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曲為李直夫賦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前山曲為李直夫賦原文

本懷金馬調,言對翠微居。

水竹流詞翰,雲霞雜草書。

幽探蹤跡秘,高臥姓名疏。

得意在丘壑,他年升九衢。

詩詞問答

問:前山曲為李直夫賦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前山曲為李直夫賦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前山曲為李直夫賦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青霞集卷六

參考注釋

本懷

(1).自己的心跡;自己的心愿。 晉 陸機 《謝平原內史表》:“區區本懷,實有可悲。”《魏書·苻堅傳》:“卿遠來草創,得無勞乎?今送一袍,以明本懷。” 鄒魯 《招降滿洲將士布告》:“我國民之為 滿洲 將士者,非其本懷,特為 滿洲 所迫,不得已而為之。”

(2).本來的心愿。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謫 江州 ,有《自誨》一首,謂:年已四十四,即活至七十,亦不過二十六年,惟當飢而食,渴而飲,晝而興,夜而寢,何必捨此而遑遑他求!此尤其思退之本懷也。”

金馬

(1).金制的馬匹。《漢書·張騫傳》:“天子既好 宛 馬,聞之甘心,使壯士 車令 等持千金及金馬以請 宛王 貳師城 善馬……﹝ 宛王 ﹞遂不肯予 漢 使。 漢 使怒,妄言,椎金馬而去。”

(2).指 金馬門 。《文選·揚雄<解嘲>》:“ 公孫 創業於 金馬 ,驃騎發跡於 祁連 。”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 公孫弘 對策於 金馬門 。” 宋 葉適 《題費肅校書遺事》詩:“郤辭 金馬 直,歸臥 錫山 峯。” 清 黃宗羲 《與陳介眉庶常書》:“若復使之待詔 金馬 , 魏野 所謂斷送老頭皮也。”

(3).指 漢 代國家藏書之所。 漢 班固 《兩都賦》序:“內設 金馬 石渠 之署,外興樂府協律之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匡贊》:“聖上好文,書籍之盛事,自古未有…… 前漢 有 金馬 、 石渠 , 後漢 有 蘭臺 、 東觀 。”

(4).指朝廷或帝都。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詩案》:“自家 章惇 ……鼠鑽倖穴,因而位列銅螭;孤假權門,自此威行金馬。” 康有為 《和臨桂周黻卿翰林有感》:“蹉跎夢金馬,感愴泣銅駞。”

(5).借指翰林院。亦指翰林。 宋 徐鉉 《柳枝》詞:“ 金馬 詞臣賦小詩,梨園弟子唱新詞。” 明 何景明 《春雪諸翰林見過》詩之二:“置酒邀金馬,開軒對玉珂。” 清 龔自珍 《洞仙歌》:“又七載低顏軟塵紅,向 金馬 詞場,訊他榮悴。”參見“ 金馬玉堂 ”。

(6).我國 福建省 沿海 金門 、 馬祖 兩島的並稱。

言對

(1).晤面交談;應對。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綱琳二法師書》:“無由言對,執筆長懷。”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宗居士書》:“未緣言對,聊以代面。”《南史·蔡興宗傳》:“ 興宗 奇其言對,命釋縛。”

(2).指不用典故的對偶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言對者,雙比空辭者也…… 長卿 《上林賦》云:‘修容乎禮園,翱翔乎書圃。’此言對之類也。” 王力 《中國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拿今天的話來說,言對就是不用典故,事對就是用典故。”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毛 * 《答友人》

水竹

竹子的一種( 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有披針形葉子,長在河、湖邊或灌木叢中,可編制竹蓆、花籃等器物

詞翰

(1).詩文,辭章。《魏書·儒林傳序》:“其餘涉獵典章,關歷詞翰,莫不縻以好爵,動貽賞眷。”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爭奈匆匆去急,再不見音容瀟灑,空留下這詞翰清奇。” 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自夫受書,少解詞翰,好惡殊別,志在辨惑。”

(2).書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 文舉 屬章,半簡必録; 休璉 好事,留意詞翰;抑其次也。”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歲餘, 上官儀 伏誅,坐詞翰往來,徙居 越 嶲 。” 宋 吳坰 《五總志》:“ 白傅 與 贊皇 不協, 白 每有所寄, 李 緘之一篋,未嘗開視。 劉三復 或請之,答曰:‘若見詞翰,則回吾心矣。’”

(3).詩文與書法。 唐 杜甫 《醉歌行贈 * 顏十一少府請顧八題壁》:“詩家筆勢君不嫌,詞翰升堂為君掃。”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 陸升之 仲高 , 山陰 勝流,詞翰俱妙。”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宗室宴》:“其聯句詩為 成王 所擬書,詞翰並妙。”

雲霞

彩雲和彩霞

雲霞明滅。——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草書

漢字六體中繼甲骨文、金文、隸書、楷書之後出現的一種書法字型。特點是筆畫相連,書寫時速度快

幽探

(1).謂探求幽勝之境。 唐 張籍 《和李僕射西園》:“虛坐詩情遠,幽探道侶兼。” 宋 蘇軾 《鳳翔八觀·東湖》詩:“新荷納晚涼,輕棹極幽探。” 清 黃景仁 《除夕述懷》詩:“ 吳 山及 越 水,到處工幽探。”

(2).深入尋求。

蹤跡

行動所留下可覺察的形跡

不留蹤跡

詭蹤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高臥

(1) 高枕而臥

解衣鋪被,準備高臥

(2) 比喻隱居;亦指隱居不仕的人

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 安石(謝安的字)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世說新語·排調》

姓名

人的姓氏和名字

得意

滿意,感到滿足時的高興心情

得意的男孩

十二分得意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時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

(3).鄉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傳》:“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取,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於人,而功名不切於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 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聖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的意境。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他年

(1).猶言將來,以後。《左傳·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負芻 守…… 負芻 殺其大子而自立也,諸侯乃請討之。 晉 人以其役之勞,請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詩:“他年會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龔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漢鳳紐白玉印一枚喜極賦詩》:“引我飄搖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節有感》詩之二:“聖主他年貴,邊心此日勞。” 唐 韓愈 《祭虞部張員外文》:“他年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詩:“他年誰識我,心跡在 徐州 。”

九衢

(1).縱橫交叉的大道;繁華的街市。《楚辭·天問》:“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王逸 註:“九交道曰衢。” 游國恩 纂義:“靡蓱九衢,即謂其分散如九達之衢也。” 唐 韋應物 《長安道》詩:“歸來甲第拱皇居,朱門峨峨臨九衢。” 明 劉基 《秋興》詩之一:“九衢車馬如流水,儘是 邯鄲 夢裡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飛揚跋扈,狗臉生六月之霜;隳突叫號,虎威斷九衢之路。”

(2).草名。《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九衢之草千計,四照之花萬品。” 劉良 註:“九衢草其枝交錯,相重九出也。” 南朝 梁元帝 《為妾弘夜姝謝東宮賚合心花釵啟》:“ 夜姝 昔往 陽臺 ,雖逢四照。曾游 澧浦 ,慣識九衢。”

詩詞推薦

前山曲為李直夫賦原文_前山曲為李直夫賦的賞析_古詩文