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佛子去而仙子來,昭德象功,輕翻彩袖人如玉;
經聲停處歌聲起,風琴雅管,低唱江梅曲亦香。
詩詞問答
問:《每年做人戲,今年做木戲,自擬》的作者是誰?答:廖厚初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對聯
問:廖厚初的名句有哪些?答:廖厚初名句大全
注釋
1. 對聯 出處:桃源古今文萃
參考注釋
佛子
(1).菩薩的通稱。《十住毗婆沙論·入初地品》:“諸佛子者,諸佛真實子諸菩薩是,是故菩薩名為佛子。”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石長和》:“道之兩邊棘刺,森然如鷹爪。見人甚眾,羣足棘中,身體傷裂,地皆流血。見 長和 獨行平道,俱嘆息曰:‘佛子獨行大道中。’”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此山非比別山阿,青黛染成千塊玉,雲霞粧就萬堆螺。只除佛子神仙纔可到,怎許遊人容易得攀摩?”
(2).受佛戒者,佛門弟子。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仍聞七祖後,佛子繼調御。” 宋 王安石 《靈山寺》詩:“ 靈山 名誰自?波濤截孤峰。何年佛子住?四面憑危空。”《西遊記》第四四回:“眾僧滴淚道:‘我們這一國君王,偏心無道,只喜得是老爺等輩,惱的是我們佛子。’” 魯迅 《三閒集·在鐘樓上》:“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時候,往往戒律蕩然。”
(3).佛教泛指一切眾生,以其悉具佛性,故稱。《法華文句》卷九下:“一切眾生,皆有三種性德佛性,即是佛子。”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忽中夜 宣律 捫虱,將投於地,三藏半醉,連聲呼曰:‘律師撲死佛子!’” 宋 蘇軾 《東坡志林》(《稗海》本)卷六:“凡能動者,皆佛子也,竹蝨初如塗粉竹葉上爾,然久乃能動者,百千為曹,無非佛子者。”
(4).稱慈善的人。如 唐 末 徐守溫 以寬恕為治,人稱佛子。見 唐 張鷟 《耳目記》。又 宋 洪皓 為 秀州 司錄,以所掌發運司錢賑濟饑民,州人稱之為“洪佛子”。見 宋 趙善璙 《自警篇·救荒》。
子來
謂民心歸附,如子女趨事父母,不召自來,竭誠效忠。《詩·大雅·靈台》:“經始 靈臺 ,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朱熹 集傳:“ 文王 之臺,方其經度營表之際,而庶民已來作之,所以不終日而成也。雖 文王 心恐煩民,戒令勿亟,而民心樂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來也。”《宋書·武帝紀中》:“今 荊 雍 義徒,不召而集,子來之眾,其會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賜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來。” 清 黃本銓 《梟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銀二十萬為辦善後,士民皆踴躍,子來之力必有可觀。”
昭德
(1).明德;美德。《國語·鄭語》:“唯 荊 實有昭德,若 周 衰,其必興矣。” 漢 劉向 《說苑·善說》:“天有昭德,寶鼎自至。”
(2).宣揚美德。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序:“鏤山嶽,雕篆素,昭德垂勛,可謂多矣。”《清史稿·鄭獻親王濟爾哈朗傳》:“抑有請者,垂謨昭德,莫先於史。”
(3). 漢 代雅舞名。 漢 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見《漢書·禮樂志》。又 五代 後晉 天福 五年,詔有司復修正至朝會二舞之制,以文舞為《昭德》之舞,武舞為《成功》之舞。見《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一·晉昭德成功舞歌》引《唐餘錄》。
歌聲
聲帶經頭腔和喉腔共鳴產生的樂音,與說話時聲音的主要區別在於特定音高上元音的拖長與否;唱歌的聲音
歌聲飛出窗外
風琴
一種可產生持續樂音並用琴鍵演奏的大型樂器
低唱
輕柔地歌唱。 宋 蘇軾 《趙成伯家有麗人仆徒吟春雪美句次韻一笑》:“試問高吟三十韻,何如低唱兩三杯。” 元 薩都剌 《游西湖》詩之六:“水面夜深銀燭小, 越 娘低唱月生眉。”
江梅
一種野生梅花。 宋 范成大 《梅譜》:“江梅,遺核野生、不經栽接者,又名直腳梅,或謂之野梅。凡山間水濱荒寒清絶之趣,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疎瘦有韻,香最清,實小而硬。” 元 張雨 《喜春來·除夜玉山舟中賦》曲:“江梅的的依茅舍,石瀨濺濺漱玉沙。” 清 張錫祚 《題美人歲朝圖》詩:“和氣散林皋,江梅香滿屋。” 沉尹默 《玉樓春》詞:“垂垂又見江梅發,空醉剛圓杯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