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永定河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閱永定河作原文

庚寅夏決口,補築旋歸舊。

辛卯秋沖堤,障波俾回溜。

長此竟安窮,是必病久受。

南河節相宣,中朝司空赴。

方伯共踏勘,窮源委以究。

分流盛漲泄,疏淤中泓走。

發帑五十萬,次第工雲就。

去歲幸時若,安瀾慶豐收。

今來閱堤成,仍擬下口覯。

既已昧幾先,寧不籌善後。

萬民勿言謝,追思心尚疚。

詩詞問答

問:閱永定河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閱永定河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一

2. 乾隆三十五年閏五月北岸二工漲決命侍郎德成會同督辦於漫口處取直培築大堤刻日奏報合龍

參考注釋

決口

堤岸被水衝出缺口

旋歸

回歸。語出《詩·小雅·黃鳥》:“言旋言歸,復我邦族。”《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唐 韓愈 《南山詩》:“旋歸道回睨,達枿壯復奏。” 宋 章炳文 《搜神秘覽》:“ 旻 之妻已私謁隣比,欲講終身之好,候旋歸,將致毒謀。”

安窮

安於窮困。 唐 韓愈 《復志賦》:“仰盛德以安窮兮,又何忠之能輸?” 清 陳維崧 《閨怨無悶·醉後排悶作》詞:“長此安窮,定復不急,世事紛紛虎鼠。”

是必

務必;必須。 元 劉庭信 《一枝花·春日送別》套曲:“你是必早尋一箇著實店房裡宿。”《西遊記》第八十回:“ 悟空 ,我們才過了那崎嶇小路,怎么又遇這個深黑松林?是必在意。”《初刻拍案驚奇》卷六:“你在他家走動,是必在你身上想一個計策,勾他則個。”

南河

(1).古代稱 黃河 自今 潼關 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 南河 。《書·禹貢》:“浮於 江 沱 潛 漢 ,逾於 洛 ,至於 南河 。”《史記·五帝紀》:“ 舜 讓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 張守節 正義:“ 河 在 堯 都之南,故曰 南河 。《禹貢》‘至於 南河 是也。’” 唐 張說 《喜度嶺》詩:“ 東漢 興 唐 歷, 南河 復 禹 謀。”

(2). 清 以前 黃河 自今 內蒙古 巴彥高勒鎮 以下分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黃河 正流,當時為支流,稱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3).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總督為 江南 河道總督,掌管防治 江南 (今 江蘇 、 安徽 兩省)境內的 黃河 、 運河 、 洪澤湖 、 海口 等。時稱總督為 南河 總督,所管理諸河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東河 ”。

(4).星名。屬井宿,共三星。《晉書·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夾東井。”參見“ 北河 ”。

相宣

互相映襯而顯現。《南齊書·文學傳·陸厥》:“興玄黃於律呂,比五色之相宣。”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雲賦》:“五方騰其粹氣,故云五色以相宣。”

朝司

指中央分掌各部的官吏。 三國 魏 曹植 《陳審舉表》:“若朝司惟良,萬機內理;武將行歸,方難克弭。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勞動鑾駕暴露於邊境哉!”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踏勘

(1) 在修路、建築、採礦等工程之前,對地形、地質狀況進行的現場勘察

踏勘礦床

(2) 舊時官吏在出事現場查看

源委

原由曲衷

分流

(1) 分開流動;分散流動

上海市區的馬路無論縱向或橫向,條線多,間距小,完全有條件實行人車分流…

(2) 洪汛期將一部分水流注入另一河流或海洋

十萬

數目。一百個千。用以形容數量極多。《孟子·公孫丑下》:“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漁陽》詩:“繫書請問 燕 耆舊,今日何須十萬兵?” 宋 陸游 《好事近》詞:“驅退睡魔十萬,有雙龍蒼璧。” 陳毅 《梅嶺三章》詩之一:“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 閻羅 。”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去歲

去年

時若

四時和順。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雨表》:“臣聞聖明在上,刑政葉中,則天地氣和,風雨時若。” 宋 蘇軾 《春祈諸廟祝文》:“願疾沴之不興,庶風雨之時若。”

安瀾

(1).水波平靜。比喻太平。《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天下安瀾,比屋可封。” 李善 註:“瀾,水波也,安瀾,以喻太平。” 明 無名氏 《運甓記·帥閫賓賢》:“用之將帥,必能扶弱鼎於安瀾;委以一方,定可起疲民於袵席。” 清 梁清標 《送張伯珩同年按蜀》詩:“按部諸侯爭負弩,洗兵 三峽 見安瀾。”福州評話《老漁翁殲敵記》:“紅旗飄飄河山壯麗,漁鄉繁盛海國安瀾。”

(2).謂使河流安穩不泛濫。 清 馮桂芬 《致李伯相書》:“將來恐不能不出於河自河,漕自漕,河專主安瀾,漕專主海運而後定。”《清史稿·河渠志一》:“前築土壩,保固隄根,頻歲安瀾,已著成效。”

豐收

(1) 收成好,產量高

(2) 作品很多的情況

最佳小說的大豐收

今來

(1).當今,如今。 三國 魏 曹植 《情詩》:“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晞。” 唐 韓愈 《落齒》詩:“今來落既熟,見落空相似。”《三國志平話》卷下:“今來 獻帝 懦弱, 曹操 弄權。” 明 徐渭 《翠鄉夢》第一出:“俺今來這番,俺今來這番。又幾回筋斗透鍼關,透鍼關。”

(2).從今以後。 晉 潘岳 《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水滸傳》第八二回:“今來汝等眾人,但得府庫之物,納於庫中公用,其餘所得之資,並從均分。”

下口

(1) 指江河下游出口處

(2) 下嘴去咬或吃

包子太燙了,無法下口

(3) 指下酒飯的菜餚(多見於早期白話)

既已

(1).已經。《莊子·逍遙遊》:“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2).已經過去;已經完結。《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近世 晉高祖 建 義並門 ,得戎王為援,既已,乃以 幽 、 薊 、 山後 諸郡為 邪律 之壽。”

(3).既然已經。 宋 蘇軾 《石鼓》詩:“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

幾先

猶機先;先兆。 宋 蘇舜欽 《蜀士》詩:“吾相柄天下,處事當幾先。”《明史·倪元璐傳》:“主移宮者弭變於幾先,爭移宮者持平於事後。”

善後

災變喪亂後,妥善地料理遺留的問題

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孫子·作戰》

善後事宜

萬民

眾百姓,人民

外朝以詢萬民。——清· 劉開《問說》

追思

回想;回憶

追思往昔

心尚

心志;襟懷。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一:“吾弟 東山 時,心尚一何遙。”

詩詞推薦

閱永定河作原文_閱永定河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