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作者:班固 朝代:兩漢

詠史原文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
太蒼令有罪,就遞長安城。
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書詣北闕,闕下歌雞鳴。
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
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
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詩詞問答

問:詠史的作者是誰?答:班固
問:詠史寫於哪個朝代?答:兩漢
問:班固的名句有哪些?答:班固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王德

王者之德行。《莊子·天地》:“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 南朝 宋 何承天 《白鳩頌》:“王德所覃,物以應顯。” 宋 畢仲游 《謝晴文》:“夫一牲之薦,不足以報王德。”

肉刑

施加於罪犯或犯過者的肉體的懲罰,包括死刑、鞭笞和監禁

古來相傳孝女甚多,如女婧、 緹縈之類,一使 景公廢傷槐之刑,一使 文帝除肉刑之令,皆能委曲用心,脫父於難。——《鏡花緣》

有罪

(1).有犯法的行為。亦指有犯法行為的人。《書·皋陶謨》:“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國語·晉語七》:“臣聞 絳 之志,有事不避難,有罪不避刑,其將來辭。”《漢書·宣帝紀》:“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 唐 虞 猶不能化天下。”

(2).有過錯。 古華 《芙蓉鎮》第一章五:“ 桂桂 心裡好反悔,把自己的女人惹哭了,有罪。”

(3).表示失敬陪禮之辭。《快心編二集》第九回:“昨日有罪極了,又累 白老爹 走了兩遭,叫老婢置身無地。”

長安

長安地名始於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陝西西安一帶

困急

困難危急。《史記·留侯世家》:“上數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 宋 蘇軾 《上知府王龍圖書》:“方其困急時,簞瓢之饋,愈於千金。”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一節:“ 秦 時徭役繁興,商賈乘被徵發人困急,重利盤剝。”

煢煢

形容孤獨無依靠

俾屏餘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左傳》

小女

(1).女兒中之年齡最小者。《漢書·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后》:“ 霍光 夫人 顯 欲貴其小女,道無從。”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 吳王 夫差 小女名曰 紫玉 ,年十八,才貌俱美。” 唐 牛肅 《紀聞·吳保全》:“ 安居 難違;乃見其小女曰:‘公既頻繁有言,不敢違公雅意。此女最小,常所鍾愛。今為此女受公一小口耳。’因辭其九人。”

(2).年幼的女兒。 唐 杜甫 《北征》詩:“牀前兩小女,補綴才過膝。”

(3).對他人稱己女的謙詞。《西遊記》第二三回:“故夫比我年大三歲……三小女名 憐憐 ,今年十六歲。” 清 李漁 《意中緣·赴任》:“老先生,晚生原為尋女而來,小女既不在,就該轉去了。”《紅樓夢》第三回:“ 如海 又説:‘擇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豈不兩便。’”

(4).女兒對父母尊長自稱。《西遊記》第九四回:“那公主走近前,倒身下拜,奏道:‘父王,乞赦小女萬千之罪。’”

死者

已死的人

死者與生者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上書

(1) 向君主進呈書面意見;給地位高的人寫信陳述意見

上書乞骸骨。——《後漢書·張衡傳》

吾上書太夫上,譜汝諸孫中。——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舊時指私塾先生給兒童講授新課

北闕

(1).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漢書·高帝紀下》:“ 蕭何 治 未央宮 ,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 顏師古 註:“ 未央宮 雖南嚮,而上書、奏事、謁見之徒皆詣北闕。”

(2).用為宮禁或朝廷的別稱。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憶舊遊寄淮郡元參軍》詩:“北闕青雲不可期, 東山 白首還歸去。” 宋 陸游 《西郊》詩:“七十辭北闕,五畝寄西郊。” 康有為 《星海自京還》詩:“伏陳北闕有封事,醉臥西風賸酒樓。”

闕下

(1).宮闕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宮廷。《史記·梁孝王世家》:“於是 梁王 伏斧質於闕下,謝罪,然後太后、 景帝 大喜,相泣,復如故。”《後漢書·南蠻傳》:“﹝帝﹞下令之後, 槃瓠 遂銜人頭造闕下。” 宋 樂史 《廣卓異記·宰相有二親》:“其年,從 周太祖 征 河中 ,次年獻捷闕下。”

(2).借指京城。 唐 賈島 《寄毗陵徹公》詩之二:“別離從闕下,道路向 山陰 。”《明史·選舉志三》:“推(推官)、知(知縣)擬擢臺省,候命闕下,去留不得自如。” 清 姚鼐 《祭侍潞川文》:“ 鼐 以疾還,君留闕下。”

雞鳴

(1).雞叫。常指天明之前。《詩·鄭風·風雨》:“風雨淒淒,雞鳴喈喈。” 南朝 宋 鮑照 《行藥至城東橋》詩:“雞鳴關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顧炎武 《燕中贈錢編修秉鐙》詩:“ 燕 市雞鳴動客輪,九門馳道足黃塵。” 魯迅 《秋夜有感》詩:“中夜雞鳴風雨集,起然菸捲覺新涼。”

(2).《世說新語·賞譽》“ 劉琨 稱 祖車騎 為朗詣”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逖 ( 祖逖 )與司空 劉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與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綢繆,共被而寢。中夜聞雞鳴,俱起,曰:‘此非惡聲也。’每語世事,則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共起,吾與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見《晉書·祖逖傳》。後以“雞鳴”為身逢亂世當及時奮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虎嘯俟騰躍,雞鳴遭亂離。”

憂心

憂愁的心

憂心忡忡

摧折

(1).毀壞;折斷。《漢書·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於咫書,萬雉之城,顛墜於一檄者也。” 唐 李山甫 《柳》詩之四:“只為遮樓又拂橋,被人摧折好枝條。” 明 楊珽 《龍膏記·賜玦》:“蘭玉臨春夭,恨狂風摧折柔條。” 李廣田 《沒有名字的人們》:“我們就說他已活到了五十歲,或六十歲吧,漫說開花結果,連果樹的主幹也被摧折了。”

(2).挫折,打擊。《史記·袁盎晁錯列傳》:“陛下素驕 淮南王 ,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蹉跎顏遂低,摧折氣愈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五·朱忠莊公遺疏》:“我朝士氣原振,自逆璫摧折,遂致廉恥風微。”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康熙 以來, 名世 之獄, 嗣庭 之獄, 景祺 之獄, 周華 之獄, 中藻 之獄, 錫侯 之獄,務以摧折 漢 人,使之噤不發語。” 李若冰 《在柴達木盆地》:“誰能摧折他們的意志,誰能阻擋得住他們呢。”

(3).憂傷。 唐 顧況 《酬本部韋左司》詩:“寸心久摧折,別離重骨驚。” 明 劉基 《蘭陵王》詞:“暝雅多事,啼遍寒枝未肯歇,寸心自摧折。”

(4).猶言虛心屈己。 宋 蘇洵 《送石昌言使北行》:“吾以壯大,乃能感悟,摧折復學。” 宋 陳師道 《是是亭記》:“今 劉子 博覽偉辯,刻身苦思,既嗣其世,向善讎惡,亦不減其二父而能沉潛摧折以成其材,故士君子皆樂告以善也。”

(5).猶死亡。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江忠烈公殉難廬州》:“不幸中道摧折,未竟厥施。” 清 李重華 《貞一齋詩說·詩談雜錄》:“ 高青邱 骨性秀出,最近 唐 風,惜其中路摧折,未入於室。”

晨風

(1).清晨的風。 晉 潘岳 《懷舊賦》:“晨風淒以激冷,夕雪暠以掩路。” 唐 柳宗元 《巽公院五詠·芙蓉亭》:“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紅樓夢》第一回:“其晨風夕月,階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黑者。” 劉白羽 《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第一封》:“車走了一段路,我回過頭看看,他披著老羊皮,還在冰冷的晨風中站著望我們呢!”

(2).鳥名。《詩·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 毛 傳:“晨風,鸇也。” 晉 陸機 《擬<行行重行行>》詩:“王鮪懷河岫,晨風思北林。”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紅陽飛鵲,紫燕晨風。”

激聲

揚聲。 漢 班固 《答賓戲》:“ 齊 寧 激聲於康衢, 漢 良 受書於 邳 垠。”

惻然

哀憐貌;悲傷貌。 南朝 宋 周朗 《報羊希書》:“今天子……惻然動仁,欲使餘氓被惠。” 明 張居正 《乞宥言官疏》:“臣觀 臺 疏中,尚有垂白父母在家,臣實惻然憐之。” 朱自清 《兒女》:“下車時,看著他的害怕與累贅,很覺惻然。”

至情

至誠的感情

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

百男

猶言多男孩。語本《詩·大雅·思齊》:“ 大姒 嗣徽音,則百斯男。” 朱熹 集傳:“百男,舉成數而言其多也。” 宋 王安石 《賀生皇子表》之二:“臣聞《史》紀 文 慶之延,豈惟十子;《詩》歌 姒 徽之繼,爰至百男。”

憒憒

(1).煩亂;紛亂。《素問·至真要大論》:“厥陰之勝,耳鳴頭眩,憒憒欲吐,胃鬲如寒。” 張介賓 註:“憒憒,心亂也。”《莊子·大宗師》:“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 成玄英 疏:“憒憒,猶煩亂也。”《後漢書·何進傳》:“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 三國 魏 曹丕 《折楊柳行》:“追念往古事,憒憒千萬端。”

(2).煩悶貌;憂愁貌。 漢 焦贛 《易林·訟之升》:“憒憒不悅,憂從中出。”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婦女羸弱,疾病之家,懐憂憒憒,皆易恐懼。”《新唐書·杜中立傳》:“ 中立 數求自試,憒憒不樂。”

(3).昏庸;糊塗。 漢 班固 《詠史》:“百男何憒憒,不如一 緹縈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王導 ﹞自嘆曰:‘人言我憒憒,後人當思此憒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人命至重,神奈何遣憒憒之鬼,致有誤拘。”

如一

相同;一致;沒有差別

始終如一

表里如一

緹縈

人名, 漢 代孝女。 漢文帝 時,太倉令 淳于意 有罪當刑,系 長安 獄。其少女 緹縈 隨父至 長安 ,上書請入身為官婢,以贖父罪。帝憐之,為除肉刑, 意 乃得免。見《史記·孝文本紀》、 漢 劉向 《列女傳·齊太倉女》。後代用為稱頌孝女的典故。 元 王逢 《銀瓶娘子辭》:“官家明聖如 漢 主,妾心愧死 緹縈 女。” 明 陸采 《明珠記·宮怨》:“心空切,救不能,夢魂長遶 夏臺城 ,怎得似 緹縈 。” 聶紺弩 《女子教育一文獻》:“有家庭,她們就是救父的 緹縈 ,替父的 木蘭 ,舉案齊眉的 孟光 。”

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文人五言詩。在內容上詠贊了漢文帝時孝女緹縈為贖免父親刑罰,請求沒身為奴的故事。
這首詩歌詠了西漢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緹縈。正是由於她伏闕上書,不僅救了觸刑的父親,還感動文帝下達了廢除肉刑的著名詔令。所以班固於開筆之際,先以悠邈之思,追述了任用肉刑的歷史:“三王德彌(終也)薄,惟後用肉刑”。三王指夏禹、商湯和周之文王、武王,據說他們均以“文德”治天下,“至於刑錯(棄置不用)而兵寢(收藏)”,被譽為“帝王之極功”(《漢書·刑法志》)。但到了三代之衰世,就不免王德日薄、刑罰濫施了。史稱“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施用“五刑”的條款竟多達三千餘項。這兩句思接千載,於歷史追述中表達對任用“肉刑”的深沉感嘆。
自“太倉令有罪”以下,詩人筆凌百世,直敘漢初淳于緹縈上書救父的事跡。“太倉令”即漢初名醫淳于意,他曾擔任齊之太倉(官倉)的小吏。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書告發他觸犯刑律,遂被逮捕押往長安。五個女兒急得直哭,他大罵說:“生女真不如生男,緩急之時誰能幫我辦事!”這就是詩中所說的“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孤獨之狀)”之意。小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異常悲傷,痛感於“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贖”,毅然隨父進京,上書漢文帝,“願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上書詣闕下”四句,描述的就是緹縈到宮廷上書的情景。“雞鳴”、“晨風”,均為《詩經》十五國風中的名篇。前者抒寫後宮催促君王上朝之情,後者歌詠女子“未見君子”之憂。據《文選》注引劉向《列女傳》,緹縈伏闕上書時,曾“歌《雞鳴》、《晨風》之詩”。班固以“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抒寫緹縈憂急斷腸、歌號闕下的景象,讀來令人愴然泣下。正是緹縈捨身贖父的一片真情,深深地打動了文帝。“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終於赦免了她的父親,並在詔書中感嘆說:“夫刑者,至斷支(肢)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之父母哉?”並作出了“其除(廢除)肉刑”的重大決策(見《列女傳》)。促成文帝作出如此重要決策的,竟不是眾多的鬚眉,而是這位臨淄的民間少女。詩人有感於此,在結句中不禁長聲吁嘆:“百男何憒憒(愚笨),不如一緹縈”!
初看起來,班固的這首《詠史》,純是對緹縈救父事跡的歌詠,似無更多的題外之旨。但歷史上可歌可泣之人甚多,班固何以不詠他人,偏偏想到了這位女子?這就得聯繫詩人自身的遭際來考察了。在班固的一生中,曾有兩次被捕入獄:一次是在早年,被人告發私撰國史(《漢書》)而入獄。幸虧他兄弟班超詣闕上書申辯,才被釋放;一次是在晚年,由於班固“不教學諸子,諸子多不遵法度”,得罪了洛陽令種競。種競利用大將軍竇憲事敗之機,捕系班固。最後因無人救援,死於獄中。《詠史》一詩,大約正作於晚年系獄之際。也許他有感於其子不肖,累及自己下獄而不救,才觸發思古之幽情,寫下了這首歌詠緹縈救父的詩?如果這一推測不錯,那么,班固就不是為詠史而詠史,而是在詩中寄寓了自身的現實感慨了。他之稱頌“三王”以及文帝的不用肉刑,豈不隱晦地表達了對當時朝廷任用肉刑、誅戮大臣的貶責?他之感嘆於“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不更包含了對諸子不肖、累及其父的悽愴?從這一點看,這首詩正是開了“借詠史事以抒己懷”的“詠史體”之先河。
評價歷來評論班固此詩者,總要用鍾嶸“質木無文”一語,以貶斥其藝術成就。其實,作為一首早期的文人五言詩,此詩雖然“質木無文”,但能在短短十數行間,如此凝鍊地抒寫緹縈救父事件的始末,其概括力並不下於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等詩。而且在敘事之中,也時有“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的聲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的寄慨,不乏唱嘆之致。鍾嶸《詩品》稱其“有感嘆之詞”,將其視為“東京二百載中”所不多見的五言代表作,正是承認了它藝術上的成功,而不是失敗。所以,從發展的眼光看,《詠史詩》不失為五言創製時期的傑作。

標籤:詠史詩

詩詞推薦

  • 偈頌八十七首

    釋慧開宋代〕銅沙鑼里滿盛油,故國山河在眼頭。試向鳳凰台上望,長江無日不東流,
    詠史原文_詠史的賞析_古詩文
  • 寄孫元忠

    彭汝礪宋代〕離群已是四年秋,昔是少年今白頭。舊日雁池應好在,多情睢水會東流。更貧尚有簞瓢在,已見誰能度數求。三徑
  • 岐亭五首

    蘇軾宋代〕昨日雲陰重,東風融雪汁。遠林草木暗,近舍煙火濕。下有隱君子,嘯歌方自得。知我犯寒來,呼熊意頗急。撫掌
  • 過山受獎

    王諶宋代〕此地知誰隱,當門列翠屏。栽花多是藥,題壁半書經。栗鼠咀紅果,山禽墮翠翎。峰頭宜眺望,只欠小茅亭。
    詠史原文_詠史的賞析_古詩文
  • 失題·其二

    李彭宋代〕籬邊日出撫孤松,戶外雲生遮數峰。避冷隨陽聞過雁,催昏喚曙聽疏鍾。
  • 游錢王太廟

    王執禮宋代〕數間老屋半欹頹,宗袥雖存沒草萊。尚有遺民呼太廟,可堪游鹿上荒台。花開陌路空餘恨,麥被陵陂不盡哀。三節
  • 風入松·九日

    張可久元代〕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橋邊。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常年。
  • 六月二十一日內引賜對緝熙殿玉音宣問漏下數

    岳珂宋代〕單軺從此歷湖陰,自愧便蕃聖澤深。贈策不煩秦士嘆,埋輪聊見漢臣心。主憂未解誠知辱,民瘵猶思力不任。表語
  • 題彭尉軒壁三首

    陳造宋代〕甓社家居水四環,房陵官舍只重山。客中一旦兼雙美,山影江光衽席間。
  • 樛枝檜

    李廌宋代〕檜今老矣何兢兢,樛枝下屈如不勝。左松右柏非爾朋,繁霜茂雪徒驕矜。鞠躬不敢騫其肱,午陰淒淒綠鬅鬙。六月
  • 山亭柳

    王哲元代〕性本慈悲。要覓玄機。妙理上欲尋思。一身無可脫,被家緣、火院驅馳。 * 猛捐樣下,怎標向、那妻兒。此個丹
    詠史原文_詠史的賞析_古詩文
  • 蹋莎行(敬賦草窗絕妙詞)

    吳文英宋代〕楊柳風流,蕙花清潤。苹□未數張三影。沈香倚醉調清平,新辭□□□□□。鮫室裁綃,□□□□。□□白雪爭歌
  • 古硯

    乾隆清代〕雀台舊瓦埋菸草,追琢為硯誠堅好。端溪紫石石質良,金文鴝眼成文章。何如天然古硯省磨礱,淋漓墨海變雲龍。
  • 次韻吳德基見贈

    李昱元代〕才看作縣上南康,五馬歸來鬢色蒼。龜鶴隨身今尚在,菊松照眼未全荒。疏簾雨過山光潤,小館春深竹氣涼。多幸
  • 張載宋代〕紅樹高高出粉牆。
    詠史原文_詠史的賞析_古詩文
  • 鄒德久輓詞二首

    張嵲宋代〕萬里南來日,惟君意最親。渾如相識舊,殊異白頭新。一別遽千古,九衢空萬人。道鄉雖有子,不使繼清塵。
  • 趙克勤曾橐卿景壽同登黃南恩南樓

    戴復古宋代〕鄂州南樓不可到,到此南樓眼亦青。乾坤日月與高致,城郭江山無遁形。把酒縱談心耿耿,倚欄遐眺鬢星星。世間
    詠史原文_詠史的賞析_古詩文
  • 晚立接泥渡邊

    董嗣杲宋代〕逍遙行樂立西風,多聽秋聲耳欲聾。供世難分心力異,浮家易感古今同。小花糝渡遺晴蓼,碎葉填津積冷楓。博望
  • 夜泊英州

    楊萬里宋代〕旅病情先惡,愁眠夢更驚。犬須終夕吠,月到五更明。未解波頭意,偏來枕底聲。平生厭行路,投老正追程。
    詠史原文_詠史的賞析_古詩文
  • 次梁教授見貽韻五首

    陳造宋代〕沐猴豈合纏章服,野馬如今脫轡銜。屈指悔來坡下路,瘦筇隨客上巉岩。
詠史原文_詠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