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一指當人前,不見泰山高。

離婁閉目時,詎可察秋毫。

至人用心鏡,萬物不能逃。

王者明四目,智燭良獨操。

茲閣名心遠,寓意豈在遙。

結搆山之巔,俯仰近雲霄。

況值三秋深,天氣高泬寥。

葉落萬林疏,憑眺心神超。

伊余有遠思,匪戀物華撩。

或情有壅蔽,或民嗟苦勞。

或賢當登進,轉令在下僚。

或時雖小安,遽益志氣驕。

見理有不周,愆尤自此招。

辯言有未當,是非致混淆。

心遠之謂何,豈謂盻荒郊。

即事因自儆,此樂非游遨。

詩詞問答

問:《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四

參考注釋

一指

(1).一個指頭。《孟子·告子上》:“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翁聞,笑而下樓,以一指提之而上,視器如一升許,而二人飲之終日不盡。” 宋 蘇轍 《御風辭》:“子輕如鴻毛,彼將以為千石之鐘;子細如一指,彼將以為十仞之墉。”

(2).一次指點,或一下指向。 漢 王充 《論衡·程材》:“直言一指,觸諱犯忌。”《晉書·苻生載記》:“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天戈一指士爭奮,鼠竄狼奔返 晉陽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們腳上的夥計們回來了?’”

(3).《莊子·齊物論》:“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此謂天下雖大,一指可以蔽之;萬物雖多,一馬可以理盡,故無是無非。後因以“一指”為齊是非得失之典實。 晉 潘岳 《秋興賦》:“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於一指。”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虛以同條,齊得失於一指者,愛惡未始有所繫,窮通不足以滑和。”參見“ 一指馬 ”。

(4).一個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

當人

值班的人。 元 楊顯之 《酷寒亭》楔子:“ 張千 ,就著的當人押解他迭配 沙門島 去,疾去早來者。”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泰山

(1) 東嶽,中國五嶽之首,中國名山,海拔1524米,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蹟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

(2) 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有眼不識泰山

(3) 妻父的代稱

呼妻父為泰山,一說雲,泰山有丈人峰。—— 晁說之《晁氏客語》

離婁

(1).雕鏤交錯分明貌。《玉台新詠·古詩八首·四坐且莫喧》:“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聯。” 吳兆宜 注引 賈誼 《簴賦》:“妙雕文以刻鏤。” 宋 王禹偁 《月波樓詠懷》:“平遠無林木,一望同離婁。”參見“ 離樓 ”。

(2).謂刻意修飾。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效難》:“故淺美揚露,則以為有異;深明沉漠,則以為空虛;分別妙理,則以為離婁。” 劉昞 註:“研精至理,狀似離婁。” 章炳麟 《東夷》詩:“下讀更上迻,文采相離婁。”

(3).猶糾纏。

(4).傳說中的視力特強的人。《孟子·離婁上》:“ 孟子 曰:‘ 離婁 之明, 公輸子 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焦循 正義:“ 離婁 ,古之明目者, 黃帝 時人也。 黃帝 亡其玄珠,使 離朱 索之。 離朱 ,即 離婁 也,能視於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如此則使 離婁 督繩, 公輸 削墨,雖崇臺五層,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唐 韓愈 《明水賦》:“形象未分,徒騁 離婁 之目。”

(5).藥草名。用作腐蝕藥,又為芥癬頑瘡藥。

詎可

豈可。《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詎可知,而閉長者乎?”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音容不接祗隔夜,凶訃詎可相尋來。” 清 戴名世 《吳江兩節婦傳》:“新婦所以不死者,將代吾夫以事其母,詎可失節他適!”

秋毫

秋季鳥獸的毫毛。形容極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記·項羽本紀》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規蹈矩無損秋毫

至人

(1).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莊子·齊物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 河 漢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莊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

(2).舊指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論》:“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 司馬貞 索隱引 張機 曰:“體盡於聖,德美之極,謂之至人。”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若夫 鄭 聲,是音聲之至妙。妙音感人,猶美 * 志,耽槃荒酒,易以喪業,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心鏡

(1).佛教語。指清淨之心。謂心淨如明鏡,能照萬象,故稱。《圓覺經》卷上:“慧目肅清,照曜心鏡。”《晉書·王湛王國寶等傳論》:“ 國寶 檢行無聞,坐升彼相,混暗識於心鏡,開險路於情田。”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開心鏡,靜觀消長,閒考虧盈。”

(2).心裡洞察。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誄》:“心鏡萬機,攬照下情。”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賦》:“故學不常師,而心鏡羣籍;理不啟問,而情炤諸密。” 唐 李德裕 《上尊號玉冊文》:“智燭千里,動必察微;心鏡萬機,物來斯應。”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王者

(1).帝王,天子。《公羊傳·成公元年》:“然則曷為不言 晉 敗之?王者無敵,莫敢當也。”《史記·伯夷列傳》:“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也。” 唐 張說 《奉和千秋節宴應制》:“五德生王者,千齡啟聖心。” 清 凌揚藻 《蠡勺編·僣立楚齊策文》:“職在牧民,廼知王者為通器。”

(2).指同類中之特出而無與倫比者。 宋 歐陽修 《漁家傲》詞:“顏色清新香脫灑。堪長價,牡丹怎得稱王者!”

(3).錢的別稱。 唐 李冗 《獨異志》卷中:“ 唐 富人 王元寳 , 玄宗 問其家財多少?曰:‘臣請以一縑繫陛下南山一樹,南山樹盡,臣縑未窮。’時人謂錢為‘王者’,以有‘元寳’字也。”

謂以王道治天下之君主。《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邢昺 疏:“言如有受天命而王天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 宋 蘇轍 《新論中》:“當 戰國 之強,諸侯無道,然 孟子 亦以為有王者起。”

四目

(1).四隻眼睛;兩雙眼睛。《周禮·夏官·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 孫詒讓 正義:“黃金四目者,鑄黃金為目者四,綴之面閒,若後世假面具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太清 無奈,四目相覷,怏怏走出去了。”

(2).能觀察四方的眼睛。《書·舜典》:“詢於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孔 傳:“廣視聽於四方,使天下無壅塞。” 孔穎達 疏:“明四方之目,使為己遠視四方也。”《舊唐書·文苑傳下·唐次》:“尚復廣四目,周四聰,制理皆在於未萌,作范將垂於不朽。”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為心賦》:“視以四目,而明乎中外;聽以四聰,而達乎遠邇。”

智燭

謂智慧能明察一切,如燭照物。 漢 揚雄 《法言·修身》:“仁,宅也;義,路也;禮,服也;智,燭也;信,符也。” 李軌 註:“智如燈燭,可以照察。” 唐 劉禹錫 《謁柱山會禪師》詩:“曈曈揭智燭,照使出昏昧。”《參同契》卷下“孔竅其門,智者審思,以意參焉” 元 陳致虛 註:“孔竅者,包括玄妙之深,實大海之梯航,為昏衢之智燭。”

獨操

單獨把持。《管子·輕重丁》:“動之以言,潰之以辭,可以為國基。且君幣籍而務,則賈人獨操國趣;君穀籍而務,則農人獨操國固。”

心遠

(1).心情超逸;胸懷曠達。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體清心遠,邈難極兮。”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五:“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繫》:“不獨江天解空闊,地偏心遠似 陶潛 。”

(2).智慮深遠。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詩》:“有問心遠之義於 胡文定公 者,公舉 上蔡 語曰:‘莫為嬰兒之態,而有大人之器;莫為一身之謀,而有天下之志;莫為終身之計,而有後世之慮。’此之謂心遠。”

(3).感情疏遠。《 * 詞話》第三八回:“到如今當面對語,心隔千山,隔著一堵牆,咫尺不得相見,心遠路非遙。”

寓意

寄託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深遠

結搆

見“ 結構 ”。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雲霄

(1) 雲塊飄浮的高空

三三兩兩的鳴鳥沖向雲霄

哭聲直上乾雲霄。——唐· 杜甫《兵車行》

上乾雲霄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 舊時比喻極高的地位

秋深

深秋。指晚秋時節。 南朝 陳 陳叔齊 《籟紀》:“擣衣者,秋深治衣之聲也。” 唐 劉長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樓》詩:“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唐 李紳 《重別西湖》詩:“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天氣

在較短時間內特定地區的大氣狀況;氣象情況

泬寥

亦作“ 泬漻 ”。1.清朗空曠貌。《楚辭·九辯》:“泬寥兮天高而氣清。” 王逸 註:“泬寥,曠盪空虛也。或曰,泬寥猶蕭條。蕭條,無雲貌。” 明 劉基 《獨冷先生傳》:“風蕭蕭兮吹我衣,高寥泬漻兮逝將安歸。”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五》:“聖人之瞰天下,猶空谷之於萬物也,泬寥之氣滿乎中而鞺鞳之聲應乎外。”

(2).指晴朗的天空。 南朝 梁 江淹 《學梁王兔園賦》:“仰望泬寥兮數千尺。” 清 錢謙益 《後觀棋絕句》:“寂寞枯枰響泬漻, 秦淮 秋老咽寒潮。”

(3).形容心情寂寞孤獨。 唐 陸龜蒙 皮日休 《寒夜聯句》:“我思方泬寥,君詞復淒切。” 前蜀 韋莊 《撫盈歌》:“鑾輿去兮蕭屑,七絲斷兮泬寥。”

憑眺

居高遠望(多指欣賞風景)

神超

精神飛逸。 唐 陸龜蒙 《和傷開元觀顧道士》:“何事神超入杳冥,不騎孤鶴上三清。” 明 屠隆 《綵毫記·遊玩月宮》:“裂青天叫雲玉笛,散瑤臺泣露瓊簫,蛻盡炎囂,颯爾神超。”

伊余

自指,我。 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伊余小子,恃寵驕盈。” 五代 貫休 《古離別》詩:“只恐 長江 水,儘是兒女淚。伊余非此輩,送人空把臂。” 明 劉基 《北上感懷》詩:“伊余朽鈍材,嬾拙更無比。”

遠思

(1).從長遠考慮。《漢書·文帝紀》:“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無有所隱。” 唐 韓愈 《與少室李拾遺書》:“必望審察而遠思之,務使合於 孔子 之道。”

(2).指深遠的思慮。 明 高啟 《晚晴遠眺》詩:“ 楚 天無物不堪詩,登眺唯愁動遠思。” 清 黃鷟來 《秋日寄淮陰》詩:“西風吹鴻雁,惻愴多遠思。”

物華

(1).自然景物。 南朝 梁 柳惲 《贈吳均》詩之一:“離念已鬱陶,物華復如此。” 唐 杜甫 《曲江陪鄭南史飲》詩:“自知白髮非春事,且盡芳樽戀物華。”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清 金農 《游竇氏別圃》詩:“駘盪春遊戀物華,已忘寄跡在天涯。”

(2).物的精華。參見“ 物華天寶 ”。

壅蔽

隔絕蒙蔽。多指用不正當手段有意隔絕別人的視聽,使人不明真相

趙高專權自恣,壅蔽大臣。——《漢書·劉向傳》

嗟苦

嗟嘆勞苦。《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嗟苦先生兮,獨離此咎。”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嗟,咨嗟。苦,勞苦。”《說唐》第三五回:“ 化及 令家將速至 瓜州 ,備辦彩船千隻,游於江中。勞民傷財,百姓嗟苦。”

登進

(1).升進;使上前。《書·盤庚中》:“ 盤庚 乃登進厥民。” 孔 傳:“升進,命使前。” 孔穎達 疏:“ 盤庚 乃升進其民,延之使前,而眾告之。”

(2).引申為舉用,進用。《漢書·劉向傳》:“稱譽者登進,忤恨者誅傷。”《明史·選舉志一》:“學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進之。” 清 歐陽巨源 《<官場現形記>序》:“其後選舉之法興,則登進之途雜。”

在下

稱呼自己的謙詞

在下姓許名宣

或時

有時。《史記·汲鄭列傳》:“丞相 弘 燕見,上或時不冠。”《後漢書·朱穆傳》:“及壯耽學,鋭意講誦,或時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顛隊阬岸。”《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或時看到鬧處,不覺心癢,口裡漏出著把來指手畫腳教人,定是尋常想不到的妙著。”《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那簾內或時巧囀鶯喉,唱一兩句詞兒。”

志氣

積極上進或做成某事的決心和勇氣

人小志氣大

不周

(1).不合。《楚辭·離騷》:“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 彭鹹 之遺則。” 王逸 註:“周,合也。” 漢 班固 《典引》:“ 司馬相如 洿行無節,但有浮華之辭,不周於用。”

(2).不至,不到。《漢書·敘傳上》:“道悠長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 顏師古 注引 劉德 曰:“周,至也。”

(3).不齊全;不周到。《後漢書·劉虞傳》:“﹝ 虞 ﹞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 瓚 亦上 虞 稟糧不周,二奏交馳,互相非毀,朝廷依違而已。” 宋 司馬光 《貯瞻堂記》:“ 河南 進士 宋師中 、 李徹 與其鄉里士民之眾以書抵 光 曰:‘公再為宰相,三守 洛都 ,雖惠化徧天下,靡有不周,而在 洛 為多。’”《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奉侍公婆是我兩個的第一件事,但有不周,許你責備。”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二家鄰居》:“那箇中學生似的矮小男人,還時常為了這事責備妻子,怪她對父親侍候不周。”

(4).風名。《文選·揚雄<校獵賦>》:“帝將惟田於靈之囿,開北垠,受不周之制,以奉終始 顓頊 , 玄冥 之統。”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西北為不周風,謂冬時也。” 晉 楊泉 《物理論》:“西北不周,方潛藏也。”參見“ 不周風 ”。

(5).山名。見“ 不周山 ”。

愆尤

罪過

卒無補於鳳規,只以昭其愆尤。——張衡《東京賦》

辯言

(1).巧偽之言,美麗動聽而奸詐虛偽的言詞。《書·太甲下》:“君罔以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 孔 傳:“利口覆國家,故特慎焉。”

(2).指巧言。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 鏡機子 曰:‘夫辯言之艷,能使窮澤生流,枯木發榮。’”

是非

(1) 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是非問題

(2) 口舌;糾紛

搬弄是非

(3) 評論;褒貶

不屑隨人是非

混淆

(1) 混雜,使界限不分明

混淆黑白

(2) 製造混亂蒙蔽人

混淆視聽

謂何

如何;為何。《詩·小雅·節南山》:“赫赫 師尹 ,不平謂何!” 鄭玄 箋:“謂何,猶云何也。”《史記·禮書》:“ 孝文 好道家之學,以為繁禮飾貌,無益於治,躬化謂何耳,故罷去之。” 張守節 正義:“是躬化節儉,謂何嫌耳,不須繁禮飾貌也。”《漢書·禮樂志》:“泊如四海之池,徧觀是邪謂何?”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謂何,當如之何也。”

荒郊

荒涼的郊野

荒郊野外

事因

事情的原委、因由。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二:“今京降官罷相,乃止有麻制,又録黃各一道,並無事因。”《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出身傳前集》:“茶湯以罷交盂酒,酒至三杯説事因。”

游遨

嬉遊;遊逛。《三國志·魏志·吳質傳》“封列侯” 南朝 宋 裴松之 註:“始 質 為單家,少游遨貴戚間,蓋不與鄉里相沉浮。” 唐 虛中 《贈秀才》詩:“ 筠陽 多勝致,夫子縱游遨。”參見“ 遨遊 ”。

亦作“ 游敖 ”。亦作“ 游驁 ”。漫遊,遊歷。《詩·齊風·載驅》:“ 魯 道有盪, 齊子 游敖。”一本作“ 游遨 ”。 朱熹 集傳:“游遨,猶翱翔也。” 陳奐 傳疏:“游敖,猶敖游也。”《鶡冠子·王鈇》:“游敖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愛,禍災同憂。”《呂氏春秋·察今》“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漢 高誘 註:“驁,千里馬名也。王者乘之游驁,因曰驥驁也。”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上》:“乘良策肥,千里游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左太沖 絶醜,亦復效 岳 游遨,於是羣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明 陳獻章 《漫題》詩之二:“飯蔬食飲水,曲肱謝游遨。”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然而鵾鵬化焉,蛟龍藏焉,萬寶之都,而吞舟之魚所樂而游遨也。” 清 唐孫華 《時世公子行》:“昔聞承平貴公子,軟裘寶馬夸游敖。”

詩詞推薦

  • 朱復之宋代〕忽聽夏禽三五弄,新紅突過石榴枝。
    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原文_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謝敬之題南康縣劉清老園

    戴復古宋代〕劉子隱居地,真如李願盤。萬松春不老,多竹夏生寒。卜築世情遠,登臨客慮寬。題詩疥君壁,聊以記游觀。
    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原文_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的賞析_古詩文
  • 孺人陳氏輓詞

    樓鑰宋代〕令子齊年好,相從識壺彜。蕭生結綬日,孟母卜鄰時。未下升堂拜,俄聞陟屺悲。天涯致芻束,淚落薤歌辭。
  • 春燕

    劉兼唐代〕多時窗外語呢喃,只要佳人卷繡簾。大廈已成須慶賀,高門頻入莫憎嫌。花間舞蝶和香趁,江畔春泥帶雨銜。棲息
    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原文_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的賞析_古詩文
  • 行路難·無心律·存十二首·其十一·第十五

    敦煌曲子唐代〕君不見。無心之大禪。無緣無相離中邊。無相非相非無相。無緣非緣非不緣。沖徽寂寞同真際。虛凝冥杳契幽玄。
  • 晨起白雲樓寄龍興江準上人兼呈竇秀才

    許渾唐代〕茲樓今是望鄉台,鄉信全稀曉雁哀。山翠萬重當檻出,水華千里抱城來。東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殘客未回。欲吊
    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原文_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的賞析_古詩文
  • 水龍吟

    孔夷宋代〕歲窮風雪瓢零,望迷萬里雲垂凍。紅綃碎翦,凝酥繁綴,煙深霜重。疏影沈波,暗香和月,橫斜浮動。悵別來,欲
    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原文_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的賞析_古詩文
  • 不言

    宋祁宋代〕不言非巧宦,要是乏高符。托社天教散,為公谷與愚。桂枝懷隱樹,荊葉戀歡株。榮路多高足,爭傳八列呼。
    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原文_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的賞析_古詩文
  • 秋遊

    白居易唐代〕下馬閒行伊水頭,涼風清景勝春遊。何事古今詩句里,不多說著洛陽秋。
    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原文_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

    李光宋代〕致道水調歌頭,呈子我、行簡兵氣暗吳楚,江漢久淒涼。當年俊傑安在,酌酒酹嚴光。南顧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
    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原文_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的賞析_古詩文
  • 小西湖

    胡銓宋代〕沙鷗無事作群眠,亂荇縈風翠帶牽。波靜不憂無蒂櫨,心清聊溉不毛田。
  • 導引

    佚名宋代〕明明道祖,金闕冠仙真。清禁降飆輪。遙源始悟垂鴻慶,億兆聳群倫。虔崇徽號盛儀陳。寶冊奉良辰。邦家億載蒙
  • 雙鶴齋八景·其五·韻石淙

    乾隆清代〕初生春水力猶微,溶㵝輕輕出石磯。悟得為文原有法,不於激越在藏輝。
  • 陜西巡撫巴延三奏報得雨詩以志慰

    乾隆清代〕春前臘後雪稱優,下浣雨堪寸計籌。二至三或五至六,七為府及四為州。東興利種禾和黍,夏熟堪期麥與麰。披奏
  • 濠梁凱歌

    胡榘宋代〕春殘天氣何佳哉,捷書夜自濠梁來。將軍生擒偽駙馬,虜兵十萬冰山摧。何物輕獧挑胡羯,萬里煙塵暗邊徼。邊臣
  • 隋宮

    鮑溶唐代〕柳塘煙起日西斜,竹浦風回雁弄沙。煬帝春遊古城在,壞宮芳草滿人家。
  • 古意

    王駕唐代〕夫戍蕭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原文_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的賞析_古詩文
  • 寒食

    申佳允明代〕輕寒雨霽綠楊天,士女春畦競翠鈿。輿夢依稀山色在,滏陽極目午橋煙。
  • 渡黃河作

    乾隆清代〕兩日雲龍駐,四番來往經。鴻川常戢浪,巨瀆信昭靈。楗石希安奠,瓣香詎德馨。舍舟遵路驛,封牘奏慈寧。
  • 除夕別仲煥

    許景衡宋代〕並轡不嫌車馬塵,肯教節物惱行人。殘年氣候消磨盡,來日風光陡覺新。我已襄陽訪耆舊,君方郢國和陽春。雖然
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原文_心遠閣秋眺示大學士及南書房翰林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