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柵

作者:王禎 朝代:元代

水柵原文

山源洄洑溪澗空,兩岸對峙如崇墉。

傍田救旱無由供,上流作障憑地崇。

支分下灌畦磴重,臥邀沛澤真伏龍。

復有川水波濤洪,枚樁列植當要衝。

仍制石廩如合縱,要約中流無必東。

穿渠遠溉波溶溶,至今陸海稱秦中。

畎澮距川惟禹功,田間浚治方成農。

後世拒水能傍通,卻資沃灌開田封。

向來陂堨皆餘蹤,海內萬水空朝宗。

餘波儻使膏潤同,縱有湯旱無飢凶,坐令歲歲歌時豐。

富民有具今始逢,此柵功利將無窮。

詩詞問答

問:水柵的作者是誰?答:王禎
問:水柵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山源

(1).山的深處。 唐 賀知章 《望人家桃李花》詩:“山源夜雨渡仙家,朝發東園桃李花。”《宋史·禮志十六》:“此水出於山源,清澄甘潔。”

(2).指人中。唇上鼻下之間中央的凹陷處。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協昌期》:“鼻中隔之際,名曰山源。” 明 陳繼儒 《筆記》卷一:“ 紫微夫人 誥:‘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兩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

洄洑

亦作“ 洄澓 ”。湍急迴旋的流水。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 晉 徐榮 者, 琅琊 人。嘗至 東陽 ,還經 定山 ,舟人不慣,誤墮洄澓中。” 宋 蘇轍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 浙江 潮自 海門 東來,勢如雷霆,而 浮山 峙於江中,與 漁浦 諸山犬牙相錯,洄洑激射,歲敗公私船不可勝計。” 嚴復 《說詩用琥韻》:“譬比萬斛泉,洄洑生微瀾;奔雷驚電餘,往往造平淡。”

溪澗

兩山之間的河溝

兩岸

水流兩旁的陸地。《宋書·劉鍾傳》:“ 循 先留別帥 范崇民 以精兵高艦據 南陵 ,夾屯兩岸。” 唐 李白 《望天門山》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元 薩都剌 《江浦夜泊》詩:“棹歌未斷西風起,兩岸菰蒲雜雨聲。” 茅盾 《子夜》一:“現在沿這 蘇州河 兩岸的各色船隻都浮得高高地,艙面比碼頭還高了約莫半尺。”

對峙

相對聳立

山峽越來越狹,前面兩山對峙,看去連一扇大門那么寬也沒有,而門外完全是白霧。——劉白羽《長江三峽》

崇墉

高牆;高城。《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崇墉岡連以嶺屬,朱闕巖巖而雙立。” 張載 註:“墉,牆也。”《文選·左思<魏都賦>》:“於是崇墉濬洫,嬰堞帶涘。” 張載 註:“墉,城也。” 唐 杜甫 《劍門》詩:“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擄掠》:“昏 岱嶽 ,撼 東蒙 ,傾上郡,破崇墉。”

無由

沒有門徑或機會

相見無由

上流

(1) 上游

(2) 舊指社會地位高的

上流社會

(3) ∶上等;上品

上流作品

支分

(1).分割,分解。《戰國策·秦策三》:“ 秦 烏能 齊 縣衡 韓 魏 ,支分 方城 膏腴之地以薄 鄭 ?” 高誘 註:“支,言細散取之。” 唐 白居易 《花前感懷兼呈崔相公劉郎中》詩:“四時輪轉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長。”

(2).古代碎裂犯人肢體的一種酷刑。《後漢書·蘇竟傳》:“ 王氏 雖乘閒偷簒,而終嬰大戮,支分體解,宗氏屠滅。”《魏書·術藝傳·劉靈助》:“戰敗被擒,斬於 定州 ,傳首 洛陽 ,支分其體。”《資治通鑑·唐懿宗鹹通九年》:“今聞已有密敕下本軍,至則支分滅族矣!” 胡三省 註:“支分,謂被支解而支體異處也,即冎刑。”

(3).處置;安排。 唐 白居易 《自詠老身示諸家屬》:“支分閒事了,把背向陽眠。”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剪髮賣發》:“飢荒先自窘,那堪連喪雙親,身獨自,怎支分?”《天雨花》第二四回:“ 榮 妻答應廚下去,支分晚膳到來臨。”

(4).支使;分派。 元 關漢卿 《調風月》第一折:“等不得水溫,一聲要面盆;恰遞與面盆,一聲要手巾;卻執與手巾,一聲解紐門。使的人無淹潤,百般支分!” 明 湯顯祖 《南柯記·錄攝》:“支分各色人,遠遠去迎接。”

(5).支付;付給財物。 唐 陸贄 《賜吐蕃將書》:“贊普若須繒帛,朕隨要支分,多少之間,豈拘定限。” 宋 周密 《武林舊事·酒樓》:“又有小鬟,不呼自至,歌吟強聒,以求支分。”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泊淮》:“兼且小生看書之眼,並不認得等子星兒;一路上賺騙無多,逐日裡支分有盡。”

(6).分辯。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二折:“父親呵,你既然恁般發狠,怎教我不要半語支分?”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若是初檢時不曾審問,怕只怕再檢日怎支分?”

(7).猶分支。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策略》:“ 南山 在 陝西 西安府 之南…… 鎮安 、 洵陽 、 漢陰 、 石泉 、 洋縣 各山,皆其支分別派。”

沛澤

(1).沼澤,水草茂密的低洼地。《管子·揆度》:“燒山林,破增藪,焚沛澤,逐禽獸。”《公羊傳·僖公四年》:“﹝ 桓公 ﹞於是還師濱海而東,大陷於沛澤之中。”《孟子·滕文公下》:“邪説暴行又作,園囿、污池、沛澤多而禽獸至。”

(2).指古代 沛邑 的大澤。傳說為 漢高祖 斬白蛇之處。 漢 班彪 《王命論》:“ 唐 據火德,而 漢 紹之。始起 沛澤 ,則神母夜號,以彰 赤帝 之符。” 唐 駱賓王 《上齊州張司馬啟》:“鹿走 周 原,輔 秦 圖而興霸;蛇分 沛澤 ,翼 唐 運以基皇。”

(3).盛大的恩澤。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一:“六十餘年,幽枉無訴,宜沾沛澤,用慰泉扃。” 清 張遂辰 《屯房行》:“風雷雖行沛澤遠,氓愚無知或驚喘。”

伏龍

(1).潛伏著的龍。比喻隱居待時的賢者。 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之六:“伏龍一奮躍,鳳雛亦飛翔。”參見“ 伏龍鳳雛 ”。

(2).指灶神。 宋 洪邁 《容齋四筆·伏龍肝》:“伏龍在,不可移作。所謂伏龍者,灶之神也。”

(3).陰陽家的禁忌日之一。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今陰陽家禁忌,可謂極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龍禁、楊公忌……鹹池、伏龍。”

水波

水的波浪。亦指水

列植

成行的種植。《晉書·馬隆傳》:“服喪三年,列植松柏。”《南史·顧憲之傳》:“ 宋 時其祖 顗之 嘗為吏部,於庭列植嘉樹。” 唐 盧綸 《蕭常侍癭柏亭歌》:“雲翻浪卷不可識,鳥獸成形花列植。”

要衝

多條重要道路會合的地方

鎮江為南北要衝,奸人不時窺伺。——《隔簾花影》

石廩

山峰名。 衡山 五峰之一。因形似倉廩而得名。 唐 韓愈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江南道十二·湘潭縣》:“ 衡山 石廩峰 最高,巨木千尋,蛟井連屬。”

合縱

又寫作“合從”。戰國時蘇秦遊說六國諸侯實行縱向聯合與秦國對抗的政策。南北為縱,東西為橫。參見“連橫”條

合縱於楚。——《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與楚合縱。

合縱者為楚。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史記·魏公子列傳》

要約

(1).立盟;立約;約定。《史記·蘇秦列傳》:“要約曰:‘ 秦 攻 楚 , 齊 魏 各出鋭師以佐之。’”《舊唐書·崔胤傳》:“臣今見與 茂貞 要約,釋兩地猜嫌,早致萬乘歸京,以副八紘懇望。”《朱子語類》卷二二:“如今人與人要約,當於未言之前,先度其事之合義與不合義。”

(2).指契約、盟約。《明史·外國傳三·日本》:“ 宣德 初,申定要約,人毋過三百,舟毋過三艘。”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緬甸東北兩路地形考》:“ 緬 目 渺茫莫 報曰:‘願以兩軍適中地,築壇受要約。’”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三:“她便和 慧修 要約:不可在學校里看。”

(3).控制;約束。《資治通鑑·周赧王四十二年》:“王之地一經兩海,要約天下。” 胡三省 註:“要約,猶約束也。” 清 唐甄 《潛書·尚治》:“廉恥之心亡,要約之意輕。”

(4).邀約;邀請。《續資治通鑑·宋仁宗皇佑四年》:“ 交趾 累移文乞會兵討賊,而朝廷久未報。觀其要約甚誠,縱未能滅賊,亦可使相離貳。”

(1).簡約洗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故為情者要約而寫真,為文者淫麗而煩濫。”

(2).猶要緊。 宋 朱熹 《近思錄》卷三:“學者先須讀《語》《孟》,窮得《語》《孟》,自有要約處,以此觀他經,甚省力。”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

大石當中流。——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2) 江河的中段

長江中流

(3) 中等

無必

謂沒有成見。 宋 蘇軾 《鮮于侁左諫議大夫梁燾右諫議大夫制》:“朕之於事,無必無我,可則行之,否則更之。”

溶溶

(1) 寬廣的樣子

江水溶溶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楚辭·九嘆·愍命》

(2) 水緩緩流動的樣子,也用來形容月光蕩漾

二川溶溶,流入宮牆。——唐· 杜牧《阿房宮賦》

月色溶溶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陸海

(1).物產富饒之地。《漢書·地理志下》:“﹝ 秦 地﹞有 鄠 杜 竹林, 南山 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 顏師古 註:“言其地高陸而饒物產,如海之無所不出,故云陸海。”《水滸傳》第一○五回:“ 宛州 山水盤紆,丘原膏沃,地稱陸海。”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十:“陸海從來沃野多,居民竟未識嘉禾。”

(2). 南朝 梁 鍾嶸 對 晉 代文學家 陸機 有“ 陸 才如海”之贊語。見《詩品》卷上。後因以“陸海”比喻富於文才。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 潘 江,各傾 陸 海云爾。”

(3).借指 陸機 ,以喻稱富於文才的人。 前蜀 貫休 《贈抱麻劉舍人》詩:“ 雙溪 逢 陸 海, 荊渚 遇 平津 。”

秦中

(1).古地區名。指今 陝西 中部平原地區,因 春秋 、 戰國 時地屬 秦國 而得名。也稱 關中 。《史記·封禪書》:“ 杜主 ,故 周 之右將軍,其在 秦中 最小鬼之神者。”《漢書·婁敬傳》:“ 秦中 新破,少民,地肥饒,可益實。” 顏師古 註:“ 秦中 謂 關中 ,故 秦 地也。” 唐 張說 《早渡蒲關》詩:“鳴鑾下 蒲阪 ,飛斾入 秦中 。” 明 陸采 《明珠記·訪俠》:“你是長吟 洛下 ,避俗 秦中 ,隱跡 青城 。”

(2).指 秦二世 胡亥 。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匡衡守正》:“《郊祀志》: 南山 巫祠 秦中 。 秦中 者, 二世皇帝 也。以其彊死,魂魄為厲,故祠之。”

畎澮

亦作“甽澮”。1.田間水溝。泛指溪流、溝渠。《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 鄭玄 註:“畎澮,田間溝也。”《漢書·李尋傳》:“今 汝潁 畎澮皆川水漂踴,與雨水並為民害。” 顏師古 註:“畎澮,小流也。” 三國 魏 阮籍 《元父賦》:“甽澮不暢,垢濁寔臻。” 宋 王禹偁 《醴泉無源賦》:“任 大禹 之功深,寧歸畎澮;縱 張騫 之力盡,曷識根源?” 清 顧炎武 《常熟縣耿侯橘水利書》詩:“畎澮遍中原,粒食詒百姓。”

(2).疏浚。 唐 韓愈 孟郊 《秋雨聯句》:“憂魚思舟檝,感 禹 勤畎澮。” 宋 范仲淹 《上呂相公並呈中丞諮目》:“畎澮之事,職在郡縣。”

(3).喻平庸。 南朝 梁 何遜 《臨行公車》詩:“以茲畎澮質,重與滄溟舍。” 唐 元稹 《獻滎陽鄭公》詩:“自傷才畎澮,其奈贈珠何!”

禹功

指 夏禹 治水的功績。《左傳·昭公元年》:“美哉 禹 功,明德遠矣。微 禹 ,吾其魚乎!” 清 戴名世 《楊維岳傳》:“踐土而思 禹 功,食粟而思 稷 德。”

田間

(1) 田地里

田間勞動

田間管理

(2) 農村;鄉間

治方

治理國家的方略。《荀子·成相》:“請成相,言治方,君論有五約以明。”《梁書·武帝紀中》:“朕以寡薄,昧於治方。”

後世

(1) 所有相繼的世代

後世之謬其傳。——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後世之君。——清· 黃宗羲《原君》

(2) 又

曠後世而不聞。

後世且行之。——清· 劉開《問說》

為了後世的利益

(3) 後代

後世子孫

水能

適用於重力作用的水的落差

傍通

(1).四方通達,暢通。 三國 魏 阮籍 《東平賦》:“四時儀其象,陰陽畼其氣,傍通迴盪,有刑有德。”《文選·郭璞<江賦>》:“爰有 包山 洞庭, 巴陵 地道,潛逵傍通,幽岫窈窕。” 李善 註:“潛行水底,雲無所不通,號為地脈。”

(2).謂學問廣博通達。《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 李善 註:“言足下傍通眾藝。”《陳書·儒林傳·顧越》:“ 越 少孤,以勤苦自立,聰慧有口辯,説《毛氏詩》,傍通異義, 梁 太子詹事 周捨 甚賞之。”《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猶喜 白氏 女工精絶,翰墨傍通。”

謂靠近四方通達之地。《管子·兵法》:“一氣專定,則傍通而不疑;厲士利械,則涉難而不匱。”

沃灌

沃,以水洗手。灌,通“盥”,洗

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捅覆,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僵臥孤村不自哀。——陸游《示兒》

持湯沃盥。——《資治通鑑·唐紀》

開田

墾荒為田。《管子·問》:“問理園圃而食者幾何家?人之開田而耕者幾何家?士之身耕者幾何家?”《漢書·食貨志下》:“初置 張掖 、 酒泉郡 ,而 上郡 、 朔方 、 西河 、 河西 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 顏師古 註:“開田,始開屯田也。” 唐 韓愈 《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得益開田四千頃,則盡可以給塞下五城矣。”

向來

(1) 一貫如此

(2) 先前

向來之煙霞。——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向來不過籠絡耳。——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陂堨

蓄水塘。 晉 杜預 《論水利疏》:“陂堨歲決,良田變生蒲葦。” 宋 蘇轍 《戲作家釀》詩之二:“今年利陂堨,碓聲喧里閭。”《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五年》:“廣屯田,興陂堨。” 胡三省 註:“以土壅水曰堨。” 元 王禎 《農書》卷三:“民間所自為溪堨水盪,難以數計,大可灌田數百頃,小可溉田數十畝,若溝渠陂堨上置水閘,以備啟閉,若塘堰之水,必置溷竇,以便通洩。”

海內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海內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大亂。——《資治通鑑》

朝宗

(1).古代諸侯春、夏朝見天子。後泛稱臣下朝見帝王。《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 唐 李舟 《為崔大夫請入奏表》:“將臨元會之期,倍切朝宗之戀。” 宋 陸游 《福建到任謝表》:“鹹造在廷,甫遂朝宗之願。” 明 李攀龍 《上朱大司空》詩:“轉餉十年軍國壯,朝宗萬里帝圖雄。”

(2).指下屬進見長官。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太傅 河南 褚裒 ,簡穆有器識,時為 豫章 太守,出朝宗 亮 ( 庾亮 )。”

(3).比喻小水流注大水。《書·禹貢》:“ 江 漢 朝宗于海。” 孔穎達 疏:“朝宗是人事之名,水無性識,非有此義。以海水大而 江 漢 小,以小就大,似諸侯歸於天子,假人事而言之也。” 唐 張九齡 《餞王司馬入計同用洲字》詩:“獨嘆 湘江 水,朝宗向北流。” 清 李漁 《奈何天·崖略》:“造物從來不好色,磨滅佳人,使盡罡風力。萬淚朝宗 江 海溢,天公只當潮和汐。” 黃藥眠 《我夢》詩:“我夢作羽薄的白雲,飄流光海無蹤--但我終是江波一滴,向著大海朝宗!”

儻使

倘使,倘若。 唐 孟雲卿 《途中寄友人》詩:“儻使長如此,便堪休去程。” 清 秦曾熙 《小螺庵病榻憶語跋》:“儻使得賦于歸,以其所以事父母者事翁姑,則宗族間詎不又嘖嘖稱賢婦歟?”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儻使置身當時,與古民同其憂患,則頹唐侘傺,復遠念 盤古 未生,斧鑿未經之地,又事之所必有者已。”

膏潤

(1).指使草木滋潤生長的雨露和養料。亦借喻對人的恩惠。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政無膏潤,形於篇章矣。” 宋 蘇轍 《寒食贈游壓沙諸君》詩:“微風細雨膏潤足,枝頭萬萬排明珠。” 元 王禎 《農書》卷三:“夫埽除之猥,腐朽之物,人視之而輕忽,田得之為膏潤。”

(2).含水分多,不乾燥。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二》:“﹝栽竹﹞暑月尤宜,蓋土膏潤而雨澤多也。” 鄭振鐸 《劫中得書記·讀書志》:“飯後微雨,地膏潤若暮春時節。”

(1).雨露滋潤草木。亦借喻對人施以恩惠。《詩·小雅·黍苗序》:“黍苗,刺 幽王 也,不能膏潤天下。” 鄭玄 箋:“膏潤者,以君之恩惠及下,似雨澤之潤於物。然水之潤物,又似脂膏,故言膏潤也。”《漢書·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膏潤並愛,跂行畢逮。”《隋書·音樂志上》:“大禮與天地同節,大樂與天地同和,禮意風猷,樂情膏潤。” 唐 柳宗元 《代韋中丞賀元和大赦表》:“太陽既昇,煦育資始,霈澤斯降,膏潤無遺。”

(2).使潤澤。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復問須油安用?曰:‘吾遍體創裂,藉此膏潤,則痛少差耳。’”

飢凶

五穀不熟,年成很壞。飢,通“ 飢 ”。《後漢書·侯霸傳》:“ 歆 ( 韓歆 )又證歲將飢凶,指天畫地,言甚剛切,坐免歸田裡。” 宋 葉適 《沉仲一墓志銘》:“天行或飢凶,民利慾建置,君率先推與無疑。”

坐令

猶言致使;空使。 唐 韓愈 《贈唐衢》詩:“胡不上書自薦達,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劉基 《結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坐令洋貨日報關,萬巧千奇無不備。”

時豐

豐年。 唐 韋應物 《驪山行》:“時豐賦斂未告勞,海闊珍奇亦來獻。” 唐 白居易 《歸來二周歲》詩:“時豐實倉廩,春暖葺庖廚。”

富民

(1).使民殷富。《荀子·王制》:“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筐篋,實府庫。”《魏書·高祖紀上》:“今遣使者,循行州郡,與牧守均給天下之田,還受以生死為斷,勸課農桑,興富民之本。” 宋 蘇軾 《李之純戶部侍郎制》:“興利以富民,不如省事而民自富;廣求而豐國,不如節用而國自豐。”

(2).富裕之民。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子兵法·吳問》:“公家貧,其置士少,主僉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國。”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卷上:“ 長安 富民 王元寶 、 揚崇義 、 郭萬全 等,國中巨豪也。” 清 吳敏樹 《黃特軒傳》:“彼貧民怨恨富民,而欲壞之久矣。”

功利

(1) 功名利祿。多含貶義

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莊子·天地》

(2) 功業所帶來的利益

民知誅罰之皆起於身也,故疾功利於業,而不受賜於君。——《韓非子·難三》

無窮

沒有窮盡;沒有止境

接天蓮葉無窮碧。——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樂亦無窮。——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無窮逸致。——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受享無窮。——清· 黃宗羲《原君》

傳之無窮。

後患無窮

無窮的悔恨

詩詞推薦

  • 奉禮歌

    佚名宋代〕葭飛璇龠,孕初陽。雲絕清台、薦景祥。風應律,日重光。歲功順,底金穰,壽而康。庭壺樂無疆。皇展報,新禮
  • 抱沖室

    乾隆清代〕山陰幾架房,高下隨山勢。升降總拾級,得平書室置。即此生白中,實具抱沖意。然吾有進焉,詎惟攬景際。受人
  • 定州詠宋事

    乾隆清代〕元豐炮石守城資,南渡於斯概棄之。臥塌不容鼾睡者,建隆雄語那重思。
  • 別由正

    鄒浩宋代〕許汝相望無百里,政聲文譽益驚人。豈知今日俱長路,重慰平生仰後塵。雲澹京黃書鵠舉,風回漢水白鷗馴。歸來
    水柵原文_水柵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通判弟隨亨書感韻

    柴望宋代〕風沙萬里夢堪驚,地老天荒只此情。世上但知王蠋義,人間惟有伯夷清。堂前歸燕春何處,花外啼鵑月幾更。莫話
  • 庚午春作

    釋行海宋代〕槜李當年是越鄉,客情何事忽清涼。霜催燕子歸南國,露逼蟲聲上北堂。野外幾重秋水白,天涯一片暮雲黃。年年
  • 商人婦

    孫華孫〔元代〕妾年將及笄,嫁與東家兒。東家見,販江西,夫婦五年三別離。江西娼家花滿蹊,不知今年歸不歸。春來還為作春
    水柵原文_水柵的賞析_古詩文
  • 己卯夏憂雨偶作

    杜范宋代〕昨者憂不足,今者厭有餘。垂垂匝曉夕,灩灩平澮渠。苗事方用壯,過潦非所虞。但慮盈與虧,理或相乘除。它日
  • 破賊凱歌八章·其八

    李正民宋代〕皇朝德澤浸寰瀛,偽虜乘時敢抗衡。南北生民皆赤子,自然不戰屈人兵。
  • 譙修職輓詩

    魏了翁宋代〕風高鴻影只,秋迥鶚飛雙。桐帽人耆耈,綸封澤駿寵。歐書曾肆力,古調罕同腔。且幸碑銘識,無從親扣撞。
  • 鹿台止作二首

    釋行海宋代〕九州煙景雜塵埃,自愛吾廬住鹿台。百計不如歸最好,五行只可問無災。野園日暖花爭發,貪屋春深燕自來。王戴
    水柵原文_水柵的賞析_古詩文
  • 相和歌辭。胡無人行

    聶夷中唐代〕男兒徇大義,立節不沽名。腰間懸陸離,大歌胡無行。不讀戰國書,不覽黃石經。醉臥鹹陽樓,夢入受降城。更願
    水柵原文_水柵的賞析_古詩文
  • 蠟梅四絕

    楊冠卿宋代〕阿嬌厭貯黃金屋,洗尺鉛華兒女妝。香魂寒夜伴幽獨,青燈相對吟胡床。
    水柵原文_水柵的賞析_古詩文
  • 行香子 以上八首見春花集卷十二

    明本元代〕松嫩堪餐。竹密須刪。息塵緣、何事相干。心超物外,身處人間。有十分清,十分淡,十分閒。學道非難。守道多
  • 正仲見贈依韻和答

    梅堯臣宋代〕平生好書詩,一意在抱槧。既無鈌雲劍,身世遭黮黭。恥游公相門,甘自守恬淡。妻孥每寒飢,內愧劇剜憯。時賴
  • 杭州燕思閣分題四首·其三·五言得歸字

    沈遘宋代〕相識已恨晚,相從每嫌稀。如何復相失,頓與中懷違。淮江風波接,來雲遠我圻。一朝晤語隔,詎能忘嘆欷。置酒
  • 飛雲山

    李時亮宋代〕曳曳溶溶繞翠微,朝朝暮暮滿山飛。於今待汝為霖雨,莫向山中變白衣。
  • 柳初新

    沈蔚宋代〕楚天琴來駕春相琴送。半醉側、琴冠重。瑤台清宴,群仙戲手,剪出彩衣猶動。誰拂瑤琴巧弄。舞丹山、三千雛鳳
    水柵原文_水柵的賞析_古詩文
  • 乾隆清代〕便作連陰審無礙,遂逢快霽信宜時。今年天眷有如此,何以承之自忖之。
  • 浣溪沙 廣陵席上賦別三首

    張翥元代〕偶約尊前已目成。琵琶私語更分明。如今翻作斷腸聲。彩扇舊歌憐楚楚,青樓薄倖怨卿卿。海枯石爛古今情。
    水柵原文_水柵的賞析_古詩文
水柵原文_水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