支,不進行經濟核算的文化、教育、衛生等單位
公用事業
(3) 個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仁義
(1) 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 〈方〉∶性情溫順,通達事理
生涯
(1) 指從事某種活動或職業的生活
從石磊溝回來以後, 黃老媽媽就重又過起了討飯生涯。——《黨員登記表》
(2) 指賴以維持生活的產業、財物
生涯罄盡
盛德
(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弊俗
(1).鄙陋的習俗。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誠宜正色矯而呵之,何謂同其波流,長此弊俗哉!” 林紓 《譯<塊肉餘生述>序》:“ 英倫 半開化時民間弊俗亦皎然揭諸眉睫之下。”
(2).指不良的習尚。《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二年》:“刺史 趙元楷 課父老服黃紗單衣迎車駕,盛飾廨舍樓觀,又飼羊百餘頭,魚數百頭以饋貴戚。上數之曰:‘……卿所為乃亡 隋 之弊俗也。’”
(3).指風氣敗壞的社會。《陳書·何之元傳》:“﹝ 梁高祖 ﹞生自布衣,長於弊俗,知風教之臧否,識民黎之情偽。” 宋 秦觀 《醫者》詩:“時遷聖徂遂幽昏,弊俗竊以資利源。”
明時
(1).闡明天時的變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時。” 孔穎達 疏:“脩治厤數以明天時也。”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治歷明時之本,固在於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時代。古時常用以稱頌本朝。《隸續·漢沛相范皮闕》:“嗟痛明時, 仲治 旡年。”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 嚴復 《戊戌八月感事》詩:“求治翻為罪,明時誤愛才。”
安忍
安於做殘忍的事;殘忍。《左傳·隱公四年》:“夫 州吁 ,阻兵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孔穎達 疏:“安忍,行虐事刑殺過度也。”《魏書·酷吏傳·崔暹》:“貪暴安忍,民庶患之。”《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十三年》:“夫絞以致斃,斬則殊形,除惡之體,於斯已極。梟首、轘身,義無所取,不益懲肅之理,徒表安忍之懷。” 胡三省 註:“忍,殘忍也。安忍,安於為殘忍之事。”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宋太師彥筠奉佛》:“然性安忍,所幸婢妾有小過,鞭捶備至。”
潛夫
隱者。 清 方文 《從子子唯園中作》詩:“勿使衡門延俗客,每將疑義問潛夫。” 清 金農 《題賣餅家壁》詩:“蔥肆漿房半故儒,康衢賣餅亦潛夫。”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 *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爭奈
怎奈;無奈。 唐 顧況 《從軍行》之一:“風寒欲砭肌,爭奈裘襖輕?” 宋 張先 《百媚娘》詞:“樂事也知存後會,爭奈眼前心裡?”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爭奈他自己不爭氣,終日在公館裡,同那些底下人鬼混。”
性質
(1).稟性;氣質。《荀子·性惡》:“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北齊書·堯雄傳》:“ 雄 雖武將,而性質寬厚,治民頗有誠信。” 元 白樸 《東牆記》第一折:“﹝ 秀英 ﹞年長一十九歲,生的性質沉重。” 徐特立 《國民外交》:“自留學 法國 者加多,西人深知華人性質, 日本 運動,遂難生效。”
(2).質地。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端硯:下巖色紫如豬肝,密理堅緻,溫潤而澤。儲水發墨,叩之有聲。但性質堅礦,斷裂,尤多瑕疵。”
(3).指事物的特性,本質。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蘆菔》:“蘆菔:性質宜沙地,栽培屬夏畦。” 魯迅 《三閒集·我和<語絲>的始終》:“看廣告的種類,大概是就可以推見這刊物的性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