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硯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古硯原文

雀台舊瓦埋菸草,追琢為硯誠堅好。

端溪紫石石質良,金文鴝眼成文章。

何如天然古硯省磨礱,淋漓墨海變雲龍。

他山之石無所用,隱相呵護煩神功。

翠濤剡剡露精彩,恍疑寶氣浮晴虹。

藏之七十有二代,以為金泥玉檢充東封。

詩詞問答

問:古硯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古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十五

參考注釋

雀台

即 銅雀台 。 漢 建安 十五年 曹操 所建,在今 河北省 臨漳縣 西南古 鄴城 的西北隅。 南朝 宋 鮑照 《代陸平原君子有所思行》:“西出登 雀臺 ,東下望雲闕。” 北周 庾信 《擬連珠》之十二:“是以 隋 珠日月,無益 驪山 之火; 雀臺 絃管,空望 西陵 之松。”

菸草

一種高而直立的一年生南美洲的草本植物(Nitotiana tobacum),具有卵圓形倒披針形葉片和由管狀白色粉紅花組成的圓錐花序

追琢

雕琢,雕刻。追,通“ 雕 ”。《詩·大雅·棫樸》:“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毛 傳:“追,彫也。金曰彫,玉曰琢。” 唐 劉禹錫 《上僕射李相公啟》:“夫溝中之木與犧象同體,追琢不至,坐成枯薪。” 清 黃鷟來 《述別敘懷》詩:“殷勤望後輩,追琢離雕蟲。”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五:“自性靈中出佳,從追琢中來亦佳。”

端溪

溪名。在 廣東省 高要縣 東南。產硯石。製成者稱端溪硯或端硯,為硯中上品。後即以“端溪”稱硯台。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四折:“未落筆,花箋上淚珠垂;長吁氣,呵軟了毛錐;恓惶淚,滴滿了端溪。” 明 唐順之 《答茅鹿門知縣》:“此後便得燒卻毛穎,碎卻端溪,兀然作一不識字人矣。”

紫石

紫色石。傳說古代曾用為貨幣。 漢 桓寬 《鹽鐵論·錯幣》:“ 夏後 以玄貝, 周 人以紫石,後世或金錢、刀布。” 南朝 梁 江淹 《傷友人賦》:“凋碧玉之神樹,銷紫石之靈根。”

質良

純美良善。《禮記·月令》:“﹝季夏之月﹞黑黃倉赤,莫不質良,毋敢詐偽。” 鄭玄 註:“質,正也;良,善也。”《淮南子·時則訓》:“青黃白黑,莫不質良。” 高誘 註:“質,美也;良,善也。”《新唐書·朱朴傳》:“惟 襄 鄧 實惟中原,人心質良。”

金文

古代銅器上的文字,通常專指殷周秦漢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

鴝眼

亦作“鸜眼”。1.即鴝鵒眼。 宋 朱敦儒 《相見歡》詞:“琴上金星正照,硯中鸜眼相青。”《剪燈餘話·武平靈怪錄》:“嘗擅文房四寶稱,盡夸鴝眼勝金星。” 清 陳銳 《玲瓏四犯·寒硯》詞:“鸜眼凹深,記淡墨題詩,花氣熏晝。”參見“ 鴝鵒眼 ”。

(2).借指硯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借筆鴉塗,暫磨鸜眼。” 清 惜秋 旅生 《維新夢·寫本》:“筠管斜欹,鼠鬚垂露,松煤半禿,鸜眼生霜。”

成文

(1) 形成文字,寫在紙上

已有腹稿,尚未成文

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2) 現成的文章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天然

(1) 自然賦予的;生來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氣

天然港灣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瑞豐覺得假若 冠先生出頭和 東陽競爭,他天然的應當幫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磨礱

亦作“ 磨礲 ”。亦作“磨壟”。1.磨石。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下》:“ 枚乘 有之:磨礱不見其損,有時而盡。” 唐 黃滔 《書懷寄友人》詩:“此生如孤燈,素心挑易盡,不及如頑石,非與磨礱近。” 清 錢謙益 《保硯齋記》:“以磨礲比德焉,以介石比貞焉。”參見“ 磨礱砥礪 ”。

(2).磨治。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一夜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陽為文梓,陰為楩柟,巧工施校,制以規繩,雕治圓轉,刻削磨礱。”《太平廣記》卷三九八引 唐 張鷟 《朝野僉載》:“ 趙州 石橋甚工,磨壠密緻,如削焉。”一本作“ 磨礲 ”。 宋 黃庭堅 《謝王仲至惠洮州礪石黃玉印材》詩:“磨礲頑鈍印此心,佳人持贈意堅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滄溟見夢》:“ 愚山 適將往南山購石,見墓道間有石仆地,磨礱如新,遂刻己文。” 郭沫若 《贈朝鮮同志》詩:“江山錦繡三千里,寳劍磨礱十萬橫。”

(3).磨練;切磋。 唐 劉禹錫 《酬湖州崔郎中見寄》詩:“磨礱老益智,吟詠閒彌精。” 宋 陸游 《示友》詩:“學問更當窮廣大,友朋誰與共磨礱。”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日以師道磨礲學者,晝夜辨析,諄諄不懈。”

(4).折磨。 明 陸采 《明珠記·別母》:“薄命合遭逢,自古佳人,偏受磨礱。” 明 張鳳翼 《紅拂記·奇逢舊侶》:“數載飄零似轉蓬,為恩情多少磨礱。”

淋漓

(1) 液體濕濕地淌下,即流滴的樣子

淋漓不淨

(2) 形容痛快

淋漓肺腑之言

墨海

指大硯;大墨盆。 宋 蘇易簡 《文房四譜·硯譜一》:“昔 黃帝 得玉一紐,治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 帝鴻氏 之硯。” 宋 程俱 《謝人惠硯》詩:“ 帝鴻 墨海世不見,近愛 端溪 青紫硯。” 清 翟灝 《通俗編·器用》:“今書大字用墨多,則以瓦盆磨之,謂其盆曰墨海。” 施文心 田冰 《大匠之門》:“畫室內,鋪著深綠色氈子的畫案上,放著待畫的宣紙、墨海和墨。”

雲龍

(1).雲和龍。 漢 王充 《論衡·亂龍》:“ 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設土龍以招雨,其意以雲龍相致。” 五代 齊己 《春雨》詩:“雲龍相得起,風電一時來。” 前蜀 杜光庭 《天冊巡官何文濟為東院生日齋詞》:“猶風虎以相須,若雲龍而感契。”

(2).《易·乾》:“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孔穎達 疏:“龍是水畜,雲是水氣,故龍吟則景雲出,是雲從龍也。”後因以“雲龍”比喻君臣風雲際會。 宋 陸游 《太師魏國史公輓歌詞》:“雲龍際千載,典冊冠三公。” 明 張居正 《聖母圖贊·慶都毓聖》:“元雲入戶,赤龍在宮,遂開景運,萬國時雍,濟濟岳牧,是謂雲龍。”

(3).喻朋友相得。 清 趙翼 《余簡稚存詩稚存答詩再簡奉酬》:“昔 唐 有 韓 孟 ,雲龍兩連翩。” 清 徐夔 《移居贈永夫》詩:“爾我重訂雲龍交,歲惟作噩月當且。”

(4).即龍。《易·乾》:“雲從龍。”故稱。 唐 張祜 《憶游天台寄道流》詩:“雲龍出水風聲過,海鶴鳴皋日色清。” 南唐 沉汾 《續仙傳·酆去奢》:“﹝ 安和觀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見雲龍、雷公、電姥,神鬼甚眾。”

(5).喻豪傑。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時,時之來也,為雲龍,為風鵬,勃然突然,陳力以出。”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和卓閣老紀恩詩》:“雲龍追逐當時志,愧我衰齡獨閉關。”

(6).駿馬的美稱。《文選·曹植<七啟>》:“僕將為吾子駕雲龍之飛駟,飾玉輅之繁纓。” 李善 註:“馬有龍稱,而雲從龍,故曰云龍也。《周禮》曰:凡馬八尺已上為龍。”

(7). 漢 宮殿門名。《文選·班固<東都賦>》:“爾乃盛禮興樂,供帳置乎 雲龍 之庭。” 呂延濟 註:“ 雲龍 ,門名。”《文選·張衡<東京賦>》:“飛 雲龍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綜 註:“ 德陽殿 東門稱 雲龍門 。”

(8).山名。在 江蘇省 徐州市 。 宋 蘇軾 《訪張山人得山中二字》詩之二:“萬木鎖 雲龍 ,天留與 戴公 。”自註:“ 雲龍 ,山名。”

(9).印有龍的圖案的茶餅,為 宋 朝的貢茶。泛指優質名茶。 宋 舒亶 《菩薩蠻·湖心寺席上賦茶》詞:“香泛雪盈杯,雲龍疑夢回。” 宋 黃庭堅 《答黃冕仲索煎雙井並簡楊休》詩:“家山鷹爪是小草,敢與好賜雲龍同。” 明 高啟 《贈墨翁沉蒙泉》詩:“人間留藏敢輕試,傳玩正比雲龍茶。”參見“ 龍團 ”。

他山之石

《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毛 傳:“錯,石也,可以琢玉。舉賢用滯,則可以治國。” 鄭玄 箋:“它山喻異國。”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毛 傳:“攻,錯也。”本謂別國的賢才也可用為本國的輔佐,正如別的山上的石頭也可為礪石,用來琢磨玉器。後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幫助自己改正錯誤缺點或提供借鑑的外力。 明 李贄 《復陶石簣》:“生因質弱,故儘一生氣力與之敵斗,雖犯眾怒,被謗訕,不知正是益我他山之石。”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傑作小說>小引》:“外國文學的翻譯極其有限,連全集或傑作也沒有,所謂可資‘他山之石’的東西實在太貧乏。”

無所

(1).沒有地方;沒有處所。 漢 枚乘 《七發》:“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內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 唐 韓愈 《祭張給事文》:“上不負汝,為此不祥,將死無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積數月,乞食無所,憔悴自歸。”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禮·考工記·輪人》:“無所取之,取諸圜也。” 鄭玄 註:“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後漢書·杜喬傳》:“先是 李固 見廢,內外喪氣,羣臣側足而立,唯 喬 正色無所回橈。”《通典·食貨九》:“ 後魏 初至 太和 錢貨無所用也。” 明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大哉 孔子 !博學無所成名。” 瞿秋白 《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藝術的價值’也是美--抽象的美,無所附麗的美。”

隱相

(1).謂深居簡出,不露面。 唐 武元衡 《夏日寄陸三達 * 逢並王念八仲周》詩:“ 士衡 兄弟舊齊名,還似當年在 洛城 。聞説重門方隱相,古槐高柳夏陰清。”

(2). 宋 宦官 梁師成 官至太尉,恃寵專權,時人稱為“隱相”。《宋史·宦者傳三·梁師成》:“ 政和 間,得君貴幸…… 王黼 父事之,雖 蔡京 父子亦諂附焉。都人目為‘隱相’,所領職局至數十百。”

呵護

(1).呵禁衛護,使侵凌者不得近。 唐 李商隱 《驪山有感》詩:“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宋 范成大 《小峨眉》詩:“降 商 訖 周 謹呵護,磬氏無敢加鐫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薛慰娘》:“女在墓,為羣鬼所凌, 李翁 時呵護之。” 聞一多 《文學的歷史動向》:“詩,它一面對主流盡著傳統的呵護的職責,一方面仍給那些新花樣忠心的服務。”

(2).指(神靈)庇護,保佑。 宋 侯寘 《水調歌頭·題法華台》詞:“山鬼善呵護,千載照層巒。”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羣感佛力呵護,香火日盛。” 孫中山 《倫敦被難記》第四章:“以是而予知禱告之誠……以是而予知上帝固默加呵護者也。”

神功

(1).神一般的功績。舊時多用以頌揚帝王。《晉書·赫連勃勃載記》:“鴻績侔於天地,神功邁於造化。”《文選·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箋>》:“神功無紀,作物何稱。” 呂延濟 註:“謂 高祖 神妙之功無能記述。”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竊仰鴻施,有如神功。” 明 宋濂 《送劉永泰還江西序》:“聖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清史稿·禮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聖德,纂述成書,光華萬世。”

(2).神靈的功力。《南史·謝惠連傳》:“﹝ 靈運 ﹞忽夢見 惠連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云:‘此語有神功,非吾語也。’”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 仲氏 司徒自 清源 聞而感,鑄而資,雖從人力,悉類神功。” 宋 劉過 《沁園春·壽》詞:“紫府真人,黑頭元宰,收斂神功寂似無。”《水滸傳》第一○五回:“ 宋江 以下眾人,十分歡喜,稱謝 公孫勝 神功道德。”

翠濤

(1).綠色波濤。 元 周權 《九日偕友登東岩定香寺》詩:“翠濤化千峰,尚作掀舞態。” 明 劉基 《弋陽方氏壽康堂》詩:“先生築堂依林皋,繞屋杉鬆浮翠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九》:“菁樹蒙蔽,如翠濤沉霧,深深在下,而莫窮端倪。”

(2).酒名。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魏徵善治酒》:“ 魏左相 能治酒,有名曰醽醁、翠濤。”

(3).硯名。 元 倪瓚 《賦翠濤硯》:“岳翁嘗寶翠濤石,今我還珍翠濤硯。翠濤沄沄生縠紋,雲章龍文發奇變。”

剡剡

(1).起行貌。《禮記·玉藻》:“弁行,剡剡起屨。” 孔穎達 疏:“剡剡,身起貌也。急行欲速,而身屨恆起也。”

(2).閃爍貌。《楚辭·離騷》:“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 唐 杜甫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詩:“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銀漢。” 宋 陸游 《予行蜀漢間悵然有感》詩:“麥隴雪苗寒剡剡,柘林風葉莫颼颼。”

(3).銳利貌。 宋 曾鞏 《離齊州後》詩之三:“文犀剡剡穿林筍,翠靨田田出水荷。”

(4).風微起貌。 宋 王安石 《晚興和沖卿學士》詩:“剡剡風生晚,娟娟月上初。”

精彩

(1) 出色;絕妙

表演精彩

精彩的論述

(2) 精神;神采

眼睛失去了精彩

恍疑

猶仿佛。《西遊記》第二八回:“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孩抱何緣親見帝?恍疑鬼使與神差。”《甌北詩話》卷十引 清 查慎行 《渡洞庭湖》詩:“恍疑天四合,長見日當中。”

寶氣

(1).珍物、財寶等所顯現的光氣。 唐 王度 《古鏡記》:“貧道受明録秘術,頗識寶氣。檀越宅上每日常有碧光連日,絳氣屬月,此寶鏡氣也。” 宋 梅堯臣 《夏日晚霽與崔子登周襄故城》詩:“寶氣無人發,陰蟲入夜鳴。” 清 魏源 《寰海十章》詩:“鼓角豈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傾。全憑寶氣銷兵氣,此夕蛟宮萬丈明。”《中國民間故事選·百鳥床》:“百鳥床不單好看,還有‘寶氣’呢。瞎了眼睛的人到寶床上睡一睡,眼睛就明亮了。”如:珠光寶氣。

(2).喻才氣。 清 唐孫華 《喜呂無黨及第》詩:“寶氣昔年曾闇識,好音入耳亦欣然。”

晴虹

燈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器用·燈》:“《韻府》:‘晴虹即燈也。’”

二代

(1) 仲的

二代鹽

二代磷酸鹽

(2) 含有兩個一價金屬原子或其相當物的

(3)

(4) 在一個時令內產生兩代的——尤其用於家蠶

(5) 一年有兩個世代的,一個無休眠的夏季世代和一個有休眠的冬季世代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金泥玉檢

以水銀和金為泥作飾、用玉製成的檢。古代天子封禪所用。《太平御覽》卷五三六引 晉 司馬彪 《續漢書·祭志》:“有玉牒十枚列於方石旁,東西南北各三,皆長三尺,廣一尺,厚七寸。檢中刻三處,深四寸,方五寸,有蓋;檢用金縷五周,以水銀和金為泥。”因指封禪所用的告天書函。《漢書·武帝紀》“夏四月癸卯,上還,登封 泰山 ”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刻石紀號,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檢之封焉。”《梁書·許懋傳》:“且 燧人 以前,至 周 之世,未有君臣,人心淳樸,不應金泥玉檢,升中刻石。” 清 金志章 《因樹亭觀唐明皇磨崖碑》詩:“金泥玉檢著符瑞, 江 茅 鄗 黍昭虔供。”

東封

漢 司馬相如 臨終前作《封禪文》,盛頌 漢 德宏大,請 武帝 東幸封 泰山 、禪 梁父 、以彰功業。 相如 卒後八年, 武帝 從其言,東至 泰山 行封禪事。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後因以“東封”謂帝王行封禪事,昭告天下太平。 南朝 陳後主 《入隋侍宴應詔》詩:“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 宋 陸游 《道室雜題》詩之三:“服之刀圭齒髮換,要看東封告太平。”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時清莫報君恩重,惟有一封書上勸東封。” 章炳麟 《時危》詩之三:“笑殺後來 陳叔寳 ,獻書猶自請東封。”

詩詞推薦

  • 【正宮】雙鴛鴦

    王惲元代〕柳圈辭暖煙飄,綠楊橋,旋結柔圈折細條。都把發春閒懊惱,碧波深處一時拋。野溪邊,麗人天,金縷歌聲碧玉圈
  • 虞美人

    何宋代〕分香帕子揉藍膩。欲去殷勤惠。重來直待牡丹時。只恐花知、知後故開遲。別來看盡閒桃李。日日闌乾倚。催花無
    古硯原文_古硯的賞析_古詩文
  • 王鑑花石盆蘭

    乾隆清代〕石台之上蔚盆蘭,台下秋花各種攢。位置合宜精寓意,寧論傅綠與塗丹。
  • 即事

    章甫宋代〕天意誠難測,人言果有不。便令江海竭,未厭虎狼求。獨下傷時淚,誰陳活國謀。君王自神武,況乃富貔貅。
  • 和曾谹父庚伏書懷六首

    王洋宋代〕皇家休符徹象緯,河上五老飛人間。即今三才不住世,賴有兩峰高玉山。
  • 次韻汪解元

    陳造宋代〕萬里亨衢子舊期,故人留眼看蜚馳。低回尚作風黧面,遇合何妨物在頤。落筆每驚風雨駛,探囊或恐鬼神悲。禹門
  • 西江月

    朱敦儒宋代〕元是西都散漢,江南今日衰翁。從來顛怪更心風。做盡百般無用。屈指八旬將到,回頭萬事皆空。雲間鴻雁草間蟲
    古硯原文_古硯的賞析_古詩文
  • 蘭溪道中二首

    項安世宋代〕征人頰熱共占霜,忽報冬溫是雨祥。正向愁邊聞吉語,三霜兩假是尋常。
    古硯原文_古硯的賞析_古詩文
  • 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白居易唐代〕司天台,仰觀俯察天人際。羲和死來職事廢,官不求賢空取藝。昔聞西漢元成間,上陵下替謫見天。北辰微闇少光
  • 昭君

    祁敕明代〕手抱琵琶出玉關,邊城從此戰車閒。將軍十萬橫磨劍,不及佳人一破顏。
  • 春晴獨坐次叔祖閣學韻

    張鎡宋代〕{上髟下監}鬖綠柳拂垣衣,譚蜜蜂忙踏蕊歸。須趁一春隨意適,極知萬事轉頭非。添爐麝餅遮殘火,擁案塵編絕
  • 天奪

    劉克莊宋代〕曩造河沙業,今災夢幻身。不知岩下電,天奪與何人。
  • 甲申上元前聞家君不快,西歸見梅有感二首

    楊萬里宋代〕官路桐江西復西,野梅千樹壓疏籬。昨來都下筠籃底,三百青錢買一枝。
    古硯原文_古硯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張文紀詠雪二首

    王之道宋代〕萬境沉沉夜氣嚴,廣寒初下水晶簾。三杯強沃澆腸酒,一捻聊分暖硯鹽。已恨梅梢遭挫折,可堪風物為般添。才高
    古硯原文_古硯的賞析_古詩文
  • 上元觀燈

    范成大宋代〕萬家羅綺競喧闐,樂事能並在錦川。蘭燭連衢千對爛,冰輪此夕十分圓。喜逢蜀國尋春日,正是摩陀供佛天。人物
  • 佳辰二首·其二

    畢仲游宋代〕戶內三千口,誰為第一樽。清風傳舊族,陰德助吾門。阿母神仙降,班姑法度存。他年堂上燕,侍立見玄孫。
  • 夏日

    陸游宋代〕病退身初健,時清吏更休。渴蜂窺硯水,慵燕息簾鉤。棋局每坐隱,屏山時臥遊。真成愛長日,未用憶新秋。
    古硯原文_古硯的賞析_古詩文
  • 同群公秋登琴台

    高適唐代〕古蹟使人感,琴台空寂寥。靜然顧遺塵,千載如昨朝。臨眺自茲始,群賢久相邀。德與形神高,孰知天地遙。四時
  • 偈頌一百零九首

    釋可湘宋代〕語是謗,默是誑。語默向上一機,佛祖聞而膽喪。曾郎輥三個木撲,德山揮一條白棒。儘是弄精魂,呈影像。何似
  • 隨安室

    乾隆清代〕隨安室是舊書齋,佳處題檐數典皆。昔易今難言已屢,風移俗易動成乖。後仁必世期猶過,順則惟民志未諧。壁勒
古硯原文_古硯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