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山夕景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塞山夕景原文

哨鹿宜曉夕復宜,虞人技懩無不為。

平岡獵罷合夕哨,我亦因而姑聽之。

下舂荏苒落西嶺,疏星寥亮天四陲。

丹楓翠柏纈遠障,忽隱繁縟惟參差。

須臾參差復全隱,萬化冥合心神怡。

遠瞻燎火指歸路,曲尋淺水渡野溪。

偶然一試古人語,佳景查德聊成詩。

詩詞問答

問:塞山夕景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塞山夕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二

參考注釋

哨鹿

打獵時吹哨效鹿聲引鹿。又因圍場為哨鹿之所,後亦稱圍場為哨鹿。《清續文獻通考·王禮十二》:“每歲白露後,鹿始出聲而鳴。效其聲呼之可至,謂之‘哨鹿’。國語曰‘木蘭’。今以為圍場之通稱。”按,國語,指滿語。

曉夕

猶日夜。《後漢書·馬援傳》:“曉夕號泣,婉轉塵中。” 宋 梅堯臣 《碧雲騢》:“其妻曉夕在 籍 家, 沔 曉夕在南省前 陳 家。” 孫旭 《悼周總理》詩:“日理萬機盡勞瘁,為黨為民無曉夕。”

虞人

古掌山澤苑囿之官。《周禮·夏官·大司馬》:“虞人萊所田之野為表。” 賈公彥 疏:“虞人者,若田在澤,澤虞;若田在山,山虞。”《左傳·昭公二十年》:“十二月, 齊侯 田於 沛 ,招虞人以弓,不進。” 杜預 註:“虞人,掌山澤之官。”《宋史·太祖紀一》:“ 乾德 二年正月辛巳,有象入 南陽 ,虞人殺之,以齒革來獻。” 鄭觀應 《盛世危言·旱潦》:“泰西數十年來於種樹之事極為盡心,特設專官,如古者虞人之職。”

技懩

見“ 技癢 ”。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平岡

指山脊平坦處。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茅棟嘯愁鴟,平岡走寒兔。” 宋 柳永 《臨江仙引》詞:“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南循東下之脊而上,半里,得平岡。”

因而

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結果

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因而是不可戰勝的

下舂

稱日落之時。《淮南子·天文訓》:“﹝日﹞至於 淵虞 ,是謂高舂。至於 連石 ,是謂下舂。” 高誘 註:“ 連石 ,西北山。言將欲冥,下象息舂,故曰下舂。” 隋 盧思道 《春夕經行留侯墓》詩:“夕風吟宰樹,遲光落下舂。”

荏苒

(1)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過去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詩》

光陰荏苒,轉瞬又是一年

(2) 草葉柔弱的樣子

寥亮

清越響亮。後多作“嘹亮”。 晉 向秀 《<思舊賦>序》:“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吾昨夜夢遊月宮,諸仙娛予以上清之樂,寥亮清越,殆非人間所聞也。” 清 陳維崧 《賀新郎·月夜泊舟平望》詞:“寥亮空潭飄水調,客船孤燭,冷聽來,怕月又向前村掛。”

丹楓

經霜泛紅的楓葉。 唐 李商隱 《訪秋》詩:“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 宋 陸游 《秋晚雜興》詩:“漠漠漁村煙雨中,參差蒼檜映丹楓。” 清 吳梅村 《九峰詩·橫雲山》:“赤壁豈經新戰伐,丹楓須記舊遊蹤。” 阿英 《流離》四:“丹楓點綴各處,有如繪畫。”

翠柏

(1) 原產中國的一種松科喬木

(2) 翠柏屬的各種植物的統稱

繁縟

多而瑣碎

步光之劍,華藻繁縟。——曹植《七命》

參差

(1) 不齊

參差荇菜。——《詩·周南·關睢》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早晚相差

參差了三兩年

(3) 差池;失誤

沒半點兒參差

譯意參差

(4) 馬虎

不敢參差

(5) 關係不融洽

人人不睦,個個參差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萬化

(1).萬事萬物;大自然。《申鑒·政體》:“恕者仁之術也,正者義之要也,至哉,此謂道根,萬化存焉爾。”《漢書·京房傳》:“ 房 對曰:‘古帝王以功舉賢,則萬化成,瑞應著。’” 顏師古 註:“萬化,萬機之事,施教化者也。一曰萬物之類也。”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清 曾國藩 《復劉霞仙中丞書》:“妃匹有篤恭之德,乃足以奉神靈而理萬化。”

(2).各種變化。《莊子·大宗師》:“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 唐 白居易 《嘆老》詩之一:“萬化成於漸,漸衰看不覺。”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語雖合璧,意若貫珠,非書窮五車,筆含萬化,未足雲也。”

冥合

暗合。《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匪矯情而任荒,乃冥合而一往。”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明 唐順之 《海賊分道侵突疏》:“至於左右兩哨官兵,實由總督 胡宗憲 移 江 南之募,以應 江 北之急,先期發機,冥合符節。” 方立天 《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慧遠評傳》:“學佛成道的人,精神與法性本體相冥合,精神就轉化為佛的法身。”

神怡

精神安適愉快。 魯迅 《準風月談·秋夜紀游》:“我生長農村中,愛聽狗子叫,深夜遠吠,聞之神怡。”參見“ 心曠神怡 ”。

燎火

(1).延燒著的火。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讓盤旋,吾未見其焚之自息也。” 南朝 陳 徐陵 《陳公九錫文》:“拯橫浦於 碣石 ,撲燎火於 崑岑 。” 唐 杜牧 《賴師貞除懷州長史等制》:“湖外飢人相聚為寇,盪覆鄉縣,勢如燎火。”

(2).篝火。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遠望湖邊上一片大大小小炙肉的燎火。”

火炬。《漢書·敘傳下》:“炎炎燎火,亦允不陽。” 唐 元稹 《祭禮部庾侍郎太夫人文》:“燎火宵燼,銘旌曉翻。” 宋 陸游 《壬子除夕》詩:“前村後村燎火明,東家西家爆竹聲。”

指歸

主旨;意向。《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與 權 談説諫喻,未嘗切愕,微見風彩,粗陳指歸,如有未合,則捨而及他。” 宋 王禹偁 《請撰大行皇帝實錄表》:“備嘗探討,粗見指歸。”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皇朝製作,稍以己意列其指歸,析類分門,總為一集。”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今則舉一切詩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而為世所不甚愉悅者悉入之。”

淺水

(1) 水深小到河底地形能影響表面波的水體

(2) 深度較小的水或淺灘上的水

偶然

突然的,不是經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現象

偶然事件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佳景

美景;勝景。 唐 元稹 《寄樂天》詩:“老逢佳景惟惆悵,兩地各傷何限神。” 宋 柳永 《法曲獻仙音》詞:“遇佳景,臨風對月,事須時恁相憶。”

詩詞推薦

塞山夕景原文_塞山夕景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