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靈源禪師原文
平生風骨秀琳琅,水鏡胸懷未易量。
聲利光中忙趣少,煙霞影里淡心長。
雲泉隱德無情動,猿鳥侵身不亂行。
他日定歸當卜築,青藜紫蕨壯詩腸。
詩詞問答
問:別靈源禪師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別靈源禪師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別靈源禪師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風骨
(1) 頑強的風度、氣質
風骨奇偉。——《南史· 宋武帝紀》
風骨可鑑
(2) 寫字、作畫或作文的風格有個性、有力量
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魏書·祖瑩傳》
琳琅
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貴的東西
水鏡
在一根鋼管中安放有一系列鏡片用以使人能看到水面下相當遠的物體的裝置
胸懷
胸襟
隱中胸懷。——《聊齋志異·促織》
未易
不易;難於。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為俗人言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夫街談巷説,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韓昌黎詩》:“今觀諸聯句詩,凡 昌黎 與 東野 聯句,必字字爭勝,不肯稍讓……要之二人工力悉敵,實未易優劣。”
聲利
猶名利。 南朝 宋 鮑照 《詠史》:“五都矜財雄,三川養聲利。” 唐 韓愈 《送區冊序》:“與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漁,陶然以樂,若能遺外聲利,而不厭乎貧賤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諲》:“ 諲 , 永嘉 人,初隱 少室 下,閉門修肄,志甚勤苦,不及聲利。” 清 薛福成 《送吳南屏游廬山序》:“ 巴陵 吳南屏 先生以邃學鴻文,遺外聲利,家居有年。”
煙霞
煙霧和雲霞,也指“山水勝景”
雲泉
(1).瀑布,山泉。 唐 沉佺期 《辛丑歲十月上幸長安扈從出西嶽作》詩:“雲泉紛亂瀑,天磴矻橫抱。” 唐 韋應物 《雲陽館懷谷口》詩:“雲泉非所濯,蘿月不可援。”
(2).白雲清泉。借指勝景。 唐 白居易 《偶吟》之一:“猶殘少許雲泉興,一歲 龍門 數度游。” 唐 康駢 《劇談錄·白傅乘舟》:“ 白尚書 為少傅,分務 洛 師,每有雲泉勝境,靡不追游。” 宋 司馬光 《重經車輞谷》詩:“雲泉佳處須速去,登山筋力行蹉跎。”
隱德
(1).施德於人而不為人所知,謂之“隱德”。《晉書·王湛傳》:“初有隱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為痴,其父 昶 獨異焉。” 唐 韓愈 《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 順宗皇帝 以上聖之姿,早處儲副,晨昏進見,必有所陳,二十餘年,未嘗懈倦,陰功隱德,利及四海。” 宋 葉適 《朝散鮑公墓志銘》:“ 梁公 銘所謂‘有隱德,東南士人器重之’者, 梁公 , 元祐 名臣也。” 清 戴名世 《先世遺事記》:“余家世孝弟力田,至 南居 府君尤多隱德,鄉里稱為長者。”
(2).立志。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贈戶部員外郎孫府君墓志銘》:“高祖 簡 ,徙居於 蔡 ,曾祖 中 ,祖 真 ,皆隱德不仕。” 元 無名氏 《醉寫赤壁賦》第二折:“祖諱 德新 ,父諱 古 ,皆隱德不仕。”
無情
(1) 沒有感情
無情無義
(2) 不留情
水火無情
亂行
亂了行列。《左傳·襄公三年》:“ 晉侯 之弟 揚乾 亂行於 曲梁 , 魏絳 戮其僕。” 杜預 註:“行,陳次。”《晉書·天文志中》:“ 五星 違歷錯度,而失路盈縮者,為亂行。” 唐太宗 《采芙蓉》詩:“游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
(1).昏亂的行為。《晏子春秋·諫上三》:“外無怨治,內無亂行。” 張純一 校注引 王念孫 云:“內無昏亂之行也。” 漢 王充 《論衡·書虛》:“用 管仲 ,故知 桓公 無亂行也。”
(2).指胡亂行事。《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石察院 ﹞今見了兩生告詞,雖然明知其事必實,卻是詞中沒個實證實據,亂行不得。”
他日
(1) 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他日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驢一鳴。——《戰國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願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定歸
(1).停當;完畢。《老殘遊記》第八回:“等到忙定歸了,那滿地已經都是樹影子,月光已經很亮的了。”
(2).一定;必定。 陶成章 《龍華會章程》:“無論什麼君主立憲共和立憲,總不免於少數人的私意,平民依舊吃苦,將來天下各國,定歸還要革命。” 聞一多 《致景超實秋》:“我知道當學生的是沒有多少閒錢幹這些事的。你們能籌多少,無妨先留下。到 美 後,再省下幾個添補起來,定歸夠了。”
卜築
擇地建築住宅,即定居之意。《梁書·外士傳·劉訏》:“﹝ 劉訏 ﹞曾與族兄 劉歊 聽講於 鐘山 諸寺,因共卜築 宋熙寺 東澗,有終焉之志。” 唐 孟浩然 《冬至後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詩:“卜築依自然, 檀溪 不更穿。”《明史·唐順之傳》:“﹝ 唐順之 ﹞卜築 陽羨山 中,讀書十餘年。” 清 趙翼 《華峒》詩:“他年擬抽簪,卜築於此寄。”
青藜
(1).指藜杖。 唐 劉言史 《山中喜崔補闕見尋》詩:“鹿袖青藜鼠耳巾,潛夫豈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晝寢》詩:“井徑從蕪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觀潮夜歸示》詩之三:“ 阿宣 也鎖書堂去,獨曳青藜詠玉簪。”
(2).《三輔黃圖·閣》:“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叩閣而進。見 向 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 向 ,授《五行洪範》之文。恐詞説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後因以“青藜”指夜讀照明的燈燭。 宋 王安石 《上元戲呈貢父》詩:“不知太一游何處,定把青藜獨照公。”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金蓮燭,祥光普照,喜得紅雲飛繞,依稀似對青藜耀。” 清 陳鵬年 《冬日感懷》詩:“直廬夜檢青藜照,講幄朝呈《 * 通》。”
(3).借指苦讀之事。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則得妻》:“衣冠俊雅,為姻親青藜拋下。”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悵悵詞》詞:“問何為潦倒、青藜筆硯。老大怕逢裘馬輩,顛狂合入煙花院。”
(4).借指讀書人。 明 夏完淳 《軍宴》詩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從 細柳 識軍威。”
詩腸
指詩思;詩情。 唐 孟郊 《哭劉言史》詩:“精異 劉言史 ,詩腸傾珠河。” 明 袁宏道 《答人》詩:“走不能書,而有書癖;不能詩,而有詩腸;不能酒,而有酒態。” 清 唐孫華 《長夏閒居雜感次隨庵韻》:“詩腸苦與墨同磨,時逢炎景歡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