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題元制誥之寶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再題元制誥之寶原文

典屬昔呈制誥寶,章嘉命辨假和真。

番文誠識梵弗解,驛藏茲方詳悉陳。

凡事去疑務覈實,不求甚解學非臻。

豈惟是哉應絜矩,慎以敕幾及蒞民。

詩詞問答

問:再題元制誥之寶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再題元制誥之寶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再題元制誥之寶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八

2. 去聲

參考注釋

屬昔

猶宿昔,以前。 宋 葉適 《除淮西提舉謝表》:“屬昔荒殘,在權宜而當省;於今墾闢,蓋吏道之滋繁。”

制誥

(1).皇帝的詔令。 唐 元稹 《製造序》:“制誥本於《書》,《書》之誥命、訓誓,皆一時之約束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明代制誥用沉體》:“故今朝廷制誥,猶用 沉 體雲。”

(2).指承命草擬詔令。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劫灰錄補註跋並撰人辨》:“ 嚴起恆 稱其有制誥才。”

嘉命

(1).敬稱別人的告語。《儀禮·士昏禮》:“吾子有嘉命。”《左傳·哀公十六年》:“ 肸 以嘉命來告餘一人。” 清 吳定 《答任幼直先生書》:“此由先生孜孜進賢,故不量 定 之庸駑而惠恤之,執書感唏,敢違嘉命。”

(2).稱朝廷授官賜爵的敕命。 三國 魏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伏見嘉命顯至,竊聞明公固讓。”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陸平原羇宦》:“儲後降嘉命,恩紀被微身。” 唐 韓愈 《除崔群戶部侍郎制》:“擇才均賦,自古尤難,往慎乃司,以服嘉命。”

番文

舊稱少數民族或外國的文字材料。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台省·六科廊章奏》:“ 階 ( 徐階 )脆對曰:‘此皆積年堆棄殘帙,各衙門緊要章奏,及四夷番文,共十三萬二千餘本。’”

詳悉

(1) 詳細地知悉

(2) 詳盡而周密完備

凡事

不論什麼事;所有的事

覈實

1.核實。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沙汰事物之臧否,覈實古人之邪正。”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成人之美者固所不惜,但事當覈實爾。” 明 焦竑 《焦氏筆乘·二疏贊誤》:“凡作議論文字,須令覈實無差忒乃可。”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 世宗皇帝 密遣使就 開封 覈實,止得多裝詩卷一事。”

2.猶考績。 宋 李綱 《議責成》:“臣竊以廢覈實之政,捨久任之法,而欲事功之成,雖 堯 舜 有所不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刑部·癸卯妖書附續憂危竑議》:“而皇親 王道化 ,本內有名,竟不陞,豈其才力出諸菜傭下哉,蓋 沉相公 欲右 鄭 而左 王 ,故覈實之時,令親家 史起欽 抑其功而不録。”《明史·陳修傳》:“凡庶司黜陟及課功覈實之法,皆精心籌畫,銓法秩然。”

不求甚解

(1)

 

原指讀書只求理解精,不著眼於一字一句的解釋,無貶義

好讀書,不求甚解。——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2)

 

現多指學習不認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況不深入

豈惟

見“ 豈唯 ”。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幾及

(1).達到。《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 清 譚嗣同 《致劉淞芙書》:“至於 宋 之 朱子 , 明 之 陳白沙 ,在聲調排偶之中,仍不乏超然自得之致,此詣又何易幾及也?”

(2).差點趕上;幾乎達到。《新五代史·雜傳·和凝》:“ 瓌 戰敗,脫身走,獨 凝 隨之……已而一騎追 瓌 幾及, 凝 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殺之。” 清 馮桂芬 《致李伯相書》:“河身日益高,歲增幾及一尺。”

蒞民

管理百姓。《晏子春秋·問上二九》:“ 景公 問曰:‘臨國蒞民,所患何也?’”《南齊書·武帝紀》:“經邦之寄,寔資蒞民,守宰祿俸,蓋有恆準。”《南齊書·武帝紀》:“蒞民之職,一以小滿為限。”

詩詞推薦

再題元制誥之寶原文_再題元制誥之寶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