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贈瑛明發原文
上人霜鶻氣橫秋,法界重重幻筆頭。
已泛毗盧真覺海,戲裁佳句比湯休。
雲開鶴嶺露蘭若,波起洞庭霜橘洲。
華發蕭騷瀕老境,多情猿鳥替人愁。
詩詞問答
問:奉贈瑛明發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奉贈瑛明發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奉贈瑛明發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上人
(1) 舊時尊稱僧人
(2) 佛教稱德行高尚的人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3) 指職位高的統治者
(4) 上等人
農工商賈勞苦營生,非上人之所為
(5) 〈方〉∶指父母或祖父母
(6) 凌駕於他人之上
霜鶻
(1).即鶻。鶻鳥性猛鷙兇殘,故稱。 唐 元稹 《有鳥》詩之五:“秋鷹迸逐霜鶻遠,鵩鳥護巢當晝啼。” 宋 陸游 《九月十日如漢州小獵於新都彌牟之間投宿民家》詩:“角弓寒始勁,霜鶻飢更怒。”
(2).喻肆毒的讒人。 唐 杜甫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浦鷗防碎首,霜鶻不空拳。” 仇兆鰲 註:“霜鶻,比讒人之肆毒。”
(3).喻勇猛善戰的人。 宋 唐庚 《晚春寄友人》詩之二:“霜鶻空拳知有命,溟魚竭水恐傷神。”
(4).借指霜鶻的眼睛。 宋 蘇軾 《人日獵城南》詩:“何似 雷將軍 ,兩眼霜鶻皎。” 宋 黃庭堅 《以右軍書數種贈丘十四》詩:“眼如霜鶻齒玉冰,擁書環坐愛窗明。”
橫秋
(1).充塞秋天的空中。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唐 李白 《悲清秋賦》:“水流寒以歸海,雲橫秋而蔽天。” 宋 范仲淹 《和運使舍人觀潮》之一:“長風方破浪,一氣自橫秋。”
(2).形容人的氣勢之盛。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短衫壓手氣橫秋,更著仙人紫綺裘。” 明 屠隆 《曇花記·嚴公冤對》:“英雄蓋世氣橫秋,一旦淹淹作 楚 囚。”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六篇:“他( 曾補人 )的年紀其實和我不相上下,然而先生之氣之橫秋也,實足以上鹹五而下尊三,自比 克來曼梭 ,自比吾家 國藩 ,或許還是他的客氣吧?”
(3).形容老氣。 朱自清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氣,臉上滿布著橫秋的老氣了!”
(4).比喻美女的眼睛。秋,秋水。比喻女子眼神。 明 汪廷訥 《獅吼記·敘別》:“臉似芙蓉腰似柳,眼波湛湛橫秋。” 明 葉小鸞 《艷體連珠·目》:“蓋聞朱顏既醉,最憐炯炯橫秋。”
法界
佛教語。梵語意譯。通常泛稱各種事物的現象及其本質。《華嚴經·十通品》:“入於真法界,實亦無所入。” 宋 范成大 《再次喜雨詩韻以表隨車之應》:“一念故應周法界,萬神元不隔明庭。”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夫此圓成實自性雲者,或稱真如,或稱法界,或稱涅槃。”
重重
(1) 很多層
重重圍住
(2) 許多
矛盾重重
(3) 充滿
煩惱重重
筆頭
(1).筆上用以書寫的部分。 唐 杜牧 《池州清溪》詩:“何物賴君千遍洗,筆頭塵土漸無痕。” 宋 楊萬里 《新路店道中》詩:“染得筆頭生五色,急將描取入詩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五回:“順手拿起一枝筆……拔去筆套一看,卻又是沒有筆頭的。”
(2).謂寫作。 唐 陸餘慶 子《嘲父》詩:“ 陸餘慶 ,筆頭無力觜頭硬,一朝受辭訟,十日判不竟。” 宋 朱淑真 《讀史》詩:“筆頭去取萬千端,後世遭它恣意瞞。”
(3).指書面。 王西彥 《病人》:“我們在筆頭上和口頭上,不是總愛高呼文化下鄉嗎?”
毗盧
(1).佛名。 毗盧舍那 (亦譯作 毘盧遮那 )之省稱。即 大日如來 。一說,法身佛的通稱。 宋 蘇轍 《夜坐》詩:“知有 毗盧 一逕通,信腳直前無別巧。”
(2).見“ 毗盧帽 ”。
覺海
指佛教。佛以覺悟為宗;海,喻其教義深廣。 南朝 梁 僧祐 《<弘明集>後序》:“況乃佛尊於天,法妙於聖,化出域中,理絶繫表, 肩吾 猶驚怖於河漢,俗士安得不疑駭於覺海哉!” 唐 楊炯 《和旻上人傷果禪師》:“法門摧棟宇,覺海破舟船。” 宋 秦觀 《圓通院白衣閣》詩:“無邊剎境一毫端,同住澄清覺海間。”
佳句
詩文中精闢的語句
鶴嶺
(1).仙道所居的山嶺。 南朝 梁簡文帝 《應令詩》:“臨清波兮望石鏡,瞻鶴嶺兮睇仙莊。” 唐 李商隱 《上鄭州李舍人狀》:“且縈塵累,不獲觀光鶴嶺;贊禮鹿堂,空吟有待之詩。”
(2).嶺名。在 江西 南昌 西山 。 北周 庾信 《奉和闡弘二教應詔》:“ 魚山 將 鶴嶺 ,清梵兩邊來。” 倪璠 註:“《豫章記》曰:‘ 洪井 有 鸞岡 , 鸞岡 西有 鶴嶺 , 王子喬 控鶴所經。’” 唐 張籍 《登城寄王建》詩:“聞君 鶴嶺 住,西望日依依。” 宋 陸游 《送陳希周赴安福令》詩:“補吏 鶴嶺 邊,尊公方玉立。”
蘭若
寺廟,即梵語“阿蘭若”的省稱
蘭若山高處,煙霞障幾重。——杜甫《謁真諦寺禪師》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橘洲
洲名。在今 湖南省 長沙市 西 湘江 中。多美橘,故名。今稱“橘子洲”。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 湘水 又北逕 南津城 西,西對 橘洲 。” 唐 杜易簡 《湘川新曲》之一:“ 昭潭 深無底, 橘洲 淺而浮。” 宋 辛棄疾 《昭君怨·豫章寄張定叟》詞:“長記 瀟湘 秋晚,歌舞 橘洲 人散。” 毛 * 《沁園春·長沙》詞:“獨立寒秋, 湘江 北去, 橘子洲 頭。”
華發
斑白的頭髮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蕭騷
(1) 形容風吹樹葉等的聲音
秋風蕭騷
(2) 形容景色冷落
老境
(1) 老年時代
(2) 老年時的境況
情猿
指心,心情。謂人心動轉不定,猶如猿猴,故稱。 唐 慧立本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九:“制情猿之逸躁,縶意象之賓士。”
替人
接替的人。 唐 王梵志 《用錢索新婦》詩:“替人既到來,條録相分付。”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推讓》:“準例,替人五月五日以前到者得職田。” 清 黃景仁 《烏江吊項羽》詩:“好尋鬼母揮餘淚,自有 獅兒 作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